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校图书馆服务平台的构建

2017-04-14四川师范大学图书信息中心四川成都610101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服务平台馆藏图书

高 琰(四川师范大学图书信息中心,四川成都610101)

浅谈高校图书馆服务平台的构建

高 琰
(四川师范大学图书信息中心,四川成都610101)

图书馆服务平台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在国际市场上已经具有成熟的应用.图书馆服务平台作为新一代图书馆管理系统,成为图书馆建设发展的新趋势,值得深入研究.

高校图书馆;服务平台;资源整合;转型

0 引言

自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图书馆自动化集成管理系统(ILS)被广泛应用于采访、编目、流通管理、公共目录检索以及期刊管理等业务.然而,随着知识内容的发展和知识再现技术的更新,读者和图书馆迫切需要一种能够满足其对知识获取、信息传递、数据分析乃至社会交际的更具综合性、融合性的服务管理系统.“新一代图书馆服务系统” 呼之欲出,我们称为“图书馆服务平台”( LSP).对这一系统,各家称之为“全网域管理解决方案” (WMS)或 “一体化管理系统”(UMS)、 “统一资源管理” (URM).[1]

平台化转型是高校下一代图书馆的发展趋势.2015年1月,在东京召开的“面向数字资源的信息架构 ”研讨会上,图书馆发展需通过平台化将图书馆内外资源融合为一体,成为共识.图书馆平台化就是将图书馆作为提供信息和知识的基础设施,提供泛在的智慧服务和本地化的空间服务;图书馆通过平台内及平台之间相互作用进行竞争演化,推动信息、知识、技术、规则与利益的互联互通,使图书馆管理和服务与用户需求高效匹配,最终形成融合共生的知识生态系统.图书馆平台化是图书馆转型发展的新范式,它代表着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在图书馆得以运用的最有效的方式和组织原则.[2]近年,对图书馆平台化转型的研究较多,然而从将图书馆作为大学资源建设和服务提供的中心要素角度进行论述的却不多见.高校图书馆服务平台建设,就是以大学图书馆为中心要素,连接资源、读者(包括学生和教师)、图书馆各业务单元和学校,构建四个平台,即信息资源整合平台、资源与读者互动平台、业务管理分析平台和评估决策平台.本文拟对此作一简要论述.

1 信息资源整合平台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信息资源正加速产生,可以说,现在最不缺的就是信息.但是,如何将分割化存在和存储的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使其有序化、精准化,则是个难点.图书馆如何获得最新且有价值保障的图书信息资源,如何使有限经费的分配更合理,发挥最大的作用,如何避免资源的重复建设和重要资源的遗漏,如何在学生需求和真正学科发展需要之间达到平衡,如何在电子资源与纸质资源之间取得平衡,这些都是亟需解决的问题.图书馆信息资源整合平台的建设,为问题的解决提供了重要途径.

通过数字资源系统建设,可以将各馆自建的中外文馆藏图书、报刊书目和论文以及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资源系统等国内联机数据库、光盘数据库等各类数据库进行有效的整合.这种资源的整合,需要同时考虑图书馆原有的OPAC资源基础和多种数字资源的建设,需要在OPAC系统和数字资源整合系统之间再建立起多维度关联,使其最优化.通过这种资源整合,可以形成一种专业性强且学科覆盖面广的数据体系.[3]

1.1 电子资源和纸本资源.通过统一的平台,将馆藏纸质图书、刊物的数据与各电子资源供应商的数据整合,可以实现一次性跨库检索和信息提供.纸本资源相对而言,其永久保存优势大于电子资源,但其保存成本也相对较高.我们可以通过电子资源的检索和使用频率,来作为增加纸质资源采购的依据.

1.2 馆藏资源与出版资源.按高校类别、学科结构作细化区分,构建有效的出版信息数据库并将其和馆藏数据(甚至其他馆的采购数据)相融合,对图书馆的采购工作价值极大.此外,通过引用频率与馆藏书目的匹配,建立“阙书目”和“须购书目”,也是十分必要的.

2 资源与读者互动平台

近年,“读者荐购”成为高校图书馆热衷的资源建设途径,图书馆服务平台应当建成为资源与读者互动平台.资源建设是图书馆的基础工作,但其归宿最终还是服务读者.以学科发展需要的角度,进行科学化采购,建设一流的资源,本身就是为读者服务.但随着科学研究的快速发展,各种新图书、新资讯大量涌现,相较而言,大学图书馆的采编力量则显得十分单薄.采编人员数量少与图书资源的快速增长,馆员学科背景单一与读者学科背景多元等矛盾日益显现.如果能有效地将读者“纳入”到采购力量中来,这对图书馆的采购工作提升和读者获取最新、最需要的图书资料,都是有积极意义的.

据统计,2004年至2015年间就发表了共计113篇题名或篇名中含有“高校图书馆荐购”、“图书馆荐购系统”或“图书荐购”等主题词的学术论文.目前,图书馆读者荐购系统主要有博库书城荐书平台、中国图书进出口总公司的“海外图书采选系统(PSOP)”、南京大学图书馆的“BOOKPLUS(布克加)”和一些图书馆自动化集成系统自带的读者荐购功能.[4]

事实上,很多大学图书馆也都通过诸如成立“图书建设专家委员会”,设置读者意见反馈平台,开通网上读者荐购通道,组织图书供应商办书展等多种途径,实现读者荐购.但是如何将读者的荐购数据与馆藏情况,与所荐图书的评价情况等信息进行有效匹配,防止重复购买和低质量购买,提高荐购的质量和效率,则有待更深入的研究.

与读者荐购相对应的是阅读推介.根据已选购商品,进行相关、相似产品的推介,这在购物网站上,已经有较成熟的应用.只是,作为知识的推荐,其依据理应更为学术化.这需要图书馆服务平台,融合其他借阅、购买、引用、馆藏等数据,方能更加合理.

以上所述“资源与读者互动”,其关系尚限于图书馆与读者间的互动.而出版物与馆藏数据间亦可假以此种自动推送功能.以《中山大学图书馆古籍善本书目》一书为例,假如某馆藏有该书2004年10月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本,则当2014年11月该书增订本出现在销售数据库中时,则可实现自动推送.同时,如果能通过“阙书目”、“须购书目”实现该馆1982年所编《古籍善本书目》的推送,则更为完满.对于学生的借阅,实现通过学科发展、学科引用等因素的推介,则对其系统学习相关知识意义极大.

3 业务管理分析平台

大数据时代,随着 RFID技术、云计算、通信技术、物联网技术等新技术的发展,图书馆的业务工作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原有的被 “集成管理系统” 固化的图书馆业务流程,即采访、编目、典藏、连续出版物管理、流通、馆际互借、 OPAC等,在数字馆藏环境中,已失去了“规范性”.

以RFID为例.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中文译作“射频识别”或“无线射频识别”,是一种通过无线电讯号识别特定目标并读写相关数据,而无需识别系统与特定目标之间建立机械或光学接触的通信技术.RFID技术被广泛运用于质量安全追溯、智能安全检测、仓储物流和信息管理等领域.2004年1月,张厚生和王启云合作发表的《图书馆服务的无线技术——RFID应用》,[5]是国内首篇探讨RFID技术在图书馆应用的学术论文,它标志着RFID正式进入我国图书馆界研究的视野.2006年,集美大学诚毅学院图书馆和深圳图书馆先后引进该系统进行书库管理和自助借还.利用RFID技术,可实现图书自动借还,智能盘点,自动分拣,图书位置与信息的实时跟踪导航.这一技术的应用,给图书馆的业务工作带来极大变化.譬如图书馆的岗位设置就发生了重大调整,大量削减了流通借阅和新书编目人员.

在缩减一些岗位人员的同时,一些诸如读者数据深度发掘工作却在加强.读者信息数据的发掘,包括个体读者的借阅数量、阅读兴趣以及读者整体的借阅需求、借阅习惯等.譬如,针对个体读者的大学进馆、借阅数据统计,图书借阅专业类型分布统计;针对读者整体的年度借阅数量统计,和“年度借阅次数最多的书籍排行榜”之类的排行榜.无疑,大数据技术的运用,对图书馆了解读者需求,更好地提供服务,提供了便利和依据.

通过对这些数据的有效、准确分析和统计,再通过对数据的深度挖掘,建立起流通服务运作的数学模型,形成有针对性的读者服务模式.通过对馆藏资源利用状况分析,能够使图书馆更好地掌握读者的阅读需求、特点和流通规律,从而优化服务人员及设施的配置,实现科学服务和动态管理.

4 评估决策平台

长期以来,由于在学校的教学、科研和管理中作用有限,图书馆在大学中日益边缘化.随着新技术的快速发展、新知识的急速增加,随着慕课、网络学习资源和大量数据分析平台的出现,给学校的各项事务带来了巨大变革.图书馆理应通过运用这些新工具,建立起评估决策平台,为师生科研学习和学校管理发展的决策提供数据支撑.其中,学科竞争力情报分析和高水平人才引进评估,就是图书馆为学校管理和决策提供的新服务.

4.1 学科竞争力情报分析.图书馆可以通过使用各种情报分析工具,掌握学校在相关专业领域的竞争力,包括竞争对手、学科相关机构、学科本身和学科前沿.引文分析,已成为学术影响力评价的一种重要文献计量工具和方法,广泛用于科学家、大学甚至国家的学术影响力评价.其结果,可作为学校制定科研管理政策的重要依据,对保证科学体系的运行和激发科研人员的研究热情,具有重要意义.[6]高校学科竞争情报服务的工具主要有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 (ESI )数据库,Web of Knowledge(WOK)平台,CNKI、CSSCI、CSCD中国引文数据库等.[7]以基本科学指标(ESI)为例.ESI从引文分析的角度,对国家、科研机构、期刊、论文以及科学家在22个专业领域,分别进行论文收录数量、被引频次、篇均被引频次,以及高被引论文和热门论文的统计分析和排序,得出较科学的竞争力排名.[8]

图书馆馆员,大都毕业于图书馆学、情报学专业,接受过系统的专业训练,拥有较强的情报搜集和分析的能力.如果能充分利用好图书馆的丰富资源,发挥馆员熟练掌握检索技术和工具的优势,加强网络信息资源和专题信息的搜集,建立起独具特色的信息库,其学科竞争力分析报告将更加科学和更具说服力.

需要指出的是,图书馆的学科竞争力情报分析,最好能采取与相关学科专业研究人员合作的方式开展.因为,图书馆馆员在数据检索和搜集具有一定的优势,但在该学科的专业知识储备上却往往存在不足.否则,其结论的科学性将大打折扣,甚至出现重大失误.

4.2 高水平人才引进评估.在知识经济时代,高校间的竞争异常激烈,学校的发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是由高层次人才的水平决定的,谁拥有更多高素质的高层次人才,谁就能在竞争中的获得更多的优势和主动权.因此,各大高校都将高水平人才的引进、培养作为学校重点工作之一.但是,在如何科学、客观地评估引进人员科研水平,如何评估专项人才培养计划实施的成效等工作方面,却一直存在不足,缺少严密的评价制度,缺乏科学的评估标准.

通过运用图书馆的相关评估工具,搭建起评估决策平台,通过科研成果的定量评估,得出客观公正而科学的结论,可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

5 结束语

图书馆服务平台作为新一代图书馆管理系统,成为图书馆建设发展的新趋势.通过新技术的广泛运用,建设以图书馆为中心要素的高校图书馆服务平台,构建起信息资源整合平台、资源与读者互动平台、业务管理分析平台、评估决策平台四个平台,既给大学图书馆的发展提供了各种条件和机遇,同时也对图书馆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 殷 红,刘 炜.新一代图书馆服务系统:功能评价与愿景展望[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3(5):27.

[2] 徐黎娟.面向下一代的图书馆平台化转型[J].图书馆学刊,2016(5):20-22.

[3] 马文峰.数字资源整合研究[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2(4):65-67.

[4] 伏立霞.高校图书馆读者荐购系统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J].中文信息,2016(1):19-20.

[5] 张厚生,王云启.图书馆服务的无线技术——RFID 应用[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4(1):56-58.

[6] 陈仕吉,史丽文,左文革. 基于ESI的学术影响力指标测度方法与实证[J].图书情报工作,2013(1):97.

[7] 张 群.面向创新体系的科技及社科查新[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3:280.

[8] 王大盈.文献计量学的高校图书馆科研情报服务研究[J].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4):34-37.

[责任编辑 范 藻]

A Brief Discussion on the Construction of University Library Service Platform

GAO Yan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Center of Sichuan Normal University, Chengdu Sichuan 610101, China)

The library service platform has been developed rapidly in recent years and it has been applied in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 Library service platform, as a new generation of library management system, has become a new trend in the development of library construction and it is worth in-depth study.

university library; service platform; resource integration; transformation

2016-11-13

高 琰(1975—),女,四川阆中人.馆员,主要从事图情研究.

G258.6

A

1674-5248(2017)02-0149-04

猜你喜欢

服务平台馆藏图书
馆藏
打造一体化汽车服务平台
江苏省一体化在线交通运输政务服务平台构建
图书推荐
论基于云的电子政务服务平台构建
博物馆的生存之道:馆藏能否变卖?
欢迎来到图书借阅角
知还印馆藏印选——古印篇
基于云计算的民航公共信息服务平台
班里有个图书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