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化系统的经济控制技术分析
2017-04-14□王浩
□王 浩
(湖北大学知行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11)
自动化系统的经济控制技术分析
□王 浩
(湖北大学知行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11)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机械工程与自动化系统中应用人机一体化项目成为了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相关部门要结合实际问题和管理机制进行整合,确保处理措施和控制技术应用效果贴合实际需求。本文对人机一体化以及机械工程与自动化系统基础结构模型进行了简要分析,并集中阐释了控制技术的实际情况,以供参考。
人机一体化;机械工程;自动化系统;结构;控制技术
在人机一体化自动化系统制造过程中,要结合计算机技术和现代制造技术,确保相关工件的装卸、运输以及输送过程贴合实际需求,从而保证人机一体化自动化制造技术的阶段性控制贴合实际水平。
1 人机一体化以及机械工程与自动化系统基础结构模型
在人机一体化以及机械工程与自动化系统中,使用人群要和机械形成互动关系,其内部存在角度的人机协同操作指令和程序,自动化制造系统也发挥着自己特殊的作用[1]。人机一体化以及机械工程与自动化系统主要分为以下几个层级结构:
第一,感知层,系统的感知层中,主要是机械信息显示系统以及人的五官感知系统,能结合相关机械特征对这两方面予以分析和判断,从而保证外界输入系统信息的感知效果贴合实际需求。其中,机床的参数。机械作业的计划、机械指令以及技工零件的实际信息等,都是重要的参数信息。另外,在感知层中,也要对系统传感器感知内外物理信息的单元予以关注,主要是对机床加工精度、工作状态以及照明状态等进行数据分析和信息整合,确保感知形式和处理效果的维护程度切实有效。
第二,控制层,在人机一体化以及机械工程与自动化系统中,控制层要践行基本的控制策略。1)机械主导人工辅助的运行模型,在自动化系统处理相关信息和数据的过程中,对随机性、非线性化以及非结构化的事件进行机械主导计算和分析,确保控制活动能提升精确度,减少相关的人工代价。2)人工主导机械辅助的运行模式,在智能控制策略中,人类感知能完成的信息较多,将逻辑推理和信息处理交予计算机,而工艺环境分析、市场结构发展动态等则需要人工判断。3)人工和机械耦合控制模式,在人机联合体系建立的过程中,要对单独决策和处理结构予以分析,确保人机耦合效果的实时性,也为系统自动化切换控制方式提供保障,一定程度上提升控制系统的可靠性和完整程度。
第三,执行层,能对相关操作指令进行实时执行和管理,确保配合效果的同时,发挥人在系统中的主观能动性,提升活动的完善效果和市场适应程度[2]。
2 人机一体化以及机械工程与自动化系统控制技术模型
在人机一体化以及机械工程与自动化系统中,要对技术模型予以管理和控制,从而保证控制技术能发挥其实际价值,维护系统处理水平和整合效果,实现整体技术结构的系统性优化目标。
2.1 分布式数字化控制技术模型分析
分布式数字化控制技术模型中,最基本的功能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现场驱动,能有效对人机一体化以及机械工程与自动化系统过程量进行输入、输出操作。2)有效完成人机一体化以及机械工程与自动化系统过程量进行预处理工作,能借助真实的数值对现场值进行还原,保证计算准备工作就绪。3)有效采样现场数据,并且及时进行处理和存储操作,确保本地数据库信息的完整性,有效实现管理目标和技术模型控制目标。4)数据分析模块,有效对相关数据信息进行整合和处理,并且及时开展相应的计算和约量控制,真正得出人机一体化以及机械工程与自动化系统的实际控制变量[3]。5)结合驱动,对输出控制量予以判定后直接指挥现场。
2.2 数控加工技术模型分析
第一,开环控制系统,在系统整合机制建立后,借助伺服系统对相关输出指令的脉冲信号进行反馈信息收集,从而控制精度。第二,闭环控制系统,在系统应用过程中,要结合接收驱动指令以及检测元件实际位置反馈信息进行系统化处理,并且结合差值项目和完善程度有效修正和管控,确保系统稳定性和精确度能贴合实际需求,能一定程度上提高系统控制的稳定性以及精确度。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人机一体化以及机械工程自动化系统应用的过程中,首先要对其基础结构模型予以判定,确保相关因素能贴合实际水平。借助人机之间的协调作用完成相关系统,确保功能和处理结构的完善程度符合标准,为人机一体化项目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1]杨灿军,陈鹰,路甬祥,等.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理论及应用研究探索[J].机械工程学报,2014,36(06):42-47.
10.16675/j.cnki.cn14-1065/f.2017.22.122
1004-7026(2017)22-0155-01
TP273
A
王浩(1992-),男,汉族,新疆,本科,湖北大学知行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