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背景下提笔忘字现象调查研究
2017-04-14彭志琼四川文理学院财经管理学院四川达州635000
彭志琼(四川文理学院财经管理学院,四川达州635000)
计算机网络背景下提笔忘字现象调查研究
彭志琼
(四川文理学院财经管理学院,四川达州635000)
通过问卷调查,分析、研究提笔忘字这个特殊的社会现象,了解这个现象产生的生理和心理原因,这个现象是计算机网络背景下的必然产物.研究该现象的特点和本质,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和措施.
提笔忘字;问卷调查;问卷分析;网络时代;解决方法措施
从2014年底至2015年底,我们在大学里面开展了提笔忘字现象的调查,发放问卷5000份,收到问卷4500份,回收率90%,回收到的问卷有效率100%.问卷发放的对象包括文科、理科学生和艺术生,涵盖从大一到大四的学生,现在就问卷情况进行简单的分析,以求教于大方之家.
1 提笔忘字现象
提笔忘字作为当今社会一种特有的现象,与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有一定的关系.所谓的提笔忘字现象,是指人们在拿起笔写字的时候,经常会忘记某些汉字的写法,虽然对汉字有似曾相识的感觉,但就是无法一笔一划正确写出来.[1]
书写,是古代中国知识分子非常注重的基本技能(所谓琴棋书画),直到上个世纪80年代以前,都还是人们引以为豪的一项技艺,但如今不受待见和重视,产生了较大的变化.对提笔忘字现象的注意,最早是在2007年.[2]2008年,广州有个中学教师进行过调查统计,当时回答基本上没有提笔忘字现象的占34%,有提笔忘字现象的占66%.如今这个数字还在变化,主要是电脑、手机的普及,现在有提笔忘字现象的人数还在增加,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有人认为,这种现象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现象;也有人认为是输入法引起的,只要改变输入方法就可以加以遏制.其实,在西方,早就有学者注意到类似的问题,他们发现当今网络语言和大量图片的出现,使得许多人失去了应该具备的语言能力,这属于一种语言的异化.汉字的提笔忘字现象,是一种文字的异化现象.有人怀疑,当我们用手机短信取代传统的信函,用微信取代日记,长此以往,汉字会在若干年后无人辨认,以至消亡.
2 问卷调查情况
曾经有记者在街头随机采访,叫50个高中以上学历的人默写6个词语,有“精髓”、“酱油”、“萎靡”、“奢侈”、“莲藕”、“尴尬”,大多数被访者能够写出大概字形,但有的笔画不全,有的用同音字代替,没有一个人完全正确,只有13个人写对一半.在被访者中,甚至有两个人所写的6个词语全部写错.
在被访者中,有学生、国家公务员、社会人士,很多人反映,他们在写文字材料时,由于无法确定汉字的正确写法,就在电脑上或者在手机上进行拼音输入,以验证自己的写法是否正确.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现象有增无减,甚至发展到教师这个职业中.
在我们所调查的大学生中,四个年级都有,其中大一学生占34.4%,大二的学生占26.4%,大三学生占25.6%,大四学生占13.6%,大一的学生人数所占比重最大,大四的学生人数最少.
在问到“你每天使用电脑的时间是多久”这个问题的时候,有超过65%的学生回答使用电脑2个小时以下,每天使用电脑在2-3个小时的占13.6%,超过4个小时的占10%,但是他们使用手机的时间就完全与此相反,其中每天使用手机1-2个小时的只占8.4%,使用手机在2-3个小时的占16.7%,使用时间在3-4个小时的占28.4%,每天使用手机时间在4个小时以上的学生占46.5%.
在输入法方面,毫无争议,有95.6%的大学生使用拼音输入法,使用笔画输入法的一个也没有,使用五笔输入法的只有3.55%,使用手写输入的不到1%;这充分说明由于国家推行拼音方案以后,全国绝大多数地方都使用拼音教学,学生对拼音的掌握程度明显比上个世纪80年代以前要高很多,学生完全能够使用拼音进行汉字拼写.另外,原来没有微软拼音输入法,更没有搜狗拼音输入法,这两个方法大大提高了拼音打字的速度,让很多方言区域的人都能够进行汉字拼写,如前后鼻音不分的、不能区分卷舌音的,完全可以通过输入法解决拼写问题.
调查大学生是否在课堂上做笔记,有近90%的学生回答有时用笔做笔记,只有3%的学生回答不做笔记.但是在近90%的学生中,很多人记笔记时间少于上课时间的20%.当然,这个调查不可能完全反映实际情况,其实很多学生在上课的时候一个字都不写,真正坚持上课做笔记的人少之又少.
至于是否是进入大学才有提笔忘字现象,有近89%的学生回答是,11%的学生认为不是进入大学,而是早就有提笔忘字现象.
在问及提笔忘字现象是否与电脑的普及有关时,近90%的学生认为是,他们大多认为这种现象的产生与我国电脑的普及有关,与拼音输入法有关.
在问及提笔忘字现象是否值得我们担忧时,近90%的学生认为是值得担忧,希望能够让汉字文化持续下去,他们认为这种现象会造成整体国民素质的降低.
3 问卷现象分析
提笔忘字现象应该是一种不可逆的社会现象,与科技的发展密切相关.随着科技的发展,计算机的生产成本越来越低,销售价格越来越便宜,现在除了边远地区外一般家庭大多都有一部电脑,城市里面有些家庭甚至有几部电脑;与此同时,手机的生产和销售情况与电脑一样,成本低,价格便宜,厂家竞争越来越大,许多人同时有两部以上的手机.一部手机就是一部小型电脑,也是一个移动的学校.这些原因使得提笔忘字现象应运而生.
通过调查问卷我们发现,目前的大学生使用手机的时间超出了我们的预料,有一半的学生每天使用手机的时间在4个小时以上,很多学生觉得已经离不开手机了,如果出门不带手机就会六神无主、饮食难安.很多大学生连上课都离不开手机,甚至用手机玩游戏,他们对手机的依赖完全出乎我们的想象.这种现象越严重,就说明提笔忘字现象也越来越严重.不过,根据调查,对手机非常依赖的人群就是这群大学生或者与他们年纪相差不大的人群,网上经常会出现年轻人过马路看手机被撞的新闻.过了这个年龄阶段,对手机的依赖逐渐降低,到60岁以后的人群几乎就没有手机依赖了.因此,我们认为,提笔忘字现象主要是发生在18-48岁之间的人群.18岁之前的人群在读中学,他们天天需要做练习,一般很少产生这个现象;48岁以后的人群,很多人没有较好地掌握拼音输入法,其中一部分人就算掌握了拼音输入法,由于其它事务繁多,也很难对手机、电脑产生依赖,也不会产生提笔忘字现象.
汉字是一套符号系统,最初是以表意为主,后来随着形声字的增加,变成了既表音又表意的系统,字形之间的差异度不大,在书写的时候容易出现混淆;加上拼音输入法的使用,很多人只要输入音标就会出现汉字,因此他们只管语音而不管字形,很容易出现提笔忘字现象.据统计,在上个世纪末本世纪初,大学生中使用拼音输入法的只有80%左右,而到2016年4月止,有近96%的大学生使用拼音输入法. 有人认为拼音输入法是造成提笔忘字现象的主要原因,要研究新的输入法,来克服这种现象,如陆凌霄教授认为要推广三笔输入法,因为三笔输入法软件用起来既方便快捷又使汉字保存完整性.[3]这种现象的产生主要是与教育有关,是教育的缺失造就了这个现象.
为什么很多人是在进入大学学习以后才会产生提笔忘字现象?根据调查,几乎每个大学生考上大学以后,家里面都会给他们买电脑,以便帮助他们学习,扩展他们的知识面.其实,真正使用电脑来进行学习的学生并不多,很多时候用它来上网聊天、查阅资料、玩网络游戏等等.另外,大学期间,学习任务相对轻松,不像中学时候忙于听课、记笔记、做练习,汉字书写的时间比较多,不太容易产生这种现象.如果我们的大学能够像西方的大学那样,宽进严出,我想这个现象一般还是不容易产生的.
如果仔细分析学生使用手机和电脑的时间,就会发现他们每天有大约6个小时以上的时间是在与别人聊天或者上网度过的,因为每个学生至少有一个多小时的使用电脑时间,至少有4个多小时的使用手机时间,这些都会降低学生的身体素质,影响学生生理成长,造成近视、呆痴、行动迟缓等等问题,从而降低整个国民素质.
汉字作为一门艺术,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其中承载的不仅是中华传统文化,它更是民族精神的载体,它反映了汉民族的思维模式、价值取向、道德标准,如汉字笔画的横平竖直对应的是倡导我们正直做人,我们应该将其发扬光大,而不是遗忘殆尽.
4 如何消灭提笔忘字现象
如何尽量减少、甚至消灭这种现象?很多学生建议应该多开展一些书写活动,多写、多练,多看一些纸质的书籍,同时要加大汉字书写的宣传教育力度,从小抓起,多写多练,减少使用电脑的时间.
4.1 提高认识,引起足够的重视
据其它相关人员的调查,社会上有80%以上的人有提笔忘字现象,有50%以上的人提起笔的时候想不起汉字的形体,[4]对提笔忘字现象,我们有些人不以为然,认为忽视汉字书写教育产生的这个现象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他们认为这并不会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确实,这个现象的产生不会影响国民生产,不会拖累市场经济,但是,提笔忘字现象关乎国民素质,影响到中国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
小小的汉字中蕴含着汉民族的思想情感,传承着中国数千年的传统文化,是我们的精神家园.但是,在网络发达的今天,汉字被错用和乱用,网络语言泛滥,汉字正逐渐被图片和其它符号取代,说明人们的心智与精神在萎缩,情感在枯竭,这不是大惊小怪,应该正视.
4.2 通过国家立法,鼓励汉字书写
由于科技的发展,现在很多人非常懒惰,没有书写的习惯,必须要有很强的制度来加以约束,就是由立法机关制定法律法规,让中小学生和部分大学生坚持书写制度,进行必要的书写训练.有人认为,国家立法,大可不必.其实,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我们普通人没有权利强迫别人去书写,不管是家长、学校,还是社会组织,都无法阻止提笔忘字现象的蔓延,长此以往,这种现象越来越严重,甚至会严重损害国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不利于国家社会生活的长远发展,不利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
从结构上来讲,汉字结构与其它文字相比算是比较复杂的,汉字书写训练也是非常必要的,手写汉字应该是认识汉字的基础,必须在中小学大力提倡汉字书写,了解汉字的结构,掌握汉字的字形、语音和意义,他们才能够避免提笔忘字现象.中小学阶段,应该设立新的课程,如“三笔字”课程,教育学生如何用毛笔、钢笔和粉笔书写汉字,可以将这门课列入中小学教学大纲,作为基础课程.在大学里面,规定师范院校和师范专业必须进行书法教学,包括三笔字训练,开展三笔字比赛、简笔画竞赛等活动,提高师范技能.在中小学规定拒绝接受用电脑打印出来的各种练习,所有作业必须手写;在大学,规定学生可以提交手写练习和电子文本,以手写为主,尽量减少他们对电脑的依赖程度,防止提笔忘字现象的产生.
4.3 加强科技投入,发明更好输入法
输入方法严格来说,并不是产生提笔忘字现象的主要原因,但它也是诸多因素之一,值得我们引起应有的重视.汉字最初是表意文字,随着社会的进步逐渐发展演变而产生了形声造字法,所以我们认为汉字是音意文字符号体系.现在的汉字系统中有90%多的字是形声字,因此汉字的基本构件简单来说就是两个:表音的声符与表意的形符.在学习的时候,每个汉字都应该从字形、字音、字意三个方面去辨认,反复书写,就不至于出错.现在有绝大多数人使用的是拼音输入法,拼音输入法只管语音,不管字形,容易出错,有人统计过,拼音输入法的出错概率是字形输入法的9倍.在所有输入法中,五笔输入法需要记住很多字的字根,不容易产生这种提笔忘字现象,但需要记住字根并加以组合,需要背诵或者默记,很多人不愿意学;拼音输入法,不管是微软的还是搜狗拼音输入法,都容易使人产生提笔忘字现象.因此,要研究更好的输入法,在这些方法的基础上加以改进,让大家学习起来既简便,又不会产生遗忘现象,那就是汉字输入法.我们要大力发展科技,增加科技投入,用更为科学、合理的汉字输入法来取代拼音输入法,这样就不容易产生提笔忘字现象了.[5]
4.4 鼓励学习书法,控制手机电脑使用时间
在各级各类学校,我们应该开设书法兴趣班,让中小学生一定要坚持书法练习,派专人负责指导,不管是练习毛笔字还是钢笔字,只要坚持书写,就能够很好地了解汉字的形体结构,从而防止提笔忘字现象的产生.另外,应该在中小学明确规定学生使用手机和电脑的时间,因为学生一般自我控制能力较差,不会主动利用电脑来进行学习,而是利用网络进行游戏,沉迷其中,难以自拔.既不利于学生的学习,也不利于学生的身体发展,必须加以严格控制.
总之,提笔忘字现象是与现代科技的发展密切相关的,也与我们的教育方法有关.这种现象不是简单的个人现象,而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必须加以合理的解决,不然就会影响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更会影响到汉字的地位和书法艺术的存亡.我们应该加强科技方面的研究力度,重视输入方法的研发,通过国家立法,强化汉字书写,积极进行教育体制改革,避免以后学习汉字还要去外国学习的尴尬情况出现,让我们继续拥有民族的自豪感,为我们民族的伟大发明——汉字而骄傲.
[1] 韦鸣飞.提笔忘字:现代“新文盲”的困惑[N].桂林日报, 2005-11-16(06).
[2] 游传耀.信息时代对汉字的挑战[J].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7(1):47-50.
[3] 陆凌宵.提笔忘字现象的根源与对策[N].文汇报,2009-07-02(03) .
[4] 于广翔.网络时代手写汉字亟需拯救[N].齐齐哈尔日报,2011-03-19(05).
[5] 杨立新.怎样化解汉字书写危机[J].人民论坛,2010(36):126-127.
[责任编辑 范 藻]
Writing Slip in the Environment of Computer Internet
PENG Zhiqiong
(Finance and Economics School of Sichuan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s, Dazhou Sichuan 635000, China)
As a special society phenomenon, the writing slip is studied by questionaire, which has both physical and psychological elements and is the necessity of computer Internet. The features and essence have decided the specific measures to solve the problem.
writing slip; questionaire; analysis of questionaire; Internet era; measure
2016-11-20
四川文理学院人文社科项目“计算机网络背景下提笔忘字现象研究”(2014R017Y)
彭志琼(1971—),女,四川崇州人.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教学管理与汉语言文化研究.
B842
A
1674-5248(2017)02-008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