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的临床特点

2017-04-15

福建质量管理 2017年10期
关键词:左旋多巴多巴肌张力

师 佳

(大理大学临床医学院 云南 大理 671000)

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的临床特点

师 佳

(大理大学临床医学院 云南 大理 671000)

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疾病的发生机制、临床特点及药物治疗。

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机制;临床表现;治疗

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DRD),又称伴有明显昼间波动的遗传性进行性肌张力障碍(HPD)或Segawa病,是一种较为罕见的遗传性运动障碍疾病,亦是一种很少见的儿童起病的锥体外系疾病。

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多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Segawa等首先于1976年报道[1]。1988年美国学者Nygaard等[2]报道出一组肌张力障碍病例,其对小剂量多巴制剂有明显效果,并提出了DRD的定义,且于1993年发表其致病基因可能与 第14号染色体长臂上的三磷酸鸟苷环化水解酶I基因突变有关。有研究表明,DRD患者的显性遗传可能与多巴胺合成通路上的三磷酸鸟苷(GTP)环化水解酶I基因突变相关,基因突变从而导致部分GTP环化水解酶的活性降低,最终影响四氢生物蝶呤的合成,导致纹状体多巴胺合成减少,出现肌张力障碍、帕金森症状等表现[3]。亦有研究表明,其隐性遗传可能与酪氨酸羟化酶(TH)基因突变有关,该基因的突变可导致酪氨酸羟化酶活性降低,从而使纹状体的TH蛋白和TH活性减低。多巴胺合成能力下降或纹状体内DA神经末梢纤维的分支减少可能是DRD主要的发病机制。这一病变的临床特点是在DRD的基础上有更为明显的痉挛性运动障碍,并能在运动诱发下出现僵直、肌张力增高等[4]。

其实DRD的实际患病率很高,且女性的发病年龄要比男性早,容易被误认为脑性瘫痪、痉挛性截瘫、肝豆状核变性、儿童特发扭转肌张力失常、少年型帕金森症或帕金森氏病等疾病。有学者研究,在婴儿期至12岁青少年期间均可患该类疾病,许多患儿的可首先表现为足部的肌张力障碍,合并运动迟缓、齿轮样强直、姿势性反射障碍、腱反射增高,偶有病理征阳性等症状。故常常被误以为是青少年帕金森氏病,不过DRD的多数患者症状每日有波动,表现为“晨轻暮重”,而这是与其他病鉴别的一大特点。

典型的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的临床特点为:(1)多于儿童早期出现,约占儿童期肌张力障碍发病的5%-10%;(2)起病缓慢;(3)以全身肌张力障碍为主要表现,多以肌张力障碍及其引起的姿势步态异常为首发症状;(4)具有日间波动性,可表现为晨轻暮重:一般表现为晨起或睡觉后症状较轻,午后加重;(5)可表现为姿势性肌张力障碍,也可出现姿势性震颤,一般与帕金森性静止性震颤不同;(6)肢体间的协同运动良好;(7)病情严重时可累及咽喉部肌肉,出现吞咽及发音障碍;(8)体征可表现为四肢肌张力增高,腱反射活跃或亢进等;(9)患者一般无精神或心理障碍;(10)无自主神经紊乱或高级神经功能障碍等症状;(11)左旋多巴对该疾病有有显著效果;(12)女性患者多见,女性发病率为男性患者的 2~4 倍[5]。

在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的治疗方面,药物治疗可以获得理想疗效,其中代表药物有:左旋多巴和抗胆碱能药物。(1)左旋多巴:国外相关文献推荐的左旋多巴的治疗剂量为 20mg/kg /d[6]。而针对国内患者,有研究表明[7]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患者应用小剂量(62.5~375mg/d)长期服药的原则并在临床上取得良好的效果。左旋多巴可改善神经系统症状,且不会因为长期服药而导致疗效降低或出现不良反应[8]。不过伴有运动性肌张力障碍的复杂型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患者在服用左旋多巴后会出现症状加重,亦有少数患者因左旋多巴治疗剂量过大或加量过快,出现舞蹈样运动,一般上述症状在停药后数周就会消失。还有部分于10岁前就开始给予左旋多巴治疗的患儿,在其到达 10~15 岁时,单纯应用左旋多巴疗效会明显降低。这是因为儿童期左旋多巴在胃肠道有很强的脱羧作用,部分患者 12~13 岁后脱羧作用开始减弱,而还有很多患儿在 12~13 岁后脱羧作用仍然保持在较高水平,所以这些患者给予左旋多巴疗效欠佳,改用左旋多巴与卡比多巴联合可缓解这类情况[9]。(2)抗胆碱能药物:抗胆碱能药物对姿势性肌张力障碍和姿势性震颤有效。因此,在临床上我们可将抗胆碱能药物与左旋多巴合用,共同治疗该病[10]。

[1]Segawa M,Hosaks A,Miyagawa F,etal.Hereditary progressive dystonia with marked diurnal fluctuation.Adv Neurol,1976,14:215 -233.

[2]Nygaard TG,Marsden CD,Duvoisin RC.Dopa responsive dystonia.Adv Neurol,1988,50:377 -384.

[3]李静,唐北沙,郭纪锋,等.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GCH1基因突变分析.华医学遗传学杂志.2007,24(3)302-304.

[4]Furukawa Y,Graf WD,Wong H.Dopa responsive dystonia simulating spastic paraplegia due to tyrosine hydroxylase(TH)gene mutations.Neurology,2001,56(2):260 -2 6 3.

[5]Nygaard TG.Dopa-responsive dystonia.Delineation of the clinical syndrome and clues to pathogenesis.Adv Neurol,1993,60:577- 585.

[6]Segawa M.Hereditary progressive dystonia with marked diurnal fluctuation.Brain Dev,2000,22(Suppl 1):65- 80.

[7]Steinberger D,Korinthenberg R,Topka H,etal.Dopa responsive dystonia:mutation analysis of GCH 1 and analysis of therapeutic doses of L -dopa.Neurology,2000,55:1735-1737.

[8]王钰,杨蕾,杨本恕.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32例临床分析.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8,34(1):4 0 -4 1.

[9]Nutt JG,Nygaard TG.Response to levodopa treatment in dopaesponsive dystonia.Arch Neurol,2001,58:905- 910.

[10]FurukawaY.Update on dopaesponsive dystonia:locus heterogeneity and biochemical features.Adv Neurol,2004,94:127- 138.

[11]Swoboda KJ,Hyland K.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neurotransmitter-related disorders.Neurol Clin,2002,20:1143- 1161.

师佳(1990.09-),女,汉族,河北保定人,研究生,大理大学临床医学院,研究方向:神经病学。

猜你喜欢

左旋多巴多巴肌张力
观察多巴胺联合多巴酚丁胺治疗新生儿肺炎的临床疗效
帕金森病异动症与发病年龄、左旋多巴安全剂量分析
杨仲鸿《摩些文多巴字及哥巴字汉译字典》审查经过补说
肌张力障碍诊断与治疗研究进展
科学家开发出用于筛选肌张力障碍新药的工具
精氨酸、可乐定、精氨酸联合左旋多巴不同激发试验对GH分泌的影响
请您诊断
左旋多巴联合遮盖方法治疗儿童弱视102眼
18例经基因确诊的DYT1型肌张力障碍临床特点分析
颤止方联合多巴丝肼片治疗帕金森病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