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主义价值观中国化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

2017-04-15颜隆忠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17年7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价值观核心

颜隆忠

(福建师范大学,福建福州350108)

马克思主义价值观中国化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

颜隆忠

(福建师范大学,福建福州350108)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马克思主义价值观中国化的生动实践,当代中国核心价值观念的传承创新发展,必须厘清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思想实质和理论要义,发挥其作为“高势位”价值观的统摄和导引作⒚,使之对当代中国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做出科学的价值阐释和价值导引。在坚持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精神本色的基础上融入时代特征、优秀文化基因、科学理性精神和人民利益诉求,才能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

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与其他社会形态的价值观念相比有着自身鲜明的属性和根本的特征。对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承继与弘扬,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理论内涵、精神实质和思想主旨,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中国化,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键环节。

一、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厘清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内涵

解决影响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传承与变革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渊源和学理基础为根本指导和基本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观,也是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在当代中国历史实践中生动具体地展现。弄清楚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在理论前提和思想内涵上做出明确界定,科学阐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资本主义价值观念的本质区别,体现社会主义的制度属性和优越性,这是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性环节和关键性前提。从国家意识形态层面来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是以科学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价值取向和价值目标的,是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底蕴,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实践基础的。因此,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彰显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体现中国特色,必须立足自身的文化底色,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契合广大人民群众的语言习惯和思维逻辑,但前提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本色。

学术界在探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有着“马学为体、西学为用、国学为根”或“马魂中体西用”的共识,而这种共识贯彻到价值观层面,就首先要关注“马学之体”或“马学之魂”的问题,即马克思主义价值体系的观点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充分体现和贯彻。马克思主义对于人类的价值理想的关注是始终贯穿于整个思想理论体系的核心问题。人的彻底解放和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成为马克思主义最终极、最根本的价值理想。价值观无疑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在强调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之时,既要关注其作为世界观、方法论的作用,也要看到其作为一种价值体系的意义。真理问题固然是前提和基础,而价值问题才是核心和根本,价值问题决不可忽视。价值观问题应当成为马克思主义及其哲学研究的一个重心和生长点。[1]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从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来阐释、化解中国问题。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从价值内核上规定了社会主义制度的灵魂和立场,社会主义制度是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实现的根本保障。社会主义革命、建设与改革就是要通过社会实践及制度设计将马克思主义对于未来社会的价值理想、价值追求从观念形态向生动现实转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制度的价值目标、价值原则同中国人民伟大实践中追求的价值理想相结合的成果,是中国共产党凝聚全民族思想共识作出的价值判断。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吸收、借鉴、容纳了人类共同追求的先进、科学、合理的价值观念,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对价值观念的丰富发展和时代创新,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善于吸收人类优秀文化成果,与时俱进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理论自信和理论自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价值内涵上反映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就需要更加充分、准确、到位地从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论述和基本原理中对社会主义本质属性的思想内涵和价值追求进行精准、到位、科学的提炼和阐释,明确社会主义超越、扬弃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最关键、最核心、最根本的精神灵魂和思想要义,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彰显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本质。将马克思主义中蕴涵的丰富、深邃的价值观思想系统地梳理出来,使其内蕴的价值立场、价值追求、价值准则和价值理念更加具体、生动地凸显出来,具有更加坚实的思想基础和理论支撑,明确其所涵摄的精神要义和本质要求,才能从根本上明确社会主义在价值层面上的目标追求、评判原则、实践标准。

二、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立足发挥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导引作⒚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真正发挥效用,就必须立足现实,融入实践,回应重大社会现实问题。诚如马克思所言:光是思想力求成为现实是不够,现实本身应当力求趋向思想。现实趋向思想,就意味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念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具有科学的指导和引领作用。任何一个社会的价值体系都包含着多种价值体系交流、交锋,相互渗透、相互借鉴的过程。要在社会思潮和价值观念的多变中把方向、多元中立主导、多样中谋共识,就必须有一种高势位的价值观来发挥“主心骨”的统摄、引领作用。尤其是处于不同性质社会制度中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价值主体之间的价值观之间的渗透与反渗透日益加剧,成为文化软实力竞争的主战场、主阵地。有人歪曲说,十八大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普世价值”观,无非是普世价值的拼装和整合,与普世价值没有实质性的区别。新时期,我们要防止和抵御所谓“普世价值”的侵蚀,最为关键的是要用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来强化全民族的共同信念,补足精神之钙。马克思主义价值观是在与资本主义价值观的斗争中发展并不断成熟起来的,它吸收了资本主义的合理思想因素,但又站立在无产阶级立场上,扬弃和超越了其内在的腐朽、落后的观念,克服了历史与阶级的局限性,充实了反映人类进步要求和先进追求的理念,因而,它是一种比资本主义价值观更具科学性的“高势位”的价值观,它顺应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客观规律,反映无产阶级的利益诉求,其价值理想的科学性、价值主体的广泛性、价值规范的合理性,是任何一种剥削阶级价值观所无法比拟的,在内容上更加具有说服力、亲和力和感召力,是抵制资本主义价值观侵蚀的最有效、最科学的免疫剂。因而,在厘清本源的基础上,充分阐释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内涵和实质,发挥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导引作用,显得十分紧迫且重要。

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言,是一个关系长治久安,永续发展的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也是一次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时代化生动具体的实践。对于作为文化的核心内容,价值观承载着民族精神的精华和传统文化的基因,同时,又具有超越现实的导向性、激励性功能,在承继历史、立足现实中指向未来。因此,推动马克思主义价值观中国化,把马克思主义价值观与当代中国实际需要结合起来,使之对当代中国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做出科学的价值阐释和价值导引,既要用历史的目光去探寻继承什么、怎样继承,也要以现实的需求来思索倡导什么、怎样倡导,还要从未来的视野来审视发展什么、怎样发展。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要勇于面对并不断回应和破解当今时代和历史任务为我们提出的各种问题,分析其背后的价值难题,澄清各种价值困惑,化解价值认同上的挑战。从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视角来理解和审视当前发展中遇到的一系列不可回避紧要性、战略性问题,归根到底都要价值观上铸造出能够引领各种社会思潮的“主心骨”,为广大人民群众辨明是非、澄清善恶,提供可供遵循的价值准则和可供追求的价值目标,从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固本强基、凝魂聚气。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批判什么样的价值观点,弘扬什么样的传统文化因子,充实哪些时代精神,都立基于对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运用,都以对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的准确阐释和正确理解为前提。

三、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在结合上下功夫、做文章

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要在中国真正发挥作用,达到日用而不觉的境界,就必须在结合上做好文章,在“融”字上下工夫。既要融入广大人民群众火热生活实践中,形成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社会情境和思想氛围;还要与时俱进地融入时代元素、文化基因、科学理性,利益诉求,营造有利于增进广大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知认同的思想文化氛围,从文化传统、思维方式、心理情感上贴近、回应人民的精神需求。

第一,与时代特征相结合。作为意识形态的灵魂,任何时期的价值观都要体现时代特征,丰富时代内涵。科学先进的价值观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对时代特征的生动写照,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回应现实问题,引领当代社会思潮,必须着眼于新时期中国实践的发展与创新,正视时代条件变化,把握时代脉搏跳动,反映当今时代的思想精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立足中国实际,这个中国实际作为时代为我们提供的背景、条件和环境而存在,也作为时代为我们提出的问题、任务而存在。归结到一句话,那就是时代特征成为了最具体、最实在的实际,影响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时代性品格,才能充分发挥精神旗帜的引领和凝聚的作用。价值观有先进与落后的差别,符合时代进步潮流的先进价值观发挥思想引领的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时代特色,与时代特征高度契合,反映时代精神,把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同时代主题、时代任务和日新月异的社会实践发展相结合,赋予其符合时代要求的新内涵新诠释,倡导先进的价值理念,对当今时代中国面临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做出符合中国实际的价值阐释与导引,才会形成中国特色。

第二,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价值观本身是一种社会意识,属于文化范畴,任何一种价值观都因为有特定的文化渊源而彰显出不同的气质和品质。我们也必须深刻地认识到,任何一个民族都是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中养成自身的价值观念、道德风貌和精神品格的,因此像中华民族这样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的民族,其核心价值观不可能由任何一种外来文化来重塑,必须高度重视民族文化的主体性,把世代传承的优秀文化基因作为基本的价值资源和精神滋养,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遵循文化发展的历史规律和传承逻辑,适应时代发展潮流实现现代性的转化和创造性发展,从而通过特有的文化基因、思想印记、人文内涵、历史底蕴来展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中国特色。这种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之魂指导下的理念深化、观念提升,它绝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简单回归,更不是对现代文化的纯粹借鉴,而是以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本色”来创造性地转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价值观的“底色”,使之形成符合时代需求和中国实际的,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凝聚力和亲切感的“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换而言之,切中中国的文化血脉,把握滋养中华民族的文化土壤,其真正意义就在于,要从思维习惯、文化传统上贴近人民群众的“生活世界”,形成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氛围。

第三,与科学理性相结合。价值观的形成和培育要以坚持真理为前提,没有真理性的认识,就不能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使得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并开辟了其实现的现实路径,使之成为最符合历史发展规律、最顺应社会发展趋势、最能体现人类主体利益需求的价值观,因此,它也是最科学、最先进、最值得追求的价值观,体现了真理性与价值性的辩证统一、有机结合。“只有高度体现规律性与目的性、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科学理性和实践理性的辩证统一,才会具有理论的科学性和彻底性,才可能在最大限度上让人信服、认同和信仰。”[2]

科学理性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一种认识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也是认识价值观念、培育价值观念所不可或缺的能力。科学性、真理性是评判一种价值观是否能够顺应时代发展进步潮流的根本标准,也从根本上影响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作用的发挥。任何社会的发展都需要科学理性与人文价值的双重导向、双轮驱动,建立在实践基础之上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科学理性的指引下才能确立其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反映社会主义本质属性、合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逻辑的价值尺度,使之符合马克思主义价值学说的基本理据和根本原则,彰显真理性力量,体现先进性要求、广泛性特征、包容性品质,符合无产阶级的价值追求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热切期待,并更具有引领力、感召力和创造力,成为联结全社会全民族的精神纽带。因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要深入挖掘马克思主义价值观中的人文内涵,也要倡导科学精神,崇尚理性思维,做到科学原则与价值原则有机统一,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有机统一,促使广大人民群众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的价值思维方法,时刻以符合人民的利益和国家发展要求的价值尺度来评判自身一切价值选择的合理性,形成把个人价值实现融入到社会价值中去的价值自觉。

第四,与人民的利益诉求相结合。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是反映无产阶级根本利益需求的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广大人民群众推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形成和发展,因而,从根本上说,是广大人民群众这一社会实践主体力量对象化的产物。从实质上而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利益诉求在价值观念上的体现与反映,代表了人民群众的利益,是作为一种价值客体来满足价值主体需要的精神产品。价值观念反映利益诉求,才能接地气,通人心,引发共鸣,产生共识,赢得认可。利益是人们从事任何社会实践的根本动力,人们所追求的一切价值,都从利益出发。利益在价值中具有根本性、决定性的作用,离开利益,谈价值观,不可能入脑,更无法入心。马克思主义价值观能否真正地中国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否得到最大程度的认同,不只在其逻辑的严密、词语的华丽,也不仅仅因为其具有科学性,最为关键的是能否以及在多大程度上代表并反映他们的利益诉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转化为人民自觉的追求,内化为自己的思想意识体系,外化为自己的行为,关键的就是要与他们内心的利益诉求结合在一起。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键要把虚功实做,将国家、社会的整体利益与个人利益有效地整合起来,克服重义务轻权利的倾向,在尊重价值主体的合理合法性需求基础上,找准现实利益在思想观念上的切入点,满足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心理渴望和精神诉求,使广大人民群众真正领会个人梦想实现寓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真谛,为他们树立共同的价值标杆和相对公正公平的价值评判标准,激发他们内心的价值认同,形成当前中国社会价值观的“最大公约数”。

[1]董德刚.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建构的问题㈦出路[J].哲学动态,2011(3).

[2]戴木才.科学揭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四个维度[J].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

D64

A

1673-9884(2017)07-0005-04

2017-05-05

颜隆忠,男,福建师范大学助理研究员,硕士。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价值观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我的价值观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