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播学视域下的漳浦剪纸外宣翻译

2017-04-14薛秀云

绥化学院学报 2017年12期
关键词:漳浦传播学剪纸

薛秀云

(漳州职业技术学院旅游与酒店管理系 福建漳州 363000)

传播学视域下的漳浦剪纸外宣翻译

薛秀云

(漳州职业技术学院旅游与酒店管理系 福建漳州 363000)

漳浦剪纸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章从传播学视角出发,以漳浦剪纸外宣资料为例,提出作为传播核心主体的译者在外宣翻译中应该运用编译策略,通过摘译、删减、改译等具体编译方法,力求传播内容和传播形式尽量靠近传播受众的根本需求,提高外宣翻译的实效性。

传播学视域;漳浦剪纸;外宣翻译;编译策略

一、传播学视角下外宣翻译的译者

漳浦剪纸于2009年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传承剪纸文化、传播闽南文化,吸引更多境外客源来闽旅游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所以漳浦剪纸外宣翻译归属于非遗外宣翻译。从传播学视角而言,通过译介方式让中国文化“走出去”,非遗外宣翻译本质也是“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复杂的特殊传播”[1]。

根据哈罗德有关于传播过程的5W模式理论,传播过程由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媒介、传播受众和传播效果五要素构成。[2]其中最重要最核心的要素是传播效果,其余四项对传播效果会产生影响,其中传播主体对传播效果最具影响力,因为传播主体在传播程序中,即信息来源——编码——讯息——解码——目的地,承当的就是编码工作。

从传播学视角来看,非遗外宣翻译的传播主体包括原文作者、译者、地方政府、出版机构、目标受众等。非遗外宣翻译涉及两种不同的语言和文化,译者在这中间是一个中介者的角色:首先是接收原文信息,根据相关要求和个人的理解对原文进行解码;接着在完成对原文解码的基础上,采用多种翻译手法对原文进行重新编码,形成译文,传达给目标受众;目标受众阅读译文形成自己的理解。在这个原文本——译者——解码——编码——译文——解码的传播过程中,译者既要完成和原文作者之间的语内传播,又要实现原和目标受众间的语际传播。[1]

译者在完成从原文到译文的转换过程中,必须进行相关信息的收集、处理加工和传输,从而实现信息的社会利益和经济利益。这当中的每一个环节译者都有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在遵循相关范围和要求的前提下,译者可以和原信息作者进行沟通,根据需要对原信息做一定的调整和改动。译者还需要考虑目标受众的文化背景、阅读习惯、需要和兴趣、心理特点等方面的文化差异,在翻译时采用适当的翻译策略和方法对原文进行二次调整,比如句子结构、篇章结构、语言风格、信息量大小、内容编排等,使译文更符合目标受众的阅读习惯。正如袁晓宁教授指出的,外宣英译的目的是让其受者明确无误地理解译文所传递的信息,要达到这一目的,译者应设法化解汉英这两种语言在风格、逻辑、文化等方面的差异,以目的语为归属,使译文受者在摄取信息的过程中不遇到障碍。[3]

二、漳浦剪纸外宣翻译策略

漳浦剪纸外宣翻译的目的为了向传播受众更好地推介漳浦剪纸文化,刺激他们的旅游动机,推动漳州旅游经济的发展。但只有符合传播受众阅读习惯和阅读需求的译文才能达到上述的宣传效果。编译策略可以让译者能动地根据特定条件下的特定读者的特定需求改变原作的内容、形式、乃至风格。[4]所以从传播效果考虑,编译是漳浦剪纸外宣翻译最佳的翻译策略。编译就是译者在遵循原文主要信息的前提下,以目的语读者的阅读期待为纲,对译文进行译和译后的编辑整理,包括为使译文顺畅而增加必要的连接性词汇,为突出重点而作语序或段落的调整、压缩等(方梦之,2005)。[5]编译策略可以采取增、删、合、改等多种具体的方法。下文就以目前能找到的漳浦剪纸外宣资料具体阐述编译策略在外宣翻译方面的运用

(一)《福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漳浦剪纸介绍。《福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第130页对漳浦剪纸有如下介绍:

……漳浦剪纸在表现手法上,以阳剪为主、阴剪为辅,阳剪和阴剪互为补充,密切配合,使整个画面主次分明,错落有致,富有层次感。在色彩上以单色为主,在对比色中求协调,具有强烈的工艺装饰效果。“排剪”技法的运用,则充分体现了漳浦剪纸纤巧细腻的特点……(644字)

原译:……carrying forward the traditional paper-cutting techniques in zhangpu and making use the skill of embroidery,artisans chen jin and huang su have created a new paper-cutting skill name“paijian”which become one of the important features of zhangpu paper-cut.(96个单词)

中文部分用4个段落介绍了漳浦剪纸的起源、历史价值、表现手法、传承、代表人物,绝大篇幅是对表现手法和代表人物的详细介绍,分别从构图、表现手法、色彩运用、排剪技法、用纸等5个角度论述。英文部分却把中文以上段落中对漳浦剪纸表现手法的描述直接删掉,而只用了96个单词介绍了剪纸的起源和代表人物陈金、黄素,没有传递出原文的重点信息。胡庆洪副教授指出,外国受众对于异域文化最感兴趣的信息是特定文化的主要内容、与众不同的特点和表现形式。[6]译者在翻译时未分析译文读者的需求,随意删减,文本的整体性被破坏,译文的信息度和有效度大大降低,自然不能达到“为译文读者产生充分的关联或提供充分的语境效果,让译文读者无须付出任何不必要的努力”的效果[7],失去了外宣翻译的意义。建议采用增补和删减综合运用的方法进行修改,即在忠实原文的前提下,删除原文对目标受众不重要的信息,对原文中目标受众感兴趣又陌生的剪纸特色和技艺的部分提供必要的解释性背景材料。修改结果如下:

Zhangpu paper-cut is featured with rich symmetric composition and clear smoothy lines.it adopts the skill of the hollowed-cuttingwith the supplement ofdotted-line cutting.It use non-perishable and non-faded monochromatic paper to create artistic decorative effect with the environment.the use of the parralled-cutting fully embodi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Zhangpu paper-cut’sdelicacy.

(二)张峥嵘主编的《中国剪纸艺术》封底漳浦剪纸介绍。

……具有代表性的要属中国剪纸艺术之乡——福建省漳浦县。早在唐宋时期该县的民间剪纸就非常活跃,最初只是作为刺绣的底样,后来随着民间民俗活动的盛行,开始运用于各种庆典和祭拜活动,主要有戏曲人物,翎花花卉,草虫鱼兽,以及一些吉祥和谐的物象,洋溢着健康、欢快、喜悦的气氛……

原文648个字,是张峥嵘主编的《中国剪纸艺术》封底对漳浦剪纸的介绍,第一段介绍中国剪纸,第二段介绍中国剪纸的演变,第三段介绍南北方剪纸的差异以及漳浦剪纸的发展,第四段夸赞漳浦剪纸的强大生命力以及在现代的运用。这个封底是由漳州文化局统一制作,作为剪纸对外交流礼品的封底,随着剪纸作品走出国门。

原文是典型的汉语语篇模式,是螺旋式的[8],符合原文读者的文化语境,适合原文读者阅读习惯。译文420个单词,基本按照汉语思维进行逐字逐词逐句对译,有些甚至出现死译。笔者将译文电子版发给海外读者,纸质版发给境内外国读者,他们反馈如下:基本能看懂;但是篇章结构有些混乱,有些句子表达有歧义;阅读兴趣不大。

从以上反馈指出译文不符合传播受众的需要、兴趣和阅读习惯,传播效果不佳。译者应该将目标受众放在中心位置,充分考虑她们的阅读期待和习惯,用英语语篇的线性模式[8]对原文信息量进行调整。既然是作为漳浦剪纸的封底,重点应该是对漳浦剪纸的简介,应该删除第一至第三段中与原作关系疏远的内容,删除第四段大部分的抒情部分,对原文中有用的信息进行重新编码、内容重组,使语篇更符合英语语篇线性思维模式,实现译文信息的有效传达。修改结果如下:

With ahistory of more than1,000year,Zhangpu paper-cutis a popular art integral to everyday lives in rural area of southern Fujian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folk activities.

It is often used for praying for good luck and happiness and warding off the devil.A wild scope of subjects,such as drama figures,flowers,animals,fairy tales and life rituals,are turned into exquisite allegorical patterns through techniques such as partial tone and symbolization.

It is done by cutting some holes in different places on a piece of paper with a pair of scissior:the hollowed-cutting(Yangjian),dotted-linecutting(Yinjian)andparralled-cutting(Paijian).

You may find that the main color is red as the red is a lucky and propitious color in Chinese culture.You can create the paper-cutas the motifs depend on crafter’s imagination and the purpose of the product.

Transmitted from mother to daughter,it was first used as a ground pattern for embroidery,and then turned into decorations for celebrations and religious activities.Now it is applied to modern design,such as packaging,trademarks,advertisements,costumes,etc.

Zhangpu paper-cut:a popular and deligate gift for you and your friends!

修改后全文193个单词, 综合采用增补、删减、重构、改写等具体编译方法简介了漳浦剪纸的历史、主题、技艺、材料以及用途。翻译时注意篇章结构的逻辑性,信息量和信息传播的有效性,使行文符合西方受众的阅读习惯,达到外宣传译的目的。同时,除了介绍基本情况以外,译文中借助情态动词和读者视角的介入,拉近了译者与读者间的距离,起到了一定的广告效应。

(三)张峥嵘作品选集封面。

“民间剪纸作为民俗的陪亲,在民间独自顽强地生长,延续到了今天的时代,显示了它生命力的旺盛不衰。可以说剪纸艺术自诞生以来,就没有中断过,它流传面之广、样式之多、基础之深比任何一种艺术都更加突出。如今,剪纸的天地更为广阔了,她早已走出了庄户人的小院,走入现代设计的广阔天地。愿这棵古老的艺术之树常绿常新。”

《张峥嵘作品选集》这本书是张峥嵘老师的部分作品选集。中文介绍却是重点空谈剪纸艺术生命力的强大。英文介绍按照原文“忠实”逐词对译,境内外国读者阅读之后表示译文“不知所云”。显然原文作者对外宣传译的传播受众知之甚少,作为外宣传译核心的译者应该具备读者意识,了解阅读受众的社会文化和阅读需求,发挥译者主体性,根据传播受众提出的问题,进行改写和改译,建议修改如下:

Zhangpu paper-cuts has a long history of over1000years.It’s all handmade with a pair of or dinary scissors,adopting the skill of of the hollowed-cutting(Yangjian),dotted-line cutting(Yinjian)and parralled-cutting(Paijian).The main color is red because the red is a lucky and propitious color in Chinese culture..

Zhang Zhengrong,the third generation successor of zhangpu paper-cut,is a young master of arts and crafts in Fujian.Her ability to use scissors is so adept.Her paper-cuts is well known for its local characteristics and wide-ranging subjects,including flowers,animals,birds,phoenix,fish,teapots and folk activities.

三、结语

漳浦剪纸带有浓郁的闽南文化气息,体现了“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的文化内涵。[9]从传播学视角探析漳浦剪纸外宣翻译,有助于漳浦剪纸的对外推广。但目前漳浦剪纸外宣传播的主要途径还是局限于作为对外交流的赠品,其本身所承载的丰富的文化内涵未能得到更广泛的推广。漳浦剪纸英译文本也有限、对外传播形式单一,严重影响了漳浦剪纸文化的对外推广。希望更多致力于闽南文化推广的译者参与漳浦剪纸文化的翻译研究中,为闽南文化的传承、推广和保护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1]刘安洪.谢柯.传播学视域下的旅游翻译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4.

[2]哈罗德·拉斯韦尔.社会传播的结构与功能[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3.

[3]袁晓宁.外宣英译的策略及其理据[J].中国翻译,2005(1):75-78.

[4]黄忠廉.编译理论:一种全新的翻译理论[J].国外外语教学,2002(1):19-22.

[5]方梦之.我国的应用翻译:定位与学术研究——2003全国应用翻译研讨会侧记[J].中国翻译,2003(6):47-49.

[6]胡庆洪.从传播学视角看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英译_以福建非物质文化遗产英译为例[J].上海翻译,2016(2):43-46.

[7]恩斯特·奥古斯特·格特.翻译与关联:认知与语境[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9.

[8]Kaplan,R.B.Cultural Thought Patterns in Intercultural Education[J].LanguageLearning,1996(16):1-20.

[9]张峥嵘.漳浦民间剪纸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浅探[J].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4):1-4.

H059

A

2095-0438(2017)12-0085-03

2017-05-22

薛秀云(1981-),女,福建漳浦人,漳州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实用英语翻译、旅游英语教学。

2016年第一批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计划(社科类)“传播学视域下外宣资料翻译探究——以闽南剪纸文化为例”(JAS161080)阶段研究成果。

[责任编辑 靳开宇]

猜你喜欢

漳浦传播学剪纸
剪纸
两岸同胞福建漳浦欢度“三月三”
2016央视春晚“咻一咻”的传播学解析
传播学视阈下新一代“四有”革命军人的培养研究
相遇中的“传播”:传播学研究反思
剪纸
剪纸
道周精神 漳浦之光
——漳浦小记者参观黄道周纪念馆
大数据的传播学解读
爱,是一曲温暖和弦——记漳浦地税“寻找最美家庭”创建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