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小学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传统文化继承

2017-04-15蔡晓芹泉州鲤城实验小学福建泉州352000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17年6期
关键词:社团校园文化小学生

蔡晓芹(泉州鲤城实验小学,福建泉州352000)

论小学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传统文化继承

蔡晓芹
(泉州鲤城实验小学,福建泉州352000)

在学生启蒙教育阶段的小学教育,要进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最好的方法是利用小学生的心理、行为特点,在校园文化中加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为学生打上一层属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色,在时代进步中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在如今东西文化猛烈碰撞之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愿望的追求下,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小学校园文化更应该紧紧抓住“一带一路”的政策,积极建设更符合现实的校园文化,实现优秀传统文化与小学校园文化的默契结合,让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得到更好的继承。

小学;校园文化;传统文化;融合

校园文化,相当于学校精神和灵魂。学校是教书育人之处,在小学阶段,育人让学生能形成自己正确的价值观与道德审美。在这个过程中,在校园文化中加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就能让优秀的文化使小学校园精神内涵更加渊博,学生也能在这种氛围中受到感染,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生,为今后的学习生活打下坚实的精神基础。

一、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从张骞出使西域开始,西方文化就开始传入中国,经过五千多年的历史流变,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开始、五年计划的实施、加入世贸组织……中国文化接受着西方文化的猛烈撞击,在这样的文化碰撞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不是属于哪一代人的任务,而是属于整个中华民族,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势在必行。为加强新形势下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教育部制定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纲要》指出,要“分学段有序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即针对不同学段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培养教育。在刚刚过去的两会中,教育部部长在答复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问题中,提到了在我们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中有一个系统的资源;包括中国人怎么看待世界、怎么看待生命;中国人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培养是对我们整个民族“打底色”的过程,是可以指明人生方向,为今后做人、做事方法打下基础的一个环节。在追求素质教育的今天,在文化教育中加入优秀传统文化,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一个优质方法。

小学教育是整个教育系统的基础环节,清华附小窦桂梅校长曾说过:“今天我们给孩子们什么样的底子,决定着给孩子未来有什么样的世界”,可见小学教育的重要性。在如今东西方文化猛烈碰撞的时代,使得小学奠基个人三观、人生底色的教育环节更加重要,在这个环节就更需要加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小学生来说,国学或是古代文学作品是晦涩的,因此在这个阶段,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植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更能让小学生接受。“小学校园文化是指在小学校园里所发生的一切文化活动的总和,是以小学管理者和全体师生员工为主体的校园人在学校的管理和教育教学活动中创造出的以群体价值观念为核心的一切精神、物质、组织制度的产物”。[1]在小学阶段,学校管理者和全体员工,除了要有为人师表的作为,更是要在校园建设中创建一种文化氛围,而不是愿意出资建教学楼,而不愿更新图书角的书籍;不是引进高学历人才教师而对学生组织一种说教型的文化活动;不是只注重教学质量而缺乏人文关怀,使得小学生自杀的悲剧一再上演;不是将已做成的文化建设看成一种摆设而不去利用……现阶段小学校园文化建设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如何顺应时代的要求,建设符合当代小学生特点的、实用的、有效的校园文化成了一个现实的问题。

二、教书育人,不偏不倚

小学教育由于小学生的特殊心理、行为特点,有着属于自己的教育特点。随着社会信息化加速,社会、学校、家庭文化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使得儿童的行为心理由父辈们的中规中矩转变为现在的大量曾经被严格遵守的规矩的“失守”,如今家庭小学教育,对于孩子的兴趣培养大多属于功利性的培养,并且由于政策导向,各类小学生的心理差异也是明显的,如独生子女、留守儿童、孤儿、异地就学考试学生、城乡学生等类型学生之间的心理状态是有差异的。他们对于传统文化的接受能力、理解能力、模仿能力等的差异都是不容小觑的。“而当代儿童的思维模式已经正在从传统的理性(逻辑)思维模式占主导地位转化为感性、理性思维模式‘分庭抗礼’及‘跳跃性’思维模式”,[2]即说教式的教育方法已经不能适合现在小学生的思维,需要加之形象的感性教育。

而当代的小学传统文化教育也呈现了一种时代特点,在小学阶段,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或传承,在课堂上主要上是通过语文课进行教育,但是现当代的文学作品所体现的核心思想内涵无法脱离我们积淀了数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面对枯燥的古代文学作品,在追求分数的今天,教师追求学生能够全篇背诵大过追求通篇理解,这样就使得文言文对于当代学生来说,从小就是一个痛苦的回忆,这也算是现在很少出现类似上海复旦附中武亦姝这样的学生的原因之一。更多的是出现在学生之间的调侃话语——“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三者都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学生却是避之不及,这是值得深思的。

小学生的心理行为特点发生巨大变化,传统文化教育也在涌现问题的今天,教师们应充分思考优秀传统文化究竟以何种方式进入校园才能使小学更好地接受熏陶,得到教育,做到传承。在基础教育的小学,如何培养小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为他们今后的学习打好底色,为他们塑造一个具有文化底蕴的三观。

三、校园与传统,合力雕琢

在这样的多方背景下找一个确实可行的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植入校园文化的方法尤为重要。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尊老爱幼、勤俭节约、谦逊、刻苦、诚实守信等传统美德对于小学生认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作用。这样的价值观并实施仅仅靠说教式的教育就能够让学生理解并形成自己的观念吗?

首先,需要对教师队伍、管理者进行教育培训,即让教师和管理者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有一定认识,且他们的言行能够成为学生模仿学习的对象,在教师队伍配置中,应该引进部分精通某些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师,比如京剧、国学、传统礼仪、中国古典乐器等。教师特别是语文教师应当适当地改变自己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学习中能够主动地去找寻其中的文化底蕴,如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脱离过于高大上的课堂,拒绝思想道德的直接灌输,因为这并不能触动学生的情怀;更要把语文当作工具,使语文教学停留在语言教学的层面,应把语文教学当成是一种文化传播。此外,学校还请一些民间艺人,如花灯制作非遗传承人曹淑真,从他们对学生进行民间花灯手艺的展示、教学过程中,将一种传承的精神以及匠人精神言传身教给学生。在经济条件落后的地区应当可以利用支教团队中的优秀教师,或是当地传统技艺传承者。在这样的教育氛围中才能够引导学生走向正确的人生道路,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由这些民间技艺者培养起这些孩子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中非物质文化的兴趣,在对这些文化进行亲身学习体验模仿之后,有了自己的理解,并在学习之中获得一种正确的价值观念。

其次,在校园文化的建设过程中,应组织引导学生参加更多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社团,如卓吾文学社、书法社团、戏剧社团、汉服社团、国学社团、舞蹈社团等。通过教师的教学和引导,使得学生既可以丰富课余生活,也可以充分利用机会,学习一项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关的技艺,培养一种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在社团活动开展期间,应避免应付式或说教式,更不能名存实亡,应使其充分利用。如国学社团的活动中,对一些国学中的经典故事,可以采用表演的方式,使学生亲身进入到故事中,更加的理解故事。在戏剧社团、舞蹈社团中可以让学生学习中国古典戏剧或舞蹈,在这些戏剧或舞蹈的学习过程中,了解中国戏剧和舞蹈的表层含义。针对小学阶段高年级的学生,学校可举办关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知识竞赛、演讲或是辩论赛等,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可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在少先队活动中开展古诗文诵读、传统美德和礼仪教育,在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基础上,使传统文化教育成为开展的一项特色活动”。[3]

最后,在学校的硬件设施建设中,也应该充分地体现浓厚的优秀传统文化氛围,教室里、走廊上的条幅、字、画、名言警句等,让学生受到传统文化潜移默化的熏陶,在深厚的文化氛围中,自然更容易成为人格健全、知义明礼之人。学校的建筑风格也应该更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色彩搭配、资源配置更体现一种人文关怀,可以将中式建筑的特点置于现代教学建筑之中,在资源方面,除了小学必有的软硬件设备之外,可以为学生提供心理诊疗室或是留守儿童专用联系室,让学生在心理健康的条件下,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教育,这样让学生的价值观得到及时的纠正与巩固。

[1]何雅玲.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际——以南京市琅琊路小学明发滨江分校为例[D].苏州:苏州大学,2009.

[2]李小融.对当代儿童心理特征的新认识[J].成都: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13(2).

[3]邓兆艳.传统文化与小学教育引发的思考[J].现代阅读,2012(4).

(责任编辑:林文瑞)

猜你喜欢

社团校园文化小学生
缤纷社团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最棒的健美操社团
K-BOT拼插社团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我是小学生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文学社团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