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族地区扶贫模式创新研究
——以兴义市为例

2017-04-15

福建质量管理 2017年18期
关键词:兴义市贫困村贫困户

(贵州民族大学 贵州 贵阳 550025)

民族地区扶贫模式创新研究
——以兴义市为例

张颖

(贵州民族大学贵州贵阳550025)

兴义市是贵州省黔西南州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州府所在地,是黔西南州经济社会发展的火车头,全市上下肩负着“群众不脱贫责任在我,全州不脱贫我有责任”的使命担当。据第六次人口普查统计,全市常住人口中,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20.86%,主要有布依族、苗族、回族等少数民族。在这样一个多民族地区,扶贫模式在不断地被创新,摸索出最有效的路径。

民族地区;扶贫模式;创新

近年来,扶贫问题在我国理论界、学术界和各省市都是热点话题。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到湖南湘西考察时强调,“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的重要思想。习总书记提出必须要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管”,由单纯的“输血式扶贫”到“造血式扶贫”。扶贫思路的转变,必然是有新的模式涌现。

一、民族地区扶贫模式类型分析

(一)整村推进扶贫开发模式

整村推进扶贫开发模式是以村为单元,政府主要以政策引导和技术支持的方式,整合利用资源,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社会公益事业、改善贫困村民生产生活条件。安徽省黄山市休宁县汪村镇里村岭脚组整村推进工程的一个项目就是发展泉水鱼。2012年成立冷水鱼养殖合作社后,鱼池从69口增加到了现在的113口,年产活鱼近7500公斤,人均年增收400元。到2015年初,上级投入扶贫资金175万元,以此撬动整合其他建设资金687万元,实施了基础设施、红色旅游及产业扶贫三类建设项目9个。通过整村推进项目建设,田里村人均纯收入已从最初2010年不到7000元增加到2016年的一万多元。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资金的筹集除了政府投入的扶贫资金外,还需农户自筹一大部分,这样一来,还没有解决温饱的贫困农户与项目无缘,因此收益也不是很理想。

(二)产业化扶贫模式

产业化扶贫开发模式是2001年《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中首次提出来的“一体两翼”的重要内容,是摆脱贫困、促民增收的根本途径。主要是将贫困地区的特色产业扶持成当地的龙头企业发展,实现农户和企业互利共赢。2017年以来,重庆市奉节县大树镇围绕种养殖特色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产业扶贫。宝华村连片种植脐橙幼苗2万余株近200亩,在槽木、花剪等村,新发展3家公司种植油橄榄1800余亩,在同庆、青莲等村;新发展8家公司种植黄柏、瓜蒌等中药材4000余亩,形成脐橙+油橄榄+中药材的种植结构。产业化支撑的农村扶贫才是长久的,但产业化生产运作是规模化的,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贫困地区的自身筹资能力弱,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业经济结构的调整,影响了扶贫工作的进程。

(三)扶贫搬迁模式

主要有村内就近安置、村内集中安置、跨村插花安置、跨村集中安置和城镇化无土安置模式。四川省若尔盖县阿西茸乡距县城43公里,属典型的半农半牧区,下辖6个行政村,其中团结村是典型的半农半牧村寨,共36户村民,生产生活条件极差,收入水平很低,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农业产业化程度低,生态环境恶劣,信息闭塞。该村依托村里的公用草场,建成集中安置点。对搬迁户户均补贴近5万余元,同时农户还可以由政府担保进行3万元的贷款。这是典型的村内安置,对人居环境进行了改善的同时,结合国家相关惠民政策,全村1200亩耕地实现中药材全覆盖种植,通过合作社发展、企业引进等,形成“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订单式农业,是农民的收入实现了大突破。

二、兴义市扶贫模式创新的路径探索

无论缺资金,因病、因学、因灾还是缺劳动力、缺技术等都不是一个单方面扶持能实现永久脱贫的,必须建立开发式、造血式扶贫的长效机制。模式的创新呈现多样化,目的是使贫困户成为其中的最大受益者,能增产增收,从而脱贫,并不会再返贫。例如,兴义市利用国际山地旅游大会召开的良好契机,大力打造“旅游+体育”的扶贫模式,带动村民经济增长;对于规模化生产,但销路不畅,导致农产品滞销的贫困户,采取与电商、食品加工厂等长期合作的方式,不仅处理了滞销产品,给贫困户带来了收益,还给今后的农产品销售增添了销路。近年来,兴义市坚持分类指导,因地施策,在做好传统扶贫产业的基础上,创新思路,开启金融扶贫、科技扶贫、电商扶贫、园区扶贫、产业扶贫、教育扶贫、易地扶贫、旅游扶贫八大扶贫新模式。这些看似单独的某种扶贫模式,在实施的过程中,通常与其他模式有机的结合起来,创新出多种模式能扭成一股合力助推脱贫的实力模式。

(一)多元化参与的扶贫模式

多元化参与无论从资金、技术还是组织方面,都更有助于解决扶贫过程中的短板,从而能够顺利开展扶贫工作。兴义市鲁布革镇鲁毗彝族村寨地理位置比较特殊,西与云南罗平县交界,南端与广西西林县交界,北临鲁布革水电站,其坐落在云湖山风景区内,集雄、奇、险、秀为一体。鲁布革镇党委政府抓住景区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深挖旅游资源,带动经济发展,加大招商引资,与贵阳中天行房车露营俱乐部签订合作协议,由该俱乐部投资1000余万元在云湖山景区建设露营基地,与广州吉隆投资有限公司达成投资5000余万元在景区建设会务中心、民族接待中心、民族休闲度假村、旅游索道等十多个项目的合作意向性协议。凭着彝族村寨对游客的吸引力,在每年农历三月初三举行火把节期间同时举行彝族传统斗牛、斗鸡、民族歌舞等富有民族特色的娱乐活动。贫穷落后的鲁毗彝族村寨利用各种优惠政策,村民只投劳动力,修通了进村公路;改厕改卫、翻新猪圈、购买家禽等给村民补助。

(二)多元发展扶贫模式

少数民族的文化越来越受欢迎,不少少数民族贫困村寨有幸被打造成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吸引了众多游客前往游玩。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者群体的消费体验要求也越高,这对贫困村寨的要求也越高,配套设施是否多元是个很重要的选择标准。兴义市作为一个国际山地旅游城市,必然要做好各项服务,游客吃不好,住不好,玩不好,都将会大大降低游客满意度。纳灰村是兴义市万峰林景区内的一个布依族村寨。近年来,大力推动农旅融合发展,突出“旅游+”理念,整合资源,成立了合作社5个,流转土地600亩,把农业生产与旅游业有机结合起来,打造集蔬菜、水果、花卉、水稻、油菜等产业为一体的高效观光农业,推出“万峰林”牌优质大米、绿色蔬菜、优质菜油和“万峰糍粑”、“万峰米酒”等特色旅游产品,丰富了旅游元素。该村不仅加大了基础设施投入,按照布依族苗族建筑特色,实施民居改造工程,还修建了广场、停车场等。同时,组织开展导游、厨艺、宾馆管理、农家乐经营、民族文化表演、特色工艺品制作等培训,并组建了布依族民间花灯队、万峰林景区文艺队、布依傩仪队等多个民间文化组织。全村已发展农家乐和乡村客栈60余家,民族文化特色商品店20余家,自行车租赁、特色小吃上百家。该村构建吃、住、行、购、娱多元发展,全方位服务,集旅游,农业,手工制造业,商业、服务业多元融合的以“旅游+金融+产业”等为一体的发展模式,村民们的收入由之前年人均收入1200元,轻松的实现人均年收入翻了几番,生活过得红红火火。2016年,兴义市按照“多元投入、加快发展;产业支撑、合理开发;保护为先、适度开发”的原则,着力打造万峰林成为旅游扶贫深度开发国际案例区,直至2016年9月,示范区率先实现整体脱贫,26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纯收入达3500元,年底达4000元以上。在当今多元发展的时代,不仅多元还要专业。多元就多元在项目的多样化,充分整合利用资源;专业就专业在特色,游客欣赏的当地民间演出,购买的民间手工艺品,品尝的当地特色小吃。村民们在政府及各部门的扶持下,有了很多商机,创业动机也油然而生,变以前被动脱贫为主动脱贫,效果十分显著。

(三)“任务型”扶贫模式

“五人小组”作为全国推广,全市重点关注并督促实施的扶贫模式,已成为党建扶贫的重要模式。“五人小组”的人员组成分为两种情形,第一种情形为贫困村的“五人小组”,由五类人员组成:第一类为各级机关、企业、事业单位选派到村任职的村党组织第一书记;第二类为乡镇包村人员;第三类为村党组织书记;第四类为村民委主任及村其他常务干部;第五类为各级机关、企业、事业单位选派的其他驻村人员。第二种情形为有扶贫开发任务的非贫困村的“五人小组”,全市有25个这样的贫困村,相比前一种情形,其组成类别则没有各级机关、企业、事业单位选派到村任职的村党组织第一书记以及各级机关、企业、事业单位选派的其他驻村人员。除此之外,根据中央、省、州、市精准扶贫工作要求,为加快农民群众脱贫致富步伐,让群众得实惠,让农村社会更和谐,各单位均有包保任务。各单位的任务再分配给各个帮扶责任人,层层签下责任状。精准到某人帮扶某户,并定期汇报情况,不定期抽查等。兴义市鲁屯小城镇建设规划面积2.1平方公里,常驻人口15000余人,辖5个行政村,78个村民组,总人口26000余人,其中少数民族3300余人,少数民族人口中布依族2100余人。2015年贫困户633户,贫困人口1680人。根据贫困村的退出执行的国家标准,即该村“贫困发生率下降至3%以内”和“村级集体经济积累达3万元以上”两个标准。而贫困人口的脱贫标准是以户为单位,主要衡量该户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稳定超过国家扶贫标准且吃穿不愁,有安全住房、家庭无辍学学生、无人员患大病或长期慢性病等。在2016年,有92户,318人脱贫,并有两个贫困村(七一村和平坝村)已出列。截至2017年,还有535户,1438人未达到脱贫标准,其中六户存在死亡或条件不符的情况,其中,145户为低保户,198户为低保贫困户,两户为五保户,180户为一般贫困户。该镇干部包保贫困户结对帮扶通常是一人帮扶五户,帮扶责任人及时将惠民政策传达给贫困户,根据贫困户的情况落实脱贫攻坚措施。2017年干部包保贫困户结对帮扶的措施主要是民政兜底和“特惠贷”。在帮扶责任人的帮助下,农户通过“特惠贷”发展种植业、养殖业等项目,但不允许用来建房、购车等。“任务型”扶贫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各责任人任务在身,大多被动按部就班的操作,缺乏自主创新,且帮扶人员之间缺乏经验沟通,通常单打独斗地开展工作。

三、结语

当今脱贫攻坚已进入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容易脱贫的都已脱贫,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靠常规的办法已难以解决脱贫。在这样的背景下,要加快推进深度贫困地区脱贫,就必须在扶贫模式上进行创新。同时要坚持进村入户宣传扶贫政策,加强党员干部的示范引领作用,在传统扶贫模式的基础上,结合贫困村的特殊性,甚至精确到贫困户的特殊性,因地制宜,激发农村经济内生活力,探索出适合贫困村脱贫的新路子,要发挥“造血”功能,长远考虑,避免返贫。合适的新型扶贫模式,有助于完善社会扶贫机制,为类似贫困村扶贫起到模范参考作用。

[1]邓维杰.精准扶贫的难点、对策与路径选择[J].农村经济,2014(6):78-81.

[2]戴旭宏.精准扶贫:资产收益扶贫模式路径选择[J].农村经济,2016(11):22-26.

[3]高惺惟.基于人力资本理论的精准扶贫路径探讨[J].中国市场,2016(39):91-94.

[4]彭春凝.当前我国农村精准扶贫的路径选择研究[J].农村经济,2016(5):91-95.

本文是“贵州民族大学科研基金资助项目”(16yjsxm105)。

张颖(1992-),女,汉,贵州,研究生,社会学硕士,贵州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社会学专业,研究方向政治社会学。

猜你喜欢

兴义市贫困村贫困户
贫困村开通“网上大集”
由“贫困村”变成“百万村”
一个贫困村的“暴富”——宝丰村的农业也能让人“吃撑”
致富闯路人带领贫困户“熬”出幸福
『贫困户』过年
贫困户 脱贫靠产业
山水田园•文化颐养兴义市康养小镇规划设计
兴义市关工委关爱残疾儿童
晴隆县老年大学与兴义市老年合唱团举办文艺联欢活动
兴义市举行“老师您好 我的好老师”主题演讲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