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气候多变 须防心脑血管“闹脾气”
2017-04-16刘祖春
刘祖春
初春气候变化无常,正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危期,老年人要关注和呵护血管健康,小心心脑血管“闹脾气”。
小心血管“闹脾气”
经常晕倒
颈动脉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常见部位,动脉粥样硬化可导致颈动脉狭窄。颈动脉狭窄一般是由动脉硬化斑块或大动脉炎引起的。患者常常感觉头晕、黑蒙,肢体出现一过性活动障碍等,严重的甚至会出现偏瘫、失语等。疾病早期,可能没有任何症状,而且患者一般在无任何征兆的情况下突然发生脑卒中。一旦得了脑卒中,最重要的是要早发现、早治疗,将危害降到最低,尽可能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胸痛、胸闷
心肌梗死发作时,人喘不过气来,还会出现胸痛,有的患者还会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对于中青年人,熬夜、过度疲劳后一旦出现典型心肌梗死的表现,如持续胸痛、胸闷、出冷汗等,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120,以最快的速度就诊。千万不能觉得自己年轻力壮,自认为休息一下就好了,结果疏忽了身体的警告。
腿痛、跛行
有的老年人走路没劲或腿痛,休息一会儿后,感觉好点了就继续走;一会儿又没劲了就再休息会儿。这就是间歇性跛行的典型表现。很多患者把外周血管病引起的腿部症状当成是老年慢性病,最终延误诊治良机。在此提醒,出现间歇性跛行、脚痛、脚冷时,要小心下肢动脉闭塞。无诱因的胸背部疼痛、剧烈腹痛也要排查是否有外周血管疾病。只有早发现、早治疗,才能大大降低致残率或死亡率。
要加倍呵护血管
控制好血压
高血压与脑卒中的发生与季节有着直接的关联。夏季气温高,人体为了散热,全身外周血管都处于舒张状态,血压也随之自然下降。进入秋冬季节以后,气温逐渐下降,早晚温差逐渐增大,人体为了保温,会将血液集中在身体内部,外周血管处于收缩状态,血压也逐渐升高。如果不及时调整药物,血压就会偏高,心脑血管疾病就容易发生。因此季节交替时节,要常测量血压,尤其要注意晨间血压管理。生活中注意作息规律,不熬夜,避免情绪过分激动等。
调整作息时间
流行病学统计显示,脑卒中、心肌梗死和心源性猝死多发生在清晨。初春时节早晚温度较低,过早起床容易受凉,更加危险。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有心脑血管疾病高危因素者以及年老体弱者,起床不宜太早,起床前宜先在床上闭目休息片刻,然后缓慢坐起,休息片刻后,再下床。白天应在太阳升起后再出门,晚上要尽可能早休息,避免过度疲劳和熬夜。
莫名的腿痛要当心
初春时节,一些人会出现莫名的手脚发凉、小腿酸痛,走路多了就腿痛难忍。有些人用补钙或者添加衣物、每天泡脚等方法,都无法缓解症状。出现这样的情况要去医院检查是否患有血管疾病。
为你的血管“减龄”
为防止“血管早衰”,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合理膳食、限盐限油、控制体重、放松身心、不吸烟、不酗酒、规律作息。在管住嘴的同时,也要迈开腿。
健康人群每年一次的体检中,应该包括血压、血糖、血脂的检测,并在指标出现异常时及时调整生活方式,必要时需要专业医生的药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