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物资配送合理化管理的探讨
2017-04-14曹志芬李金华周大为
□李 鹏 曹志芬 李金华 周大为
(国网抚顺供电公司 辽宁 抚顺 113000)
电力物资配送合理化管理的探讨
□李 鹏 曹志芬 李金华 周大为
(国网抚顺供电公司 辽宁 抚顺 113000)
对于物资管理而言,电力物资配送是其中一个重要环节,物资配送管理的质量不仅会影响库存周转、仓储费用、供应成本,还会影响电力企业的经济、电力企业的发展。因此,深入研究电力物资配送,基于电力物资配送问题设计优化电力物资配送的策略是电力企业一个重点工作,必须引起相关者的足够重视。
电力物资;配送;合理化;管理
1 电力物资配送
从本质角度看,电力物资的配送与其他物资配送具备相同的属性,具备运输性质,却与运输存在本质差异。物资配送涵盖的范围更广,包括了运输过程,并发展了配送以及配送相关的延伸功能,物资配送能够有效地缩短送货、配货、存货等的时间,简化配送流程,优化客户的使用感受。就现阶段的实际情况而言,我国已经基本构建了完善的物流服务平台,形成了若干个集搬运装卸、保管存储、分拣派送等为一体的服务一体化中心。
2 物资的配送方式以及优化电力物资配送的意义
2.1 物资配送方式
物质配送主要包括三种形式:第一,独立配送。在独立配送模式下,货物配送可采用直达送货模式,这种送货模式的优势是货物中转次数减少,物流速度加快,货物可以以最快的速度从生产商转移到用户手上。独立配送是很多电力设备生产商所采取的最主要的物资配送方式。第二,共同配送。共同配送模式下,多个企业的相同物质或是相似物资被集中起来,由某一个物流企业统一派送,这种物流配送方式主要针对量少、非急用货物,优势是可以有效的降低生产商的物流费用,能够促使物流资源最大化利用。第三,集团配送。在集团配送模式下,专业流通的企业被聚集,企业之间相互配合,采取联合送货的方式进行物资配送。
2.2 优化电力物资配送的意义
优化电力物资配送具备强的现实意义:首先,优化电力物资配送有益于健全物流运输体系、提高物流经济收益,不仅可以有效的降低物资供应商一方的运输成本,还能够有效的提高其经济效益。其次,电力物资配送能够保证电力物资高质量、快速度的从电力物资生产企业转移到电力物资需求者手中,不仅能够更好地满足物资需求者的需要,能够有效地降低企业的库存积压,还能够提高物资需求者对企业方面的信任度,稳固两者之间的经济合作关系。
3 现阶段我国电力物资配送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近年来我国电力物资配送不断发展,但是就现阶段的实际情况而言,电力物资配送过程仍然存在问题。第一,库存分配不合理。电力物资积压会占用电力物资库存进而增加企业方面的成本,然而库存量不足会影响物质存储的品种结构,一旦发生特殊情况,备用物资数量难以满足实际需要。第二,资金筹集不合理。电力物资配送质量会影响电力物资企业与其他企业或是机构构建长久合作关系,进而容易诱发资源筹集不合理、配送质量不高,物资生产变化容易出现激增或是激减问题,进而影响电力物资生产企业方面的物资供应,影响企业的资源利用。第三,配送模式选择不科学。科学的配送模式选择能够有效地降低电力企业的电力物资配送成本,然而现阶段很多电力物资生产企业并未认识到配送模式选择的重要性,由于配货模式选择不当,供货时间延误、物资损坏、物资挤压等问题频繁出现,电力物资生产企业的成本费用也因此不断增加。
4 优化电力物资配送的策略
由于现阶段我国电力物资配送过程存在问题,因此,在优化电力物资配送时,相关人员必须充分的考虑问题,并基于问题设计优化措施。在落实时可以从如下几点出发:
第一,优化物资存储系统,加大库存管理力度。电力企业的库存量不应该是一成不变的,而应该是随着物资需求、生产实际随时变化的。因此,电力物资生产企业必须积极构建物质配送指挥中心,积极落实物资存储调配指挥工作。要充分地考虑生产企业的分布特征,纵观全局的布局仓储位置,大力发展两级配送中心优化电力物资配送。值得一提的是,库存总量是不断变化的,最佳的库存量应该处在动态“0范围”内,然而就现实情况而言,“动态0范围”很难保证,因此电力物资生产企业方面应尽可能的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应急备用物资库存能够达到最低限量需求,既能够满足配送需要,也能够保证应对突发情况。第二,努力构建配送联合力。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电力物资需求会不断增加,现阶段电力企业电力物资配送所主要采取的独立配送模式将会越来越难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第三,构建灵活的决策机制,确保物资库存合理。
结束语
电力物资配送对电力物资生产企业的生存、发展意义巨大,电力企业方面必须积极研究自身的物资配送过程,有效的缩减配送环节,物资要尽可能的降低物流成本,提高自身的经济效益,如此才能够促使自身长效、稳健发展,也才能够为我国社会主义社会构建贡献不竭力量。
[1]袁林昕.电力物资配送管理相关问题研究[J].科技与企业,2015,(24):8+11.[2017-09-18].
10.16675/j.cnki.cn14-1065/f.2017.22.079
1004-7026(2017)22-0104-01
F426.61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