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手术治疗效果研究
2017-04-14马界明
马界明
(辽宁省沈阳市苏家屯区中心医院骨外二科,辽宁 沈阳 110101)
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手术治疗效果研究
马界明
(辽宁省沈阳市苏家屯区中心医院骨外二科,辽宁 沈阳 110101)
目的 探讨髋关节置换术后发生股骨假体周围骨折患者的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6例髋关节置换术后发生股骨假体周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Vancouycr分型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观察患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骨折具愈合,患者患侧髋关节Harris评分平均分数为(79.14±5.63)分,治疗优良率为75.00%。患者重行走时骨折部位疼痛情况视觉模拟平均分数为(1.42±0.12)分。手术之前,患者假体周围骨折肢体较对侧肢体平均短缩(1.62±0.37)cm;手术治疗后,平均短缩(0.83±0.26)cm,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髋关节置换术后发生股骨假体周围骨折患者的手术治疗需要依据患者的年龄、功能要求及Vancouycr分型选择合适的治疗措施,通过制定手术方案,即可取得较高的治疗效果。
髋关节置换术;股骨假体周围骨折;外科手术
髋关节置换术的主要作用是缓解患者的关节疼痛、矫正患者骨头畸形,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促进患者早日康复[1]。髋关节置换术适用于治疗股骨头坏死、髋关节炎等疾病的主要方法,然而随着髋关节置换术数量不断增加,手术治疗后患者出现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风险也逐渐提高,致使患者合并骨质疏松[2]。本次选取16例髋关节置换术后发生股骨假体周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本院于2010年1月~016年1月期间接收的髋关节置换术后发生股骨假体周围骨折患者16例作为研究对象。本次16例研究对象,男9例,女7例,年龄45~82岁,平均年龄(65.43±4.26)岁,包含全髋关节置换8例,半髋关节置换8例。髋关节置换术依据Vancouycr分型分为:A型2例、B1型8例、B2型2例、B3型2例、C型2例。包含摔伤10例,交通伤6例。
1.2 治疗方法 (1)手术治疗:医生需要依据Vancouycr分型选择不同的手术方法:2例A型患者骨折术中复位骨折后采用钢缆环扎固定手术方法。8例B1型骨折患者需要在手术期间再次确认股骨假体的稳定性,并从患者骨折部位切开,切开过程中尽量避免骨折部位周围软组织剥离。患者骨折复位后,插入AO股骨LISS板,并利用导向器引导,通过锁定打入的螺钉进行桥接固定。由于患者骨折线近端存在假体,因此需要利用股骨外侧单皮质螺钉进行固定,并在骨折线部位利用钢缆对近端股骨和接骨板进行环扎固定。2例B2型患者需要在手术期间实施关节脱位,并取出原股骨假体,将骨水泥和肉芽组织清理好,并进行骨折复位处理,随后利用钢丝进行临时骨折临时固定。将Link MPT组配式非骨水泥髋关节翻修假体,一般组配式非骨水泥髋关节翻修假体长度需要大于远端骨折线与股骨直径的距离。对于关节复位处理措施,主要是利用多根钢缆固定长斜形骨折、螺旋形骨折等,AO股骨LISS板和锁定螺钉桥接固定适用于骨折粉碎,并需要以钢缆环扎加以固定。2型B3型患者与B2型患者手术相似,需要在手术期间取出原假体,并植入长柄翻修假体,将同种异体皮质骨板放置在骨折线周围,并利用钢缆环扎加以固定。2例C型患者在进行骨折复位后,利用股骨远端LISS板和锁定螺钉固定。(2)术后处理:根据不同患者的特征,采用不同的功能康复方案,患者一般在8周内患肢不能负重,且需要依据复查骨折愈合情况在8~12周进行简单负重,且需要加以保护。为了避免患者肢体受到损害,不需要患者早期进行力量训练,而是在影像学检查后,如果患者骨折呈现愈合状态后,才可以进行力量训练。
1.3 疗效评价标准标准 观察患者术后骨折愈合情况、治疗优良率、负重行走时骨折部位疼痛情况视觉模拟评分、肢体长度等。治疗优良率采用患侧髋关节Harris评分,评分项目包含疼痛、畸形程度、活动度、行走辅助、行走距离等,根据分数分为优(90~100分)、良(80~89分)、一般(70~79分)、差(0~70分),治疗优良率为优患者例数所占比例与良患者例数所占比例之和。
1.4 统计学方法 用统计学软件SPSS14.0对本次研究所统计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数和例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骨折愈合情况及治疗优良率 所有患者骨折具愈合,没有出现假体松动、内固定断裂情况,且对对位和对线均较好。患者患侧髋关节Harris评分分数为72~91分,平均分数为(79.14±5.63)分,包含优患者2例、良患者10例,一般患者4例,治疗优良率为75.00%。
2.2 患者重行走时骨折部位疼痛情况视觉模拟评分 患者重行走时骨折部位疼痛情况视觉模拟评分为0~3分,平均分数为(1.42±0.12)分。
2.3 手术前后患者假体周围骨折肢体长度比较 手术之前,患者假体周围骨折肢体较对侧肢体短缩0~2.4cm,平均(1.62±0.37)cm;手术治疗后,患者假体周围骨折肢体较对侧肢体短缩0~1.52cm,平均(0.83±0.26)cm,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99,P<0.05)。
3 讨论
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属于比较严重的疾病,具有较高的致死率,且大部分患者致伤原因为低能量损伤[3]。本研究患者中,摔伤10例,交通伤6例,即低能量损伤比例为60%。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主发人群为老龄患者,主要是由于老龄患者存在骨质疏松、运能能力减弱等原因[4]。根据相关研究可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年龄超过70岁,其出现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几率超过70岁以下患者的2.9倍,且如果患者年龄超过80岁,其出现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几率超过80岁以下患者的4.4倍,因此年龄是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主要危险因素,另外体重、假体类型也是比较严重的危险因素[5-6]。Vanconver分型是治疗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主要分型方法,本文患者依据Vanconver分型分为A型2例、B1型8例、B2型2例、B3型2例、C型2例,不同分型患者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A型主要采用钢缆环扎固定手术方法[7]。B1型采用插入AO股骨LISS板,螺钉进行桥接固定及钢缆环扎固定。B2型采用取出原股骨假体,利用多根钢缆固定长斜形骨折、螺旋形骨折等,AO股骨LISS板和锁定螺钉桥接固定适用于骨折粉碎,并以钢缆环扎加以固定。B3型患者与B2型患者手术相似。C型利用股骨远端LISS板和锁定螺钉固定[8]。
本研究中,所有患者骨折具愈合,患者患侧髋关节Harris评分平均分数为(79.14±5.63)分,治疗优良率为75.00%。患者重行走时骨折部位疼痛情况视觉模拟平均分数为(1.42±0.12)分。手术之前,患者假体周围骨折肢体较对侧肢体平均短缩(1.62±0.37)cm;手术治疗后患者假体周围骨折肢体较对侧肢体平均短缩(0.83±0.26)cm,明显优于治疗前,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虽然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治疗难度较大,但治疗方案可以依据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功能需求及Vanconver分型等进行合理制定,继而可以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1]芦浩,姜保国,付中国,等.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手术治疗[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6(57):874-877.
[2]罗元标,Yanmujiwa,Kamau.切开复位内固定结合植骨治疗髋关节置换术后Vanconver B1型股骨假体周围骨折[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3,8(27):795-796.
[3]石小军,杨静,康鹏德,等.全涂层远端固定长柄假体治疗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临床研究[J].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2013,5(6):597-602.
[4]陈森.锁定钢板联合钛缆治疗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骨折的效果[J].中国医药导报,2014,22(34):43-46.
[5]郑建章,胡世平,汤发强,等.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手术治疗[J].中国临床医学,2014,4(20):418-420.
[6]张岩,范鑫斌,刘粤,等.有限切开双钢板固定治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Vancouver B1型骨折[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13,12(26):1428-1431.
[7]王刊石,周超,赵磊.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Vancouver B型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手术治疗[J].实用老年医学,2015,11(29):933-935.
[8]张小礼,李光涛.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不同内固定治疗及效果[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6,1(36):93-94.
10.3969/j.issn.1009-4393.2017.07.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