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雌激素与免疫在绝经后骨质疏松发病机理中的研究进展

2017-04-15李玉民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7年12期
关键词:体细胞骨细胞成骨细胞

李玉民

山东省郓城县张鲁集镇卫生院妇产科,山东菏泽 274711

雌激素与免疫在绝经后骨质疏松发病机理中的研究进展

李玉民

山东省郓城县张鲁集镇卫生院妇产科,山东菏泽 274711

目的分析雌激素与免疫在绝经后骨质疏松发病机理中的研究进展。方法选择2016年5月—2017年4月于该院妇科就诊的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共60例,对雌激素和免疫在该病发病机理中的作用进行深入的研究。结果雌激素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实现对T、B淋巴细胞的活性及其产生的一系列细胞因子水平的有效调节,进而能够在各种骨代谢活动中进行充分参与,并且细胞因子之间可以进行相互作用,反过来还会对淋巴细胞本身所具备的功能产生直接的影响。结论在骨代谢的活动中,雌激素与淋巴细胞、细胞因子之间的关系十分复杂,在整个活动中起着相互协同或者是相互制约的重要作用。

雌激素;免疫;绝经后;骨质疏松;发病机理;研究进展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是指绝经后妇女受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水平下降以及随卵泡刺激素水平上升的影响,导致在在骨代谢过程中出现骨吸收大于骨形成的情况,导致骨脆性不断的增加,并且极易诱发骨折的全身性代谢疾病之一[1]。该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分析雌激素与免疫在绝经后骨质疏松发病机理中的研究进展,选取了2016年5月—2017年4月于该院妇科就诊的60例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年龄45~60岁,平均年龄(47.9±3.6)岁,以其作为分析对象,报道如下。

1 概述骨质疏松的发病机理

骨骼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吸收与形成的重建过程,多在骨的基本结构即基本多细胞单位中发生,其中主要有成骨细胞、破骨细胞与骨细胞的偶联作用,也就是所谓的形成破骨细胞促骨的作用。当破骨细胞与成骨细胞的数量不相当、活性和功能严重失去平衡时,偶联失衡极易出现,且相应的临床症状也会同时出现[2]。同时,偶联平衡在一定程度上还会受到受体和多种细胞因子的调节影响,在这其中骨保护素与核转录因子K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之间的平衡便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OPG作为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超家族中的一员,还可以成为护骨素、破骨细胞生成因子以及骨保护蛋白,OPG的尽管是由多种细胞生成的,但是成骨细胞、成骨细胞的前体细胞、B淋巴细胞核骨髓基质细胞是产生的主要来源。

OPG主要是成骨细胞在分化过程中产生的抑制破骨细胞的的因子,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通过与核转录因子KB受体活化因子展开竞争,并与RANKL的结合而实现对破骨细胞前体细胞分化增殖与破骨细胞成熟活化作用的有效抑制,因此能够在骨重建的过程中对骨起到一种至关重要的保护作用。若OPG表达过度,则会造成严重骨硬化病的出现,而RANK作为一种信号受体,RANKmRAN的过度表达主要是在骨髓来源的破骨细胞前体与体内成熟细胞上实现的。RANK结合RANKL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借助不同信号的传导途径来促进核转录因子KB的激活,进而有助于活化破骨细胞前体细胞与功能,促进骨吸收[3]。为此,破骨细胞成熟分化和表示功能的重要信号通路主要是OPG/RANK/RANKL系统,并且也是众多活性物质在骨代谢活动中进行充分参与的共有通路。目前,该系统在临床实践中的平衡失调节会导致骨代谢疾病的出现,故已经将其作为临床治疗骨代谢疾病的重要靶点。

2 绝经过后骨质疏松和免疫系统之间的关系

尽管多种因素的存在会导致PMO的出现,但是发病的根本原因在于雌激素的缺乏。成骨和破骨细胞的表面本身就存在一定量的雌激素受体,因此可以通过ER来对其功能直接进行影像,进而有助于促进雌激素水平的显著降低,或者通过对成骨和免疫细胞的有效调节来行为对破骨细胞活性的间接影响。经过实验研究表明,雌二醇在一定程度能够实现对由RANKL所诱导的c-Jun氨基末端激酶活性的有效抑制,进而有助于促进细胞核转录因子c-Fos和c-Jun水平的不断减少,OC前体细胞对RANKL的应答相应的也有所减少,同时雌激素还可以通过对OB、T、B淋巴细胞产生RANKL和增加OPG的双重作用的抑制作用来防止OC的形成与活性。

2.1 雌激素影响T、B淋巴细胞

绝经后基于雌激素水平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到T、B淋巴细胞的功能。正常雌激素水平可以对T淋巴细胞Fox P3的表达起到一种上调调节性作用,进而起对于调控自身免疫过程的活性可以获得显著增强。然而,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会出现下降,由此会活化T淋巴细胞,造成多种辅助T淋巴细胞的活性相应的出现一定的变化,如Th17,其可通过RANKL的大量产生和可诱导骨髓基质细胞的产生和由OB所产生的RANKL的IL-17来有效的促进OC前体细胞的不断分化与成熟[4]。由此可知T淋巴细胞亚群的不同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对OC起到一种双向作用,然而在缺乏雌激素的条件下,T淋巴细胞有助于OC的分化成熟。

近年来,人们越来越重视B淋巴细胞与PMO之间的关系,外周血中的B淋巴细胞在生理状态下可以通过对TGF-β的分泌来实现对OC凋亡的诱导,在骨微环境中可以将高OPG水平提取出来对OC的形成产生一种强有力的抑制作用。

2.2 细胞因子的调控作用

当比较缺乏雌激素时,TNF可以通过对基质细胞的上调来促进基质细胞产生RANKL,并且能够促进巨噬细胞对于刺激因子水平的集落,进而OC前体细胞对于RANKL的敏感性会有所增加,OC前体细胞的增殖分化与成熟OC的活性也会较之前有所增强,此外还可以形成一种对OB形成的抑制作用,OB相对成熟的功能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促进骨吸收作用显著增强的。

IL-7具备促进T、B淋巴细胞分化与对抗其凋亡的重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保持细胞内环境的稳定性。当缺乏雌激素时,IL-7会对T、B淋巴细胞功能的正常发挥和多种细胞因子的分泌水平产生直接的影响[5]。

3 讨论

经过该次研究。雌激素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实现对T、B淋巴细胞的活性及其产生的一系列细胞因子水平的有效调节,进而能够在各种骨代谢活动中进行充分参与,并且细胞因子之间可以进行相互作用,反过来还会对淋巴细胞本身所具备的功能产生直接的影响。综上所述,在骨代谢的活动中,雌激素与淋巴细胞、细胞因子之间的关系十分复杂,在整个活动中起着相互协同或者是相互制约的重要作用。

[1]郑倩华,秦尔奇,赵中亭,等.雌激素与免疫在绝经后骨质疏松发病机理中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13)∶147-150.

[2]刘嘉眉,李颖.成骨细胞中Caspase蛋白和Bcl-2蛋白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发病机理中的作用[J].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2015,20(6)∶780-783.

[3]孙振双,耿元卿,张丽君,等.氧化应激介导绝经后骨质疏松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6,36(8)∶1063-1067.

[4]卜淑敏,张颢,王超.激素与运动疗法在绝经后骨质疏松中作用的研究进展[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8,31(2)∶184-187.

[5]邹世恩,张绍芬.细胞因子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发病机制中的作用[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2,9(4)∶375-380.

R71

A

1004-6569(2017)06(b)-0142-02

2017-05-27)

李玉民(1970-),女,山东郓城人,本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妇产科学及妇幼保健科学。

猜你喜欢

体细胞骨细胞成骨细胞
调节破骨细胞功能的相关信号分子的研究进展
浙江:诞生首批体细胞克隆猪
新型冠状病毒入侵人体细胞之谜
骨细胞在正畸牙移动骨重塑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淫羊藿次苷Ⅱ通过p38MAPK调控成骨细胞护骨素表达的体外研究
土家传统药刺老苞总皂苷对2O2诱导的MC3T3-E1成骨细胞损伤改善
内皮前体细胞亚型与偏头痛的相关性分析
非洲菊花托的体细胞胚发生及植株再生
骨细胞网络结构对骨形成和骨吸收的影响
Bim在激素诱导成骨细胞凋亡中的表达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