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超高龄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分析

2017-04-14杨震

当代医学 2017年7期
关键词:股骨颈高龄置换术

杨震

(盘锦市中心医院骨科,辽宁 盘锦 124010)

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超高龄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分析

杨震

(盘锦市中心医院骨科,辽宁 盘锦 124010)

目的 分析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超高龄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超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90例,根据治疗方法的异同将选取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给予对照组传统固定术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治疗优良率为97.78%,对照组的治疗优良率为80.00%,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及半年后的髋关节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超高龄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全髋关节置换术;超高龄;股骨颈骨折

股骨颈骨折的主要发病原因在于患者的股骨颈因骨质疏松、老年人髋周肌肉群退变、反应迟钝或遭受严重外伤等原因造成断裂,该病发生的可能性遍布各个年龄阶段,但在50岁以上的老年群体中高发,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病死率,严重影响着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对老年患者的生命安全存在着较高的威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均寿命逐渐提升,股骨颈骨折的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当前,骨折不愈合和股骨头缺血坏死是临床医学上的两大难题。本文通过对90例超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超高龄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现做如下整理。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在本院骨科接受治疗的超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90例,选取的患者均经临床症状和CT拍照等辅助检查明确诊断,患者均在受伤8 h内到本院接受治疗,根据治疗方法的异同将选取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排除肺、肾、心脏功能障碍患者。其中,对照组男25例,女20例,年龄60~81岁,平均年龄(65.14±6.3)岁,交通意外伤21例,意外摔倒19例,重物砸伤5例;观察组男24例,女21例,年龄61~82岁,平均年龄(65.24±4.5)岁,交通意外伤20例,意外摔倒21例,重物砸伤4例。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给予对照组传统固定术治疗,医护人员通过空心螺旋钉为该组患者股骨颈骨折的部位进行固定手术,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为患者设定康复计划。另外,给予观察组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采用全麻的手术方式,首先,暴露患者的髋关节,在距离股骨小粗隆1.5 cm的上方位置锯断股骨颈,彻底清除患者髋臼中残留的软组织,将髋臼锉纵轴与腰骶关节相垂直,锉除患者髋臼中的软骨面[1]。其次,置入人工合成的全髋关节假体,并让髋关节假体保持在前倾15度、外倾45°的状态。最后,修复患者的股骨,适当扩大患者的骨髓腔后,往骨髓腔内插入股骨头和柄,复位关节,切口处逐层缝合[2]。

1.3 疗效评价标准 参照Harris对患者的肢体活动范围、功能情况和疼痛情况进行综合评分,小于70分认定为差,70~79分认定为可,80~89分认定为良,90分以上认定为优,优良率=(优+良)×100%,术后对患者的髋关节拍片检查,并进行评分[3]。同时,观察患者的术中流血量、住院时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通过SPSS19.0软件对两组患者的数据进行统计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数和例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中,良24例,优20例,优良率为97.78%,对照组中差4例,可5例,良21例,优15例,优良率为80.00%,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术中流血量为(319.23±100.25)mL,观察组的术中流血量为(211.75±83.12)mL,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住院时间为(20.6±2.8)d,观察组的住院时间为(16.7±3.2)d,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中切口感染1例、肺部感染2例、静脉炎2例、压疮1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3.33%,观察组中仅出现2例合并静脉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4.44%,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术后半年对照组患者的髋关节评分为(65.12±5.86)分,明显低于观察组的(91.63±8.74)分,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近年来,股骨颈骨折的发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该病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病死率,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危害着患者的生命安全。股骨颈骨折的主要发病原因在于患者的股骨颈因骨质疏松、老年人髋周肌肉群退变、反应迟钝或遭受严重外伤等原因造成断裂。老年群体因身体机能降低、器官功能衰退等原因饮食与作息习惯存在着较大的特殊性,极易引发骨质疏松的症状,而骨质疏松又极易引发股骨颈骨折[4-5]。患者一旦发生股骨颈骨折,则会对机体的血液循环造成较为严重的影响,容易引发老年患者发生血栓的临床症状,同时,老年患者机体的免疫功能相对低下,伤口愈合能力低下,容易造成骨折不愈合或股骨头缺血坏死。当前骨折不愈合和股骨头缺血坏死是临床医学上的两大难题。现阶段,医学上主要通过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该病。

一般情况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愈合能力相对低下,采用传统固定术进行治疗对患者的创伤相对更大,不利于患者的伤口愈合,术后患者需要更长的时间卧床休养,而且该手术方法术中的出血量较大,对患者的机体损伤更大,对患者的器官功能负荷更大,不利于患者的康复[5-7]。另外,该手术方法难以避免或减轻股骨颈处与关节的摩擦,老年患者的机体血液循环差,长时间卧床、术后疼痛引起的机体应激反应、压疮、肺炎、深静脉血栓形成、尿路感染等术后并发症。全髋关节置换术采用高科技合成的假体代替被损坏的股骨颈,假体与髋臼的匹配度极高,不会与关节产生超出正常范围的摩擦,不但具有较强的稳定性,而且可以降低术后的疼痛程度,降低患者机体的应激反应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有效缩短治疗时间[8-9]。另外,该手术方法的术中出血量更小,不会加重患者机体或者器官的负荷。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治疗优良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治疗效果更为明显、有效,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及半年后的髋关节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该手术方法具有出血量小的优点,可以减轻患者的疼痛,缩短住院时间,有利于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同时还可以有效降低术后病发症的发生率。

综上所述,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超高龄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孙智文,杨朝君,郭峰,等.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78例疗效分析[J].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 2011,6(1):48-51.

[2]王立,曹燕明,林建浩,等.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疗效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4,13 (6):494-496.

[3]周晴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临床疗效观察[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4,14(3):24-25.

[4]娄佳楼.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卫生产业,2014,12(11):109-110.

[5]邵礼武.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64例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32):56-57.

[6]李德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颈骨折临床研究[J].中外医疗,2013,32(2):70.

[7]汪军.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32例疗效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3,51(9):41-42.

[8]方新堂.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20例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5):5-6.

[9]余建清.髋关节置换术在治疗股骨颈骨折中的临床效果[J].当代医学,2011,17(31):63-64.

10.3969/j.issn.1009-4393.2017.07.037

猜你喜欢

股骨颈高龄置换术
舒适护理在股骨颈骨折护理中的应用
肩关节置换术后并发感染的研究进展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引流对血红蛋白下降和并发症的影响
反肩置换术
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治疗与处理
高龄老年混合型神经梅毒1例
超高龄瘙痒症1例
高龄老人须克服4大危象
中西医结合防治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感染59例
45例老年股骨颈骨折人工关节置换术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