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网络借贷法律问题的研究
2017-04-14徐雪静
□徐雪静
(安徽财经大学法学院 安徽 蚌埠 233000)
P2P网络借贷法律问题的研究
□徐雪静
(安徽财经大学法学院 安徽 蚌埠 233000)
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P2P网络借贷逐渐成为公众极为关注的互联网金融模式,民间出资人通过网络平台在收取一定利息的前提下,向他人提供小额借贷的模式获得了诸多人的青睐。本文将从法律的角度分析该模式中存在的法律风险并提出相应风险防范措施的意见。
P2P网络借贷;法律风险;风险防范
1 P2P网络借贷的概述
1.1 P2P网络借贷的定义
P2P网络借贷,又称P2P网络信贷。P2P是英文peer to peer的缩写,意即“个人对个人”。“P2P”网络借贷具体指P2P网络借贷是指民间出资人通过网络平台在收取一定利息的前提下,向他人提供小额借贷的金融模式。P2P 网络借贷是一种在互联网技术支持下顺应金融创新的发展趋势而出现的新型小额借贷形式,其本质就是在互联网作用下的民间借贷。
1.2 我国P2P网络借贷发展现状及问题
中国支付清算协会于2017年4月26日发布的《中国支付清算行业运行报告(2017)》显示,我国P2P网络借贷行业仍在迅猛发展,截至2016年末,P2P网络借贷成交额突破了2.8万亿,同比增长137.59%,日均参与人数达45.86万人 同比增长98.83%,问题平台938家,同比下降了18.86%。从报告数据中可以看出,我国P2P网络借贷行业仍在高速的发展,虽然国家采取了一定的政策对其进行监管,但是相较与高速提升的交易额而言,问题平台数的降低速度显得非常缓慢,而我国关于P2P网络借贷的法律规定尚未出台,仅依据《合同法》、《最高院关于民间借贷的指导意见》等法律很难有效的规范P2P网络借贷行业中的恶意拖欠、恶意催贷、泄露客户个人信息等问题,客户资金和信息安全仍存在较大风险。
2 我国P2P网络借贷存在的法律风险分析
创新是一把双刃剑,作为一种新兴的互联网金融模式,在其具有手续简便、成本低等优点的同时,由于法律制度建设的滞后性,P2P网络借贷也带来了诸多的法律风险:
2.1 欺诈、违约等现象层出不穷
网络可以搭建人与人之间的桥梁,但是由于网络具有虚拟性,P2P网络借贷的双方很难界定对方信息的真实性和中介平台的可靠性,这就容易导致欺诈、恶意欠债、网络平台卷款潜逃等不法现象的出现。一旦出现借款人恶意欠债或者网络平台卷款潜逃的情形,贷款人的权利将很难得以维护,网络的虚拟性给贷款人对借款人和网络平台的法律责任的追究造成了极大的困难,一方面,虚拟信息使得对方信息难以追查;另一方面,即便可以追查,也会带来巨额的司法成本。这种获利和追责成本不对等的情况加剧了一些不法分子的侥幸心理,使得贷款人权利收到了极大的威胁。
2.2 监管缺失的风险
在我国,网络借贷大多是以电子信息发展、投资咨询和高科技信息产业等名称进行注册登记,现有的法律并未对这类公司从事金融信贷业务作出相关规定,有关民间借贷中介的法律仍是一片空白,也没有对网络借贷平台的运行作出相应的法律规范,P2P网络借贷仍处于没有法律监管的灰色地带,任由其自由发展的后果便是行业中出现了客户信息省查不严、洗钱犯罪、非法集资等混乱的现象,这不仅使得P2P网络借贷双方要承担更大的责任和风险,也使得许多不法分子有利可乘,借P2P网络借贷之名行犯罪之实,近几年来不断出现在新闻上的“裸贷”就是监管缺失弊端的充分体现,这也严重影响了国家和P2P网络借贷的健康发展。
2.3 个人信息泄露的风险
在P2P网络借贷中,用户在进行借贷或投资行为前,往往要进行大量的实名信息认真工作,这一方面是网络品台对用户的真实性、可靠性的内部审查;在另一方面,也使得这些用户的身份证、户口等私密信息大量存储于网络平台运营商手中,一旦网络平台内部收到黑客的攻击,就会使得大量的用户信息轻易的到达不法分子的手中,账户信息和交易信息也可能被随意篡改,这将给用户和网络借贷公司造成巨大的损失。即使网络借贷公司没有受到黑客的攻击,由于现在网络借贷公司门槛低、监管不力的现状,用户很难对网络借贷公司的可靠性进行有效的评估,许多不良的网络借贷公司为了谋取暴利,就私自将用户的个人信息高价转卖。无论用户的个人信息是落入了黑客之手还是不良网贷公司之手,都会导致用户私密信息遭到泄露,更有可能被不法分子借用进行非法活动,最终让用户的名誉及财产受到极大的损失。
3 P2P网络借贷法律风险防范
随着互联网的进一步普及,P2P网络借贷在中国迅速发展,拥有了大片的交易市场,在其高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了许多问题亟待解决。中国诚信体系和法制体系的完善,成为了规范P2P网络借贷市场秩序,促进P2P网络借贷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我国应当尽快建立起法律监管体系,对网络借贷的法律地位和法律责任进行有效的划分,降低网络借贷风险。
3.1 建立和完善信用体系,加强平台间的合作
目前,我国P2P网络借贷平台大多各自为政,主要依靠自己的信用评估体系对用户的信用进行评级,这样虽可以在平台内做到一定的监管,但是却会导致信息的流通性差,不法分子可以通过转换平台不断进行诈骗、恶意欠债等行为对多人进行行骗,使得损失不断扩大。因此应当加强平台间的合作与交流,建立和完善和人信用体系评级,形成行业通用的信用评估系统,更好的为用户提供值得信赖的服务。
3.2 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
法律是保护公民权利和促进行业规范的最好途径,对于P2P网络借贷方面的法律空缺,国家应当尽快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
3.2.1 加快制定有针对性的P2P网络借贷的相关法律。我国现阶段对P2P网络借贷的法律规范仅限于《最高人民法院关干人民法院审理借岱案件的若干意见》、合同法等规范民间借贷的法律,但是P2P网络借贷作为新兴的网络金融创新产业,具有很大的特殊性,仅依靠传统的民间借贷的法律规范无法解决其中出现的追责难等新型问题,这使得制定有针对性的相关法律变得尤为急迫。
3.2.2 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网络安全法》。2016年11月7日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经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2017年6月1日起正式施行。该法中明确了网络运营者的责任和义务,为个人信息安全穿上了铠甲,但是在P2P网络借贷中,导致非法事件的原因并不仅仅只有网络运营者,还有隐藏在网络背后的不法分子,国家在规范网络平台的同时,也应当加大对不法分子的追责和惩罚力度,通过立法,确立违法者的责任和法律后果,做到平台和个人监管双管齐下,促进P2P网络借贷平台的进一步完善与发展。
[1]王家卓,徐红伟.2015中国网络借贷行业蓝皮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6.
[2]曹敏敏.P2P网络借贷平台法律问题分析[J].经济法理论与实践,2016,(05).
[3]刘宇梅.P2P网络借贷法律问题探讨[J].法治论坛, 2013,(01).
10.16675/j.cnki.cn14-1065/f.2017.22.069
1004-7026(2017)22-0091-02
D923
A
本文属安徽财经大学大学生科研创新基金项目《互联网+P2P网络借贷法律问题的研究》(项目编号:XSKY1788)阶段性研究成果。
徐雪静(1998.1-),女,汉族,安徽无为人,安徽财经大学法学院,2015级本科生,研究方向:法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