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融全球化对中国金融发展的影响和对策

2017-04-14顾雨纤

山西农经 2017年22期
关键词:全球化金融发展

□顾雨纤 胡 滨

(温州商学院 浙江 温州 325035)

金融全球化对中国金融发展的影响和对策

□顾雨纤 胡 滨

(温州商学院 浙江 温州 325035)

近段时间,金融全球化成为了热门话题,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由金融主题从事的金融活动,如果超越了国家的界定就是金融全球化。像金融机构、市场、业务、资产和收益等等都有了趋向全球化的态势。金融全球化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和过程,是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表现之一。经济全球化需要金融全球化的助力,需要其推进经济一体化进程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无论是拓展范围还是加深程度,金融全球化都是经济全球化的一个重要指标。国际金融在发展的着几十年时间里,金融全球化是一个十分重要和显著的标志性特征。

全球化;金融创新;金融市场

1 绪论

近段时间,金融全球化成为了热门话题,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由金融主题从事的金融活动,如果超越了国家的界定就是金融全球化。像金融机构、市场、业务、资产和收益等等都有了趋向全球化的态势。金融全球化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和过程,是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表现之一。其内涵是极其丰富的,具体而言,经济全球化的一个重要组成就是金融全球化,金融业在国与国之间的发展,即跨境发展正在迈向一体化的进程,全球的金融活动将日益密切,风险发生制度也日趋与其紧密联系,这是一个历史的必然,全球范围内的发展在不断地深化和拓展。经济全球化需要金融全球化的助力,需要其推进经济一体化进程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无论是拓展范围还是加深程度,金融全球化都是经济全球化的一个重要指标。国际金融在发展的着几十年时间里,金融全球化是一个十分重要和显著的标志性特征。

当然,在金融全球化的进程当中,处于主导地位的仍然是发达国家和一些跨国建立的金融机构,在金融全球化的进程当中,他们是主要的受益者,也制定着金融全球化的规则。而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其一,发达国家相较之而言都拥有雄厚的资本和较为完善的金融体系。其二,更为完备的调控手段和高水准的基础设施建设。其三,规模较为庞大的金融机构都以发达国家作为基地,在金融方面的创新也主要由此提供。当然还有最重要的原因是金融全球化的规则制定者是发达国家,所以这些规则总的来说是在扩大发达国家的利益收益。而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金融全球化的进程并没有为其创造一个优势环境,反而处于一个滞后并且被动的境界,对于金融全球化的利益能享受的部分极其欠缺,相反其受到的金融全球化冲击却十分明显。金融全球化的发展有着许多的影响因素,除了已经广为人知的跨国生产关系,互相之间的贸易行为,投资活动等有实体的经济因素以外,还有一个为金融全球化提供微观组织基础的因素,也就是跨国金融机构在全国范围内的扩展与全能化运作。在金融全球化的进程当中,金融领域的不断创新和互相之间的竞争力为金融全球化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在20世纪中期的时候,发达国家就率先走上了金融创新的道路,这些创新不仅仅包含了制度上的创新也有金融工具的创新。这些资本涵盖了长期投资的资本和短期的投机资本。截止至目前,根据相关数据显示,全球市场中,国际投机资本越有7.2万亿美元,其占了全球年GDP的二成。

2 金融全球化对中国金融发展的积极影响

2.1 利于引入外资

金融全球化对于中国向国际市场引入外资有着不可忽视的促进作用,这就会让国内的工业化进程得益。相较之发达国家,中国的发展相对落后,资金短缺是我们面临的一个巨大问题,而工业化进程如果要加快,就需要投入大量的资本以及开发更先进的技术。这个时候外资的引进相当于解了国内市场的燃眉之急,缓解了资金短缺的当务之急。金融全球化的不断拓展,更多的资金流入中国的市场,这为中国经济发展的资金问题提供了极大的助力,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新兴技术的发展和优秀人才的流动。

2.2 利于学习国外优秀经验

中国在金融活动发展方面处于落后的位置,很多发展都没有有效的经验可供参考,这个时候金融全球化就为我国的发展提供优秀的发展经验,让我国的金融发展效率有效提高。国外许多发达国家很早就建立了市场经济,金融体系也已经趋于完善,对于金融活动中的风险也已经建立更为完备的风险控制机构。这对于中国来说是一个借鉴的大好机会,金融全球化还为国内外的金融业提供了竞争力,这些良性竞争会促使国内的金融业更加严格要求自己跟上发展的步伐,不断创新,节俭成本,提高效率,提高自身的竞争力水平。

3 金融全球化对中国金融发展的负面影响

3.1 中国民族金融业的生存压力增加

对于中国自身而言,参与到金融全球化的进程当中是十分符合长远发展的计划的,然而中国还是发展中国家,在金融全球化的进程当中仅仅只是出于劣势地位,市场经济建立的时间还不长,金融体系也处于起步阶段,金融业在盈利能力总体偏弱的情况下又没有完善的金融风险控制机制,甚至很难抵御金融风险带来的损失。这个时候如果国外的金融机构大规模引进,本来就处于劣势地位的本土金融业就会大受冲击,生存的压力也会增加,整个金融体系都面临着巨大的冲击。

3.2 为国际游资制造风险提供了条件

金融的自由度与开放度是国际游资能否形成的重要条件。虽然金融全球化对于资本在国际间的自由流动,可以扫清一些障碍,让资本从两国之间的流动更为快速,从两个市场间自由流动,这些都是积极的影响,但由于金融业的资本流动受到逐利行为的驱使,国际游资会将我国的利率和汇率放开管制之后金融产品的价格上下浮动,加剧了套利和套汇的行为。国际游资在各个国家和地区有了更多的选择机会。但是,国际游资具有投机性、逐利性以及高风险性的问题存在,而金融全球化并没有风险约束机制的存在,这就让国际游资在各个市场间活跃的同时,让国际金融市场的风险增加,不稳定性也日益凸显,也就是说极有可能面对国际游资大量撤走的风险,这将会对于中国的金融市场造成极大的伤害。

3.3 加剧中国经济泡沫化

信贷机构的管理一向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再加上银行内部的控制也十分薄弱,风险评估制度得不到保障,信贷资金分配问题就随之出现,许多都流入了高风险部门,这就导致了银行的不良资产大大增加。利率的变动又总是存在着极大的不确定性,这就会让银行的支出利息比利息收入的增加更高,存款利率在增长的同时使得银行的存贷利差大大减小,银行的收入就随之减少。从不少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实例不难看出,过去二十几年间,国际市场筹得的大量资金被投入到房市与股市中。国际投机资本也顺势而入,在这些资金的支持下,证券市场和房地产市场迅速飙升,甚至到了泡沫经济的情况,金融危机一触即发。

3.4 给中国的金融监管和调控带来挑战

金融资本可以在各个国家之间,各个市场间自由流动得益于金融全球化的发展。但是由于金融资本的流动出于对利益的追求,国际范围内许多的资金开发过度或者被无序利用,金融投机性更是日益显著。当下的金融工具尤其是交易的工具逐渐发展,完成巨额交易的速度逐渐增加,在极短时间内就能完成大额的交易,而资金的往来和去向问题有着极大的不确定性,这给中国金融市场的监管调控带来了巨大挑战。

3.5 金融全球化与各国货币政策的冲突

金融全球化在发展的过程当中由于缺乏全球性的货币政策支持,各个国家的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就会被削弱。一旦外部大量资金在短时间引入新兴市场的国家当中,原有的资金平衡会被打破,通货膨胀等问题随之出现,这就让许多国家应对此问题时选择将利率提高,紧缩型的货币政策适时实施。然而,这些举措会让更多的外国资本流入,会导致愈演愈烈的通货膨胀问题。

4 中国金融的对策建议

4.1 建立市场主体和竞争机制

市场的主体建设是一个基础性问题需要解决,除此之外,竞争机制的建立也有利于应对金融全球化的冲击。中国金融的竞争能力有待提高,这就要求国有银行建立起国家控股的多元化产权制度,当外部的治理和内部的治理相互结合,在面对金融全球化的冲击时不至于站不住脚跟。

4.2 加快国有金融机构产权制度的改革创新步伐

政府的金融管理职能也需要一定程度上进行转变,政府的金融管理职能主要需要向两个方面进行转变,其一是创造一个公平公正的竞争体制;其二是将宏观调控的有效性进行提高。歧视性的政策应当被取缔,市场的准入标准适当降低,统一的市场监管原则需要尽快成立,并严格执行,鼓励各个类型的金融机构有效竞争,增加创新的比例,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为此,我国想要增加金融创新就需要建立鼓励和约束的机制,明确产权问题。

4.3 改革和完善我国的金融监管体制

为应对金融全球化的冲击,我国的金融监管体制需要进行革新。首先是金融监管政策的方式与基础。金融监管的方式要以法律作为基础,相关法律法规的建立和实施可以对于金融的监管行为进行有效的约束,尽量减少行政命令式的监管,直到取缔。而目前中国金融的监管多数重视合规性和轻视风险性。见过多数偏向于事后化解,这是一种较为陈旧的被动模式,而且有着较高的成本。其实一个有效的风险监管应该更注重于事前的防范,这不仅仅可以避免遇到风险的损失,还能节省成本。金融风险的预警应该作为金融安全的首要任务,然而在我国,如何实施金融风险的预警关键在能否建立风险预警的完备体系。金融活动渗入日常生活和经济发展的各个角落,因此,金融活动会遇到的风险是多方面和极为复杂的。加强金融活动的监管力度,对于金融风险更好的进行防控,需要社会各界引起关注。

4.4 积极参与国际合作,提高中国的金融监管水平

中国的金融监管水平还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要提高自身的水平就需要对于发达国家有效的监管体系进行适当借鉴。加强国际合作进行金融监管就是一个有效的方法。具体的做法可以是参加金融监管的国际性组织,进行监管的多方位合作,对于跨国的金融机构进行联合监管。对于国外优秀的金融监管机构要加强交流,增加信息的交互,对于和监管条件相悖的外资企业要坚决抵制。对于国内外的资本交流建立起动态数据库,实现国与国之间的数据流通和信息交流。

[1]邱双霞.金融全球化对中国金融业的影响[J].中国科技博览,2011.

[2]李新安,熊士江.金融全球化对中国金融安全的影响及对策探讨[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3.

[3]刘轶文.金融全球化对中国金融体系的影响与对策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9.

[4]张曙光,赵聪.金融全球化对中国的影响及对策[J].船舶经济贸易,2005.

10.16675/j.cnki.cn14-1065/f.2017.22.072

1004-7026(2017)22-0095-02

F832

A

猜你喜欢

全球化金融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新旧全球化
全球化减速:全球化已失去动力 精读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君唯康的金融梦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全球化陷阱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P2P金融解读
全球化战略必须因地制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