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颡鱼养殖病害与有效防治方式分析
2017-04-14□李伟
□李 伟
(江苏省淮阴区码头镇农业技术服务站 江苏 淮安 223345)
黄颡鱼养殖病害与有效防治方式分析
□李 伟
(江苏省淮阴区码头镇农业技术服务站 江苏 淮安 223345)
黄颡鱼的分布面积较广,在我国各大水系中均有分布,又有黄骨鱼、嘎鱼之称,黄颡鱼的营养丰富、肉质鲜嫩,具有很好的药理作用,因此具有很好的市场经济效益。近几年,随着黄颡鱼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黄颡鱼的病害比例也逐渐增加,本文主要探讨的是黄颡鱼养殖中的常见病害和防止措施。
黄颡鱼养殖;病害;防止措施
1 黄颡鱼养殖病害与有效防治方式
1.1 红头病害及防治措施
病症:红头病又称之为一点红疾病,不同地区的发病期均有所差异,浙江地区的发病期在每年的5、6、9、10几个月份内,珠江三角洲每年的4~10月分为发病高峰期,这类疾病的针对群为体重为25~200g左右的黄颡鱼与幼鱼或成鱼,属于黄颡鱼养殖中危害较大的一类疾病,其传染率较高,染病的死亡率为100%。
黄颡鱼患病的症状为头上尾下,在水中处于悬垂状态,游动呈螺旋状形式,在鱼的尾部、下嘴、鱼鳃、腹部等有明显的充血症状,还会出现一些血斑;鱼的肛门肿大,颜色灰黑,在后期会出现鱼头充血、发红,在脑颅上方会出现溃疡带。
防治措施:黄颡鱼养殖的最佳水温在 18℃~28℃,应该定期换水,且在养殖池内种植一些水藻调节水质,同时在发病高峰期应该增加氧气的提供来量,定期使用渔丰碘进行水消毒,最佳的消毒为15d一次,一次为2d,每0.13hm2一瓶。
在喷洒渔丰碘的时候,按照0.13hm2一瓶使用,同时在高发期还要在饲料中投加渔氟康、鱼康宁、富多威,按照一定比例投喂,连续投喂5d。
1.2 溃疡病(细菌性类型)
病症:溃疡病(细菌性)病菌条件为嗜水气单细胞菌,高发期为每年的6~8月期间,发病的流行区域广、时间长、且具有较大的爆发性特点,即便是治愈之后也会出现重复感染发病的情况。
患病的黄颡鱼会出现身体表面溃烂、鱼身出现大量的褪色斑,在鱼的胸部、背部有发红、溃烂症状、鱼尾出现腐烂,鱼的口腔、鱼鳃周围出现溃烂,肝脏肿大,且场子出现不同程度的糜烂。
防治措施:该类疾病的预防措施和红头病的大致相同,治疗措施为:每天在养殖池内泼洒菌毒克消毒水,连续3d后再养殖池中增加水藻,根据实际情况增加氧气量,在养殖饲料中加入渔氟康(100g)、鱼康宁(200g)、哈多维(500g)、肝舒乐(200g)、饲料(50kg),连续投喂5d。
1.3 水肿(出血性类型)
病症:目前对水肿的病原体还没有详细的了解,水肿主要发生在黄颡鱼的幼鱼、成鱼阶段,这类疾病的危害较大,死亡率为85%左右。患病的黄颡鱼咽喉部位有明显的充血;腹部胀大、肛门呈现红色,并出现肿胀、外翻;鱼背肿大,腹部有大量的淤血,病鱼初期会在水中旋转游动。
防治措施:首先要做好养殖池内水质的调控,加强日常的消毒,在高温季节,应该在饲料中添加哈多维、肝舒乐,增加黄颡鱼的抵抗力,喂养方式为15d一次,连续用药3d。
若是有患病的鱼,应该使用渔丰碘对整个养殖池进行消毒,加入鱼康宁(200g)、富多威(500g)、肝舒乐(200g)、饲料40(kg)搅拌喂养,连续使用7d左右,当病情稳定后加入渔氟康喂养。
1.4 寄生虫病害及防治措施
病症:黄颡鱼属于无鳞鱼,因此对硫酸铜、高锰酸钾等药物较为敏感,养殖户在选用杀虫剂的时候需要注意,笔者认为可以使用立克净、纤必克等一些安全系数较高的杀虫剂,结合实际情况,参照说明书的用量使用。
1.5 营养性疾病害及防治措施
病症:黄颡鱼营养性疾病主要是因为喂养的饲料中缺乏营养,主要症状为缺乏维生素、脂肪肝疾病等,患病的黄颡鱼会出现肝脏肿大、肝脏的颜色发黄、胆囊肿大、胆汁发黑等症状。
防治措施:结合实际的生长情况,适当的改善喂养饲料的配方,重视饲料的质量,同时在喂养的过程中要注意饲料中维生素、无机盐的添加。
1.5.1 损伤感染及防治措施。病症:黄颡鱼属于群体类生活的鱼种,在鱼 的背部和胸部长有硬棘,在鱼的生产运输过程中护导致部分鱼体出现表皮擦伤,若不及时处理容易引发细菌感染、霉菌感染等,出现烂尾、水霉的继发性疾病。
防治措施:在黄颡鱼的生产运输中要细心操作,避免出现鱼表体擦伤,在幼鱼出苗时,不因长时间放置在网箱内,要尽可能避免网箱的养殖密度,在黄颡鱼的运输过程中,可以在水中增加适当的土霉素,在黄颡鱼入池、入箱的时候,先要使用高锰酸钾消毒,还可以使用浓度为30%的盐水消毒。
1.5.2 车轮虫疾病害及防治措施。病症:车轮虫主要寄生在鱼的表体、鱼鳃等部位,一旦感染车轮虫鱼就会分泌出大量的黏液,黏液的颜色为白色或者淡蓝色,患病的鱼会出现独游、焦躁不安,患病中期会出现鱼狂游,通过显微镜检测能够看见黄颡鱼表面寄生大量的车轮虫,且主要集中在鱼鳃和表皮上。这类病害的高发期在春季、秋季,主要是幼鱼群。
防治措施:养殖户在春、秋季节要注重车轮虫的预防,可以使用车轮速杀、鱼虫克星等药物喷洒的形式进行防治,同时还应该在喂养的饲料中增加一定比例的维生素,提升黄颡鱼自身的抵抗能力。
1.5.3 肠炎病害及防治措施。病症:一旦黄颡鱼患上肠炎病就会离开群体独自游动,且游动的区域主要在养殖池周围、岸边,游动的速度比较缓慢,黄颡鱼税务食欲下降、在患病后期会完全绝食,在黄颡鱼水文患病早期对病鱼进行解剖能够发现鱼的肠胃充血、发炎、胃内没有积食、肠内的黏液增加,这类病害主要发生在成鱼群体,在水温为30℃左右的时候为发病高峰期。
防治措施:一旦发现养殖池内有黄颡鱼单独游动,需要泼洒三氯异尿酸,比例为0.067hm21m深的养殖池泼洒200g;或者在饲料中加入肠炎宁、诺氟沙星等药物,连续使用3~5d即可。
1.5.4 水霉病害及防治措施。病症:水霉并主要是水霉菌寄生,患病初期肉眼无法看出,在后期能够发现鱼体表面有柳絮状菌丝,肉眼可直观看到。这类病害的针对群为各个阶段的黄颡鱼,随着病症的不断深入,会加重鱼体的负担,黄颡鱼会焦躁不安、极速游动、直到后期肌肉全部腐烂,衰弱而死。此病的高发季节为一年四季,在初春和晚冬为最严重的病发期。
防治措施:这类疾病的防治方法最主要的就是日常的消毒,要采取生石灰清理养殖池的形式,具体的数量为150kg,在黄颡鱼种下塘之前,需要使用浓度为3%的盐水溶液消毒10~15min,同时还要掌握好放养数量,在养殖池入水之后,使用水霉净进行全面消毒,采取泼洒的形式。
结束语
在黄颡鱼养殖过程中,需要坚持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养殖方针,在日常养殖工作中做好相应的预防措施,要严格消毒,定期清洁养殖池,在放养鱼种的时候,先要使用食用盐消毒,确保鱼种的健康、强壮,在喂养饲料的时候,要选择优质饲料,确保黄颡鱼养的营养,同时还应该加强对养殖池水质的管理,定期换水,一旦发现鱼病,要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避免使用黄颡鱼敏感的药物,确保整体的养殖水平,提升养殖户的经济效益。
[1]李文杰,朱菲莉,赵昌喜,等.黄颡鱼养殖过程中常见病害及其防治[J].水产养殖,2011,32(08):49-51.
[2]唐卫红.黄颡鱼的池塘成鱼养殖及病害防治技术[J].当代水产,2001(12):35-36.
[3]马贵华,张力,许明.黄颡鱼养殖常见病害及防治技术[J].江西水产科技,2005(03):43-45.
10.16675/j.cnki.cn14-1065/f.2017.22.054
1004-7026(2017)22-0071-02
S943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