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客教育融入高职人才培养的意义及路径
2017-04-15熊园静边伟
熊园静+++边伟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创客教育逐渐被高职教育借鉴和引入,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开放学习、实践与创新精神成为高职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本篇论文主要论述了创客教育的概念,指出其在高职人才培养中的意义以及创客教育融入高职人才培养路径,以促进创客教育更快更好的融入到高职人才培养中,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的规范性,为社会各行业发展培养高水平高品质的综合应用人才。
【关键词】创客教育 高职人才培养 意义及途径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0-0010-01
一、创客与创客教育
创客是英文Maker的音译,其含义为:创造、创立,一般指的是基于兴趣爱好,通过实际行动讲创意变为现实。创客属于DIY精神的延续,指那些坚持创新,自主创业的一群人,在他们身上充分体现了对科技、时间、创新的热爱与推崇。
创客教育是基于创客而出的教育变革,在2015年,随着李克强总理提出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提出,激发了亿万群众的创造活力。从而促使创客教育在高职教育中得到广泛推崇,特别是其在高职人才培养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也备受关注。
创客教育以课程为载体,融合各个学科的专业只是,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力,同时还为大学生提供发展的空间,创造良好的环境,实现资源共享。此外,创客教育为学生创建实践场地,通过与新时代高新技术的创新教育模式的结合,以“自由、创新、开放、体验”的新型理念,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最终实现为社会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目标。
二、创客教育融入高职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
第一,高职院校针对创教育融入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研究,是职业教育与创新驱动战略发展相融合的必然选择,也是高职职业教育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回应,有效地推动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大学生更高质量的毕业与就业。创客教育融入高职人才培养,实现了高精尖技术人才的发展培养,对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创客教育针对学生个体而言,很好的解放了学生的天性,将专业理论转变为实践,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更好的运用学科知识,对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发挥重要作用。
第三,创客教育驱动基础性的课程改革,创客教育课程改革引领创客文化与创客经济发展,有助于建设完整的课程体系,避免出现失衡与不配套的现象。
第四,创客教育对于教育系统而言,这种新方法的组织实施,推动我国教育的变革发展,对社会力量与资源实现有效地调动与利用,最终实现创新教育。
第五,在知识经济时代,在人才强国的战略指导下,人才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创客教育将推动中国单一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向多元化方向转变与发展,助力培养大批科技创新型人才。
三、创客教育融入高职人才培养的路径
(一)营造创客文化,促进建设良好的创客氛围
高职创客教育离不开创客文化的建设,良好的创客文化离不开政府政策鼓励与倡导,同时也受到高职院校对创客教育所持有的态度。因此营造创客文化,建设良好的创客氛围,政府与学校都应积极开展创客活动或者比赛,通过多样化的创客教育活动营造创客文化氛围。鼓励企业、教育部门以及社会组织参与,鼓励大学生敢于创新,推动创客文化的宣传与推广,提高创客活动的影响力,激发大学生的创造力,为大众创新培养主力军。
(二)开放创客实验室,构建创客空间
充分发挥高职院校实训室的作用,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建设创客实验室,实行全面开放与柔性化管理,通过足够的空间、工具设备与项目材料,构建良好的创客环境,满足大学生的不同需求,旨在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完善校园信息化建设,确保信息覆盖校园每个角落,借助信息化平台搭建智慧型学习环境。
(三)优化和改革创客课程体系
创客课程是创客教育的基础,也是未来高职教育的发展趋势。因此,在当前高职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基础之上融入创客课程体系,应道与当代信息科技结合,强调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操作能力。在与高职专业特色结合的同时,构建合理的创客课程,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创新设计方案,根据学生实际操作存在的问题,通过师生探讨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新力。
(四)积极培训创客教师
创客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互联网技术、洞察力,还要对社会有清晰的认识,深谙教学规律,能够对大学生在创客教育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给予帮助,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高职院校应当根据创客教育的发展需求对创客教师进行培训,培养专兼职结合的创客型师资队伍。
四、结论
创客教育在高职人才培养中的应用,为培养创新型综合人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篇在探讨其概念与重要意义的同时,基于现状提出相应的路径,以推动创客教育更快更好的融入到高职人才培养中,为社会发展培养创新型高水平人才。
参考文献:
[1]肖莉贞.《创客教育与高职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研究》.《现代职业教育》.2016年
[2]郭联金,万松峰,王国胜.《高职创客教育的机遇、挑战与路径探析》.《实验技术与管理》.2016年第8期
[3]祝智庭,孙妍妍.《创客教育:信息技术使能的创新教育实践场[J]》.《中国电化教育》.2015年第1期
[4]杨现民,李冀红.创客教育的价值潜能及其争议[J].现代遠程教育研究.2015(3)
[5]黄兆信,赵国靖,洪玉管.高校创客教育发展模式探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7)
作者简介:
熊园静(1987年11月-),汉族,女,硕士,陕西咸阳市人。
边伟(1980年11月-),汉族,男,讲师,山东济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