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白鹿原中的民俗事象

2017-04-15

福建质量管理 2017年15期
关键词:白嘉轩仪礼事象

(西南民族大学 西南民族研究院 四川 成都 610041)

白鹿原中的民俗事象

陈雪芬周燕

(西南民族大学西南民族研究院四川成都610041)

《白鹿原》是一部民族的秘史,将关中地区淳朴的风土人情栩栩如生地展现在人们眼前,其中存在的大量民俗事象为作者表达深厚的情感提供了主渠道。较多的民间文化原型不仅使这部文学作品充满了民族气息,而且淡化了小说的功利性,巧妙地将时代氛围与乡土气息结合在一起,增加了文化含量和艺术价值。本文将民俗学与人类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其中,拟从宗族与人生仪礼两个方面来探讨《白鹿原》中的民俗事象。

白鹿原;民俗事象;人生仪礼

《白鹿原》是一部以白、鹿两姓家族为主的发展书卷,其中大量的民俗书写是对20世纪上半叶关中农民生存状态和精神现实的观照。作者通过对传统村落生活变化、婚俗变化和服饰变化的描写,折射出关中地区社会历史的变迁。

人生仪礼,“主要包括诞生礼、成年礼、婚礼、葬礼。是社会民俗事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将个体生命加以社会化程序规范与阶段性标志。”[1]既然讨论民俗事象,就不能绕开人生仪礼这一重要组成部分。接下来,将从以下四个方面来探讨《白鹿原》中的民俗事象。

一、诞生礼

婴儿出生后所举行的庆祝仪式,通常在出生后第三天举行,又称为“洗三”或“三朝”。这个庆祝仪式不仅是家庭庆贺添新口的仪式,同时也标志着新生儿脱离母体降生于人世的象征性仪式。白嘉轩庆贺头生儿子满月的仪式隆重又盛大,不仅亲戚都通知到了,连已经断交已久的朋友也闻讯赶到,白嘉轩杀猪宰羊满心欢喜的接待亲朋乡友。

在诞生礼中同时也存在这许多民俗习惯。首先在取乳名的方面,则认为孩子越取丑陋的名字越吉利。嘉轩为大儿子取名“马驹”、二儿子取名为“骡马”,甚至是白秉德为嘉轩取名“栓狗”,都是在看似随意取名,实质上表达希望其儿女茁壮健康的愿望。其次是在服饰方面,婴儿的服饰特点是挂银项圈、玉佩之类的随身物。此举无美化装饰的目的,而是为了将魂魄锁在婴儿体内防止受到野鬼的挟持。在马驹满月时,仙草的父亲用骡子驮来满满几大篓礼物,吃、穿、玩一应俱全,还有一对小银镯系在桃木旋成的小棒槌上。给小孩子带虎头帽、穿虎头鞋,是希望借助虎的威力来保佑孩子们健康成长。虎是彝族的图腾,给婴儿、小孩儿穿虎头衣带虎头帽还有念祖感情的用意在里面。而汉族在端午节给婴儿穿上“五毒衣”(印有蛇、蝎、蜘蛛、壁虎、蜈图案的衣服),寓有以毒攻毒、镇邪驱鬼的用意。总之,服饰上的图案花纹以及装饰,大多与求福趋吉的心理诉求有联系。

二、成年礼

成年仪礼是承认年轻人具备了进入社会的能力和资格举行的仪式,大致有三种类型:相对独立的成年礼、与婚礼结合的成年礼、与幼子养育习俗相结合的成年礼。

成年礼的过程十分隆重且具有考验性质,特别是在男子的成年礼中,要完成一定的体能训练和心理承受能力训练。经常采用的考验方法手段有:(1)把参与训练的年轻人带到远离父母、亲人、朋友的陌生地方,通过陌生环境的适应来提高在社会处世的能力;(2)将其置身于人为的艰苦生活之中,行为、语言、饮食甚至是睡眠受到严格的限制,考察、磨练其忍耐力,希望通过磨练使其真正踏入社会时,遇到任何挫折困难挑战不轻言放弃;(3)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以提升其生存能力;(4)接受痛苦的折磨(例如鞭打等)以及施行文身、凿齿等损伤性手术等;(5)制造恐怖场面使其受到惊吓等。成年礼中的考验具有多重意义,其中最突出的是通过种种磨练使那些即将承担社会责任的年轻人具备迎接未来艰苦生活的能力。

白秉德去世给嘉轩带来的打击不言而喻。虽已娶过几房妻子,但相继过世,而且婚礼及其几房太太的葬礼都是由父亲一手安排。另一方面是由于父亲族长的身份使白嘉轩未能够收到有关成年仪礼的磨练,没有真正的独立起来,遇见事情没有足够的能力独当一面。父亲的去世,母亲的绝望伤心使白嘉轩明白,自己成了家庭的顶梁柱,父亲的葬礼以及日后的生活安排必须由自己规划安排。一年的时间里,白嘉轩变得历练起来,虽早已成年,此时才真正意义上的成熟。与鹿子霖家换地,未经与母亲商量便独自主张以及修祠堂、办学堂等事情,足以反映嘉轩在父亲去世后,自己在家庭中地位的变化所带来的成熟与决绝。

三、婚礼

“婚姻是排除了杂乱的性交状态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文化制度,是维系人类自身繁衍和社会延续的最基本的制度活动。”婚姻作为民俗现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婚姻礼仪这一方面,有着较为繁杂的程序。在中国古代有“六礼”之说——即代表青年男女从择偶到完婚的六个过程——冠(成年)、婚、丧、祭、饮酒、相见。而在婚的这一环节就有纳采、问名、纳吉、纳征、告期、亲迎六个阶段。但实际上各地约定俗成的婚礼习俗并不是完全按着这“六礼”。

媒这一婚俗事象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所谓媒,谋也,谋合二人姓者也,也就是谋介婚姻之人。经过白嘉轩这个媒人的从中介绍,鹿兆鹏与冷先生的大闺女才进入了议婚的阶段。而白嘉轩为三儿子孝义着手娶妻完婚的事时,也是令孝武请来媒人,炒下四盘菜宴请媒人为孝义的婚事跑一下路。媒人除了负责撮合二人相识之外,还在男女方就筹备婚事的巨细事项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沟通作用。聘是婚礼前最重要的环节。“聘则为妻”,即给女方家送去聘礼后,虽暂时没有举行婚礼,但是女方未婚妻的名分已定下,实质上夫妻关系也随着聘礼的到来而就此确定。

在举行婚礼的当天,男方接亲多用花轿。“孝义的婚礼激起了整个白鹿村的热情,瘟疫所带来的阴霾随着村巷里闪颠的花轿一扫而光,唢呐奏出的欢快乐曲也冲散了逝去生命的凄冷。”[2]

四、葬礼

《说文解字》中解释道:“葬,臧也,从死在草丛中。”由此可见,“死”与“葬”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有死既有葬,那么丧葬仪礼由此而衍生出来。丧葬有着不同的形态,是人们对于逝去灵魂不同的处理方式,都不约而同的影射出人们灵魂不灭的观念。

白秉德在弥留之际希望儿子完婚,儿子却以父亲死后需服孝三年而拒绝。这其中涉及到的便是丧葬仪礼中的五服制度。五服制度实际上就是一种丧服制度,“用五种丧服作为差等,分为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以标明一家人与死者远近亲疏的差等,从而划定血亲、近亲、亲族的范围。”[3]

白嘉轩与族里的几位长辈商量丧事,派出族房里的亲戚给人报丧。在报丧过程中也有许多禁忌,例如报丧者只在门外传达死讯,不进入家门,此举是为避免带去不吉利;或是有些地方是以吹丧号来告知邻里。在交通讯息发达的现在,大多采取张贴书面讣告或是电话短信通知亲戚好友参加吊唁仪式。

选择墓地以及下葬的时辰,是死者落葬之前各项仪式的最后一步。墓地的选择通常会请风水先生来勘察地形,选择风水宝地来安葬死者,主要是以地理知识为基础,运用阴阳五行、天人感应的思想而创造的一种相地术,又称堪舆。由于白秉德死的很突然,丧葬仪式举办的很仓促。后来白嘉轩无意中发现一块宝地,通过与鹿子霖优地换劣地来为父亲迁坟,想让父亲的尸骨安葬于风水宝地之中让白鹿精灵去守护、滋润。

总之,我们在白鹿原上看到厚重的历史文化在社会前进过程中所遗留下的痕迹,不仅是民俗界中可贵的民俗文献资料,更为民族文化的传播奠定基础。我仅以浅陋之笔述己所见,相信后人再以民俗视角观望《白鹿原》时会有更多的发现。

[1]陈忠实.白鹿原[M].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9.

[2]钟敬文.民俗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3]庄孔韶.人类学概论[M].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4]严昌洪.中国近代风俗史[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2

本项目得到西南民族大学研究生创新型科研项目《白鹿原中的民俗事象》[项目编号:CX2017SP62]的资助。

陈雪芬(1993-),女,硕士研究生,西南民族大学,研究方向民俗学。

猜你喜欢

白嘉轩仪礼事象
杨复《仪礼图》明清版本考——兼论《仪礼图》的版本源流
禁戏下行与“以神为戏”之民间事象——以清代城隍演剧为例
诗学事象研究综论
从《白鹿原》看传统的乡村机制
《白鹿原》中白嘉轩人物形象浅析
儒家文化在《白鹿原》中的彰显
从主题学角度比较人物性格命运
地理事象运动与分布的教学把握
朱鼎煦与顾校《仪礼注疏》
梅山信仰民俗事象:“游船”——收瘟摄毒及其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