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设施功能转变与社会需求视域下的西海固地区农村基础教育研究
2017-04-14藏志勇
□藏志勇
(宁夏大学宁夏银川750021)
教育设施功能转变与社会需求视域下的西海固地区农村基础教育研究
□藏志勇
(宁夏大学宁夏银川750021)
宁夏西海固地区由于受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农村教育资源过于分散,生态移民工程加快人口流动速度,迁出的学生数量已不再回流,部分教学点的合并、废止或消亡,促使部分教育资源绝对闲置。本研究以宁夏西海固地区为例,以如何解决因大量的移民、务工和求学而引起的农村人口锐减,导致教育资源闲置问题为切入点,对农村学校撤并调整后教育资源配置状况进行了分析,以均衡配置农村教育资源和提高农村基础教育质量为目标,提出相关对策和建议。
生态移民,农村教育,资源配置,西海固地区
1 研究综述
1.1 国外状况
以日本学者下村哲夫(2004)先生著作中介绍的日本与农村闲置教室和校舍利用等有关的法律规定,以及日本的一些具体做法为例。他在论著中强调了日本有效利用农村闲置教育资源的方式方法,重点是不单纯地将农村闲置教室他用,而是对学校设施重新再定义、再认识、再利用,调整设施使用的优先顺序,发挥闲置教育设施资源的最大效益。再者,日本政府以《老人福祉法》、《儿童福祉法》立法形式,确认设施的可利用空间,将空置校舍彻底改造成为社会公共设施,升值学校资源的价值,造福于社会、老人和儿童。
他还强调指出,日本政府相关部门也积极发挥职能作用,通力协调、相互配合,为改造闲置设施装备注入大量资金,将一些闲置学校建成老人和儿童的乐园或福利院,形成了一套形如居民可自由使用的公民馆、图书馆、体育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设施一样完善的新型社会教育体系。这既提高了农村基础教育设施闲置的附加价值,化解了资源闲置与物料浪费问题,又提升了大众的文化教育素质,丰富了百姓文化生活的内涵,同时还能让坚守在农村生产和生活的农民因充实的文化生活在农村安心,增进了农村老人、妇女和儿童三种留守人口与城市来访人员之间的交流机会,使国家、集体和个人多元受益,一举数得。
1.2 国内现状
国内就如何提高农村教育资源使用效率问题有大量的文献资料和研究成果。如:余广俊提出要整合和优化农村基础教育资源,为了使学生安心学习,学校应建立寄宿校舍;张玉永、刘丽彩提出以20世纪美国的基础教育资源配置为模式,我国也应该通过建立自下而上、以教育需求为主导的诱导性制度来达到基础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黄福仁、黄美红则认为要优先改造农村闲置校舍,将其改造成农村幼儿园和文娱中心;冯文全、夏茂林认为农村教育应改变现有的发展思路,自主化缘,找米下锅,打破资源短缺的困境,不做“等、靠、要”政府拨款,凭借自筹资金+政府支持增加教育投入;王善安、杨晓萍提出在农村应实施多元集资助教,优化和提高农村闲置教育资源的利用率。
以上研究表明,学者们注意到了教育资源闲置问题的存在,关注到提高义务教育资源使用效率问题的研究,对我国农村义务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资源闲置严重和人口红利减弱等现象,通过实证研究方法,做出了相应的建议。但是,对研究少数民族地区教育资源闲置的具体表现和深层次的分析的研究成果较少。因此,鉴于现有研究的不足,本研究对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因教育资源不平衡引发的教育设施功能转变及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索。
2 西海固地区的教育资源配置问题
西海固地区位于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其北部为风沙区,日照时间较长,昼夜温差较大;中部为黄土丘陵区,土地广阔,气候冷凉;南部是土石山区,降雨相对较多。境内山脊连绵,沟壑纵横,生态环境脆弱,自然条件恶劣,可谓“雨天一脚泥,风天飞沙石”;资源较为贫乏,经济社会滞后,自古就称为“苦瘠甲天下”,是我国14个集中连片的特殊贫困地区之一。经过调研发现教育资源配置方面主要存在的问题如下:
2.1 学校师资问题
农村基础教育阶段尤其是中小学的教师,因没有相应专业毕业的教师任教,人人都是课堂“多面手”,除讲授主课外兼职教授音、体、美、计算机等课程,教学任务繁重;有的农村学校高级教师比例和具有一级以上职称的教师比例是零;中小学的高学历的教师比例,县镇级高于乡村级;有的学校教师严重老龄化,教师年龄结构出现断层。福利待遇和参加教育培训等方面,农村教师与城镇教师机会不均等。
2.2 校舍危房问题西海固地区危房差异主要集中在农村小学,问题较为明显。如固原市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市里的中小学危房较少,甚至没有危房;而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条件价差的西海固地区农村的中小学,危房问题突出。
2.3 教学设备软硬件配套问题
调研发现,农村中小学的教学仪器数量普遍偏少,质量较低,存在不均衡现象,校际间的差别较大。教学仪器的缺乏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到中小学课程的实施,使中小学课程不能开足开全。
2.4 学生的在校生活问题
一些农村学校虽然有厨房用具,但是,卫生环境条件不理想,没有专门的操作间和专职的厨师料理,有的是老师兼职来承担帮厨或主厨工作,既是教员,又是炊事员。学生尤其是小学低年级的学生餐前餐后洗手的意识还不强。
3 对策和建议
3.1 提高学校规模效益
由于西海固地区农村人口减少,农村小学数量及生源也随之减少,而且呈持续减少状态。但是,面临基础教育资源不足而仍有必要保留的小学办学点,应当长期保留,以迎接若干年后因农民返乡创业、农村人口激增的不时之需;为使农村学校达到一定的规模,合并后的西海固地区农村中小学,应按照国家“小学就近人学、初中相对集中”的原则,合理布局,优化资源配置。
3.2 发挥设施职能作用
依据《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及宁夏地方政府的有关规定和管理办法,在西海固地区既有需要、条件又较好的地方,借鉴国内外的先进成功经验,在确保“调整后的校舍等资产要保证用于发展教育事业”的同时,在详实登录统计调整后的农村闲置校舍设施等资产的基础上,合理合法地优先发展当地的涉农教育事业或赋予校舍发展农村旅游用房等新的服务业功能。
3.3 优化配置教师资源
建立自治区内基础教育阶段教师的合理流动机制,保护好西海固地区现有的农村教师资源,为从城市自愿流动到农村贫困地区支教、轮教的教师建档立卡,最大限度为他们提供再充电机会,用于对他们福利待遇的智力补偿;重点培育和塑造一批“四有”教师,建立一支高学历高水平高能力的“三高”农村学校基础教育教师梯队,有序发展农村基础教育事业,使现有的农村教师资源发挥出更大潜力,为贫困地区农村教育助力精准脱贫、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贡献。
[1]下村哲夫.日本教育法规便览[M].学阳书房,,2004.
[2]余广俊.农村基础教育资源的整合和优质教育资源的开发[J].教学与管理,2008,(8).
[3]张玉永,刘丽彩.20世纪美国基础教育资源配置中的制度变迁分析及启示[J].现代教育科学,2009,(4).
[4]黄福仁,黄美红.如何利用好农村闲置校舍[J].教育观察,2008,(4).
[5]冯文全,夏茂林.当前农村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率问题及解决的基本思路[J].兰州学刊,2006,(1).
1004-7026(2017)20-0016-02
F327;F323.3
A
10.16675/j.cnki.cn14-1065/f.2017.20.008
本研究得到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宁夏西海固地区生态移民进程中农村基础教育取向研究》课题资助,项目编号:13XJA880001。
藏志勇,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农业经济和农村教育,宁夏大学,国际地域学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