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汉韩语相对量范畴中的动词隐喻表达对比
2017-04-15侯晓丹金忠实
侯晓丹++金忠实
[摘 要] 动词隐喻表达是汉韩语相对量范畴中很常见的隐喻表达之一。跟动词隐喻有关的相对量范畴主要分为“达到参照数值的表达”和“超过或不足参照数值的表达”。依据人的“具身运动”,参照“来源-路径-目标模式”,分析这两个范畴中“以人自身的动作为基础的表达”和“感知其他事物动作的表达”的隐喻用法的异同,可以总结出汉韩语相对量范畴中的动词隐喻表达的特点。
[关键词]相对量;动词隐喻;汉韩语对比
[中图分类号] H0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2007(2016)04-0043-05
[收稿日期] 2015-11-18
[基金项目] 2016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韩国楚辞学研究”,项目编号:16CZW016;国家留学基金委员会项目,编号201506900016;2014年上海外国语大学优秀博士论文基金项目;2015年上海外国语大学研究生基金项目,编号201510028。
[作者简介] 1.侯晓丹,女,上海外国语大学东方语学院在读博士,研究方向为韩汉语对比; 2. 金忠实,女,朝鲜族,上海外国语大学东方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汉韩语对比、韩国语教学等。(上海 200083)
相对量表达是指相对于某一参照数值的表达,即以某一参照数值为标准,人们可以描述的相对量表达为达到参照数值、超过参照数值以及不到参照数值。①汉韩语中与这些相对量表达有关的隐喻表达主要有两种,分别为动词隐喻表达和空间方位隐喻表达。与空间方位隐喻表达不同的是,动词隐喻表达指的是与“动作”有关的表达,主要是以动词为中心。本文拟集中探讨汉韩语中相对量范畴中的动词隐喻表达的特点,分析其异同点,并试图解释其异同点产生的原因。
本文的主要理论基础是隐喻理论,隐喻的本质是:“我们依据某一种事物来理解和体验另外一种事物。”[1](9)隐喻研究主要分为空间方位隐喻研究和动词隐喻研究,其中,动词隐喻研究认为,“用于描述人类和自然界事物的具体行为活动的动作型动词常被用作源域映射到表抽象行为动作或表不同范畴事物的行为活动的目标域,进而生动形象地构建出其他概念域的行为活动”。[2]相对量范畴的动词隐喻则主要依据人的“具身运动”(bodily movements)来理解数量变化的隐喻,也叫“基于具身运动的隐喻”。其理论核心是,“人类自身的运动以及追踪其他事物的运动,使得运动在我们的概念系统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3](19,36)由此可知,“具身运动”包括“人通过自身的动作而进行的运动”以及“感知其他事物的运动”,相关的表达则是“以自身动作为基础的表达”②和“感知其他事物的动作为基础的表达”。③因此,本文的研究对象为达到参照数值、超过参照数值以及不到参照数值等表达中的以人自身动作为基础的隐喻表达和感知其他事物的动作为基础的隐喻表达。本文所用的语料主要来自于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开发的汉语语料库(简称CCL)和韩国的???????(国立国语研究院)开发的韩语语料库(简称世宗语料库)。①
本文主要参照乔治·莱考夫和麦克·约翰逊Lakoff, George & Johnson, Mark(1999)提出来的“来源-路径-目标模式”(“The Source-Path-Goal Schema”)来分析相关的动词隐喻表达。当我们看到某物运动,或者我们自己运动时,我们都会考虑出发点、目的地以及运动方式等问题,这就是“来源-路径-目标模式”的现实基础。
⊙----→TR----→
Source Goal
如上图所示,在相对量范畴表达中,通常将某一参照数值映射为空间上的某一个位置,即“目标”(Goal),数值的起点映射为“来源”(Source),变化中的数值映射为“动体”(Trajector,简称TR),从来源到目标的过程中的“路径”因素则包括多个因素,即运动方向、速度、方式、结果等。当动体达到目标时,我们称为“达到参照数值”,当动体超过目标或没有达到目标时,我们称为“超过或不足参照数值”,这两个范畴所涉及的动作表达的异同主要体现在与“路径”相关的动作方向、速度和方式等方面。我们将在下文中对这两个范畴进行依次分析。
一、达到参照数值的动作表达
“达到参照数值的动作表达”强调的是“方向”、“速度”、“方式”、“结果”等因素,我们将分析“以人自身的动作为基础的表达”和“感知其他事物的动作为基础的表达”体现在这些因素方面的异同。
(一)以人自身的动作为基础的表达
在该表达模式中,汉韩语有其相同的动词隐喻表达,根据其所强调的侧面的不同,主要分为强调动作“方向”、同时强调动作“方向”和“速度”以及强调动作“结果”的动词表达。 ②
强调动作“方向”的动词表达。当数值从小变大达到参照数值时,可以通过人“往上移动”的动作来映射,比如汉语中常用于“上山”中的“上”,用于相对量表达,为“上亿”、“上千万人”等。韩语中跟“上”对应的“???/????”,不仅可以用于“?? ???/????”(上山),还可以映射到相对量表达,如“1???? ???/????”等。当表示数值由大变小到参照数值时,可以通过人“往下移动”来映射,比如汉语中的“下降为一亿”。韩语中也有跟“下”相對应的“???”和“????”等动词,如“???? ???/????”。
同时强调动作“方向”和“速度”的动词表达。汉韩语中有相对应的强调数量快速增大的表达,如“跃上”本表示人“向上跳”, ③用于相对量表达时,则说明了数量变化快,如“沪指跃上四千点”。跟“跃上”对应的韩语表达有“??”、“?? ???”、“????(暴腾)”④等,如:“4???? ?? ???/????”。拟声词“??、??”修饰“??”等时,则更突出了其跃升的速度快,如“5????? ??/?? ???”等。另外,汉韩语中,表示数量快速减少时,也有相应的表达,如汉语中有“急降”、“暴降”和“崩降”,韩语中有与之分别相对应的“????”、“????”和“????”等。如,“急降/暴降/崩降10万”则可分别对应于“10??? ????/????/????”等。
强调动作“方向”和“方式”的动词表达。汉语中的“提高”和“????”原意都是“将物体提着升高”,⑤其用于表示到了参照量时,用法是对应的,如“将价格提高到50万”,对应的韩语表达是“??? 50???? ????”。同理,原意表示“将物体之类的拉下”的“拉低”和“????”,表示到了某参照量时,其用法是相对应的,如“将价格拉低到50万”、“??? 50???? ????”。
强调动作“结果”的动词表达。汉语中的“到”、“达”、“到达”等动词,原表示人在空间上“到达”了参照地点,其用在相对量表达时,强调的是达到参照值的状态,如:“人口达13亿”、“赚到1亿”。跟汉语中的“达”、“到”、“到达”等相对应的韩语动作表达是“???/???/????/???/????/????”等,如:“25??? ????/???/????/???/????/????”。当表示数值停留在参照数值时,汉韩语中有其相同的动作表达,如“止于”、“停留在”和“原地踏步”以及语义与其相对应的“???”、“????”和“???????”,它们的原意都表示“停留在参照地点不离开”,用于参照量表达则都表示“数值没有变化”,如:“营业额止于/停留在6亿元”,“在6亿元线上原地踏步”分别对应于韩语的“???? 6??? ??? ??/????”,“6?? ??? ????????”。
在该表达模式中,汉韩语中特有的动词隐喻表达,主要是同时强调“方向”和“速度”、强调动作“方式”的表达。
同时强调“方向”和“速度”的动词表达。在强调数量急剧下降时,除了上文提到过的“急剧下降”等表达之外,汉语中还有“跳水”这样的表达,如“租赁价格从8万元跳水到4万元”。而在韩语中,与“跳水”对应的表达则为“???”、“?? ????”,而这种表达则不能在韩语中表示“急剧下降”。另外,在强调急剧上升时,韩语中除了有“????”、“????”之外,还有“?? ?? ??”(“跳板跳到”)这一表达,如“???? ?? ???”,强调向上的速度快、幅度大。而在汉语的相对量表达中,却没有与之相对应的用法。
强调动作“方式”的动词表达。在表示数量上升时,汉语中存在其独有的强调动作“方式”的动作表达,如“攀升”。“攀升”的原意是以“攀”着的方式“上升”,用在相对量表达时,如“市值攀升为一亿”,韩语中与其对应的“?? ???”则不能表示数量的上升。
(二)感知其他事物的动作为基础的表达
在此模式的对比表达中,对比的主要是相关动词的“原使用域”的异同。首先看汉韩语中的相同的表达。强调方向的“上升”和“????”,两者的原使用域都是气球、烟雾之类的较轻的东西,在某空间上,从下往上运动。它们用于数量范畴时,则表示数量增大,如,“房价已从1千万上升到了5千万”,对应的韩语表达为“??? ?? ????? 5????? ????.”
强调方向和速度的“冲”和“???”,是汉韩语中相对应的一对表达,原使用域是“很有冲劲的物体使劲地向上冲”,其用于相对量表达时,表示“数量迅速地增长”,如“销售额冲到了100亿美元”、“????100? ???? ????”。
汉韩语中也都有其特有的表达,其独特性也是体现在相关动词的原使用域方面。汉语中表示数量增加的“涨”的原使用域是“水位上升”,用在相对量表达中有如“口罩的原料纱布从每米一元涨到三元”的用法。在其基础上强调速度快时,还有“暴涨、飞涨、猛涨”等表达,如“会费在一年内暴涨/飞涨/猛涨到25万”。韩语中没有这种原使用域表示“水位上升”后被用于数量提高的表达。①
另外,韩语中也有其独特的表达方式,如“????”(使膨胀)、“???”(泡胀)等原使用域都表示“物体膨胀”。“????”原意是“使膨胀”,“???”原意是“泡胀”。它们可用于相对量范畴,表示数量增大,如“????7???? ????/???”。汉语中没有这种原使用域表示“体积膨胀”后被用于数量提高的表达。
二、超过或不足参照数值的动作表达
“超过或不足参照数值的动作表达”强调的路径因素主要是动作“方式”。我们将分析“以人自身的动作为基础的表达”和“感知其他事物的动作为基础的表达”之间的异同。
(一)以人自身的动作为基础的表达
在表示“超过参照数值”时,汉韩语中的相关表达都是强调相同的动作“方式”的表达。可以通过“人跳着翻越有高度的物体”的“跃过”、“?? ??”来表示,如“小麦产量跃过了300吨”、“?? ???? 300 t? ?????”。也可以通过“越过或超过某一界限”的“越过”、“超过”以及韩语中与之对应的“??/????/????”等来表示,如“销售额越过/超过了100亿元”,“???? 100?? ???/????/????”。另外,也可以通过表示“冲破空间界限”的“突破”、“????”来表示,如“销售额突破了100亿”,与之对应的为“???? 100?? ????.”
在表示“不足参照数值”的表达中,汉韩语中常用表示“空间上向参照点靠近”的词,即“接近”、“????”①等来表示,如: “警察人数接近10萬名”、“????? 10???????”。除此之外,表示“到了某一参照数值”的表达“到”和“???”的否定形式“不到”和“? ???/??? ? ??”也都可以表示“不足参照数值”,如“销售额不到1亿”、“???? ??? ? ???/??? ????”。
除了这些相同的表达之外,汉韩语中也有其特有的表达,这些特有的表达主要体现在动作“方式”的不同。在表示“不到参照数值”时,汉语有其特有的表达“不出”,“出”原意是“从里面到外面”,其语义中隐含着“界限”的存在,其否定形式“不出”则表示“没有从一个界限的里面到外面”,用于相对量范畴时,则表示“在某一个量界限的里面”,即“不足参照量”。如,“不出两天”则意味着相关的时间量“不足两天”。韩语中跟“出”相对的动词是“???”,而“???”则不能用于相对量表达。
韩语中也有其特有的表达,在表示“不到某一参照时间量”时,常用“? ??”,如“?? ???”。其中,“??”与汉语中的“去”相对应,原意是“从出发点到目标移动”,在这里则表示“到了某一数值”。相应的“? ??”作为“??”的否定形式,原意是“没能从出发点到目标移动”,其用于相对量范畴时,表示的意义则为“没有达到参照量”。而与“? ??”对应的汉语表达“没能去”则不能用于表示相对量。另外,包含有“??”的“???? ??”用于相对量表达时,则表示在某一数值的上下变动,常和表示变化幅度的表达连用,如“?? ???? 70~80% ???? ???? ??.”和“???? ??”相对应的“来来去去”则不能用于表示数值的上下变化。
同理,表示“成为”意义的“??”的否定式“? ??”可以表示“不到某一参照数值”,如“?? ??? ??? ? ???”。但是汉语中跟“? ??”相对应的“没成为”却不能用于表示相对量。
(二)感知其他事物的动作为基础的表达
此模式表达中的异同主要是“原使用域”的异同,漢语中有其特有的表达,如“没+时间段”。“没”的原使用域是“存在范畴”,原意是“不存在”,其跟参照量表达连用时,则表示“不足参照量”,比如“没两天”的意思是“时间量不足两天”,“工资没1万”的意思是“工资不到一万”。韩语中,跟“没”相对应的是“??”,而“??”则不能用于相对量表达。另外,表示在某一参考值上下变动时,汉语常用“浮动”,如“月薪在1万元上下浮动”,“浮动”原意是表示“较轻的物体在水里上下小幅度移动”,韩语中的与“浮动”相对应的“?? ????”则不能用于表示相对量。
韩语中也有其独特的表达,如韩语中的汉字词“????/????”对应的汉字是“上回/下回”,原意本是“回旋上升超过/回旋下降跌破”,其作为他动词,用在相对量表达时,语义分别是“高于参照数值”和“低于参照数值”,如“?????? ?????”,“20?? ???? 28%? ?????”。汉语中没有与其运动方式相对应的表达。
韩语中的固有词“???/???”的原意都是“向上转动超过/向下转动超过”,其作为他动词表示相对量时,表示的是“高于/低于参照数值” ,如“???? 40%? ???”“????? 0℃? ???”,汉语中则没有原意与之相对应的相对量表达。
我们可以用表格(见下页)整理出其相同表达和不同表达(*表示相关的语言中没有对应的表达)。
那么,究竟为什么分属于不同语系的汉韩语,在表示动词隐喻表达时,会有如此多的相同之处呢?莱考夫和约翰逊(1999)认为,“当具身运动普遍时,则相关的隐喻也被普遍地习得,这就解释了为什么相同的初步隐喻在全世界很多语言中是普遍存在的。”[1]由此我们推知,汉韩民族的相同的具身运动认知模式使得汉韩语中有相同的隐喻表达。另外,语言接触也是其中的原因之一,众所周知,韩国本来没有文字,只有语言,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都是借用汉字从事其文字生活,在使用汉字的漫长历史时期内,韩国人的思维方式及表达方式不可避免地受到汉语的影响,因此可以说,长时间的语言接触也是汉韩语中会有如此多的相似的动词隐喻表达的原因之一。
至于其隐喻表达的不同之处,我们认为,针对头脑中想要表达的某一概念,人们是有选择性地将自己的具身运动与之相关联,然后再通过语言表示出来的。当要表达某一概念时,如果两民族所选择的具身运动相同,那么相关的语言表达则相同,当两民族所选的具身运动不同时,那么相关的语言表达也不相同。
三、结论
本文研究的是汉韩语相对量表达中的动词隐喻表达,以认知语言学中的“具身运动”为基础,依据“来源-路径-目标模式”,依次探讨了“达到参照数值的动作表达”和“超过或不足参照数值的动作表达”中的“以人自身的动作为基础的表达”和“感知其他事物的动作为基础的表达”。在“以人自身的动作为基础的表达”中,主要根据“方向”、“速度”、“方式”、“结果”等因素,梳理出了汉韩语中相同的表达和独有的表达;在“感知其他事物的动作为基础的表达”中,主要根据“原使用域”和动作“方式”等因素,梳理出了汉韩语中相关表达的异同。并从两个民族的认知选择和语言接触方面试着对此做了解释。限于篇幅,本文没有对汉韩语相对量表达中的空间方位隐喻表达进行分析,此问题拟留作以后探讨。
参考文献:
[1] Lakoff, George & Johnson, Mark. Metaphors We Live by.London: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2003.
[2] 葛建民、赵芳芳:《论动作型动词的概念隐喻类型及机制》, 《外语学刊》,2010年第3期。
[3] Lakoff, George & Johnson, Mark.Philosophy in the Flesh: The Embodied Mind and Its Challenge to Western Thought. New York: Basic Book, 1999.
[责任编辑 全 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