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用“意外” 收获精彩

2017-04-15郭咏梅

课程教育研究 2017年10期
关键词:科学课堂收获意外

郭咏梅

【摘要】课堂意外无法避免,教师应该机智地应对课堂意外,使课堂上的“意外”转化成教学中宝贵的课程资源和财富。

【关键词】科学课堂 实验 意外 收获

【中图分类号】G6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0-0181-01

科学课就其教学内容而言,有很多的不确定性,课堂中的“意外”事件可以说是经常发生。所以,当面对无法回避的课堂“意外”时,我们应该对它有正确的认识,把这“意外”及时纳入预设的教学当中,在冷场的时候及时调整,在出错的时候重构共建,从而使课堂上的“意外”转化成教学中宝贵的课程资源和财富。

一、认知,在“意外”中深化

一节科学课上的“意外”事件,将另我永远难忘。教学内容是《电和我们的生活》,教学目标要求学生知道电与人们生活关系密切,知道一些安全用电的知识。课前,我精心地备教材,备学生,把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都想到了。在课的前一段,一直都如我所设计的,非常顺利,学生通过调查家用电器、用电类型,交流最常用的电器、最少用的电器。接着,将让学生说一说用电安全的知识,我便说:“同学们,爸爸妈妈一定给你们讲过用电安全方面的知识,给大家讲讲吧!”举手的同学不多,一个同学站起来说:“老师,妈妈告诉我不能碰插座里面的铁片,要不然会打死人的。”这时一个同学在未经我允许的情况下马上站起来说:“老师,那次我就用手碰到里面的那个铁片了,手都麻了,好像被什么东西抓住了。”班级沸腾起来了,我有些不知所措,不知道这时候是应该就触电问题论下去呢,还是就此打住,而继续讲如何安全用电?我正在犹豫的时候,另一个同学站了起来:“老师,我小时候也被电电到过,我用铁丝往插座里面捅,我的手上都被烫坏了,感觉特别热。”……怎么办?现在已经由原来的用电安全知识交流转变成了触电经历的讲述了,是打断他们还是抓住切入点,如果打断他们,孩子们的热情一下就被挫伤了,不打断孩子们就人云亦云了,多年的经验和课改一年多的理念学习,使我感受到,现在的孩子有太多的经历和丰富的知识了,有些甚至是我们所想象不到的,此时此刻,我必须融入他们当中去。于是我说:“是啊!我也看到了,幸好是左手,要不然字都写不了了。”同学们哈哈大笑,我接着又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为什么他们在用电的时候会受伤吗?”这时候所有的同学都在积极的思考:是哪儿出了问题使我们受伤呢?同学们各抒己见:“是没有注意安全,比如不能用铁丝或手去直接接触插座里面的铁片。”“还有不能用湿手去插插销,也不能用湿抹布去擦插座。”……孩子们的思维由触电经历——思考为什么会触电——知道如何安全用电。同样起到了让大家注意安全用电的作用,这反而比当初的设想要好得多,实现了学生由感性经验向理性思维的飞跃。所以,在有些时候要打破教师既成的教学设计思路,满足学生的愿望和要求,反映了一个实验教师正在走在新课改所要求的理念和行为的道路上。尊重学生,以人为本,充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灵感,在“意外”中迸发

许多科学发现、发明是从意外情况中获得灵感的,我们在观察、实验中,要像科学家那样,高度敏感地留意意外情况。教师研究意外情况,适时更改或增加教学内容,是培养学生科学兴趣、引发好奇心、引发思考的生动有效的途径。

在《磁铁》教学中,我就遇到过一次意外。当时,学生已经认识了磁铁有南北两极,探究中还发现了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现象。我拿出一根没标明磁极的磁铁,问:“用今天的知识你能帮助老师判断这块磁铁的磁极吗?” 坐在后排的王刚不等我“点将”就自告奋勇地冲了上来。我把手中的磁铁递给他,但是我放手太快了,他没有拿住,磁铁掉在地上,断了。说来也凑巧,刚好从红蓝中间断开。 有个爱起哄的学生叫起来:“老师,你的磁铁南北极分家了,一块只有南极,一块只有北极,哈哈……”其他同学一听这话也哄堂大笑起来。我举起两块磁铁,对大家说:“磁铁断了以后,真的是南北分家吗?”有的孩子点头,有的孩子摇头,还有的不知所措。见同学的意见不统一,我灵机一动,何不用实验来证明呢?于是我请王刚同学用刚才的方法辨别断的磁铁的南北极。只见他将断的磁铁的一端(红色的)与完好无缺的磁铁(标明磁极)的南极接近,吸在一起,又与北极接近却不能相吸。这时,志超同学说“这块红磁铁断的那端变成了南极。”我趁机提醒他用蓝磁铁(同学们认为只有南极)试一试,结果,蓝磁铁断的一端是北极。没等我说什么,有的同学就嚷起来了:“奇怪,这磁铁摔断后居然能长出南北极。”

可是,有的同学还是不相信,提出要用别的方法实验。我请了一个同学上来做实验,他用线系在断磁铁的中间,等它静止后,果然又指南北了。他连声说:“真的呀,有点像蚯蚓,断了头长头,断了尾能长尾!”多么形象的比喻呀,我为学生的发言而喝彩。 就是我点头的同时,又有学生提出:“如果把磁铁再连接在一起,南极会变吗?”我真的没有想到学生如此善于思考,兴奋地邀请他来为大家演示。他小心地将断开处接近,高兴的叫起来:“老师,它们又吸在一起了。”同学们睁大眼睛看著,他又将注明南北极的磁铁的一端接近断磁铁的两端,“哈,断磁铁合在一起,南北极不变。”

这是个典型的课堂意外,教学设计中根本就没有预料到这样事情的发生,但我凭借自己的教学机智捕捉到开启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金钥匙”,及时进行课堂调控,掀起了课堂教学高潮。

三、人文,在“意外”中体现

我在教《蚕宝宝出生了》这课时,学生对动物十分感兴趣,课前纷纷问何时蚕宝宝才可以孵化出来。看着他们好奇的表情,我想,何不让小家伙们提前在家预习这课内容,于是我提前把蚕这一课的教学活动内容告诉他们,让他们在家仔细观察。

这一天,天气很好,非常适合蚕宝宝的孵化。大家兴致勃勃的,捧着学具带。蚕卵是放在学具带里的,理论上在不打开袋子放在阴凉处的情况下,蚕宝宝不会孵化出来。但是课上,我看到大部分学生的蚕已经孵出来了,并且没有及时把蚕拿出来,蚁蚕因为空气不流通被憋死了很多只,学生看到死去的蚕宝宝都情绪低落了,这可怎么办,是我之前没有考虑到学生会因为好奇心而打开袋子,在温度适宜的时候蚕自然就孵化了。这使得原本富有生机的课堂变得暗淡下来。这很不利于本课正常进行,此时,我给学生灌输了保护小生命的思想,植物和动物一样都有生命,我们要让还没死去的小生命好好活下来,完成它的生命周期。于是,活动开始了,我们为小蚕们建立了房间,在盒子上面扎些小孔,在下面铺上桑叶,小家伙们小心翼翼的动起来,生怕一不小心手中脆弱的生命就没了,学生的激情再次燃起,使得这节课还是圆满的结束了。

经过这次小意外,我深刻体会到,当我们在课堂上用宽容的心来善待孩子的失误和过错,是对人的价值和精神生活的真正关怀和尊重!

科学课堂离不开科学活动,有活动就会有“意外”,作为科学教师,我们不要害怕“意外”会打乱我们的教学思路,而要善待教学意外,做学生探究活动的合作者,引导者,全心全意地和学生一起探讨感兴趣的问题。课前,要深入研究教材和学生,做到既备教材又备学生,以防无效意外的发生,课内又要巧用意外,发挥教学机智,化“意外”为“精彩”。

猜你喜欢

科学课堂收获意外
创设情境,引发头脑风暴
利用家庭资源延伸科学课堂教学
菲律宾年底“意外”加入亚投行
“意外”服药被轻判李宗伟“五一”复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