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情境体验:指向落实主题思想的秘诀
——以《掌声》一课为例

2017-04-15黄章梅仙游县城西中心小学福建仙游351200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17年6期
关键词:主题思想英子言语

黄章梅(仙游县城西中心小学,福建仙游351200)

情境体验:指向落实主题思想的秘诀
——以《掌声》一课为例

黄章梅
(仙游县城西中心小学,福建仙游351200)

人教版语文教材以专题的方式组织单元,呈现课文,每个单元都突出一个鲜明的思想主题,有利于教师对课文主题的把握,便于在语文教学中对主题思想的渗透和落实。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抓住文本的燃情点去切入,引导学生通过言语入情入境地进行体验,在言语体验中融情于胸,入理导行,做到情、境、理三者统一,真正把课文主题思想落到实处。

语文教学;主题思想;文本体验;教学实效

义务教育《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1]言语体验、审美情趣、思维发展是小学语文最重要的任务,一句话:小学语文教学就是要让学生有热爱母语的意识,会言语体验和运用,还要有好的审美情趣和思维方式。基于此,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以专题的方式组织单元,呈现课文。每个单元都突出一个鲜明的思想主题,围绕这一主题编排3-4篇课文,一个“语文园地”。笔者想,这样编排,至少更有利于语文教学中主题思想的渗透和落实。

笔者试以《掌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为例,来谈谈如何让学生在文本言语的体验中落实文本的主题思想,让主题思想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现实生活中去,以实现语文教学的人文关怀。《掌声》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以“献出我们的爱”为主题课文中的开篇之作。“爱”这一主题的课文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但在该单元里内容有所拓展。而“友爱”这一主题相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虽然是知道了一点,但理解不一定到位。如何引导学生通过对文本语言文字的体验,把文字背后所蕴含着充沛的情感感受出来,并且把关爱他人作为自己为人处事的一个准则呢?为此,笔者设计了一条“入情”“入境”“入理”的教学思路,搭起一条爱心直通大道。

一、入情,引出掌声

《掌声》讲述了一个叫英子的残疾女孩因自卑而犹豫。新老师让全班同学轮流讲故事,英子不得不面对全班同学的目光。想不到的是,同学们给了她鼓励的掌声。从此英子的生活态度改变了,成了一个活泼开朗的人,开始“微笑着面对生活”。该文的主题思想就是要表现同学之间的鼓励和关爱。

常言道,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掌声》一文中所发生的事对于学生来说并不是陌生的,人与人的情感是相通的,同情之心人皆有之。引导学生品读时,重点是引导学生抓住文本语言去体验英子的内心情感变化以及如何表现出这一情感的。首先,笔者出示课文插图,结合学生预习情况,并通过读文、讨论,让学生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激发学生们的阅读兴趣。然后,笔者以文中的“犹豫”一词为教学点,先让学生说说“犹豫”的意思,再联系上下文思考:英子为什么犹豫呢?在学生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上,笔者抓住文中的两段文字引导学生朗读体验。

第一句是:“轮到英子的时候,全班同学的目光一齐投向了那个角落,英子立刻把头低了下去”。教师引导学生体会朗读,并思考:看到同学们的目光,英子为什么把头低了下来?她担心什么?在讨论交流中,学生体验到了英子自卑、担心被人嘲笑的心情。

另一段文字是:“英子犹豫了一会儿,慢吞吞地站了起来,眼圈红红的。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她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出示语段后,笔者先范读,再指名学生感情朗读,以情促情。感情朗读促发了学生心中那份细腻的情感,自然能情动于衷,发之于外了。在朗读体会中,学生们理解了英子内心的紧张、自卑和痛苦,并在交流谈话中流露出渴望英子得到别人鼓励、尊重,得到别人平等对待的心愿,掌声的作用呼之欲出。

“以读促情,以读悟情”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常用的、重要的进行言语体验的途径。《掌声》这篇课文语言朴实,富有情感,适合学生朗读体验,在读中感悟英子的自卑、忧郁,在读中体会同学们对她的鼓励、尊重,在读中促使对文章主题思想的理解。

二、入境,感悟掌声

叶圣陶曾说:“作者胸有境,入境时觉亲。”[2]入情方能入境。作为语文教师,要善于创设各种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言语体验进入文本所营造的意境之中,深入亲历言语意境,方能使学生在言语情境中实现入情入境,深入地理解文本内容、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掌声》这篇课文最令人感动的莫过于课文中所散发出的人性关怀、鼓励、关爱他人的美德。如何让学生入境呢?

笔者先让学生观察插图,去体会到英子和同学相处的快乐和自如,再引导学生读文思考:为什么“从此以后,英子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不再像以前那么忧郁了。”由图及文、感情读悟,学生自然而然读懂了其中缘故:同学们的两次掌声让英子发生的改变,掌声不仅让英子变自信了,还改变了英子的生活态度。这一瞬间永远定格在英子的心上。此时无声胜有声,千言万语也不能表达英子此时的感激之情,只能化作那深深地一鞠躬。然后,让学生在文中找出描写英子前后变化的句子:①“她很文静,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②“她和同学们一起游戏说笑,甚至在一次联欢会上,还让同学教她跳舞。”笔者把这两个句子通过课件展示,让学生进行反复地朗读体会、对比体验,让学生切身感受到了鼓励、关爱的力量,纷纷表达出对老师和同学们鼓励、关爱英子的感谢和敬佩之情。

课上到这,笔者相机出示几句有关关爱的警句:“关爱是一个眼神,给学生无声的祝福;关爱是一缕青风,给学生身心的舒畅;关爱是一场春雨,给学生心田的滋润;关爱是一句问侯,给学生春天的温暖。”让学生通过朗读体验,进一步升华对关爱这一主题思想的认识。

这样,笔者通过朗读与对话的手段,把学生一步步地带入到了故事的情境中,故事的主题在这一情境中得以落实,化为了每一个学生的精神需要。

三、入理,奉献掌声

情理交融是言语体验的目的,更是主题思想落地生根的保证。学生入情入境之后,笔者就趁热打铁。紧接着,出示句子:“是掌声,给了英子;是掌声,使英子;掌声里,英子……”让学生在“”上填写自己想写的语言,在读写迁移的拓展中让学生升华认识。

通过言语体验、迁移拓展之后,学生对于“掌声”的理解由模糊到清晰,由语言情景到内心需求,产生渴望自己在困难时也能得到别人的掌声的情感。顺势,笔者让学生交流讨论:“我们的身边也有这样的一些陷入困境的人,我们该怎样对待他们呢?你是否有过这样的一些经历?”“你想把这掌声、这爱献给谁呢?”通过讨论,学生们明白了关爱是美好的,每一个人都在渴望得到别人的鼓励、关爱和尊重。

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做一个有爱心的人,一个会尊重别人的人。笔者设计了一个切合学生实际的爱心测试:班里有一位同学,自尊心特别强,平时有什么困难都不愿意告诉别人,他因为家庭困难,利用双休日,在街上卖报纸。你看到了这种情况,你会选择什么方式来对待这件事?

A.当作新闻告诉同学。

B.组织班级捐款,帮助这位同学。

C.利用双休日、假期帮他一起卖报。

D.其他方式。

通过讨论,师生达成一致观点:帮助别人不单单要有爱心,而且要有方法和智慧,以尊重别人为前提的帮助才能给别人带来快乐。

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引发学生共鸣,拨动学生情感的弦,让学生在情与境中体验做人的道理,文本的主题思想通过情境的体验转化成为学生的思想。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抓住文本的燃情点去切入,引导学生通过言语入情入境地进行体验,在言语体验中融情于胸,入理导行,做到情、境、理三者统一,真正把课文主题思想落到实处。[3]

[1]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叶圣陶.叶圣陶教育文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3]徐承芸.“情”满语文课堂[J].江西教育,2004(05).

(责任编辑:左小文)

猜你喜欢

主题思想英子言语
言语思维在前,言语品质在后
分裂、异化与虚无——解读《上来透口气》的主题思想
独臂作家之死
韩国古典假传《书斋夜会录》的文本结构分析和主题思想研究
钻石妙贼
巧计得绵羊
论电影《建党伟业》的主题思想和叙事结构
关于冬天
关于言语行为的现象学思考
鲜花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