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福州新区对台产业合作的重点领域、空间布局及策略思考
2017-04-15苏美祥
苏美祥
推进福州新区对台产业合作的重点领域、空间布局及策略思考
苏美祥
(福建社会科学院 现代台湾研究所,福建 福州 350001)
贯彻落实《福州新区发展规划》,福州新区要建设成为“两岸交流合作重要承载区”,应继续发挥对台经贸政策叠加优势,持续改善投资环境,不断优化产业布局,创新合作体制机制,探索产业对接模式,构建人才交流平台,重点推进与台湾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特色旅游、现代农业的深度对接。
福州新区;榕台合作;产业对接;策略
2016年11月23日,福建省政府批复同意《福州新区发展规划》。该《规划》明确提出,要把福州新区建设成为“两岸交流合作重要承载区”,首要任务是“构建两岸合作交流主体区”。区域经济融合发展的核心是产业的深度对接与融合,今后,福州新区应继续发挥对台经贸政策叠加优势,拓展产业合作平台,优化产业合作布局,积极构建特色鲜明、功能完备、充满活力的两地产业合作紧密区域。
一、深化福州新区对台产业合作的基础条件
(一)榕台产业合作的现状
1.台商投资规模不断扩大。福州是大陆离台湾最近的省会城市,具有对台区位优势、人缘优势、政策优势,近年来积极对台先行先试,持续扩大对台经贸交流,榕台产业对接已有扎实的基础。截止2015年11月底,福州市累计批准台资企业(不含第三地)2344家,合同利用台资49.83亿美元,实际利用台资26.13亿美元。投资规模达千万美元以上企业达114家,其中5000万美元以上12家,超亿美元以上3家。台湾百大企业已有13家在榕落户。
2.带动形成两大产业链。多年来,特别是“十二五”期间,福州市积极推动对台产业合作对接,为推动福州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在榕投资的台资企业主要涉及电子信息、汽车、精密仪器和机械化工等行业,并加快向现代服务业拓展。一是电子信息产业。在平板显示产业方面,福州已形成以捷联电子、华映显示科技、华映光电等为龙头的平板显示产业集群,产品包括液晶显示器、液晶电视、液晶显示模组等;在集成电路产业方面,已形成以福顺微电子、福顺半导体等为龙头的集成电路产业集群,已拥有4英寸、6英寸芯片生产线,且正在投资建设8英寸芯片生产线项目;在LED产业方面,福州引进了兆元光电项目,主要从事LED外延片和芯片的研发生产,填补了福州LED产业上游空白。二是装备制造业(以汽车产业为主)。装备制造业是福州的重要支柱产业,主要龙头企业有东南(福建)汽车、福建奔驰汽车、马尾造船厂、东南造船厂、天宇电气、新大陆环保、福建梅生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润精密仪器等,其中台资企业发挥了重要带动作用,有力推动了福州市装备制造业的形成与发展。
3.空间布局不断优化。台资企业随着福州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转型,逐步在空间上形成若干分工有序、布局合理的产业集群。依托海西高新技术产业园、生物医药和机电产业园、软件园等园区,以新一代电子信息、3D打印技术、智能家居和新能源、新材料领域为重点,榕台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正在深度对接。依托福州台商投资区、海峡(青口)汽车城、福清洪宽台湾机电园等载体,推动显示器件、集成电路设计和制造、移动通讯、数控机床、汽车变速器、汽车电子等先进制造业深度对接。依托自贸区,服务业合作渐成热点,金融合作成效已露端倪。台湾合作金库银行、彰化银行、华南银行、国泰人寿、国泰财险、君龙人寿、富邦金融总部、富邦金融产险等一批台湾金融机构相继在我市落地。随着对台贸易便利化水平不断提升,开放对台服务贸易领域进程加快,已落户台资旅行社5家、律师事务所1家、教育机构1项、医疗项目25项。依托海峡两岸农业合作实验区和台湾农民创业园,榕台农业合作更加紧密,目前台湾农民创业园已有合作、合资、独资农业企业68家,涉及种植、养殖、加工、休闲观光等行业,2015年园内企业实现产值超过20亿元。
(二)榕台产业对接的形势
1.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总体趋势不会改变。自2008年两岸关系进入和平发展阶段以来,两岸交流与合作取得长足进步,政治互信进一步增强,实现两岸最高领导人会面,两岸合作制度化程度不断提升,贸易投资不断增长,两岸人员往来如火如荼。目前,尽管岛内外政经环境发生变化,台湾再度政党轮替,两岸关系处在新的重要节点上,面临方向和道路的抉择,但两岸交流与合作的潮流不可逆转,福建在两岸关系中的作用将更加凸显,榕台已经形成的产业分工不会轻易改变,全面深化榕台产业对接前景广阔。
2.大陆经济开启“十三五”建设。大陆进入“十三五”建设时期,既是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推进结构性改革进入攻坚阶段,也是大陆适应新常态的关键时期。大陆实施的“一带一路”重大战略及一系列经济发展规划与举措,如自贸区建设、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计划、“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计划以及资本市场改革等,都将给两岸合作创造极大的商机和合作空间。但与此同时,为突破结构之困,将重点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十分艰巨,大陆经济转型将呈现多维度、全方位的转型,即要素投入结构、排放结构、产业结构、区域结构、增长动力结构以及“三驾马车”内部结构都需要转型,在这过程中,两岸合作将面临传统生产要素的驱动力弱化;大陆环境承载能力脆弱,需要两岸经济合作方向进行新的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对台资企业升级转型提出更高要求等挑战。
3.福州对外大开放格局基本形成。福州作为福建省会城市,在两岸关系发展中战略地位突出。长期以来,在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中,中央一直赋予其更加开放的政策,以及对台先行先试的特殊政策。目前,福州是全国唯一拥有国家级新区、自贸试验区、海丝核心区、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五区叠加”的城市,一系列政策优势的叠加,为福州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政策支撑,为榕台产业合作注入了强劲的发展动力。“十三五”期间,福州将全面实施大开放战略、发展开放型经济,全力推进福建自贸试验区福州片区和二十一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枢纽城市,[1]以及福州国家级新区建设,榕台产业合作空间广阔。
二、深化福州新区对台产业合作的重点领域
围绕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精致农业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承接台湾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转移,培育壮大榕台合作产业集群。
(一)深化榕台电子信息产业对接
承接台湾新型显示、高性能集成电路、超高速光纤与无线通信、物联网、大数据与云计算、数字虚拟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重点在新兴的更具竞争力的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软件研发、动漫游戏等领域加强合作,提升对接层次和附加值。一是推进榕台在新型显示与集成电路产业的交流合作。重点承接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打造以上游材料、面板、触控、模组和终端整机为主要价值链;承接台湾集成电路产业,重点发展集成电路设计,集成电路芯片制造,打造以集成电路设计和集成电路芯片制造为主要价值链。二是进一步加强物联网领域合作。依托海交会等平台,推动与台北市电脑同业公会的合作;推动与台湾区电机电子工业同业公会、台湾亚太物联网协会合作,共同推进两岸物联网产业发展与融合。三是发挥龙头企业作用带动项目投资。强化服务龙头企业,以企业招项目、以企业招企业模式,承接龙头企业的新增投资项目和配套企业落户福州,提高产业集聚水平。
(二)深化榕台装备制造业对接
贯彻落实《福建省实施<中国制造2025>行动计划》,强化与台湾装备制造业对接,积极推进“智能制造”“绿色制造”,推动“互联网+制造业”融合发展。一是重点加强“智能制造”对接。推动智能机器人产业对接,促进榕台在智能制造领域加强合作;推进与台湾工具机、缝纫机等优势产业对接,着力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二是深化汽车及零配件产业对接。以福州青口汽车城为载体,大力发展汽车和零配件产业集群,创建集汽车生产、展示营销、文化创意、金融服务等为一体的特色汽车产业基地。三是推进船舶及海洋工程领域对接。支持马尾船厂和东南船厂与台湾国际造船公司、中信造船股份有限公司、庆富造船股份有限公司、顺荣造船股份有限公司、龙德造船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增福造船股份有限公司等台湾主要造船公司在技术、人才、营销等多方位展开交流。四是推进精密仪器产业对接。重点对接台湾精密机械制造企业,发展基于现场总线技术控制系统的装置及智能化仪表、特种和专用的自动化仪表,推进仪表系统的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高可靠性、高环境适应性。五是推进临空产业对接。推动与桃园航空港自由贸易港区对接,发展航空及相关先进制造业。
(三)深化榕台现代服务业对接
进一步深化对台合作,重点推进榕台在现代物流、金融服务、文化创意、特色旅游、电子商务等领域合作,加快打造海西国际物流中心、现代金融中心、全国重要旅游目的地和文化创意之都。[2]
一是现代物流业。拓展榕台物流合作,加强两地港口对接,拓展保税功能,发展对台贸易采购、国际中转等业务。以国际物流业为对接重点,打造对台航运物流合作先行区,主要推动福州保税港区与基隆、台北、台中港建立港口合作联盟,引进台湾大型港口、航运企业,构建两岸重要物流配送中心。构建榕台物流的绿色通道,加强榕台检验检疫部门的联系,实行风险分类管理及通报机制,对直航船舶实施便捷的检验检疫和监管措施,优化集装箱班轮运输、邮轮运输等航线。
二是金融服务业。按照连接两岸、服务海西、辐射全国的总体定位,深化金融改革,积极打造具有较强影响力的海西现代金融中心。发挥自贸区优势,积极探索开展榕台双向跨境人民币融资业务,促进两地金融机构联合开展跨境人民币银团贷款业务,扩大对在榕台商的金融支持力度。鼓励和支持台湾银行、保险、证券业在自贸区内设立营业性分支机构,或合资设立银行业金融机构,推进银行策略联盟和股权合作,促进榕台自贸区在金融、通信、商贸、运输、旅游、医疗、专业技术等领域的对接合作。[3]加强与台湾金融机构联络,扩大引进台湾地区的银行机构、证券机构、保险机构等金融机构到福州新区设立分支机构,营造金融总部经济。探索建设对台离岸金融市场,拓展对台金融业务,先行先试“人民币和新台币计价结算”业务。
三是电子商务。充分发挥福州作为“创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的政策环境优势和平台资源优势,推进福州海峡两岸电子商务经济合作实验区建设,进一步优化福州电子商务发展环境,探索发展榕台特色的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打造面向全国和海峡两岸的电子商务服务中心和电子商务创新中心。加快落实ECFA协议中有关“电子商务合作”条款,发挥自贸区功能,对接平潭跨境贸易电子商务试点,促进榕台经贸合作与交流先试先行,争取引进台湾有影响力的电商,鼓励榕台电子商务合作创新,推进支付、信用、认证等要素建设,增强电子商务的便利性。发挥近台优势,利用保税区所具备的平台、物流、支付结算、海关商检这些支撑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有利条件,争取台湾电子商务业者来榕设点。不断完善跨境电子商务监管流程,并逐步实现与台湾海关的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助力福州构建跨境电商产业发展的良好生态圈。培育一批既懂电子商务又懂对外贸易,集报关、退税、国际物流、海外仓储、汇兑服务于一体的跨境电子商务服务企业。[4]
(四)深化榕台旅游业对接
加速发展旅游业,重点加强与台湾旅游休闲产业的合作。一是促进温泉旅游合作。大力推介福州温泉旅游品牌,尽快形成都市温泉、城郊温泉、淡水温泉、海水温泉等多样化的温泉产品体系,提升对台湾游客的吸引力。二是加强滨海旅游合作。依托福州丰富的海洋资源,对接台湾旅游业,重点打造海洋海岛生态游、海上运动娱乐、邮轮游艇游、海上温泉养生、滨海休闲度假等滨海旅游产品体系,构建新区黄金海岸带。三是深化“两马”旅游合作。完善马祖旅游一站式对台旅游服务中心、两马旅游服务中心跨境电商O2O体验馆、马祖旅游体验中心等,大力推广船政文化—自贸区一日游线路。支持黄岐半岛旅游开发,努力打造“环马祖澳旅游区”。四是构建榕台旅游通道。促进榕台旅游资讯互通,企业网站互链,旅游产品互推,旅游客源互送,业界发展互促的良好机制。借力“台车入闽”政策,利用毗邻平潭的优势,与平潭旅游业建立无缝对接,引导台车经平潭入闽自驾,以及经平潭—台中、平潭—台北高速客滚来闽游客,停留福州旅游观光。
(五)深化榕台现代农业对接
加大与台湾农业合作力度,借鉴台湾经验,推动福州现代农业发展。一是深化合作领域。持续引进台湾优良品种、先进技术和设备,加大改造传统农业的力度,提升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水平。着力推动榕台设施农业、精致农业、休闲观光农业以及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合作。促进涉农机械装备、设施农业制造业生产基地的建立和发展;积极发展涉农保税加工业。二是提高农产品贸易效率。利用自贸区发展的机遇,进一步完善榕台农产品进出口绿色通道,构建便捷的物流渠道。鼓励发展榕台农业电子商务,降低流通成本。扩大农产品贸易,先行探索闽台农产品进出口的负面清单。三是提升农业合作的组织化水平。加强两地农民合作组织交流,推动两岸共创品牌农业,促进生产、销售、管理、服务多方位合作。四是加快载体建设。切实落实推动台湾农民创业园建设的相关政策措施,尤其要强化对台资农企业的金融支持。促进台湾农民来榕投资创业,把福清台湾农民创业园打造成机制先进、生态良好、利益分配合理、互动双赢的现代农业示范平台。
三、深化福州新区对台产业合作的空间布局
福州新区所涵盖的7个国家级和3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大都以对台为特色,这是新区建设的特色和优势。依托福州新区内各园区的载体作用,进一步优化榕台产业布局,提升整体合作水平。
(一)福州台商投资区
发挥对台优势,加快承接台湾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农业和服务业转移。以高新技术、环保产业为主,突出发展金属加工、装备机械制造、轻工食品加工、新材料、生产性服务业等产业。其中,松山片区重点对接台湾高新技术、环保产业,大官坂片区重点对接新材料产业,福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片区重点对接台湾旅游和文化创意产业。
(二)福建自贸试验区福州片区
根据福州片区的产业规划,以台湾北部园区为对接重点,以中部园区为次重点,并根据产业发展需要向南部推进。马江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对接基隆港、台北港,重点发展航运物流、国际商贸、跨境金融、文化创意等产业;快安高端制造业集聚区对接桃园、台北、基隆、苏澳等港区,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物联网、触控面板等为重点的电子信息产业;长安高端制造和商贸集聚区对接台北港、台中港区和屏东生物科技园区,重点就海洋生物及医药、商品保税展示交易、冷链物流开展合作;南台岛商贸会展发展区对接台北港、台中港等,重点发展会展、金融服务和以科技服务、中介服务、咨询专业服务、检测检验服务等为主的专业服务;琅岐生态旅游发展区对接基隆、台北、台中和桃园等港区,重点打造生态、对台旅游、文化品牌,重点发展滨海旅游,健康养生、教育培训;江阴港口物流区对接基隆、台北和桃园等港区,重点发展国际航运服务及国际中转物流、港口综合物流业务;新厝加工贸易区对接基隆、台北、桃园和台中等港区,利用港区辐射功能,与新竹科学园区展开电子信息产业合作,与彰滨工业区展开医疗器械产业合作,与中部科学园区展开智能仪器仪表产业合作。[5]
(三)闽台(福州)蓝色经济产业园区
推进与平潭综合实验区一体化发展,探索建立以产业园区为载体的合作共建发展模式,重点发展临海装备制造产业,培育发展海洋生物产业,扶持发展海洋服务产业。[6]一是对接新竹科学工业园区,培育临海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二是对接屏东生物科技园区,跟踪其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动态,重点发展海洋生物保健品、功能性食品与化妆品、海洋生物酶制剂研发利用,打造海洋生物产业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与产品生产基地。三是对接台湾自由贸易港区,积极引进商贸、旅游、物流、会展服务业,探索利用平潭设立保税岛政策,促进保税产业外包服务的发展,培育现代海洋服务业集聚区。
(四)福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不断完善“一区多园”管理模式,以先进高新产业为先导,以科技研发与创意产业为核心,以总部经济为重点,积极发展现代服务,打造“研发创意、总部经济、龙头制造”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并成为承接台湾高新技术产业与技术转移的重要载体。一是加快建设海西高新技术产业园、生物医药和机电产业园两个核心园区。二是调整优化马尾、仓山、洪山、软件园的产业布局,强化园区发展特色,实现“一园一业”。
(五)台湾农民创业园
进一步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园区道路、水利设施、服务设施等建设,同时将园区道路新建和改造项目列入省农村路网建设项目,促进农业台资在创业园集聚发展。增强核心区示范带动作用,持续引进台湾优良品种、先进技术和设备;同时引导农业台资向拓展区、示范区延伸布局,做大、做强园区产业链。重点对接台湾“屏东农业生物技术园区”。在研发成果转让、农产品贸易、农业加值模式等方面进行合作,拓展与周边的科研机构、大学等交流合作,加快福清台湾农民创业园发展。
四、深化福州新区对台产业合作的对策建议
当前世界经济变局下,国际贸易、资本流动呈现出不同以往的新趋势、新特点。适应新形势,福州新区在招商引资方上,要突显多区叠加的政策优势,更要全力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形成“政策洼地”与“环境高地”双优势。
(一)持续改善环境,创新服务理念
1.拓展榕台互通互联。加快对台码头建设,拓展榕台海空直航,推动完善黄岐半岛开发,深化与马祖之间的合作交流。完善有利于榕台往来的便利化措施,推动通关合作,创新口岸监管服务机制,逐步实现信息互换、监管互认和执法互助,打造对台往来的综合枢纽。推动福州电子口岸与台湾关贸网全面对接,积极争取榕台率先互认查验结果、审价结果和检验结果,推进榕台贸易通关便利化,构建榕台投资贸易的“绿色通道”。
2.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一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加快推进简政放权步伐,积极推动实施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负面清单制度,营造一个市场化、法制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实现对外贸易和投资便利化、自由化。二是创新行政管理制度,加快推进政府管理模式创新,推动政府部门进一步向服务型转变,构建高效便捷的政务服务体系。三是以“两岸一家亲”理念,构建良好的政策和法治环境。加强政策整合力度,进一步调整、完善在榕台资企业的税收政策、税外收费政策、用地政策、融资政策,给台商予“国民待遇”,使对台政策形成一个相互衔接、配套的政策体系。
3.切实保障台胞合法权益。努力做好各项台商服务工作,健全市领导召开台商专题协调会、台胞权益保障工作联席会议等工作机制。推广设立台商法律顾问,完善维权调处与司法裁判相衔接机制,依法保护台胞台企权益。及时解决台资企业在涉及投资引导、行政审批、海关、检验检疫通关业务等方面面临的各种问题。在台商投资密集地区建立台商生活公共服务中心和生活配套设施,完善台胞在榕就学就业就医等各项配套政策。
(二)发挥叠加优势,优化体制机制
1.加强行业协会的联系。推动榕台工商团体、行业商业协会对接,鼓励联合成立合作同业公会,共同研究两地产业协同发展,共同促进双向投资,共同开拓国际市场,共同构建产品创新研发平台。推动建立常态化联系机制,在既有联络窗口的基础上,进一步创建工作平台,完善工作机制。
2.协同提升便利化。建立商务、海关、检验检疫、税务、金融、港务等部门联席会议机制,在金融、保险、货代、通关、保税、退税等方面为榕台产业合作提供便捷服务。
3.推进产业研发合作。加强榕台合作研发,着力提升科技合作层次和水平,吸引台湾科研机构和科技人员共同创建科技创新平台,鼓励榕台科研机构、企业建立技术创新联盟,建设科技合作基地,组织实施科技合作项目,开展联合攻关。支持台湾知识产权中介服务机构来榕设立分支机构,探索两地知识产权保护机制,联合组建专利数据库,建立专利许可合作机制。
4.探索多区叠加效应的外溢路径。福州新区拥有多区叠加政策优势,但在区域上存在交叉,有些政策并不能在全区施行。为此,应创新探索,选择在一些区域内大胆尝试,尽最大可能释放政策效应。如发挥罗源湾港口以大宗散货运输为主的功能,争取比照自贸区税收、外汇,以及海关和检验检疫便利化等相关政策,对商品实行集中存放、集中管理和集中物流运输等“前店后厂”模式,促进产业加工基地形成,为福建自贸试验区、平潭综合实验区提供产业支撑。
(三)依托园区载体,拓展对接平台
1.明确对接园区重点。梳理分析台湾科学园区及各专业园区的发展情况、产业方向和管理体制,加强合作,扩大园区对接范围,优先选择与创新研发、绿色环保、机械制造、文化创意等专业类园区建立联系,促进对接合作。鼓励与台湾新竹科学工业园区、中部科学工业园区和南部科学工业园区等三大科学工业园区的重点企业合作。
2.探索园区合作模式。尝试在福州台商投资区松山片内规划一部分用地全权委托给台湾的园区运营企业,根据园区的总体规划及产业规划要求,进行招商引资工作,按到位投资情况或项目所产生的地方税收收入作为激励分成依据。推进相关园区与台湾园区加强合作,共建平台,如研究院所、孵化器、实验室、职业技能培训机构以及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等,提升园区合作效率。
3.加强与岛内各园区沟通。与台湾科学工业园区科学工业同业公会建立联系,通过该会理监事及专职会务人员的联络功能,及其对北、中、南三大园区的覆盖范围,促进福州园区与台湾各园区的对接,争取主动引进台湾科学园区来榕考察扩园,积累合作经验和互信基础,尝试探索“托管”、“共建”等对接模式,实现榕台共建园区,融合发展的目标。
4.探索招商引资新模式。可选择有品牌有实力的台湾园区运营企业,尝试在福州台商投资区松山片区内规划一部分用地全权委托对方,发挥其影响力及信息资源等优势,按既定规划开展招商引资。双方可按招商的资金到位情况,或按项目形成的地方税收收入为考核指标,约定分配比例。
(四)重视引智工作,构建交流平台
1.充分发挥政策优势。全方位落实《福建省加强引才工作行动计划》(2015-2018年)、《福建省引进台湾高层次人才评价认定办法》(2015年6月)、《福建省关于鼓励和支持台湾青年来闽创业就业的意见》(2015年6月)、《关于加强中国(福建)自贸试验区人才工作的十四条措施》[2015]4号)、《福建省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十条措施》(2015年7月)、《福州市关于鼓励和支持台湾青年来榕创业就业的实施办法》(2015年8月)、《台湾同胞申报福建省引进高层次人才办法》等政策,逐步消除人才流动障碍,以高层次、创新型、高技能人才为重点,推进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等队伍建设。创新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完善人才评价激励机制和服务保障体系。
2.鼓励台湾青年到福州创业就业。开放更多非涉密事业单位和公务员职位供台湾青年报考,推动两地证照互认,扩大开放台湾青年在福州参与各类证照考试,参评专业技术职称。鼓励各县区积极创造条件创办台湾青年创业园区(基地),加快推进台创基地建设。鼓励在榕台资企业招收台湾青年就业。为台湾青年创业提供政策、资金、技术支持和税收优惠。鼓励台湾青年投资休闲农业、精致农业、环境保护、生物科技、文化创意等较具优势行业。
3.建立榕台人才培养基地。建立由政府、企业共同注资的榕台人才、青年培养基金;鼓励我省、我市高职院校与台湾职业技术学校加强交流合作,支持台资企业来榕办学,或由台资企业委托高校、科研机构定向培养企业所需人才。大力推进大学与企业联合培养硕士、博士制度,切实培养一批能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的复合型人才。进一步发挥市、县各类职业教育、技工学校等公共职业培训机构作用,及时为台资企业提供岗前培训和职业技能提升培训,培养企业急需的技术人员和熟练工人。
4.构建人才资源共享机制。积极推动公共就业服务信息系统向台资企业延伸覆盖。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建立榕台共享的人才信息库,加强两地人才的联系与沟通,为榕台人才进行各种交流合作搭建更广阔的平台。
[1]中共福州市委关于制定福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N].福州日报.2015-11-25.
[2] 单玉丽.漳州对台经济合作的现状与前景分析[J].现代台湾研究,2015(4).
[3] 福建社会科学院课题组.深化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与台湾自由经济示范区对接合作研究[N].亚太经济,2016(3).
[4] 福建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加快推进福建省跨境电子商务发展对策建议[J].发展研究,2015(2).
[5] 福建社会科学院课题组.深化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与台湾自由经济示范区对接合作研究[J].亚太经济,2016(3).
[6] 我市扶持闽台蓝色经济产业园发展[N].福州日报,2013-10-14.
责任编辑:林善炜
2016-12-26
苏美祥(1972-),男,福建仙游人,福建社会科学院现代台湾研究所副研究员,主要从事两岸经贸关系研究。
F127
A
1674-1072(2017)01-06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