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片段作文教学有效性探究

2017-04-15黄丽娟福州市湖滨小学福建福州350001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17年6期
关键词:扁鹊尾巴老鼠

黄丽娟(福州市湖滨小学,福建福州350001)

片段作文教学有效性探究

黄丽娟
(福州市湖滨小学,福建福州350001)

作文课不能片面强调作文活动的“个体性”和“认知性”,有效的片段作文教学必须一课一精炼。一课一精炼,要做到练之有趣、练之准确、练之得法、练之透彻。

有趣;准确;得法;透彻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学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作文课必须师生互动,读写结合,一课一精炼。如果片面地强调作文活动的“个体性”和“认识性”,就会形成“鲁滨逊现象”。每个学生像漂泊在孤岛上的鲁滨逊一样,只能各自孤独地进行习作活动,对于百分之六十的学生而言,“自能作文”是一句空话。对于中年段的学生,如何培养学生自能作文呢?为此,笔者以《精彩的心理活动》片段描写指导为例。谈一谈如何做到一课一精炼,练之有效。

一、激发情感——练之有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当学生的兴趣被激起,学生的心弦才会被拨动,才会听得入迷,才会学得兴趣盎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第二学段也提出:“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作文要达到这样的标准,关键是要让学生有表达的欲望,做到有话要写,有话会写,有话能写好。只有儿童喜欢写,才能写得好;只有乐于表达,才能表达好。可见,《课程标准》也强调写话要有兴趣。为此,笔者在进行《精彩的心理活动》(注明:《精彩的心理活动》片段作文教学是校级公开课,这节公开课得到外聘专家及所有听课老师一致好评。)片段描写指导时,以孩子们喜闻乐见的《猫先生断了尾巴》的童话故事导入,让孩子们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产生表达的欲望,做到有话想写。

“孩子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非常有趣的童话故事。这个故事讲的是谁和谁?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结果怎么样?

“未成曲调先有情”,教师用激情的语言和娓娓动听的声调煽动学生的情感,接着播放——《猫先生断了尾巴》的童话故事。故事的主要内容是:“一天,猫先生走进饭店,要了一只老鼠作为午餐。老鼠的能说会道,使得猫先生很开心。酒后的猫先生不忍心自己动手吃这只能言善辩的老鼠。狡猾的老鼠借猫先生的手切掉了猫先生自己的尾巴。”学生天生喜欢听故事,特别是贴近学生生活的童话类的故事,所以故事一播放,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那期待的目光死死地盯着屏幕,拉长耳朵端端正正地坐着,准备享受听觉、视觉的大餐。兴趣就像魔法棒,只要轻轻一点,就能把学生带入所要的境界,达到所期望的效果。

二、定准目标——练之准确

作文课,最忌讳面面俱到,对话、动作、心理、场面什么都要,老师只是泛泛而谈,什么都说,等于什么都没说;什么都学,学生什么也学不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中年段的习作只要进行“段”的训练,绝不可以拔高要求。于是笔者做了一番调查,根据学生习作中最大的障碍是写得不具体,尤其害怕描写心理活动、无从下手的实际情况,设计了《精彩的心理活动》的片段描写。那么,描写心理活动的方法又该如何呈现给学生?首先想到的是让孩子们听了《猫先生断了尾巴》故事之后,想象猫先生是怎么想的。因为想象是儿童巨大财富。儿童擅长想象,往往超过成人。结合儿童已有的生活体验,选取有趣的话题作为想象的载体,儿童怀着饱满的情趣展开想象的翅膀。创设童话是在充满幻想的情境中,运用夸张、拟人的手法,激起学生的想象。接着从教材中来,回到教材中去。对于语文教学,“用”是最好的“学”,以“用”代“学”,以“用”促“学”,学与用的有效融通,使学生在言语实践中逐步掌握语言规律,提升了语言的智慧。利用教材这个平台,《争吵》这一课中的心理活动描写,让学生再次关注课文,与故事主人公对话,与编者对话,再一次领略作者是如何运用多样的方法把心理活动描写得那样淋漓尽致,那样精彩、那样深刻。从中学到写作技巧。一课一教,一课一得,只有定准目标,练得准确。学生才会豁然开朗,水到渠成,顺理成章。

三、学以致用——练之得法

教材无非是个例子,以文为例,教给方法,必须挖掘每个例子的个性特征,吸纳“例子”的点睛之笔,发现语言现象,把握语言规律,尝试表达运用,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笔者根据“先学后导,因学设导,顺学而导”这个教学的基本原则,在无作为的情况下让学生先尝试写写猫先生的心理活动的片段。

在没有指导的情况下,写出来的心理活动可想而知,内容不具体,方法单一。如有的学生这样写:“猫先生想:如果我没有喝酒,就不会心软,就不会上老鼠的当,也就不会断了尾巴。”还有的学生这样写:“啊,我的尾巴,我的尾巴!可恶,这只可恶的老鼠!竟然用它的狡猾骗过了我,我真是太糊涂了……”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种情况下学生想写好片段的心理渴求已达到极限。教师抓住恰当时机,抛出一句话:其实写好心理活动是有方法的,想不想学?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惧怕写作文的心理及被动写作的心理已荡然无存,剩下的只是想写好心理活动强烈的渴求。这个时候教授描写心理活动的方法自然是水到渠成。

孩子们,让我们一起回忆三年级下册《争吵》这一课中的第五自然段,(PPT出示第五自然段)看看作者是如何把安利柯与克莱蒂争吵后的心理活动写得具体、精彩、深刻的。

根据学生的反馈边整理边板书:

联想(克莱谛是个好人……喜欢他的种种情形)

假设(啊,要是我……该多好啊!)

矛盾(但是要我……怎么也说不出来)

现在请大家用上这几种描写心理活动的方法,把刚才你所写的猫先生心理活动那段话,进行补充修改。经过师生互动,修改出来的心理活动的片段精彩多了。如上文第二位学生修改后的心理活动是这样的:“这只老鼠居然用花言巧语骗了我,让我心慈手软,没有马上吃掉这只老鼠。妈妈经常叮嘱我“防鼠之心不可无”。可我怎么把妈妈的话当作秋风过耳呢?竟然相信了这只狡猾的老鼠的话,想想我的父亲也是因为被一只狡猾的老鼠给骗了,而命丧黄泉。我怎么就没有接受教训呢?这下回家怎么向家人交代呢?难道要跟他们说实话,那样的话,它们会笑死我的。我该怎么办呢?咳……要是我不爱听奉承话,让老鼠成为我的美味佳肴,就不会发生这样的事。尾巴,可是我们猫武士抓老鼠的重要武器,坏老鼠,你知不知道,一条没有尾巴的猫,活着比死还痛苦啊!你让我怎么活啊!啊,我的尾巴!我的尾巴啊……”

四、巩固写法——练之透彻

“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运用”是语文课标的核心目标。语文课程的“实践性”“综合性”的特点,决定了语文教学必须借助丰富多彩的语言学习活动,进行学法的迁移,训练的强化,能力的提升。引导学生在学中用,在用中学。方法不等于能力,但方法一旦被掌握,就可以转化为能力。在言语实践中,层层递进,环环相扣,训练到位,步步落实,务求实效。还应该学以致用,加以巩固。所以笔者让学生在课后再运用这几种描写心理活动的方法,去描写《扁鹊治病》这则寓言中讳疾忌医的蔡桓公所思所想或扁鹊得知蔡桓公已病入膏肓后的所思所想。有学生是这样写蔡桓公后悔心理活动的:“扁鹊啊扁鹊,你虽然逃走了,但是大王我一点都不怪罪你,你已尽到当臣子的责任了。是我自己不听你的劝告,才会落得这样无药可治、濒临死亡的下场。话说回来,当初如果听你的劝告,大王我现在应该是威风凛凛地站在城墙上,看着我的子民们过着幸福的生活,可是现在的我已奄奄一息,躺在这床上,就等着到阎王爷那儿报到了。我真是后悔啊!可现在后悔又有什么用,“世上没有后悔药啊!”唉,我的妻妾怎么办?我的孩儿们是那样年轻,还没有教他们怎样管理国家,我走后,他们会不会把国家治理得一塌糊涂呢?把我好不容易打下的江山毁于一旦呢?老天爷,我不能死,不能死啊!哦,扁鹊,扁鹊,孤王不会怪罪你,你回来救救我吧!救救我吧……”第二次的心理活动描写在没有老师的指导下写得如此精彩,全得益于第一次所学到的描写心理活动的方法。学生的学以致用,使得所学到的方法加以巩固,才会练得如此之透彻。

一课一精练,练之有趣,练之准确,练之得法,练之透彻。让我们脚踏实地,一课一得,课课有得。拾级而上,螺旋上升。日积月累,聚沙成塔。让我们铭记古人所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一课一小步,就能迈开一大步。

[1]陈正义.如何训练自能读书[J].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2010(2).

[2]马志强.浅谈新课标背景下的自能读书[J].新课程(下),2012(2).

(责任编辑:左小文)

(我又记起父亲“应该知错认错”的话来)

猜你喜欢

扁鹊尾巴老鼠
从“扁鹊兄弟治病”看双安全防控工作
抓老鼠
谁的尾巴最奇妙
比尾巴
扁鹊与牛黄
扁鹊兄长,你在哪里?
笨猫种老鼠
瞧,它的尾巴会表达!
讳疾忌医
老鼠分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