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中风患者后遗症偏瘫的早期康复治疗效果
2017-04-15孔翠明
孔翠明
山东菏泽市立医院康复科,山东菏泽 274003
脑中风也成为脑血管意外或者脑卒中,其主要临床表现为脑部缺血以及伴有出血性损伤的疾病,在临床治疗中较为常见,且该病症具有发病急促,致残率以及病死率等相对较高等特点,也是世界公认的主要致死性疾病之一[1]。在临床治疗中,主要将其分为出血性脑中风以及缺血性脑中风,患者普遍伴有脑梗塞情况。同时,脑中风患者后遗症发生的机率相对较高,主要包括中枢性瘫痪、失语、周围性瘫痪以及偏瘫等情况,其中偏瘫又被称为半身不遂,患者通常表现为面部肌肉、四肢出现活动功能障碍,在脑中风患者的后遗症中较为常见[2]。该文主要探讨分析脑中风患者后遗症偏瘫的早期康复治疗效果,以期通过有效的治疗方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该院从2014年2月—2016年9月收治的35例脑中风偏瘫患者选取为此次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17例,观察组患者18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经过CT等相关检查确诊,符合脑中风偏瘫的诊断标准。其中对照组中男性患者11例,女性患者6例,年龄53~76岁,平均年龄(62.3±1.7)岁;观察组中男性患者10例,女性患者 8 例,年龄 54~79 岁,平均年龄(64.8±2.1)岁。所有患者的检查结果显示,右侧肢体发生偏瘫23例,左侧肢体发生偏瘫12例。纳入标准:无精神障碍;脏器功能正常;签署知情同意书;未并发恶性肿瘤疾病。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患者入院后根据相关检查结果以及患者身体状况进行对症治疗,包括常规的药物治疗以及一般性护理,同时对患者的饮食进行一定的控制,做好相关并发症的预防措施[3];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应用早期康复治疗,主要从患者的心理沟通以及活动锻炼两个方面开展康复治疗,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点:①首先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告知患者进行康复训练的重要性以及作用效果,调动患者的参与积极性,使之能够有效的配合康复训练工作。②患者取仰卧体位在病床上休息,保持患者的上肢交叉相握,辅助患者进行翻身,翻身时要一手扶住患者的肩膀,另一只手辅助患者的侧髋关节。定时进行翻身,能够减少患者的肢体受到的压迫,促进患者的血液循环。同时对患者进行肩部按摩,指导患者在卧床时进行指关节以及肘关节等关节功能活动[4]。③指导患者缓慢进行又卧位转为坐位的运动,患者应当翻身保持侧卧位,利用健康的上肢辅助起身,然后保持静坐状态,持续反复的锻炼后,可对患者进行动态平衡训练,帮助患者逐步的过渡到能够站立训练。④患者可进行站立训练时,指导患者进行站立康复行走训练,现让患者对下肢进行康复训练,保持踝关节弯曲且脚后跟离地反复联系,或者患者伸展下肢,让膝关节进行屈伸训练,锻炼患者的小腿肌肉能力。之后让患者独立在双杠辅助的情况下进行行走训练,双手握住双杠,保持身体平衡以及重心分布,对患者进行停止间的转法训练,在训练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患者的各个关节的情况,避免运动量过大。⑤根据患者的独立行走情况,可逐步对患者进行负重训练,负重训练过程中要注意患者的安全,避免患者摔倒造成更大的伤害,同时患者可以自行进行转体、平举以及下蹲等运动。锻炼患者的独立生活能力,例如吃饭、洗漱、上厕所等行为能力[5]。
1.3 观察指标
根据患者治疗后的病情恢复情况,对患者进行生活能力以及肢体活动功能的评分,并向患者发放调查问卷,了解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所有调查评分,满分均为100分,分数越高代表患者的恢复情况越好,分数越低表示患者的肢体功能限制,并且生活质量水平较低,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
1.4 统计方法
使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用(x±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 t检验;用率(%)表示计数资料,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病情均有一定程度改善,通过对患者的生活能力以及肢体活动功能评分结果统计发现,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能力平均得分为(73.4±3.2)分,对照组患者的生活能力平均得分为(46.3±2.4)分,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211,P=0.000 P<0.05);观察组患者的肢体活动功能评分为(68.1±3.3)分,对照组患者的肢体活动功能平均得分为(37.8±4.1)分,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152,P=0.000<0.05)。根据评分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经过早期康复治疗后,其肢体活动功能以及生活能力均有很大的提高,促进了患者尽快康复,为患者的正常生活提供了有力保障。
通过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问卷调查,回收调查结果后,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为(82.5±4.2)分,对照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为(58.8±1.7)分,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比较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638,P=0.000 P<0.05)。
3 讨论
脑出中风在临床治疗中较为常见,也是中老年人群发病率较高的病症,临床相关数据显示,脑中风患者的致死率以及致残率较高。脑中风患者的临床表现为呕吐、头晕、意识障碍、口角歪斜等情况,根据相关研究调查显示,高血压患者以及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是脑中风病症发生的常见以及主要原因,除此之外还有心脏病、血液疾病以及糖尿病等都是影响脑中发发生的相关病症,患者的脑部血液循环出现障碍,从而导致患者的神经功能发生缺损,影响其生活自理能力以及肢体活动功能,对患者的正常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同时也为患者的家庭增添了负担[6]。临床治疗中,目前尚未掌握有效的治疗方法能够帮助患者恢复神经功能缺损,主要通过药物控制以及有效的护理和康复训练,帮助患者的肢体活动功能以及神经功能缺损进行一定程度的恢复。根据此次研究结果表明,常规治疗对与患者的功能恢复以及生活自理能力增强的效果并不明显,而应用早期康复治疗能够很大程度上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以及肢体功能,让患者能够独立的完成日常生活起居,以此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了家庭压力,促进了患者尽快康复,为患者的正常生活提供了有力保障,各项数据的评分对比发现,组间数据比较结果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脑中风后遗症的发生情况,普遍表现为神经功能受到损伤,从而造成患者的部分功能有一定的丧失,而通过有效的护理以及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帮助患者恢复部分肢体功能。
脑中风以预防为主,因为治疗的效果并不理想,因此将脑中风的相关预防知识掌握就显得极为重要,高血压以及动脉粥样硬化是引发脑中风的主要原因,根据相关研究结果表明,脑中风患者中约有90%的患者有高血压病史,而高血压引起的中风主要是因为患者的心脑血管的结果发生改变,长时间维持高血压状态会导致动脉长时间的痉挛,血管壁发生变形后,管壁厚度增加,从而形成了动脉粥样硬化[7]。高血脂、高血糖等情况也会加速血栓形成,从而对患者的神经造成一定的压迫。高血压患者发生脑中风主要是由于未能够有效的降压,这与患者服用药物、心理状态、个人生活习惯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关系。脑中风患者发生偏瘫情况后,若为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以及康复训练,患者的神经功能缺乏无法改善,可能导致患者永久性瘫痪,对患者及其家庭都是极大的伤害。因此,有效的预防脑中风情况以及在发生脑中风后遗症时,要提高对疾病的认识以及相关危害性,及时的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法,最大程度的恢复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
综上所述,早期康复治疗能够有效改善脑中风偏瘫患者肢体活动功能以及生活自理能力,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其治疗效果显著,有效的降低了患者的生活压力以及家庭压力,帮助患者能够在后续生活中持续提高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1]姜福卿,毛颖出,董春霞,等.脑中风患者后遗症偏瘫的早期康复疗效观察 [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12):2244-2245.
[2]徐业,和智娟,黎红琴.探讨脑中风后遗症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治疗效果[J].内蒙古中医药,2016,35(13):50.
[3]张博,张国锋,沈洋,等.早期康复治疗中风后遗症疗效观察[J].山西中医,2015,31(1):30.
[4]徐玉春.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中风后遗症患者的临床表现探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6,16(35):166-167.
[5]唐莉,闽奇,张春朝,等.中风后遗症早期针灸及康复治疗研究近况[J].中医临床研究,2016,8(2):141-142.
[6]徐玉琴,刘梅英.针灸结合康复疗法治疗中风后遗症期42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5,13(16):84-85.
[7]姚贵轩.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6,4(12):9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