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古代哲学视角理解全面从严治党
2017-04-15王蕊
王 蕊
从中国古代哲学视角理解全面从严治党
王 蕊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质是建立在5000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中华文明博大精深,世代相传,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也作为中华民族的集体认同而沉淀下来。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共产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从中国古代哲学视角理解全面从严治党,把中华文明的优秀成果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联系起来,能更好地帮助我们理解党中央在新时期的战略布局,洞悉历史,把握未来。
一、“道恒无名”——全面从严治党要遵守规律
世间万物,规律支配。一切都按照自然的规律运行,一切都要遵守自然的规律行事,正所谓万物可变,但是万物变化所遵循的规律不变。老子在《道德经》中说:“道可道,非常道。”这个道就是规律,是社会运行的根本法则,它指导、引领我们的思想,它规范、约束我们的行为。如果不认识规律,不遵守规律,胡搞妄作,就会“不知常,妄作,凶”,给自己带来灾祸。儒家思想也同样认为,遵守万物共生的规律,那么事情就会不做而成,不求而至,事半功倍,游刃有余。
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阐述了对规律的认识。十八大以后,党提出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基本要求,这些基本要求充分体现了党的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我们是一个马克思主义的政党,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中国古代哲学同样认为,规律是客观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本质联系,一切事物的发展都要遵循其必然趋向。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诙谐地指出,要按照已经认识到的规律来办,加深对规律的认识,而不是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认识规律就一定要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从实践中获得真知。全面从严治党,就是要通过从实践到认识这样反复的过程,加深对党的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保持党的纯洁性和先进性,不断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不断锤炼党性,努力提高干事创业的本领,最终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二、“法仪”“身正”——全面从严治党要内外兼修
相对于诸子百家而言,墨家学派更重视对组织的建设和管理,司马迁曾经赞叹墨家弟子“皆可使赴汤蹈火,死不旋踵”,墨家提倡用“法仪”治天下。就自身建设而言,墨家强调外在的纪律和规矩对人的约束性。而儒家更强调正向的引导,孔子认为对管理起着决定作用的是领导者自身的行为。《论语·子路》中,孔子告诫弟子:“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当领导者自身端正,以身作则,即使他不下命令,其他人也会跟着行动起来;相反,领导者如果自身行为不端,纵使三令五申其他人也不会服从。
我们党提出全面从严治党就要把纪律和规矩严起来,让党内政治生活这个熔炉“热”起来,让群众监督的作用发挥出来,把党员干部的带头作用树起来。在2015年1月的十八届中央纪委第五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把守纪律、讲规矩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一切事物都要有标准,做人的标准称为原则,做事的标准称为规则,治国的标准称为法则。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就是每个党员应当遵守的原则、规则和法则,这不但是党员的政治觉悟,也是党员的现代治理素养。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特别是新时期、新形势下,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考验,一面要像儒家提倡的自身要“身正”——从党员领导干部自身做起,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真正做到打铁还需自身硬;一面要像墨家提出的“法仪”——完善党内法律制度,做到前后衔接、左右联动、上下配套、系统集成,用铁的纪律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只有这样,才能使从全面严治党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内外兼修,才能真正实现管党治党持之以恒、常抓不懈。
三、“任人唯贤”——全面从严治党要正确用人
“为政之要,莫先于用人”,在人才的选拔上,墨子认为要“任人唯贤”“举贤治国”“唯才是用”,选拔官员要看有没有政绩,有能力就委以重任,没能力就不能任用,要做到公道正派,不泄私怨。不同于墨子,儒家更注重品德的培养,孔子认为只有一个人先做到正心、诚意、修身,才有可能实现齐家、治国、平天下,否则仅有才却无德就会助纣为虐,对百姓来说只能是祸害。而孟子继承和发扬了孔子的思想,他认为“人皆可以为尧舜”,但是要成为尧舜那样的领导者还得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校正自己的行为,通过后天的努力才能成功。而道家认为无论是人才的选拔还是培养,最关键的是领导者不能朝令夕改地“乱为”,也不能无所事事地“无为”,而是尊重天下万物的发展规律,顺势而为,这才是领导者的大智慧。
墨子重才,孔子重德,孟子提出要终生学习,老子强调人不可不作为,也不可乱作为,这些哲学思想对今天党的建设来说依旧提供了很多有价值的思想资源。干部,是党的方针政策的执行者,是党的事业的骨干力量,没有一支优秀的干部队伍去执行,再好的政策也是一纸空文。习近平总书记也曾经多次对干部的选拔和培养作出重要指示:“三严三实”,要做“四有”干部和“四铁”干部,要“忠诚、干净、担当”,要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这些重要指示,对今后党选什么人、树立什么导向、提出什么新要求,指出了明确的目标。中央多次强调要在干部的提拔和任用上着力营造风清气正的环境,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和标准。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选人用人真正做到了公道正派,其他的都变得简单了。只有干部工作做到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让干部服气,才能真正让全面从严治党不成为一句空话、一句口号。
四、“忠恕”——全面从严治党要常抓作风
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历来非常重视人格的力量,诸子百家都提出过通过不断的自身修养达到治理天下的目的。儒家以“仁”为核心思想,而践行“仁”的最好方法就是“忠恕”。“忠”,就是尽力为人谋;“恕”,就是推己及人。荀子进一步提出,一个人要想真正达到孔子所说境界,就需要“积跬步”才能“至千里”,需要不断的自身修炼。而在墨子看来君子的行动应当一切发自内心,体现在举止行动上不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只有这样力量才能够一天比一天加强,志向才能够一天比一天远大,品行才能够一天比一天完善。这些思想观点被一代代传承下来,逐渐演变成了中华民族特有的“君子自省”“以苦为乐”“强本节用”“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宝贵精神财富。
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要有强大的人格力量,这种力量集中体现为我们党的优良作风。党在长期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形成,坚持并发扬了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等优良作风,鲜明地体现了无产阶级政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也成为了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正因为它来自于人民,服务于人民,也使它千锤百炼更坚强。正如古代先哲对君子的要求一样,今天我们党的“自我修炼”也绝不可能一蹴而就、毕其功于一役。习近平总书记说:“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要踏石留印,抓铁有痕,才能善始善终,善做善成。”这就需要我们将党的作风锲而不舍、驰而不息、日复一日地坚持下去,在发扬党的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号召广大党员积极投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立足国情、面向世界,锐意改革、致力发展,发扬民主、依法办事,时刻牢记党的作风就是党的形象,党的作风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党的作风就是党与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的纽带。
习近平总书记认为,老子、孔子、墨子等思想家上究天文、下穷地理,提出了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至今仍然深深影响着中国人的生活。中国传统哲学思想蕴含着马克思主义的基因,探究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与当代社会的联系,从儒家、道家、墨家等学派的治国理政思想汲取精华,深刻领会全面从严治党的伟大意义和战略部署,对国家治理、社会治理和社会生活都有着深远的意义。
(作者单位:哈尔滨市香坊区委党校副教授)
责任编辑/徐朝 xuzhao@fendouzazh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