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流行病的综合防治
2017-04-16无锡市人民医院陆基宗
无锡市人民医院 陆基宗
早春的气候干燥、寒冷、风多雨少,使鼻黏膜过度干燥,毛细血管易于破裂而出血,直接影响上呼吸道的抗病能力,继而全身防病能力也随之下降,所以特别有利于流感、麻疹、流脑和腮腺炎等多种流行病的发生。
流行性脑膜炎(流脑) 冬春季为流脑的流行季节,流脑以小儿为多见,但近年有向成年人发展的趋势。流脑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它广泛存在于人们的鼻咽部,通过咳嗽、打喷嚏等排至空气中,通过人群的密切接触而传播。临床表现为突然头痛、高热、呕吐、颈椎强直,皮肤黏膜出现散在性出血点和大小不等的瘀斑;严重者高热41℃以上,出现昏迷不醒、喷射状呕吐等症状。如不及时治疗,死亡率极高。
预防措施儿童按免疫程序及时注射流脑疫苗;冬春季节少去公共场所;注意个人卫生,改善居住条件,室内常通风,勤晒衣被等。
病毒性肝炎肝炎共分五类,流行最广泛的为甲型肝炎。其传播方式为“粪—口途径传播”。即一为与患者(或健康带菌者)密切接触,二为通过水源或血源而传播。尤其是如果自来水、井水或其他食品被甲肝患者的粪便污染,则会造成大规模的甲肝流行。
预防措施最根本的是把住“病从口入”关,注意个人卫生,特别是饮食卫生;采取主动免疫、被动免疫和加强锻炼等措施,提高抗病能力。近十年临床医疗实践证实,接种甲肝疫苗是一种既经济、又有效的预防办法。
麻疹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冬春季呼吸道传染病,好发于儿童。近年来我国许多大中专院校时有麻疹发生,故有“校园麻疹”之称。主要症状为高热、流鼻涕、打喷嚏和眼结膜充血,发热一天内出现口腔黏膜斑,4天后出现皮疹。皮疹初起时细小,呈淡红色,后呈暗红色,可融合成块状。退疹后留有棕色色素沉着,并有糠皮样脱屑。
预防措施儿童从小就接种麻疹疫苗,对流行地区的成年人(特别是“校园麻疹”流行区内的学生)进行麻疹疫苗的强化免疫。在此强化免疫接种后,经过一个麻疹发病的平均潜伏期(约14天),流行即被终止。
风疹风疹由风疹病毒引起,症状较轻,预后较好,但此病可发于任何年龄组,故不可轻视。本病仅有低热,发病后一两天体表出现淡红色圆形或卵圆形斑丘疹。4天后风疹陆续消退,退疹后不留痕迹。本病无特殊疗法,主要靠休息,外加清热解毒的饮食疗法,严重者用抗过敏药物治疗。
带状疱疹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皮肤和神经损害的疾病,好发于成人。人体初次感染该病毒后并不立即发病,当机体免疫力下降时即发病。发病时皮肤渐起一簇簇淡红色的丘疹和水疱,水疱沿着身体一侧的皮肤神经丛束分布,伴有剧烈的神经痛、发热和倦怠无力等症状。治疗原则为:选用抗病毒药,剧烈疼痛者用止痛剂;患区用锌氧油外搽,高锰酸钾溶液湿敷;注意休息和饮食。中医治疗可用清热解毒法,疗效更佳。
水痘水痘也是由水痘疱疹病毒引起的,以儿童多见,传染性强,应严格隔离。传染源为呼吸道飞沫和水疱液。本病发疹表现为躯干多、四肢少,呈向心性分布;最多为鲜红色小丘疹,24小时内形成疱疹,水疱极易破裂、结痂而脱落,一般不留瘢痕。本病无特效药治疗,主要是休息和家庭护理,患者特别注意不要吹风。
荨麻疹荨麻疹是一种极为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致敏原种类很多,如食品、药物、花粉、动物毛皮、肠寄生虫及细菌、病毒等。表现为突然发生局限性红色或苍白色大小不等的风团,边界清晰,形态各异,随抓搔而增多,持续几分钟至几小时后自然消退,有时一日内可反复多次发作。可用抗过敏药物(如扑尔敏、息斯敏等)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