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民工城市定居意愿研究述评

2017-04-15

福建质量管理 2017年24期
关键词:户籍制度意愿农民工

(浙江工商大学 浙江 杭州 310000)

农民工城市定居意愿研究述评

白云浩

(浙江工商大学浙江杭州310000)

推进农民工市民化是新型城镇化的主要任务,提高农民工城市定居意愿是影响农民工迁居的关键环节。本文从农民工迁移定居的基本事实和影响农民工定居的因素两个方面对既有文献进行了梳理。文献回顾表明,进城农民工中近四成定居城市意愿强烈,三成左右在定居与返乡之间摇摆;影响农民工定居意愿的因素可归结为经济、制度和心里三个方面,其中非经济因素重要性在逐渐上升。本文认为,户籍制度深入改革,提升农民工内在竞争力,增强城市包容性可以促进农民工定居城市。

农民工;城镇化;市民化;定居意愿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城乡迁移限制的放松,流动人口迅猛增长,并大规模涌入到城市中,其中以外出农民工的数量最为庞大。根据2016年中国农民工监测报告,全国农民工总量为2.82亿,而外出农民工就达到1.69亿人,其中绝大多数农民工的就业地指向城市地区。“农民工”是中国现实社会中一个特殊的群体,指拥有农业户口、被人雇佣去从事非农活动的农业人口,是一种农民身份与其实际的职业活动相背离的矛盾现象。虽然他们已经进入城市、成为我国城市化建设的主要力量,却没有融入城市的社会、制度和文化系统中,始终处于“半城市化”状态。如何使农民工定居并真正融入城市是我国城市化进程必须加以解决的重点问题,研判并影响农民工定居意愿是其中的关键环节。

一、农民工城市定居意愿的基本情况

目前,我国正处于高速推进城镇化的阶段,这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条必经之路。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中国城镇化率从2011年起即超过50%,然而城市人口数据中存在相当程度的“虚高”成分,同时,国内学术界对于“到底有多少农民工愿意离开农村”问题仍存在争议。现有研究显示,农民工的定居意愿从时间序列上看是处于在波动中上升的趋势,而引起波动的原因是受到国际和国内宏观经济不断变化的影响。如2008年发生的全球性经济危机,在造成大批农民工离城返乡的同时,也动摇了他们打算长期居住在城市中的想法。2008年以前,大多数研究结果都表明,在城农民工有着较强的定居意愿。李强2007年对北京市的调查显示,一半左右的农民工愿意长期留京。2008年以后的数据总体上呈现出一种从低谷逐渐上升的势头,这与国内经济的回暖不无关系。李珍珍于2008年对浙江、江苏两省进行随机抽样调查,结果表明愿意长期留在城市工作和生活的农民工仅有16%。随着一系列刺激经济增长的政策出台,农民工也倍受鼓舞,纷纷返回城市,重新规划自己未来的生活。

那么,目前我国农民工的城市定居意愿究竟如何?通过对当前已有文献及相关数据的分析,有较强留城意愿的人数比率应该在35%~40%左右,还有30%左右的农民工在留城与返乡间摇摆不定。同时,随着第一代农民工向新生代和第二代农民工演变,可能会有越来越多的农民工想要在城市安营扎寨。

二、农民工城市定居意愿的影响因素

(一)经济与物质因素。人们所做的任何决策都会受到经济因素的影响,农民工的“回与留”问题也不例外。经济因素中首要的是收入状况。章铮发现,年收入是影响民工进城定居的主要因素。这一结论是符合常识的,农民工在城市生活的各种开销都需要足够的收入水平做保障,收入的高低直接决定着生活质量,从而影响留城意愿。住房问题一直以来都是阻碍外来人口融入城市的最重要物质因素,对于农民工而言,租房或居住在单位宿舍、工棚是主要获取住房的方式,居住拥挤、房屋基础设施不完善、周边环境恶劣是普遍现象。周元鹏通过对温州市的研究发现,居住方式对居留意愿的影响十分显著,随着住房条件的逐步改善,农民工的长期定居意愿逐渐上升。众所周知,城乡之间经济发展状况的巨大差距是促使大量农村劳动力来到城市的重要推动力。尉建文研究发现,流入地的经济发展程度越高、流出地的生活水平越差,农民工越倾向于定居城市。然而经济最发达的城市并不意味着定居倾向最高,像京上广这种一线大城市,生活消费水平很高,定居成本远远超出了农民工的承受能力。在房价居高不下的背景下,从理性选择的角度出发,市县城和地级市这种中等规模城市更加适合农民工定居,现实情况也验证了这一点。

(二)制度因素。不少学者从制度层面出发,研究中国特殊的制度体系是否改变了农民工主观的城市定居意愿,其中尤其以户籍制度、农村土地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最受关注。随着中国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很多学者把户籍制度看做是阻碍农村迁移人口定居城市的首要原因,是必须通过不断改革才能解除的禁锢在农民工身上的制度枷锁。李强认为,户籍制度是影响中国城乡人口流动的最为突出的制度障碍,对城市农民工的生活起到了“社会屏蔽”的作用。然而,当越来越多的城市放松入户政策后,学者们却没有看到预想之内的效果,仍有相当比例的农民工不愿户籍迁移。这一方面说明户籍制度的“排斥力”影响已经被弱化,农民工在没有足够的经济能力摆脱其低下的社会经济地位之前,户籍制度对他们显得无关紧要;另一方面表明城镇户口的吸引力正在减弱,农民工看不到曾经附着在户籍制度上的诸多显性福利待遇。如果说户籍制度是阻碍农民工长期定居城市的一大推力,那么村土地制度就是促使他们返乡的重要拉力因素。在多数农民工眼中,老家的那一亩三分地不仅仅是土地,更是安身之本,是生存和养老的物质依托,正是这种保障功能使得已经迁移出去的农民工不愿轻易放弃已有的土地定居城市,而选择城乡间循环流动的迁移方式。

(三)心里因素。学术界普遍认为,农民工的城市适应是以经济层面的适应为立足城市的基础,心理层面的适应代表参与城市生活的深度,只有心理和文化的适应,才说明外来人员完全地融入到城市社会。曾旭晖发现,农民工对城市社会的认同与留城意愿之间显示出很高的正相关性。外来务工人员的心理感受不仅体现在对城市生活的认同感,还表现在他们对自己身份属性的主观认定上,自认是本地居民的务工者更倾向于定居城市。然而,并非所有的农民工都会对城市产生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将自己归类为处于城市和农村之间的边缘人,现实中太多的歧视与不公平促使他们建立起很强的心理防御机制,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其长期定居城市的意愿。对于农民工而言,他们为城市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内心渴望获得应有的尊重、获得和当地居民一样的公平待遇。较高的公平感知度一方面提高了农民工的满意度和效用,另一方面增加了农民工对当地城市的认同,使其获得对市民幸福生活的“情感共鸣”,这些都会强化他们留城的意愿。

三、政策性思考

首先,户籍制度深入改革势在必行。政府必须要明确是以“常住化”还是“户籍化”的方式推进城市化,研究表明,大多数的农民工并不愿意承受失去“承包地”的代价来获得城市户籍。显然,“常住化城市化”更符合中国当前情况,也更利于保障农民工的利益,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2015年,我国全面实施居住证制度,取消暂住证制度,这彰显了政府大力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决心。实际上,农民工看重的并不是“城市户口”这个名头,而是户口所内含的各种公共服务、市民权利和社会福利,是城乡居民身份与权利之间的不平等,这也正是户籍制度改革的“本”,逐步、平稳、有序的解决农民工的户籍问题是必要的战略选择。

其次,提升农民工内在竞争力。人力资本对农民工城市工作、定居、融入的影响毋庸置疑。相对于正规教育的基础性和长期性,技能培训所具有周期短、实用性强的特点更符合农民工的需要。而在追逐利益最大化的今天,很少有企业会为农民工提供培训的机会,这使得他们只能在次级劳动力市场中寻找工作。政府的一大职能就是弥补市场中存在的缺陷,为公民的良好发展创造条件。研究表明,外来务工人员中有相当一部分希望接受培训。因此,政府可以通过各种形式办一些短期职业培训班,在增强农民工工作技能与自身竞争力的同时,使他们感受到城市的关怀,这有助于农民工提升社会认同感,更积极地定居城市、融入城市。

最后,城市包容性必不可少。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都加大了对农民工的关注度,每年的农民工春节返乡总会引来各家媒体的争相报道,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城市的发展离不开他们,城市的每一点进步都有他们的功劳。但不可否认的是,目前仍有部分城市居民包括当地政府戴着有色眼镜来看待农民工,他们只是把农民工当做城市的“服务员”、过客而已;他们经常会放大农民工身上的缺点,强调可能引发的问题。现实中,绝大多数农民工都表示自己在城市中受到过歧视或不公平对待,这会使他们在心理上对城市产生排斥感。因此,想要农民工市民化,就必须改变城市居民大脑中的固有观念,从政府做起,用平等的眼光、公平的标准、包容的态度对待农民工。

[1]叶鹏飞.农民工的城市定居意愿研究——基于七省(区)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J].社会,2011, (02): 153-169.

[2]曾旭晖,秦伟.在城农民工留城倾向影响因素分析[J].人口与经济,2003, (03): 50-54.

[3]朱宇.户籍制度改革与流动人口在流入地的居留意愿及其制约机制[J].南方人口,2004, (07): 52-54.

[4]尉建文,张网成.农民工留城意愿及影响因素——以北京市为例[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 (01): 9-13.

[5]李强,龙文进.农民工留城与返乡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09, (02): 46-54.

[6]李珍珍,陈琳.农民工留城意愿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南方经济,2010, (05): 3-9.

[7]夏怡然.农民工定居地选择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温州的调查[J].中国农村经济,2010, (03): 35-44.

[8]李楠.农村外出劳动力留城与返乡意愿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人口科学,2010, (06): 102-108.

[9]章铮.进城定居还是回乡发展?——民工迁移决策的生命周期分析[J].南方人口,2006, (07): 21-28.

[10]周元鹏.流动人口居留意愿内部分化研究——以温州市为例[J].南方人口,2010, (06): 54-59.

浙江省“新苗人才计划”

《浙江省农民工住房需求研究——基于住房特征与定居意愿互动视角》;项目编号2016R408053。

白云浩(1991-),男,汉族,山东青岛市人,产业经济学硕士研究生,浙江工商大学经济学院产业,研究方向城市发展与人口流动。

猜你喜欢

户籍制度意愿农民工
健全机制增强农产品合格证开证意愿
2021年就地过年农民工达8 700多万
以农民工欠薪案“两清零”倒逼发案量下降
充分尊重农民意愿 支持基层创新创造
我国户籍制度改革政策面面观
对农民工不想留城不必大惊小怪
一群农民工的除夕夜
三国吴简中的户籍制度
变革中的户籍制度
城镇化下户籍制度与土地制度改革存在的隐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