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力化养蚕技术在蚕种生产上的应用探究
2017-04-14倪绍斌
□倪绍斌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徐溜镇农技站 江苏 淮安 223321)
省力化养蚕技术在蚕种生产上的应用探究
□倪绍斌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徐溜镇农技站 江苏 淮安 223321)
蚕种养殖历来都是手工操作和人工跟进的,与当前经济社会的进步和技术更新迭代有较大的出入,随着农业科学技术的更新迭代,蚕种的生产和养殖在原有的基础上推出了机械化以及自动化的程序,当前重点的技术便是改善蚕种生产种植的省力化养蚕制种的技术,推行该项技术大大完善和改进了养蚕人的劳动强度和劳动效率,节约了物料的开支和成本,有效实现了工作质量的大幅度提升。
省力化养蚕技术;蚕种生产;改进
1 省力化养蚕技术的优势
1.1 省力化养蚕技术在实施的时候投资少,生产成本低,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
在传统的养蚕技术生产中,标准蚕房是杂交种,蚕室、蚕具的投资成本普遍较高,而在省力化养蚕技术的推崇下,生产一种杂交蚕种的成本大幅下降节约标准蚕房大约56%的成本。
1.2 省力化养蚕技术操作便捷,有效减轻养蚕工人的劳动程度,提高工作效率
在进行人工养蚕的时候,标准的养蚕流程中需要至少两个劳动人力,养蚕的花费大约58h,养殖的过程中每5个龄期除沙一次,两个人大约花费4h左右,整体的工作量相当于搬运3 600kg的货物,对于养蚕的人员来说,养殖过程中的体力消耗较大,平均每个员工的休息时间不超过6h,整体的劳动强度巨大,高强度的养殖工作量无法确保最终的养殖效果。但是在实行省力化养蚕技术的时候,省力化的生产技术大大提高了养蚕的效率,缩短了养蚕花费的时间,据统计,采用省力化养蚕技术大约可以节约的工时为19h,按照60元/h计算,省力化养蚕技术可以节约的人工成本大约为1 140元,在推行省力化养蚕技术的时候,相较于全人工养殖节省了除沙、蚕匾、给桑方便等等,有效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运转的效率.
2 省力化养蚕技术在蚕种生产上的应用措施探究
2.1 省力化养蚕技术需要调节好环境的温度以及湿度
在养殖蚕种的过程中,需要对饲养环境的温度以及湿度进行科学的调节,采取合理的措施严格的预防温度过高或者过低带来的影响,当整体的养殖温度过高的时候,可以在屋面覆盖的草帘上喷洒适量的清水用于降温,或者在阳光普照的日子里布置一些遮阳网来降低日晒对于蚕种的影响,为了长时间的改善蚕房周围的温度环境,可以在蚕方的四周种植一些具有遮阳功效的树木,减少太阳的直射温度来有效维持周围环境的温度,减少人工对养殖温度的控制,避免过多人为因素对蚕种最后的质量产生影响。而当饲养环境周围的温度过低或者是环境太过干燥的时候要可以借助加温装置以及加湿装置进行环境的外界干预,环境的干预全都附加定时装置,为蚕种的生长创造自然的温度以及湿度环境,一般蚕室的温度维持在23℃~24℃之间,干湿温度差额在4℃之间,保持饲养环境的通风,在外部安装换气性好的风扇或者是抽风气扇,减轻温度的和湿度的影响。
2.2 通过蚕种生长规律的观察设置科学的给桑时间
在喂养蚕种的时候,要对蚕种的生长规律进行观察和确认,一般生长期间,供给桑叶食物的时间是一天两次,上午十点一次,晚上十点一次,饲养人员准备的桑叶不能长时间贮藏,一定要保持新鲜,尽可能地避免使用凋零的桑叶,这样会对蚕种的食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在准备桑叶食物的时候,对于外界的蚊虫要进行防御,防止蚂蚁、螨虫、蜘蛛以及老鼠等等危害动物的影响,避免这些动物残食蚕种的食物,也避免对于幼虫的影响。
对于桑叶的准备,要严格按照养蚕的既定标准,不同年龄段的蚕种食用不同的新鲜程度的桑叶,对于1~2龄段的蚕体,准备的桑叶是1.5~2倍的桑叶,对于3~4段的响食粗切成三角叶,结合桑叶的品质以及蚕种成长的阶段进行科学的喂养,一半时期蚕种的喂养大约控制在八成饱,进入到盛食期的时候,喂养的程度控制在十成饱,减食阶段要逐步减少桑叶的供给。
2.3 省力化的养蚕技术在蚕室消毒技术方面的应用
对于蚕室的环境要坚持每天消毒,使用鲜石灰粉或者是防僵粉对蚕体、蚕座进行消毒剂和杀菌,及时清除弱小蚕种、病毙蚕在群体中的影响,及时清除能够有效避免交叉感染现象的出现,降低集体、大规模蚕病的发生,尤其是在蚕方内引入新的幼儿蚕种的时候,要对自上而下的对整体的环境进行一次清除和消毒,时间至少提前7~10d左右,杀菌的药液可以采用25%的漂白粉1kg对水24kg进行均匀的搅拌,加入0.5kg的新鲜石灰粉进行搅拌,均匀的喷洒在共育地面上、墙壁上以及后期的用具上,喷洒后保持室内30min以上的湿润,保持温度不低于10℃,30min以后进行第二次杀菌,第二次杀菌使用的消毒液要在封闭的环境内进行熏烟消毒,一间房使用的大约0.5kg左右,消毒液喷洒30min以后及时进行熏烟,如果期间蚕室或者是蚕具干燥,适当地喷洒湿润后再进行熏烟,巡演操作完成后保持室内的温度在24℃以上5~6h,熏烟密闭后10h在通风排气,药味完全放出去之后再进行室内的蚕种养殖。
在省力化养蚕技术推行的期间,消毒工作是十分频繁和消耗大量劳动力的工作,消毒药物对于养殖人员来说也是有较强刺激性的,为了减少消毒药物对于人体的损害,日常的消毒工作可以借助机动高压喷雾器和手扶拖拉机,二者机械设备结合在一起喷洒消毒药物,能够覆盖更广泛的消毒药物,喷洒药剂频次更高,解放了养殖人员的劳动力。在进行蚕种整理的过程中,借助先进的选种机和红外线蚕种称量机能够有效提高工作的效率,速度提升大约一倍,对于蚕种的筛选以及速度都在不断提高,配合消毒工作的执行,大大完善和提高了蚕种养殖的质量。
在进行蚕种养殖的过程中,要选择合适的蚕种进行科学的养殖,配比蚕的成活率,切实提高丝织品的质量。省力化的养蚕技术在标准化的养蚕模式下要提高蚕室的卫生、温度,实时防治病虫害,进行病害的检疫,提高产量和质量,可以借助的省力化机械设备包括了自动灌溉机、剪桑机、切桑机、洗桑机,让蚕园养殖的机械化程度大大提高,优化蚕室养殖中的资源优化以及资源配比,增强生态性的结合,优化养蚕技术的科技性提高,让养蚕行业朝着科技化、绿色化以及自动化的方向发展。同时在研究省力化技术的过程中找到了适合现代农业发展的养殖模式,迅速提高养蚕业的经济发展优化模式,推动桑蚕产业机升级。
结束语
随着科学的进步与更新,养蚕行业也需要从全手工时代变革成为自动化和机械化的创新行业,养蚕制种技术的创新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传统养蚕业者的劳动力,借助省力化的养蚕制种技术,养蚕业者的工作效率从最初的0.6工左右提高了0.4工,工作效率提高了30%左右,大大减轻了劳动强度,完善了养蚕的环境,降低了养蚕制种的投资成本,基于此,本文探究了当前养蚕制中推行省力化养蚕技术取得的优势,基于养蚕的现状,分析了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点优化完善的措施,创新当前的养蚕制种的模式,大力研发省力化的养蚕技术,推动我国的养蚕制造业的生产效率以及生产质量的全面提高。
[1]王坚.省力化养蚕技术在蚕种生产上应用的体会[J].广西蚕业,2012(4):64-66.
[2]张明海.省力化技术在蚕种生产中的运用[J].蚕学通讯,2012,32(3):41-43.
[3]何少华.少回育在蚕种生产上的应用[C].中国蚕学会蚕种场体制改革研讨会暨华东地区第九次蚕种学术研讨会,2004:1-5.
[4]许辉,王强.少回育在蚕种生产上的应用[J].蚕桑茶叶通讯,2007(6):12-12.
[5]袁开华.农村省力化养蚕技术研究及应用浅谈[J].农民致富之友,2016(12):198-198.
10.16675/j.cnki.cn14-1065/f.2017.22.055
1004-7026(2017)22-0072-02
S882.3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