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国务院 《政府工作报告》:那些与老年人息息相关的事儿
2017-04-17宗河
宗河
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做2017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政府工作报告》涵盖了国家发展的各个层面,共18000多字。养老问题连续成为政府年度关注的重点问题,养老领域的进一步深化改革能为老百姓带来更多利好,让老百姓能够更好地分享经济社会发展红利。
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
报告:放开养老服务市场。
民政部部长黄树贤表示,当前养老院存在数量不够、质量不够高的问题。因此,一方面要加快养老院建设,放开养老市场,鼓励各方面有志于养老服务的单位、团体来发展养老机构;另一方面,民政部会开展全面提高养老院质量的专项行动。
黄树贤表示,民政部还将在以下方面加强养老工作:加强宣传教育,在全社会形成尊老、敬老、孝老、养老的良好氛围,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民行动的新格局。
提高养老金标准
报告:提高低保、优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等标准,为1700多万困难和重度残疾人发放生活或护理补贴。
自2005年到2016年,我国退休人员养老金标准十二连增。去年,我国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提高6.5%左右。将加快养老院建设,放开养老市场,全面提高养老院质量。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障研究所所长金维刚表示,根据“十三五”规划提出的“建立基本养老金合理调整机制”的精神,今后的趋势是依据物价上涨情况和职工平均工资增长情况,同时综合考虑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状况和财政收支等相关因素,统筹兼顾,在此基础上确定退休人员养老金增长水平。“为确保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国家已采取了一系列必要措施。到去年底,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积结存3.83万亿元,比上年增长8.5%。养老金再次上调后,相信一定能够保证按时足额发放。”
发展医养结合
报告:进一步释放国内需求潜力。推动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相适应、消费升级和有效投资相促进、区域城乡发展相协调,增强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持久拉动作用。要加快发展服务消费。开展新一轮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支持社会力量提供教育、养老、医疗等服务。推动服务业模式创新和跨界融合,发展医养结合、文化创意等新兴消费。
全国老龄办科学研究中心主任党俊武分析,强调“支持社会力量提供教育、养老、医疗服务”,足见政府对社会力量的重视程度增加了。对于养老服务,意味着公立养老机构将进一步改革,大方向就是引进社会力量,实现公办民营,而民营养老机构在未来将成为主体。
孤寡老人纳入监护体系
报告: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和城乡困境儿童保障。关心帮助孤寡老人。全面落实残疾人“两项补贴”制度。
近年,青壮年纷纷外出打工,农村空巢老人越来越多。“从对老人的熟悉程度看,村居委会承担对失护老人的监护职责是合适的;但从未来着想,民政部门和由政府主导的养老院还应发挥更大作用。”全国人大代表、民革吉林省委副主委郭乃硕说。
发展老年教育
报告: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加强民族教育,办好特殊教育、继续教育、学前教育和老年教育。
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年)》。让每个人都能有所学、有所成,是教育的重要目标。民族教育事关国家的稳定发展,特殊教育让“折翼天使”能更好地飞翔,而继续教育、学前教育、老年教育,为每一个人打通了终身学习的通道。
实现异地就医住院费用直接结算
报告: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助由每人每年420元提高到450元,同步提高个人缴费标准,扩大用药保障范围。在全国推进医保信息联网,实现异地就医住院费用直接结算。全面启动多种形式的医疗联合体建设试点,三级公立医院要全部参与并发挥引领作用,建立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上下贯通的考核和激励机制,增强基层服务能力,方便群众就近就医。分级诊疗试点和家庭签约服务扩大到85%以上地市。
在中国人民大学医改研究中心主任王虎峰看来,国家要求今年全面实现异地就医住院费用直接结算,无疑是把方便群众就医摆到了突出位置,尤其是首次提出“全面启动多种形式的医疗联合体建设试点”,意思就是要通过资源调整促进医疗服务的均等化,从“量”上缓解看病难。
“十三五”养老体系建设规划发布
国务院日前印发的《“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日前在中国政府网公布。规划指出,预计到2020年,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增加到2.55亿人左右,占总人口比重提升到17.8%左右;高龄老年人将增加到2900万人左右,独居和空巢老年人将增加到1.18亿人左右,老年抚养比将提高到28%左右;用于老年人的社会保障支出将持续增长;农村实际居住人口老龄化程度可能进一步加深。规划明确了“十三五”时期促进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
(責编:孙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