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须黄酮对链脲佐菌素致糖尿病小鼠的影响
2017-12-26杨紫滟
□杨紫滟
(成都市七中嘉祥中学 四川 成都 610000)
玉米须黄酮对链脲佐菌素致糖尿病小鼠的影响
□杨紫滟
(成都市七中嘉祥中学 四川 成都 610000)
本实验探索玉米须黄酮对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所致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DM2)模型小鼠的影响。40只小鼠随机分组,通过注射STZ构建2型糖尿病小鼠模型,用玉米须黄酮灌胃治疗20天后,检测小鼠体重和血糖含量。结果显示,灌胃治疗20天后,与糖尿病模型组相比,玉米须黄酮高剂量组小鼠的体重显著增加(p<0.01),血糖含量明显(p<0.01)。因此,玉米须黄酮具有降低STZ致糖尿病小鼠血糖的作用,为防治糖尿病提供一定科学依据。
玉米须;黄酮;链脲佐菌素;2型糖尿病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DM)是一类全球性的受多因素影响的与代谢相关的疾病,是目前严重威胁人类身心健康的疾病之一[1]。其主要类型有1型糖尿病(T1DM)和2型糖尿病(T2DM),后者占90%左右。其中2型糖尿病主要以胰岛素抵抗和胰岛β细胞功能的减退为特征,是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共同作用所导致的,病因十分复杂,且并发症呈多样化,如脑病、肾病、心血管疾病以及视网膜病变等。其主要临床表现:多饮、多尿、多食、易疲惫及身体质量下降等症状[2]。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及环境等的变化和人口老龄化的加重,糖尿病发病呈现为患病年龄年轻化和患病人数逐年增加的趋势。因此寻找有效治疗2型糖尿病及预防其并发症的药物已经迫在眉睫[3]。
玉米须主要活性成分包括皂苷、蛋白质、类固醇、黄酮类、多糖类、生物碱、不饱和脂肪酸等[4]。近年来大量文献指出,存在于许多野生植物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降血糖作用。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普遍的生理活性,对防治心脑血管疾病和呼吸系统方面的疾病作用显著, 同时还具有抗病毒并加强机体免疫力的功效[4]。本研究通过注射链脲佐菌素海马构建糖尿病小鼠模型,经不同浓度玉米须黄酮灌胃治疗20d后,检测糖尿病小鼠的体重和血糖含量等指标,探讨玉米须黄酮对糖尿病的影响,为玉米须的有效利用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
ICR小鼠40只,雄性,体重22~26g,由四川省成都达硕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小鼠自由进食、饮水,室温保持25℃左右。
1.2 试剂与仪器
玉米购自本地农贸市场,经四川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植物学教研室鉴定确认后,摘取玉米须。链脲佐菌素(源叶生物有限公司),葡萄糖测定试剂盒(上海荣盛生物药业有限公司);芦丁标准品(四川省维克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大孔树脂HP600(东虹化工有限公司);其余盐酸、氢氧化钠、氯化钠、无水乙醇等均为国产分析纯。
电子天平JD200-3(沈阳龙腾电子称量仪器有限公司),超声波清洗仪5200DTDN(宁波新芝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1000(上海天美科学仪器有限公司),旋转蒸发仪R510B(星海王生化设备有限公司),强生稳豪倍健型血糖仪(强生医药有限公司)。
1.3 玉米须黄酮的分离提取
参照文献方法提取玉米须黄酮,配制成生药浓度为0.5g/mL的水溶液备用[5;6]。玉米须黄酮高、低剂量组给药浓度分别为150mg/kg和50mg/kg。
1.4 糖尿病动物模型构建
将40只小鼠适应性喂养3d后,分为糖尿病组(32只)与正常对照组(8只)。每只用苦味酸标记并禁食12h后,糖尿病组小鼠腹腔注射STZ 150mg/kg,连续注射3d。正常对照组小鼠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
1.5 分组与给药
将糖尿病组小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模型组,阳性对照组,玉米须黄酮高剂量组和玉米须黄酮低剂量组,灌胃治疗20d。阳性对照组连续灌胃二甲双胍溶液40mg/kg,玉米须黄酮高、低剂量组后按上述剂量进行灌胃治疗,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每日给予同等体积生理盐水。
1.6 糖尿病小鼠指标检测
(1)体重:在建模前后、灌胃治疗开始后第10、20天称重测量各小鼠体重并记录。(2)空腹血糖检测:在灌胃第0、10、20天时,对小鼠进行血糖测定,测定前禁食12h。
1.7 统计学分析
2 实验结果
2.1 玉米须黄酮对糖尿病小鼠体重的影响
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的体重在建模前后无明显变化,但在给药(生理盐水)第10d及第20d时,均有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阳性对照组、玉米须黄酮高、低剂量组小鼠的体重在在建模前后均无明显变化,给药第10d及第20d后均有显著提高(P<0.01)。见表1。
表1 玉米须黄酮对STZ致DM小鼠体重的影响
2.2 玉米须黄酮对糖尿病小鼠血糖的影响
模型组小鼠的血糖含量在给药第0、10、20d时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在建模后即给药第0d,模型组、阳性对照组、玉米须黄酮高、低剂量组的血糖含量均无明显差异。给药第10d时,与模型组小鼠相比,阳性对照组和玉米须高剂量组血糖含量有显著降低(P<0.01)。在第20d时,阳性对照组、玉米须黄酮高、低剂量组小鼠的体重较模型组相比降低明显(P<0.01)。见表2。
表2 玉米须黄酮对STZ致DM小鼠血糖的影响
3 讨论
目前,糖尿病已经被视为生活中严重危害人类身心健康的第三大非传染性疾病,仅次于恶性肿瘤和心血管疾病。目前医学上对糖尿病的治疗尚无有效的治愈方法,主要以控制患者血糖水平及预防并发症作为治疗2型糖尿病的关键[7]。实验性糖尿病小鼠模型的建立,是通过各种药品或者方法损伤小鼠胰脏或胰岛β-细胞从而导致胰岛素的分泌不足,从而导致小鼠出现高血糖进而形成糖尿病。链脲佐菌素(STZ)是一种胰岛β细胞毒剂,可选择性地损坏其胰岛β细胞,导致血清胰岛素出现不同程度地下降并且伴随小鼠血糖升高,从而建立T2DM小鼠模型[8]。同时,STZ引起的糖尿病小鼠模型较为接近人类T2DM患者的症状及机理,因此本实验选用STZ建立2型糖尿病小鼠模型[9;10]。
在本实验中,通过对实验小鼠体重和空腹血糖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玉米须黄酮低、高剂量组一定程度降低STZ致糖尿病小鼠血糖水平(P<0.01),且随剂量升高降血糖作用加强,以高剂量组降糖作用为最佳并接近于阳性对照组的效果。表明玉米须黄酮能降低STZ致糖尿病小鼠所产生的高血糖,对防治糖尿病具有积极的意义,也为玉米须黄酮在预防及治疗糖尿病方面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
[1]陆菊明.糖尿病研究现状及展望[J].解放军医学杂志,2010,(07):777-780.
[2]郑丽,徐涛.糖尿病研究进展[J].生命科学,2012,(07): 606-610.
[3]田佳星,赵林华,连凤梅,等.中医药防治糖尿病研究进展述评[J].中医杂志,2015,(24):2093-2097.
[4]郭志红,周鸿立.玉米须黄酮类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5,(08):222-225.
[5]李侠,马艳梅,孙慧娟,等.超声波-双酶法协同提取玉米须黄酮工艺的优化[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04):221-228.
[6]刘平.玉米须黄酮的提取分离及生物活性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6.
[7]李婷婷,吴彩娥,方升佐,等.青钱柳冲剂对糖尿病小鼠的降血糖功效[J].食品科学,2012,(15):287-290.
[8]陈松瑞.苦瓜皂苷与黄连素混合物对Ⅱ型糖尿病小鼠的降血糖作用及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实验研究[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3.
[9]黄建军,何胜,银彩林,etal.糖尿病小鼠模型建立方法的比较[J].当代医学,2011,(31):21-23.
[10]刘倩,李霞辉,张学梅.2型糖尿病小鼠模型的研究进展[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13,(10):1196-1200.
10.16675/j.cnki.cn14-1065/f.2017.22.066
1004-7026(2017)22-0087-02
R285.5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