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院校经管专业人才差异化实践教学研究

2017-04-14方亮

绥化学院学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经管类课程体系教学模式

方亮

(黄山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安徽黄山 245041)

应用型院校经管专业人才差异化实践教学研究

方亮

(黄山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安徽黄山 245041)

实践教学对于差异化人才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很多地方应用型院校的经管专业在人才差异化实践教学中存在实践课程体系不完善、实践教学模式单一、实践教学与市场联系不够紧密、地方特色不鲜明等问题,从而围绕设计多元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差异化实践教学模式、紧跟社会变化、利用地方的优势资源和文化等方面提出经管类专业人才差异化实践教学发展策略。

应用型院校;经管类专业;人才差异化;实践教学

一、地方应用型院校经管类专业人才差异化实践教学中的问题

经管专业人才差异化实践教学是一个综合的概念,不是单一教学内容的差异化,而是立足于专业背景和个体知识、性格、兴趣、优势等差异而形成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管理方式、教学模式、考核方式等方面的差异。康贤刚(2014)提出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培养已经得到了各类院校和教学机构的重视,但是在教学模式和方法上相对趋同,人才培养要避免趋同现象,坚持走个性化、差异化的道路,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目标、方法等方面的差异化[1];李俊龙(2012)认为在高校教育中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思想,立足于学生个性发展,充分尊重学生的不同兴趣和个性发展,设计多元课程体系,突出学生创新能力,强化实践教学过程,让学生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增强人才培养弹性[2];羊绍全(2014)根据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现状进行了分析,认为传统的工厂式、规模化的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才的培养质量,学生无法根据自己的能力和爱好进行学习,提出要走差异化人才培养模式[3];王煜(2013)以市场营销专业为例进行分析,认为我国营销人才的知识结构同质化严重,营销专业课程实践性不强,专业教学和实践有脱节,学生缺乏团队合作意识,在人才培养中要加大实践课程环节在课程体系中的比重,鼓励学生创新,鼓励差异化的教学模式[4];黄秀梅(2014)结合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人才培养现状总结了现有国际贸易人才培养模式的存在问题有人才培养目标的趋同化、人才培养方案趋同化、人才培养缺乏地方特色、人才培养不能满足企业差异化的人才需求,差异化国际贸易人才培养要围绕培养目标、才培养方案、培养方式、管理方式等方面进行设计[5];李树杰(2012)认为金融专业人才不能充分满足人才市场的需求,追根溯底需要通过差异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制定差异化人才培养目标、构建差异化的课程模块,最终实现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6]。

从现有研究成果上看,人才差异化教学无论在经管类专业还是其他相关专业的教学中已经被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所重视,因此需要认清地方应用型院校经管类专业人才培养的问题与不足,充分意识到实践教学和差异化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和差异,构建创新的实践教学体系和差异化的教学体系,满足不断变化的人才需求环境。

(一)实践课程体系不完善。实践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的核心内容,差异化的人才培养需要差异化的实践课程体系。现实中很多高校经管类专业实践课程比例不足,与理论基础课程之间衔接不紧密,实践教学没有模块设计或者各模块之间相对独立,也有的实践教学各环节之间缺乏循序渐进的能力培养体系等,这些问题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实践教学效果和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实践教学模式单一。很多地方型高校在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设计时忽略了不同专业(经管类专业和非经管类专业)和不同授课对象(基础、兴趣、性格、特长等方面)的差异,采取了几乎一致的教学目标和要求、一致的教学内容与方法,甚至一些专业课程在不同专业间开设都采取了相同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往往带来一系列的诟病,例如经管以外的专业学生不能完全理解课程内容或理解不深刻,而经管类专业学生会因为单一、趋同的教学内容和实践项目而对课程失去兴趣,导致实践教学流于形式。

(三)实践教学与市场联系不够紧密。经济管理类专业是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建设需要和从事企业经营管理实践人才的学业门类,经管类专业人才更需要适应社会需求,特别是学生管理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方面成为经管类专业人才培养的重点,如果不能与企业实际应用相衔接,实际上就是教育的失败[7]。随着高校的进一步扩招,经管类专业成为了学生报考的热门,但是,从近几年的就业形势上看,经管类专业就业竞争力不强,很多用人单位开始抱怨经管类毕业生眼高手低、学生动手能力差、综合能力差、创新意识不强以及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能力不足等问题。造成这种问题的主要根源与专业实践教学有密切关系。一方面可能由于过度强调理论教学而导致实践教学不足,另一方面可能因为实践教学与市场联系不够紧密。一些高校实践教学设置的内容千篇一律、缺乏特色,还有一些高校实践教学还停留在单纯实验室里“闭门造车”式模拟练习,实践内容不能紧跟动态变化的市场环境,从而导致学生无法满足社会需求。

(四)地方特色不鲜明。地方型高校建设应该具有体现鲜明的地域性和文化性,很多地方高校设计实践课程时相互借鉴、互相参考,或者直接向临近的综合型大学、影响力较大的研究型大学看齐,还有一些地方高校直接照抄照搬外校的实践教学模式,安装统一的实验教学软件,追求“高大上”的实验教学设施,形成了趋同度较高的“标准化”实践教学模式,而没有很好地吸收特色文化,导致地方型高校不“接地气”。

二、地方应用型院校经管类专业人才差异化实践教学发展策略

(一)设计多元实践教学体系,满足学生差异化的需求。多元的实践教学体系是人差异化培养的基础,在设计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时需要遵循“公共基础→专业基础→专业核心→专业拓展→专业综合→综合素质拓展”的思路,恰当、合理设计实践课程和课时。经管类公共基础课(通识教育课)一般有社会实践、计算机基础、网页设计、数据库应用、职业生涯规划、健康教育、大学体育、大学英语和思想政治课等课程可以设置相应的实践实验课,实践实验课时占公共基础课总课时比重一般应达到30%左右,公共基础课实践教学可以依托学校的公共基础实验实践教学平台和资源;经管类专业基础课(学科基础课)一般包括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政治经济学、市场经济学、会计学、社会学、统计学等,实践实验课时占专业基础课总课时比重一般应达到20%以上;经管类专业核心课程根据专业的差异而有所不同,实践实验课时占专业核心课总课时比重一般应达到20%以上;专业拓展课程一般是以专业课为基础、以就业为导向,以拓宽学生专业知识面和增强学生专业能力为目标而设置的课程,专业拓展课的设置需要结合当前就业的趋势和人才需求特征,有些专业也可以增设专业方向课来增强课程体系的多元性;专业综合课程可以将一些核心专业课程综合起来,开设综合性的实验,实验中包括不同的模块或环节,将不同的学科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专业综合课程一般安排在第七学期,设置相应的学分和学时。综合素质拓展课程要充分利用第二课堂进行实践实验训练,训练项目形式多样,训练内容不拘一格,例如创新创业训练、跨专业实训、资格考试、活动策划、市场调研、专业模拟、技能竞赛等都可以纳入到该模块中。综合素质拓展课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优势、特长进行自由选择,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和创造性,鼓励学生天性发展,也有利于实现人才的差异化培养。

(二)注重因材施教,构建差异化实践教学模式。要充分考虑到不同授课对象和不同专业背景学生的差异,承认学生差异,尊重个性。第一,从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中就要体现出专业的差异。不能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使用相同的实践教学大纲,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要体现出专业的特点,教学学时分配、教学难易度要求、教学方法的设计以及教学前导课程和后续课程等方面都要体现出学科和专业的差异。通过学生不同的兴趣及能力构建多元化课程模块,采取分类指导、个别培养[1]。第二,实践教学内容也要体现出差异性。不同专业学生专业基础不同,专业课涉及的内容也会有所差异,实践教学内容的设计既要避免教学内容重复开设,又要避免开设内容不足或内容缺乏连续性。第三,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差异性。不同专业学生适合不同的教学方法,例如大型案例剖析可能不适合向所有专业推广,综合性的管理类实验对管理专业基础要求较高,不一定适合经济类专业,还有一些角色扮演的实验实训也未必适合辅修课程。第四,考核方式的差异性。实践教学环节应纳入到考核环节,在考核方式上也应根据学科的差异、考核对象的差异而灵活变化,一对一考核、分组考核、开卷、闭卷、作业方式、报告方式、上机操作、竞赛形式、现场答辩等可以多种方式结合使用。

(三)实践教学要紧跟社会变化、满足市场需求。经管类专业的实践教学在保证足够的课时的前提下,尽可能地与市场相结合,体现出实践教学的发展性、创新性和实用性等特征。第一,实践课程的内容要立足于企业实际。制定交流与学习制度,定期委派教师和学生到企业进行学习和实践,将企业实际问题带进实践课堂,让学生亲身参与问题的分析与解决。第二,鼓励实践课程与企业联合开设。把学生实践课程直接放到企业里,或者把企业引进校园,与企业联合共同设计实践课程,针对于企业和市场上的具体问题进行设计,学生在“干中学”,教师在“教中学”,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这样既有利于巩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有利于建立课堂与现实的联系,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第三,让企业参与学校实践教学的考核。在考核中纳入企业实际运营评估的标准,让企业人员参与教学评估和课程考核,在考核中将教师考核和企业考核各占据一定比例,综合形成学生实践的测评成绩。

(四)充分利用地方的优势资源和文化,打造特色鲜明的实践课堂。地方应用型高校要立足于地方,深度挖掘地方优势资源和文化,积极借鉴一些成功地区的开发思路和方法,开发综合性的实践活动或课程。例如设计地方特产的网络营销实验、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广策划、自然风光和风俗民情的旅游开发实验、特色风俗或文化的专题研究、利用地方小商场组建股份公司、特色产品的国际贸易电子模拟实训、地方具体产品的广告设计等,让学生亲身参与实验的设计和问题的解决,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参与热情,提高学生对地方产业、文化、产品的认知,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1]康贤刚.独立学院本科教育差异化人才培养研究[J].湖北社会科学,2014(9):153-161.

[2]李俊龙,张天保,等.基于学生差异化发展的人才分类培养体系的设计和构建[J].中国大学教学,2012(10):21-23.

[3]羊绍全.基于卓越人才培养理念的旅游管理差异化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以广西民族师范学院为例[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4(2):77-79.

[4]王煜.营销人才差异化培养模式探索——以浙江金融职业学院为例[J].经济师,2013(11):141-144.

[5]黄秀梅.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差异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J].商业经济,2014(14):65-66.

[6]李树杰,国晓丽,梁双.构建适应金融人才差异化需求的课程体系[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12(1):117-123.

[7]张英奎,陈明,郑庆华,尹晨坤.经管类专业实践课程教学体系改革与课程建设的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14(5):74-77.

[责任编辑 靳开宇]

G642

A

2095-0438(2017)03-0115-03

2016-11-30

方亮(1980-),男,安徽寿县人,黄山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讲师,博士,研究方向:城市与区域经济管理。

黄山学院教学研究项目“地方应用型院校经管类专业人才差异化实践教学体系研究”(2015JXYJ14);安徽省省级教学团队“管理学教学团队”(2015jxtd036);2015年度安徽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大学文化纪念品的创新设计与推广”(201510375030)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经管类课程体系教学模式
基于SPOC的经管类专业混合式教学模式实践探索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
2014年3月经管类畅销书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