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高校应用型大学制药工程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的探索与实践

2017-04-14张腾霄迟彩霞

绥化学院学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制药应用型教学法

王 斌 张腾霄 苏 适 迟彩霞

(绥化学院食品与制药工程学院 黑龙江绥化 152061)

地方高校应用型大学制药工程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的探索与实践

王 斌 张腾霄 苏 适 迟彩霞

(绥化学院食品与制药工程学院 黑龙江绥化 152061)

文章通过调研和对职业标准分析,进一步明确制药工程专业职业岗位所需的知识、素质与能力,将职业资格标准融入专业课程标准、课程教学内容、课程教学方式和课程评价之中,从实践层面真正实现课程目标与职业工作需求对接、教学内容与职业岗位任务对接、教学方式与职业工作过程对接、效果评价与职业能力素质对接以此贴近企业岗位培养人才需要,进一步增强学生对就业岗位的适应性。

制药工程专业;课程内容;职业标准;地方高校;应用型大学

地方高校应用型大学制药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即培养具有必备的制药工程基础理论知识,掌握制药工程专业基本技能,能在药品生产、检验、经营、使用等领域一线工作岗位,从事药品生产、质量检测、调剂和营销等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1-4]。完成上述培养目标,专业课程改革起到举足轻重作用,本文以相应课程为例,尝试探讨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的模式,通过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习效果评价方面重新调整与优化,学生动手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从而实现专业教学与职业岗位需求有效对接。

一、课程教学目标与职业能力对接

通过市场调研,分析与课程相关的制药行业、企业对毕业生职业能力、技术领域的要求,把工作任务、生产过程、职业资格证书、技术标准、职业道德与职业素质培养融入课程教学目标的制定中来,突出职业能力培养。例如,制定药理学、药物化学等课程教学目标时,根据全国执业药师考试大纲要求,明确药理学的教学目标需要侧重临床应用,掌握重点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合理、联合用药。在制定药剂学、制药工艺学、制药工程设备等课程教学目标时,我们重点调研了绥化市当地药厂及黑龙江省内的药厂对这些课程内容的需求,重新设定课程教学目标,通过这些方式,教学目标更贴近学生适应未来工作,使学生学有所用。

二、课程教学内容与职业岗位需求对接

教学内容中,全方位融企业文化于课程教学和素质教育中。第一,从实际教学效果出发,使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都面向实践和将来所从事的职业。例如:任课教师利用与实习基地药厂合作来开发课程建设,建立起以实际工作体系为基础的课程内容体系。例如,根据课程需要,教师定期带领学生到药厂进行课程见习,了解最新生产动态及市场动态,合理调整教学内容。第二,探索制药工程本科教育与执业药师素质要求接轨的模式。根据执业药师考试大纲要求,适当调整药物化学、药理学、药剂学、药物分析、钥匙管理与法规的课程知识点的比重,使教学内容贴近生活、贴近生产。第三,充分利用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制药工程设计竞赛,模拟将来实际工作,学生综合应用所学化工原理、制药工程学、制药工程设备、制药工艺学的知识开展某某药物的生产车间设计,包括生产制度、物料计算、主要工艺设备选择、主要原辅材料和工艺用公用工程消耗量、车间布置、工艺配管、存在问题及建议,培养学生工程设计、工程实践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同时,教学相长,教师在指导的过程中的知识水平、业务水平也得到了提升。

三、课程教学方式与职业过程对接

学生将来的就业离不开专业知识,也离不开语言表达。因此要根据不同的课程内容,合理采用不同形式“动式”教学法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较理想的方法有:课堂讨论法、案例教学法、客座讲授法、辩论法、调查法,依此有效地锻炼学生用专业语言进行有效的语言表达能力,提升就业能力。理论性较强的知识点多采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法,实践应用性强、内容深奥的知识点多采用“动式”教学法。例如,对药理学及药物化学采用“动式”教学法,包括启发式教学法、PBL教学法、趣味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模拟药房法、药店、网络第二课堂法,改善了课程教学质量和效果,提高了学生的职业意识和职业能力[5]。制药从业人员伦理学采用“动式”教学法,内化了学生的职业道德和素养,提高了教学效果[6]。

四、学习效果评价与“双师型”教师培养

改革课程考核方式要体现以能力测试为中心,知识与技能并重,与其职业能力素质对接。例如,与执业药师密切的药物化学、药理学、天然药物化学等课程,平时作业就按照执业药师的题型、知识点设置进行练习,使学生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本科毕业3年后能顺利通过全国执业药师考核。对于提升职业素养的课程,如制药从业人员伦理学、药事管理与法规等课程,采用开放性的考核方式,通过写观后感、调查报告、心得体会、演讲等形式多样的考核方式,体现学生的专业素质水平。

若要实现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有效对接,教师的素质提升也至关重要。教师要了解该行业的发展动向,实际生产、经营、销售的第一手资料,因此,应用型专业急需“双师型”教师。“双师型”教师应是既具备生产管理第一线的实践经验和动手操作能力,又要具备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精湛的专业知识[7]。地方高校可通过加速培训现有教师、积极引进外来人才为专职教师和聘请兼职教师的办法造就“双师型”师资队伍。聘用来自工作一线的兼职教师有利于他们把自己多年的实践经验、操作技能与理论知识结合并传授给学生,促进了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的对接。同时,鼓励专业教师到相关企业、科研院所,深入到生产一线,通过下厂锻炼、挂职顶岗等实践方式,则有利于专业教师熟悉并掌握企业生产流程、生产工艺、技能操作及企业管理,通过不断更新知识,有助于自身的综合素质的提高,也有利于课程建设与职业标准对接。

目前,一些地方高校的制药工程专业在专业培养目标制定上不明确,不能与就业岗位知识能力要求较好对接,仍然存在在教学内容上不能与职业岗位要求的核心能力对接等问题。这客观上使得毕业生不能够快速适应职业岗位要求,严重制约着我国医药行业的发展。一线教师一定要结合实际情况,合理定位制药工程专业的课程教学目标,与其职业工作需求对接;合理调整课程教学内容,与其职业岗位任务对接;合理选择课程教学方式,与其职业工作过程对接;合理开展学习效果评价,与其职业能力素质对接,尽可能缩短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之间的适应期。

[1]胡浩.应用型课程建设的几点思考[J].新余学院学报, 2015(5):38-40.

[2]赖红芳.地方高校转型契机下的制药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索[J].科技创新报,2015(1):156-157.

[3]李华,胡国勤.制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化工高等教育,2011(4):24-26.

[4]元英进,尤启冬.制药工程本科专业建设研究[J].药学教育,2006(1):15-16.

[5]王斌,张腾霄,王双侠,等.应用型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的探索与实践—以《药物化学》为例[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6(2):177-178.

[6]王斌,张腾霄,乔秀丽,等.提高效果促进内化—《制药从业人员伦理学》“动式”教学探与实践[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4 (18):133-134.

[7]王斌,张腾霄,赵东江,等.地方高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探索[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12(4):61-63.

[责任编辑 王占峰]

G642

A

2095-0438(2017)03-0125-02

2016-11-30

王斌(1980-),女,吉林敦化人,绥化学院食品与制药工程学院副教授,在读博士,研究方向:天然药物质量评价、药用蕈菌活性成分等。

黑龙江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省青年专项课题(GJD1215075);绥化学院2015年教育教学改革项目(JJ20150013)。

猜你喜欢

制药应用型教学法
鲁南制药:瞄准“治未病”深耕“大健康”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三生制药集团
三生制药集团
基于应用型的成本会计教学改革
开放引导式阅读教学法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