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下肢骨科手术患者应用不同麻醉方法的效果比较分析
2017-04-15张振涛
张振涛
肇源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黑龙江大庆 166500
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下肢骨科疾病患者逐渐增多,而且,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老年下肢骨科手术的人数也呈现增多的问题,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老年群体年龄的逐渐增长、身体机能下降所导致的,而且,老年群体在日常中也会面临着不同的疾病,所以,怎样合理选择手术中的麻醉方法,成为临床治疗关注的焦点问题。此次研究中对老年下肢骨科手术患者所使用的不同麻醉方法进行了比较,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中选择该院2016年7月—2017年8月收治的8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观察组中,男性23例,女性20例,年龄55~63岁,平均年龄(58.32±0.37)岁,对照组中,男性26例,女性17例,年龄56~64岁,平均年龄(58.97±0.38)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麻醉方法
两组患者在麻醉之前采取常规禁饮禁食,患者在手术之前的30 min需要使用鲁米那钠 0.1 g进行肌注,并在患者进入手术室之后建立静脉通道,及时清理患者的呼吸道,并按照常规方法佩戴面罩进行吸氧,整个过程中应该保证患者的通气满意,及时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电以及血氧饱和度。
观察组患者采用椎管内麻醉方法,择L2-L3椎间隙硬膜外穿刺,并在完成后的头侧留管 2 cm,首先加入1%的利多卡因(5 mL),进行实验性的麻醉,在确认麻醉效果以及排除全脊麻之后,追加使用0.5%的罗哌卡因(12 mL),控制平面在第10胸椎以下,手术中医生需要通过对患者情况的分析,进行咪达唑仑、芬太尼的联合使用,在患者血压下降到30%的状态,快速注射氯化钠纠正,并在患者心率低于50次/min时给予患者阿托品[1]。
对照组患者采用静吸复合全麻方式麻醉,患者进入手术室后使用吸氧面罩,并采用舒芬太尼(0.2μg/kg)、维库溴胺 (0.2 mg/kg),静脉注射中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麻诱导,诱导完成之后进行气管插管处理,并在手术中持续注入舒芬太尼 0.1 μg/(kg·h),适当的状态下需要合理调整患者的生命体征,并在手术中使用麻醉机对患者进行呼吸控制,在手术前的5 min停止吸入异氟醚,并在手术结束的前15 min停止注入舒芬太尼[2]。
1.3 观察指标
根据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观察两组患者感染状况[3]。
1.4 统计方法
该研究所选数据均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及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前、术后MMSE值变化
研究中对两组患者术前、术后MMSE值变化进行分析,术前1 d,观察组MMSE值评分为(26.30±1.03)分,对照组评分为(26.29±1.23)分,两组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的MMSE值评分为(23.97±1.21)分,对照组MMSE值评分为(20.39±1.08)分, 术后第7 天观察组的评分为(25.97±1.58)分,对照组为(26.30±1.22)分,观察组效果显著,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急性期认知功能障碍
研究中对两组患者急性期认知功能障碍进行了比较,观察组患者术后第1天的急性认知障碍患者9例,所占比例为20.93%,对照组出现急性期认知功能障碍患者16例,所占比例37.21%,对照组认知功能障碍较为明显,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天观察组无认知障碍患者,对照组认知障碍患者2例,对照组认知掌握明显,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对于老年患者而言,麻醉以及手术之后其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精神错乱、焦虑以及记忆受损等,大部分症状的持续时间较短,只有少数严重患者,这些患者在手术之后会出现长期甚至严重性的认知改变[4]。在老年患者下肢骨科手术中,麻醉对老年群体的影响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麻醉药物会对患者的中枢神经 传递及受体造成较大影响,严重的会影响到老年群体的记忆功能;②长时程增强是影响患者神经元信号传递的主要因素,全麻药物使用综合功能可以突破长时程抑制,从而增加患者出现认知障碍的可能。③在麻醉药物使用中,会在某种程度上增加患者神经凋亡的速度,而且会减少大脑血流量,使患者出现大脑缺氧的风险[5]。
研究中可以发现,不同的麻醉方法以及麻醉药物都会对患者的术后认知造成直接的影响,此次研究中可以发现,患者在术后第1天、第3天的评分均低于手术之前,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观察组术后第7天评分为(25.97±1.58)分,对照组为(26.30±1.22)分,对照组评分高于观察组,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对两组患者急性期认知功能障碍进行了比较,观察组患者术后第1天的急性认知障碍患者9例,所占比例为20.93%,对照组出现急性期认知功能障碍患者16例,所占比例37.21%,对照组认知功能障碍较为明显,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天观察组无认知障碍患者,对照组认知障碍患者2例,对照组认知掌握明显,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老年人骨科手术患者麻醉方法选择中,需要通过对患者基本状况的分析,选择全身麻醉或是椎管内麻醉的方法,术后提供有效的镇痛效果,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出现,为患者术后的康复提供有效支持。
[1]周红梅,邓龙蛟,李水英,等.不同麻醉方法对下肢骨科手术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J]. 海南医学,2016,27(8):1324-1326.
[2]付历,张战良,黄伟崧,等. 不同麻醉方法对于老年下肢骨科手术效果的比较[J]. 现代医院,2015,15(2):48-49.
[3]雷学恒,吴涯雯,张双全,等. 不同麻醉方式对骨科手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影响的荟萃分析[J]. 中国医药导报,2015,12(16):24-28.
[4]周雪梅. 老年下肢骨科手术患者不同麻醉方法的疗效分析[J]. 大家健康:学术版,2015,9(7):81-82.
[5]金胜利. 双足与人体健康的相关性分析[J]. 双足与保健,2017,26(2):7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