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作措施与长期施氮对旱地作物产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2017-04-14□王春
□王 春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徐溜镇农业技术服务站 江苏 淮安 223300)
耕作措施与长期施氮对旱地作物产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王 春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徐溜镇农业技术服务站 江苏 淮安 223300)
粮食安全是当今社会生活最为重要的部分,也是社会大众最为重要的安全内容,小麦作为世界最主要的粮食作物,受到土壤水分、养分等等因素的影响实际产量与预期产量之间具有较大的差距,本文对土壤的合理保育肥耕的模式进行了探究,分析了长期对土壤施加氮肥对旱地小麦的影响,提出了几点土壤肥力质量受到影响的措施,进而分析提出了几点优化改善的措施。
土壤肥力;氮肥;栽培耕作
1 长期地瞄覆盖以及施加氮肥对小麦产量以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在旱地小麦种植的过程中,土壤中的肥力以养分对于小麦的产量有很大的影响,在土壤的表面采用覆盖栽培的方式可以有效减少棵间酒土壤水分政法,提高了土壤内的水分贮存量,降低水分亏损的问题,对于小麦的产量提高有一定的帮助。土壤内含有的有机质、全量养分、速效养分等等对于小麦的土壤管理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力,在缺氮元素的土壤上,对土壤长期施用氮肥,可能实现了小麦的高产和稳产,增强了土壤的肥力,但是随着氮肥的大量使用,使得氮元素以及氨元素挥发效率增强,反硝化的形式也造成了土壤肥力消失速度加快,让土壤内的残留累积效果明显,对于土壤的有机质提高产生消极的影响,也造成了资源的大量浪费。
土壤经过长时间的农作物养殖,土壤内部的有机碳、全氮、速效钾的含量受到地表覆盖模式的状态,矿质态氮、速效磷以及PH数值都因为长时间施加氮肥受到一定的影响,并且土壤内的易氧化有机碳同时受到地表的覆盖模式,大大影响了施氮量以及地表覆盖模式之间的交互影响作用,大大提高了土壤管理的措施中对于土壤的影响。
土壤中蕴含的有机质是土壤中各类的营养元素,也是土壤中微生物生长必不可少的碳源,地表覆盖模式对于土壤内的有机碳含量具有显著的影响,经过实验调查,施氮量与土壤中的有机碳含量两者之间相互交错,彼此的影响作用并没有达到显著的水平,随着地表覆盖模式的增加,覆盖与常规差异并不明显,主要是氮肥的小麦地上部和根部的根系的生长发育,增加小麦根系以及地上的残渣的还田量,降低秸秆的根茬,增快了土壤对其的分解能力,说明当氮肥的含量较高的时候,土壤的有机碳含量作用发挥的并不明显,对于小麦的产量也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土壤的活性有机碳指的是在一定的时空条件下,受到植物、微生物影响较大,具有一定的溶解性,土壤中的移动较快、不稳定、易氧化、易分解、易矿化,其形态以及空间位置对植物和微生物等提高土壤内的土壤碳素,让土壤的有效养分以及土壤的物理形状和耕作措施之间互相影响,为化学的活性有机碳建立稳定的关系,切实完善土壤的覆盖种植模式。
土壤经过长时间的种植和耕作,土壤表面的覆盖模式对土壤的PH值有很不显著的影响,长期高量施氮肥或者是适量的施加氮肥都可能降低土壤的PH值,此现象并没有因为长期覆盖施加适量的氮肥改善土壤的酸碱度,说明土壤的肥力指标在施加土壤覆盖模式的时候没有改善土壤的碳素、钾素含量以及覆盖模式等等,最终会导致土壤的实际覆盖地膜面积减少,对小麦播种前的覆膜模式以及扩大覆膜面积等产生较大的影响。
2 秸秆与氮肥的配合使用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在旱区农业进行小麦的种植,采用秸秆覆盖的模式有助于采用接水培肥的保护性耕作栽培措施有助于提高生物质资源循环的利用,可以改善小麦种植农艺以及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但是秸秆在使用的时候需要配合使用一定的化学氮肥,有助于小麦的产量提高,也有助于土壤肥力的提高。
长期在土壤种植的过程中使用秸秆能够提高土壤内的有机碳的含量,土壤的三个层次都有深度的S效应,随着土层的深度增加,土壤的S效应也在不断降低。在种植小麦的过程中,土壤的S效应不断减小,对于土壤内的易氧化有机碳含量以及秸秆的表层土壤下降幅度都有一定的影响,施加秸秆 0~5cm、5~15cm、15~30cm的土壤易就氧化有机碳含量的分别增加 7.24%、62.3%(P<0.01)、14.94%(P<0.05),在每个季节小麦播种前均会上季未腐解完全的秸秆以及杂草残茬,增加有机碳的投入,让不同的秸秆与不施秸秆的一氧化的有机碳的含量之间的差异有所降低,使得土壤的肥力指标不会受到施氮量的影响,让全氮的土层深度随着深度增加而不断降低,而土壤内的矿物质态氮呈现上升的趋势。
3 栽培耕作措施与长期施氮种植模式下提高小麦产量的措施
3.1 增加土壤状况下小麦的产量的措施
土壤肥力的影响以及秸秆在不同的氮肥施加对小麦的产量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不同的氮肥用量配合小麦的实际生长效果有助于提高小麦的产量,低肥力的土壤随着氮含量的增加使得小麦的产量不断增加,高肥力的土壤则采相反的方式,在N效应两种肥力土壤随着氮元素的含量增加而不断增加。随着施氮肥的数量不断增加的时候,过量的施氮肥降低了主效应值,提高交互效应的数值,同时还可以通过增加秸秆的效果在一定范围内提高氮肥对作物产量的英系那个,使得小麦作物的产量呈现出S效应、N效应以及S*N效应,并且在小麦的耕作方式上进行改良,免除耕作模式下不同施氮量下的影响小麦的产量。在小麦播种的过程中,麦秸秆的合理使用能够提高小麦的出苗率,避免小麦的产量受到秸秆对土壤的影响,有效保障小麦的产量以及生长的质量。
3.2 增强土壤的肥力效果的措施
施加秸秆的过程可以增加无机营养物质,同时还能够提高土壤的碳固持,采用秸秆的模式让土壤的吸收外界营养物质的能力,在氮肥使用让秸秆处在干燥的状态下,缓解腐解缓慢的问题,在相同的腐解就时间下,秸秆的表面能够呈现出无机形态下的损失量最小的情况,让秸秆的混合施肥效果达到最佳,表层的微生物也能够在有机碳形态下不出现微生物分解的问题,有助于推动小麦的产量提高。
结束语
随着经济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农业经济也要跟随时代的变革不断优化当前的耕作方式,尤其是当前的传统耕作方式对于土壤的负载能力产生了较强的影响,传统的耕作方式以及施肥的方式对于土壤的自然属性产生了较强的破坏,为了推动环境的可持续性发展,要对当前的土壤结构进行优化改革,注意采用科学的方式优化土壤结构以及自然属性,基于此,本文探究了覆盖式耕作方式与秸秆耕种模式对小麦种植的影响,协调种植的过程中氮肥的施加以及秸秆的使用对土壤肥力的影响,借此采用科学的方法改善土壤的肥力特征以及产量特征,使得土壤的培育能力得到保障的同时大大提升,有效保障小麦的产量以及生产的质量,为我国的农业经济结构转型以及经济效益的提高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实现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和和谐发展。
[1]Saba Ghirmai Teclemariam.长期免耕对北方旱地土壤碳和氮库的影响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2.
[2]罗珠珠,黄高宝,张仁陟,等.长期保护性耕作对黄土高原旱地土壤肥力质量的影响[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0,18(3):458-464.
[3]罗珠珠,蔡立群,李玲玲,等.长期保护性耕作对黄土高原旱地土壤养分和作物产量的影响[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15,33(3):171-176.
10.16675/j.cnki.cn14-1065/f.2017.22.044
1004-7026(2017)22-0058-02
S158.3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