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把握关键环节提升活动实效
——有效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例谈

2017-04-15谢传银永安市大湖中心小学福建永安366000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17年6期
关键词:探究活动课程

谢传银(永安市大湖中心小学,福建永安366000)

把握关键环节提升活动实效
——有效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例谈

谢传银
(永安市大湖中心小学,福建永安366000)

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合作,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高度重视,用新的课程理念引领教师开展活动。教师应更新理念,加强指导,用科学的方法引导学生开展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亲身实践,勇于创新。学校应把握关键环节,提升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效。

把握;环节;提升;实效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国家规定的必修课,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靓点。综合实践活动以活动为载体,要注重整体化、系统化、逻辑化的统筹安排。为此,有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成课程改革的难点。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领域宽泛,教学内容开放,这就需要教师掌握多学科的知识与技能。同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以主题活动的设计与实施为载体,形成师生多边的活动,这对于长期以来习惯于分科教学的教师来说,其知识结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都难以适应。目前,许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指导教师没有制定学生活动主题的具体指导方案,教师对学生活动过程的指导缺乏必要的方法指引,造成了学生活动“无从下手”;有些教师的指导过于宽泛,针对性不强,缺乏具体的指导行为和指导规范。

一、把握关键环节,引领实践活动

1.内容有趣,目标综合

就目前现状而言,学生的创新理念和思维都亟待提升。综合实践活动中的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让解放了被动学习的传统方式,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的学习的兴趣,也就是研究性学习为学生的创新精神点燃了智慧的火种。根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总目标和阶段目标,突破了原有活动目标的单一性,对培养人才的要求更为全面、更趋综合。忽略课程目标的活动是较为单一的,就会淡化学生能力目标的培养、情感目标的达成和价值观的树立等。综合实践活动必须通过开展活动,促使学生在活动中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达成及学生在活动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变化与生成。为此,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目标上必须体现综合性,要让学生通过体验、探究、调查、访问、实践等活动,从学生情感、能力、学习目标出发,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综合实践活动的几大领域中的点睛之笔在于研究性学习,它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灵魂。

在开展《剪刀的启示》的活动中,教师先出示外婆的一把生锈的老剪刀,让学生观察这把老旧剪刀的特点和不足之处。接着教师再引导学生通过合作与探究,对这把生锈的老剪刀进行改进。学生通过研究和探讨,用“加一加”“减一减”缩一缩”“代一代”“换一换”等方法对这把老旧剪刀进行改进。同时教师再引导学生用“加一加”“减一减”缩一缩”“代一代”“换一换”等方法把笔盒、书包等进行改进。这样的学习内容生动有趣,学生热心参与活动,能力也得到提升。

2.时空开放,合作探究

当今社会的飞速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中更强调人与人的合作。当学生具有合作意识和学会合作,将来在社会中才能更好地发挥出自己的特长,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也会更容易走向成功。综合实践活动提倡以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来完成各项活动。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中从计划的制订、人员的分工、实践的探究、成果的展示等方面都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展开。在教师的指导和兴趣的引领下,学生都能将合作进行得有条不紊,这也为学生将来走上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综合实践活动打破了时空的界限,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活动探究时空,活动的开展充分体现开放性。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鼓励学生融入家庭、走入社会、走进自然,大胆探究、勇于实践、不断创新,让学生在开放的时空中接受全面的锻炼,最终达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开展《我来学种小白菜》的活动中,教师先让学生在家长的配合下提前准备好花盆和泥土并带到学校来,然后教师统一准备菜苗统一时间种。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管理和记录。教师要学生前五天每天都要记录,以后可以隔三五天记录一次。学生在小组中进行管理自己种的蔬菜,同时小组间还可以互相帮忙。有的同学带了洗米水多了就帮其他小组的菜浇一浇;有的同学带的肥料多了也帮其他小组的菜施一施肥。等到一个月后班级举行蔬菜大王评比。这样的活动时间和空间都比较开放,学生在小组中合作,也大班级中进一步进行合作。同时,对自己小组蔬菜的长势与其他小组的进行对比,进行总结,共同探究,提高能力。

3.资源整合,凸显个性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其他学科之间都互相渗透。教师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挖掘素材的意识,让学生提炼加工使之成为研究的课题。引导学生用研究的眼光捕获、分析、研究身边的小事。通过研究亲身经历的事情,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情感意识。教师还要引导对一些社会生活现象要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主张。

在开展《小小手,大世界》的活动中,教师课前先让学生去收集各种手势。在活动中教师先让学生汇报自己收集手势所表示的意义,然后合作进行分类、归纳得出了“交通手势”“学习手势”“生活手势”等。之后教师引导学生对V、2、520、强、停、诗词、古今人名等进行设计手势。有的学生用一只手来设计手势,有的学生组织几个同学一起合作来设计手势,有的学生还加上了表情与动作。学生通过合作,合理使用人体的各种资源,通过个体或群体进行设计、展示。

二、注重全面指导,提升活动实效

1.活动指导,扎实有效

教师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要明确教师指导的具体任务,落实教师指导行为,扎实有效地指导学生设计主题活动方案,增强学生活动的有效性。教师还应针对学生活动主题的展开过程以及学生的需要,根据学生活动主题具体目标的设计、实施、资料收集、工具准备、过程指导、评价方案等方面进行设计指导方案,使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更加有序和高效。教师要正确处理好认识与实践的关系,渗透必要的知识铺垫,为学生活动奠定必要的认识基础和方法论基础。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中教师不应只是要求学生去调查、访谈、搜集资料,而没有具体的方法指导。否则对过程与方法的维度目标就难以真正实现,从而导致活动流于形式。

在开展《静电的奥秘》的活动中,教师先让学生观察:用梳过干燥头发的塑料梳子慢慢接近碎纸屑,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教师再引导学生说一说生活中的静电现象。之后教师引导学生在小组内提出问题。学生提出了各种各样的问题:“静电是怎样产生的?静电对人体有害吗?静电可以利用吗?”……教师再引导学生对自己喜欢的问题进行研究。

2.兴趣导行,勇于创新

兴趣是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兴奋剂,是学生参与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之一。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带着自己的经验、思考和灵感,积极主动地参与实践和探究活动。教师要充分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广泛兴趣和主动参与活动的欲望,使他们在活动中充分利用各种感官,乐心参与、善于体验、获得知识。爱因斯坦说:“一切创造是从创造性的想象开始的。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转化的源泉。”为此,教师要引领学生在已有事物和观念的基础上努力去发现和探索新事物、新观念;教师要善于把新旧知识紧密相连,以旧探新、以新固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渊博的知识是形成创新思维能力的必要条件。把知识转化为创新思维能力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但它需要多种思维形式的综合运用。而求异思维则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种思维形式。教师引导学生针对一个问题能从不同的方向,乃至相反的方向分析、理解和探索,发展求异思维。只要学生有微小的发现和发明,教师都要予以肯定和呵护,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在开展《粽香情浓话端午》的活动中,教师先学生回忆自己过端午节时的情景。有的学生说过端午节看龙舟比赛,有的学生说过端午节吃粽子,有的学生说过端午节家家户户家门口都要挂艾草等。教师再引导学生学习和探究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由来。接着教师再引导学生现场进行包粽子比赛。有的学生包的粽子是长方形的,有的学生包的粽子是三角形的,有的学生包的粽子是圆柱形的等。通过开展包粽子比赛活动,学生亲身经历了包粽子的进程,提升了对端午的认识。

3.形式多样,活动多彩

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掌握活动开展的方法。新课标强调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的研究,对学生的学习方式有了很大的改变。其中实施研究,即实验论证部分是课题研究的中心环节,也是学生真正从事研究活动的开始;教师要带领学生走进社区,丰富实践内容。社区资源是离我们最近的、最便于利用的课程资源,是使学生走出教室,融入社会,获得直接经验、发展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的重要领域。目前,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在开发利用社区资源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与实践,努力挖掘社区中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物质环境等教育资源,使其最大限度地得以开发利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合理、充分地利用社区设施,展开综合实践活动,不仅是学校教育需要,而且也是发挥教育的整体功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在开展《纸桥承重》的活动中,教师先出示要求:每个小组有两本字典作为桥墩,一张A4纸,还有一些透明胶、剪刀等工具。用一张A4纸作为桥面,哪个小组做的桥面承受的重量多,这个小组就获得胜利。学生在研究过程中,有的小组把A4纸作成长方体,有的小组把A4纸做成三角棱柱形,有的小组把A4纸做成圆柱体,还有的小组把A4纸裁成两张或三张,再做成长方体、圆柱体、三角棱柱体等。经过承重的实验,把一张A4纸做的形体越多,承受的重量就会更重。学生亲身经历设计、制作和实验的过程,学到了知识,也提升了能力。

[1]郭元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与实施[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陈树杰.综合实践活动[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3]邹开煌.求索综合实践活动常态化之路[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7.

[4]顾建军.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5]刘旭东.校本课程与课程资源开发[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3.

(责任编辑:张贤金)

猜你喜欢

探究活动课程
“六小”活动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活动随手拍”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