糖尿病性骨关节病的MRI应用研究
2017-04-17宗吉龙
宗吉龙
[摘要] 目的 比较糖尿病性骨关节病的MRI与CT的表现,探讨MRI在糖尿病骨关节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所有例患者均经过MRI检查和CT进行检查,其中CT检查用螺旋CT机以层厚3.2 mm扫描,层间距3.2 mm,分别观察骨骼与软组织,对骨质等病变进行记录。MRI检查采用冠状面、横断面、矢状面进行T1W扫描,进行T1W/T2W矢状面脂肪抑制扫描,T1W冠状面、横断面与矢状面脂肪抑制增强扫描,扫描厚度选择3 mm,间隔为1 mm。结果 CT检查发现绝大多数患者主要表现为骨质疏松,尤其是足部骨骼与关节部位呈现弥漫性或者局限性的骨密度下降,骨小梁稀疏模糊,骨质疏松,骨皮质变薄,其中在出现关节炎和关节损伤的患者中,均有关节面白尖状的骨质增生,主要是出现在下肢的跖趾关节部位,脚趾与跖骨部位常出现直径1~4 mm,邊缘锐利的骨皮质缺损;MRI检查结果主要表现为关节脱位,周围软组织水肿,T1,T2长信号,提示局部的炎症;关节腔存在积液,T2加权呈现高信号,T1呈现低信号;关节周围的骨质破坏较为严重,出现T1加权信号降低,T2加权信号增高,正常骨质信号消失,患者可出现软骨组织的T1加权低信号,T2加权高信号,少数患者有骨髓T1和T2长信号,提示骨髓水肿。结论 磁共振成像对于糖尿病骨关节病变的诊断良好,与其它检查方式相比,具有一定的优越性,可以作为一种临床检查方法。
[关键词] 糖尿病;骨关节病;CT检查;MRI检查;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 R58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6)12(a)-0112-02
糖尿病骨关节病是糖尿病的一种并发症,是由于患者代谢紊乱和周围神经病变导致的骨骼和关节病变,临床称之为糖尿病骨关节病。据统计,约有1%~2%的糖尿病患者患有本疾病,主要见于老年人,发病率男性多于女性,几乎所有病人患有糖尿病血管和周围神经病变,多数病人具有较长的糖尿病患病史,平均患病时间为10年[1]。临床上主要表现为骨骼和关节的红肿热痛,好发于四肢关节和足部,其骨和关节病变的主要诊断手段为影像学诊断。为了提高影像诊断能力,探讨MRI在该疾病中的应用,该院选择42例糖尿病骨关节病患者,分析其临床和影像资料,对MRI在本疾病中的应用价值进行探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2013年5月—2016年5月期间收治的25例糖尿病骨关节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24例女性18例,年龄在38~75岁,病程为5~20年。其中,有13例出现关节部位软组织肿胀,伴有红肿、皮肤温度升高,足部病变22例,髋关节病变7例。经超声波诊断发现,有35例出现下肢动脉硬化,胫动脉与足背动脉血流变慢,动脉血管狭窄,其中19例有足背动脉闭塞出现。
1.2 方法
所有例患者均经过MRI检查和CT进行检查,其中CT检查用螺旋CT机以层厚3.2 mm扫描,层间距3.2 mm,分别观察骨骼与软组织,对骨质等病变进行记录。病变表现主要为骨骼的骨质破坏,骨质疏松,伴有软组织肿胀,关节脱位,关节形态基本完好,骨质破坏溶解可以向骨干和关节部位发展,关节可以出现关节面的溶解、破裂。MRI检查采用冠状面、横断面、矢状面进行T1W扫描,进行T1W/T2W矢状面脂肪抑制扫描,T1W冠状面、横断面与矢状面脂肪抑制增强扫描,扫描厚度选择3 mm,间隔为1 mm,MRI检查主要是骨质方面的改变,包括骨质的破坏、骨折与脱位等方面的异常改变。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统计分析资料;其中计量资料用(x±s)表示,并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并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所有患者骨关节病变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骨与关节的改变,其中CT检查发现绝大多数患者主要表现为骨质疏松,尤其是足部骨骼与关节部位呈现弥漫性或者局限性的骨密度下降,骨小梁稀疏模糊,骨质疏松,骨皮质变薄。其中在出现关节炎和关节损伤的患者中,均有关节面白尖状的骨质增生,主要是出现在下肢的跖趾关节部位,脚趾与跖骨部位常出现直径1~4 mm,边缘锐利的骨皮质缺损。MRI检查结果主要表现为关节脱位,周围软组织水肿,T1,T2长信号,提示局部的炎症,关节腔存在积液,T2加权呈现高信号,T1呈现低信号;关节周围的骨质破坏较为严重,出现T1加权信号降低,T2加权信号增高,正常骨质信号消失,患者可出现软骨组织的T1加权低信号,T2加权高信号。少数患者有骨髓T1和T2长信号,提示骨髓水肿。由以上结果可以看出,42例患者病变的CT和MRI的检查结果见表1。
3 讨论
糖尿病是一种血糖升高为主要特征的代谢性疾病,其发病原因和发病机制较为复杂,患者由于血糖过高,可以对人体内脏、血管和神经等造成损伤。其中糖尿病性骨关节疾病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常见于四肢的骨骼和关节,尤其是足部,其主要的发病因素是由于血管神经病变以及代谢障碍共同导致的结果。糖尿病血管病变是骨关节病变的一个因素,由于血管硬化,血流降低,导致骨骼的营养不良,对于骨病的发生和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糖代谢异常可以导致蛋白质的过度消耗而影响蛋白质与磷的结合以及骨基质的形成,引起了骨质疏松。糖尿病患者的神经病变,使交感神经节后神经纤维功能异常,使血管扩张,增强破骨细胞的活性,加重骨质溶解[2]。另外糖尿病患者免疫力降低,容易出现感染,感染会导致肢体远端尤其是患者足部出现溃烂症状。以上这些因素均成为糖尿病患者发生骨关节病变发生的重要原因,患者需要长期进行血糖的控制,防止病情反复或者加重。核磁共振成像(MRI)是一种目前临床上常见一种的影像检查方式,常用于人体的内脏、骨骼与软组织等相关疾病的检查。作为CT检查后的又一项影像检查进步,核磁共振主要是利用原子核自旋的特性,将人体置于特殊的强磁场中,然后利用无线电射频脉冲引起氢原子核质子共振。当无线电射频脉冲停止后,原子核会以特定的频率发射出信号,并且释放被吸收的能量,这些信号被体外接收经过计算机处理获从而得图像,是目前一种较新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与其他的检查手段相比较,具有扫描分辨率高、图像更加清晰、扫描速度快等优点[3]。对于一些其它影像学检查不能确诊的疾病,核磁共振具有较好的显示结果[4]。为了研究MRI在糖尿病骨关节疾病的诊断中的价值,该次研究以该院收治的42例糖尿病骨关节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例患者均经过MRI检查和CT进行检查。其中CT检查用螺旋CT机以层厚3.2 mm扫描,层间距3.2 mm,分别观察骨骼与软组织,对骨质等病变进行记录。RI检查采用冠状面、横断面、矢状面进行T1W扫描,进行T1W/T2W矢状面脂肪抑制扫描,T1W冠状面、横断面与矢状面脂肪抑制增强扫描。结果发现,两种检查方式相对比,MRI对于疾病的诊断结果阳性率显示高于CT检查的结果,尤其是可以显示患者骨髓水肿的变化,且MRI对于软组织的显示的分辨率要高于CT检查,可以将软组织水肿与软组织的脓肿进行区分。在骨骼与关节方面的改变CT也有较好的诊断疗效,但是与MRI相比,MRI对于软骨炎、隐匿性骨折等方面的检查仍具有较明显的优势。
综上所述,MRI对于糖尿病骨关节疾病的诊断效果良好,阳性率显示较高,可作为糖尿病骨关节疾病的一项检查手段。
[参考文献]
[1] 尹宏军.糖尿病性骨关节病的影像学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5(9):119.
[2] 田晓光.糖尿病性骨关节病的医学影像改变及治疗[J].糖尿病新世界,2015(6):134.
[3] Keidar Z,Militianu D,Melamed E et al.The Diabetic Foot: Initial Experience with 18F-FDG PET/CT[J].The Journal of Nuclear Medicine,2005,46(3):444-449.
[4] 陈涛.糖尿病性骨关节病的影像学分析[J].实用临床医学,2012,13(6):91-92,94.
(收稿日期:2016-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