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审美”教育的方法与途径

2017-04-15江礼灯闽侯县竹岐榕岸小学福建闽侯350107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17年6期
关键词:情趣审美美感

江礼灯(闽侯县竹岐榕岸小学,福建闽侯350107)

小学语文“审美”教育的方法与途径

江礼灯
(闽侯县竹岐榕岸小学,福建闽侯350107)

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审美情趣,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文教育的重要内容。课堂教学中,要创设情境,感受美;要揣读重点词句,品味美;角色演绎,体验美;要激情创作,表达美;要拓展升华,发现美。充分利用这些方法和途径,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提高审美情趣,促进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和谐发展。

审美教育、方法、途径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指出:“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和谐发展”“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语文课程作为母语教育课程,对学生进行美育,提高审美情趣,是语文教学具有的独特的育人功能。其中美育的资源和实践机会也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在语文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这种功能和资源、机会,通过对学生识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和其他语文教学活动,培养和掌握初步的审美知识,初步具有对语言文字的感受、品味、欣赏、表达等审美能力,提高审美情趣。小学语文教学中(重点阅读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有哪些方法和途径呢?

一、创设情境,感受美

优美的情境,能够给人全身心的愉悦,获得美的享受,催生学生对美的向往和追求。小学语文教材,文质兼美,具有典范性,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但教材毕竟是书面文字,如果教师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不能充分地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充分地感受美、体验美、享受美,学生学习起来也就味同嚼蜡,毫无味道。久而久之,产生对教材学习的厌烦感,就很难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进取精神,势必影响教学效果。教学中,教师要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心理特征,充分利用有效的审美媒介,讲究创设美感情境的教学方法,精心创设美感情境,让学生入情入景,触景生情,在情感的交织中,获得审美体验。教师可以充分发挥语言优势,努力将冰冷的文字化为温情的语言,将无声的文字化为有声的可感画面。通过生动的讲述,有声有色的渲染,引发学生的想象,让学生沉浸审美心境。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多媒体手段,提供精彩画面、直观形象的演示,再现课文内容所描绘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享受美感。还可以通过优美的旋律,美妙的音乐,拨动心弦,渲染气氛,创设情境,引发学生情感共鸣,获得审美体验。

如教《草原》:

师:见多了福建的山山水水,今天我们一起欣赏一下内蒙古大草原美丽的自然风光。

随即课件播放精美的内蒙古大草原的景色视频:一望无际的草原、蔚蓝纯净的天空、洁白的羊群、美丽的蒙古包、精彩的赛马……学生欣喜地看着,不时发出一阵阵惊叹声。

“蓝蓝的天空,清清的湖水……我爱你,我的家……”看到学生如此的陶醉,笔者悄然播放腾格尔的《天堂》,那醉人的旋律激荡在学生的心中。

师:伴随着歌声,让我们一起放声朗读吧!

生:这次,我看到了草原……

生动的描述,唯美的画面,柔美的旋律,相互交织,极尽渲染,创设了美仑美奂的意境,让学生入情入境,宛若置身于大草原之中,陶醉于美的境界,如痴如醉,强烈激发学生心中“美”的情感体验,生发出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感。

二、揣读词句,品味美

“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法国艺术大师罗丹曾经这样说。小学语文教材,用词精美、语句生动、富有内涵,很多“传神之笔”。要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教师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把握文中运用“传神”的字词句,引导学生认真品读、揣摩,细细体会玩赏,让学生发现美、鉴赏美、品味美,从美的品味中,去领悟字词句所蕴含的情感,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培养正确的审美观。

如《搭石》中精彩片断:

“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师:这个句子,这幅画面,只读一遍是不够的。你们再读读,读着读着,有的词语会让你的心头轻轻一颤,你就抓住它,多读几遍。

(生自由地读几遍)

师:哪个词语打动了你?

……

师:是的,每个同学都有不同的读书体验。我们先来看看“伏”,“伏”是什么意思?

……

师:请你做做“伏”的动作——

(男生深深地弯下身子)

师:(手搭生的肩)你真是年轻人的知音,这样,老人就能轻而易举地趴在你的背上,舒舒服服、安安全全地过小溪了。

……

师:听了你们的回答,我就在想哪,当这位老人年轻的时候,他一定也(指课件文字)——

步骤1:初始化候选断点集,令CUT={Caj︱j=1,2,…,m},其中Caj为条件属性aj的候选断点集。

生齐:伏下身子背其他的老人

师:因为(指课件文字)——

生: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师:当这位年轻人老了的时候,也一定会有其他的年轻人——

生:伏下身子背他。

……

师:透过这个“伏”字,你们感受到了什么?

生答:敬老。

师:说得多好啊!——敬老。你们的这份美好情感也是(指板书)——

……

这是南昌市教研室王玲湘教师在全国第五次阅读教学研讨会上执教《搭石》中的精彩片断。王老师紧紧抓住“伏”字引导学生揣读,透过“伏”字感受走搭石的美,品味所蕴含的尊老敬老的品质,领略淳朴的民风,体悟“伏”字所带来的美的享受。

三、角色演绎,体验美

入情入境,更要入角色。让学生如同演戏那样扮演课文中的角色,可以用直接进入角色、分角色朗读、直接表演、改编课本剧等形式,让学生设身处地,把抽象的文字变为可观可感的情景再现,感受所演人物的喜、怒、哀、乐,揣摩体验他们的内心情感和丰富的精神世界,明辨是非丑恶,知荣明耻,端正人生态度,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引发学生强烈的情感体验,充分体验美的力量,吸收正能量。

如《搭石》一课:

“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此段呈现乡亲们自觉修整搭石,方便他人行走的动人情景,体现乡亲们关爱他人、默默奉献的精神品质。如果单是简单的阅读和说教,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容易停留在表面上,很难体悟到乡亲们的心灵美。笔者就让学生扮演挑柴过搭石的李大爷,学生扮演惟妙惟肖,从表演中体验到美的力量。

学生表演李大爷过搭石、垫石——

师:李大爷,您急着卖柴,为什么这么做啊?

生:有块搭石不稳,我要修整一下啊!

师:为什么?

生:怕别人不好走,等下掉水里了。

师:原来你心里想着别人啊!

学生表演李大爷踏石——

生:现在踏实了,我可以卖柴去了。

师:多好的老人啊,一心只想着别人,默默地奉献自己。故乡不仅景美,故乡的人更美。

四、激情创作,表达美

一沙一世界,一花一春天。学生在其成长的过程中,总是用自己独特的审美眼光观察着周围的一切。在他们的眼中:小鸟会唱歌,树叶会跳舞,太阳会微笑……对外界“美”的感知中,形成了自已独特的审美体验,有了初步的审美评判标准,充满了对真、善、美的追求和向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充分感受、品味语言文字带来的美感享受,更应该找准阅读教学中的着力点,提供表达“美”的平台,让学生通过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表达自已心中的美感体验。表达的过程是正确理解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过程,是发展思维的过程,更是学生创造美、表达美,提高学生审美情趣的过程。

如教《桂林山水》第一自然段,笔者采用多种的方法,创设多元的审美情境,引导学生感受漓江水的“静、清、绿”的美。娓娓动听的语言,轻柔优扬的音乐,加上漓江如画的风景视频,强烈刺激学生的审美感知,引发无限的想象。学生欣喜地看着、入情地听着,醉心于如诗如画的美景中。笔者趁势引导学生激情朗读,欣赏漓江水“静、清、绿”的特色美。看着学生沉浸在如痴如醉的状态,一副跃跃欲试想表达心中的美的样子,笔者顺势激励学生说:“闽江的水一样的美,拿出笔把闽江水的美描绘出来!”通过先前的感知体验,学生表达的欲望相当强烈,不一会儿功夫,精美习文呈现眼前,让我惊诧不已:

闽江的水真绿啊,绿得像一块碧玉;闽江的水真甜啊,甜得如蜜一般沁人心脾;闽江的水真柔啊,柔得感觉不到一丝丝地流动。

五、拓展升华,发现美

对学生“审美”教育不能仅限于课堂教学,教师要树立“大语文”的教育思想,充分认识到在生活中对学生美育的资源和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在平常的语文教育教学中,教师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充分利用课内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以课堂教学为轴心,沟通课堂内外,努力开发,善于抓住美育契机,注重引导学生挖掘生活中的美,积极地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辉煌灿烂的历史文化,雄伟壮丽的锦绣河山,千姿百态的自然风光,广袤无垠的宇宙都能给学生丰富无限的美的享受。让学生在生活中充分地发现美、领悟美,置身于景、陶醉于情、怡情育美,同时将课堂上获得美感体验与自己生活中的美感获得有机结合,形成正确的审美认识,培美审美情感、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如:

《搭石》拓展升华:刘章爷爷从不起眼的事物——搭石中发现了美,我们也用心观察,写一写平凡事物中的“美”。

《颐和园》课后拓展:欣赏了颐和园美丽景色,让我们好好观赏一下三坊七巷的美景吧!

审美情趣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在阅读教学中,紧紧抓住审美教育这个重点,在具体的语言文字教学中,多方面、多角度、多元化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才能获得个性化美感体验,享受审美乐趣,升华美的情感,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审美观,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1]李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素养的策略研究[J].教育论坛,2007(4).

[2]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侯令.落实美育教学改进发挥美育育人功能[J].福建教育,2016(5).

[4]周施清.小学语文审美化教学研究[J].小学语文教师,2002(9).

(责任编辑:左小文)

猜你喜欢

情趣审美美感
爱情趣数字
夏虫情趣
兼具力度与美感 Bowers & Wilkins 702 S2/707 S2/HTM71 S2/ASW10CM S2
关于书法美感问题的几点思考
大桥下面:我喜欢被遗忘的美感
发扬艺术之光,让美术涤荡灵魂
职业中学美术鉴赏课教学探微
现代陶艺教学特点研究
细致描写再现情趣
让语文充满生机充满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