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南民族地区城镇化进程中民族文化传承探究
——以广西壮族自治区靖西市为例

2017-04-15农华礼

奋斗 2017年12期
关键词:靖西壮语壮族

农华礼

西南民族地区城镇化进程中民族文化传承探究
——以广西壮族自治区靖西市为例

农华礼

广西壮族自治区靖西市地处祖国大西南,西与那坡县和云南省为邻,南与越南接壤,边境线长152.5公里,总面积3322平方公里。“十二五”期间靖西城镇化工作取得突飞猛进发展,市建成区规模由原来10.5平方公里扩展到20.3平方公里,城区人口达到18.9万人,全市城镇化率达到35%。2015年12月12日靖西举行撤县设市揭牌仪式,使这个西南边陲重镇成为中国最年轻的城市之一。靖西市总人口65万,是广西八个边境县(市)中人口最多的县份,其中壮族占总人口的99.4%,是我国典型的壮族聚居地,壮族优秀传统民族文化的氛围十分浓厚。

一、城镇化对发展优秀民族文化的意义

城镇化是指农村人口持续向城镇转移,第二、三产业不断向城镇聚集,从而使城镇数量增加、城镇规模扩大的渐进的历史过程,其实质是农业人口向城镇转移、农业文明向城市文明转变的过程。城镇化对我国来说十分重要,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推进城镇化是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途径,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有力支撑,是扩大内需和促进产业升级的重要抓手,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靖西新型城镇化建设是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以及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精神,推动靖西科学发展的重要举措。对靖西市而言,城镇化为弘扬优秀民族文化带来新的契机。新型城镇化能推动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带动文化需求快速增长,满足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这成为弘扬优秀民族文化的重要基础和依托。目前,弘扬优秀民族文化彰显民族特色,已成为新型城镇化的题中应有之义。

二、城市建设与民族文化传承融合发展

为了让城市健康发展和保护壮族文化的传承相得益彰,针对上述城镇化过程中西南地区出现的少数民族文化边缘化问题,靖西采取以下对策,并取得明显效果。

(一)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有意识培养和发展民族文化元素。靖西的壮族文化中不得不提绣球和壮锦。靖西绣球和壮锦刺绣文化历史源远流长。撤县建市后,靖西市的大型文化广场、街道、建筑物在命名和装饰上都大量运用了靖西壮族刺绣文化元素以及在全市各机关事业单位的牌匾上增加书写壮文。如:靖西城北的绣球广场、靖西中山广场中大量使用绣球图案,靖西市区最大最长两条街道都以靖西特色文化来命名。道路两旁路灯全是绣球形状。道路两旁建筑物的外观皆以靖西栏杆建筑风格及图腾图像进行装饰。这种城市建设兼容了现代化与传统民族文化的要素,既为靖西市打造了独特的文化符号,避免了城镇化过程中存在的千篇一律现象,又弘扬了优秀的传统少数民族文化。

(二)在城镇化过程中建设“民族村”。 保护民族文化需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靖西市通过民族村的建设来加强民族文化保护。现在我国城镇化政策鼓励农民入城务工。因此随着城镇化步伐加快,不少少数民族居民移居到城镇里,他们在农村中的房子慢慢闲置起来,加上新农村建设让不少少数民族传统民居变成不具民族特色的钢筋水泥楼房。民族文化如何得到有效的保护与传承,如何让靖西市独特的壮族文化发扬光大是一个重要的课题。保护少数民族文化首先要保护少数民族的传统村寨和家园。因为少数民族村寨承载着地域文化的多样性,是传统物质文化的传承载体,是传统精神文化的涵养家园,是传统制度文化的源头活水。靖西市的壮族文化保护也一样,目前相关的文化保护项目已经得到了较强的扶持力度,并取得有效成果。如在靖西市区的相关建设开发过程中的标志性建筑设计为壮族的文化风格。目前靖西市内已经建成有壮族文化特色的“绣球城”“小城故事”等建筑群落,准备建设的“靖西印象”等三个小区中也有很多壮族文化符号的建筑。这些小区中的建筑物大量采用了壮族的文化元素,较完整地体现了壮族村寨的文化特点,铭刻着壮族人民的“乡愁”,走在小区就有身在壮乡的感觉。

(三)在城市现代媒体生活中植入少数民族语言栏目。通过在现代媒体中植入少数民族语言栏目,用留下“民族记忆”的方式来加强优秀民族文化的保护。语言是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是反映民族文化的一面镜子。生活在靖西市的壮族也有其独特的语言——靖西壮话,在靖西90%以上的本地人口是以靖西壮语进行日常交流。靖西壮语是当地壮族文化得以传承的重要载体,如果壮语消失了,那么就意味着壮族优秀民族文化的消失。为了维系壮族的优秀民族文化,我们必须创新壮族文化传承平台,借助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优势,在不同的传播渠道中主动植入壮族优秀民族文化的基因。靖西市于2012年在市电视台的节目中开设了《壮语新闻》和《五色糯》两个反映壮族文化的栏目。节目播出后得到广大壮族同胞的喜爱,也得到国家民委的充分肯定和支持。以此为契机,壮语电视节目得到迅速发展,节目内容和形式也都大大丰富了,其中优秀壮族文化节目《西德那》的收视区域也由靖西市扩大到相邻的那坡县和德保县。目前靖西市电视台陆续创办了《壮语科技》《壮族人家》《品佳句》《赏山歌》《壮乡剧场》《西德那》等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壮族优秀民族文化的壮语栏目。2014年靖西广播电台也开通了壮语节目。这些节目能让壮族优秀民族文化的根稳稳地扎在现代媒体的沃土中茁壮成长。这些节目内容主要是以壮族传统生产生活方式、风土人情、风俗习惯为依托,通过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元素,更好地展现了壮族优秀传统民族文化。这不仅丰富了边陲壮乡人民的文化生活,同时,对推进壮民族语言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也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同时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壮乡能够落地生根。

(四)积极搭建各种展现少数民族艺术文化的舞台。在现代城市艺术生活中搭建各种少数民族艺术表演舞台,让少数民族丰富的艺术形式有了自己传承和发展的沃土,使少数民族艺术文化生存和发展有了动力。靖西市从政府到民间都积极创建各种展现壮族优秀民族艺术文化的舞台,凡是有节庆必有壮族民族艺术文化表演。靖西市最热闹的艺术表演是在春节,春节从初一至十五白天和晚上都安排有各种艺术表演和比赛。壮族山歌、舞蹈、南路壮剧、木偶戏、舞龙、舞狮等都是春节期间民族文化展示的重头戏。在祖国大西南地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文化艺术展示平台还包括“滇桂边境五县文化交流活动”。这个文化交流平台是由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的富宁县、麻栗坡县、马关县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的靖西市、那坡县组成,创办于1992年,每两年一届,由各县市轮流主办,目前已经成功举办12届。活动旨在充分展示祖国西南边疆少数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人文风采和良好的投资环境,使少数民族文化得到传承。

(五)大力发展优势民族产业。旅游业是综合性很强的第三产业,西南民族地区旅游业不仅推动民族产业的发展,而且对优秀民族文化的传承作用明显。从历史上看,靖西市的蓝衣壮和那坡的黑衣壮旅游人文景观的发展壮大是对壮族优秀民族文化产业的极大促进。靖西市在开发特色旅游产品时不断对靖西壮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积极主动的保护、开发和利用,通过延伸旅游业上下游产业能让靖西市壮族的优秀文化得到保护和发展。

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中,我们要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彰显民族特色,在继承文化根脉的基础上实现和谐发展。类似于靖西市的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民族文化的传承虽然仍面临着挑战,但是只要我们不断地研究和创新民族文化传承方法和途径,就能使我国各民族文化得到共同繁荣和蓬勃发展。

(作者系中共靖西市委党校讲师)

责任编辑/贾程秀男jiachengxiunan@fendouzazhi.cn

猜你喜欢

靖西壮语壮族
壮语电视新闻制作创新探析
壮族嘹歌文化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The Mountains Sing—But for How Much Longer?
靖西农民画在广西深圳等地展出
罗常乐作品选
“壮族三月三”来对山歌
壮语故事会引人入胜
广西靖西麻鸭获“地理标志”认证
云南河口壮语地名的语言文化解读
壮医常见病症名称考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