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后”、“司”二字略考

2017-04-14

殷都学刊 2017年1期
关键词:后母卜辞义项

满 丹

(辽宁师范大学 文学院,辽宁 大连 116081)

“后”、“司”二字略考

满 丹

(辽宁师范大学 文学院,辽宁 大连 116081)

“后”和“司”源流和关系究竟怎样,通过对上古汉语中的形、音、义三者探讨,可以得出先有“后”、后有“司”的结论。通过考察在甲骨卜辞中的“后”、“司”,可以得知长期以来关于“后母戊”与“司母戊”定名的论证,前者为是,后者为非。

后;司;毓;后母戊

“司母戊鼎”的名字之争由来已久。前辈学者罗振玉、郭沫若、商承祚、于省吾、王襄、叶玉森、陈梦家等认为“司”为祭祀,“母戊”为商君祖庚之妣母戊,故据鼎上文字可推测该鼎用于祭祀君王之母。上世纪60年代,金祥恒的《释“后”》一文也讨论了“后”字,认为甲骨文“后”与“司”实为一字,“司”是本字而“后”为假借。上世纪70年代妇好墓发掘后,唐兰、裘锡圭、李学勤等学者对其深入研究后一致认为,后辛(即妇好)是商王武丁的一位地位很高的配偶,因其战功赫赫贡献极大,铭文卜辞均当称“后母辛”、“后辛”,所以“司母戊”鼎顺理成章地改称为“后母戊”鼎。在中国国家博物馆更名之后风波又起,当代学者曹定云、常玉芝、杨雪梅、曹宗国、葛英会等学者纷纷质疑“后母戊”之说,继续支持“司母戊”说。甲骨文中、二字常见,故有学者认为祭祀大鼎不会随意变更字形,、混用的可能性不大,二字应予区别。

一、甲骨文中、的使用情况

《说文·后部》:“后,继体君也。象人之形,施令以告四方,故厂之,从一口。发号者,君后也。胡口切。”《说文·后部》:“司,臣司事于外者,从反后。息兹切。”许氏认为,“司”字之形表示臣子在外执行君命;而“后”字之形是天下一口,即君王对内发号施令。许氏基于小篆和隶书“后”、“司”的字形说明二者的关系。他没有接触到小篆之前的文字,难免有刻意为之之嫌。文字是语言的书写符号,语言是先有其音,而后有字,故若仅据形求义,有时难免有失偏颇。

在同一语境中,两种字形可以混用,例如:

前辈学者罗振玉、商承祚、徐中舒、叶玉森、杨树达等认为,“司”是“祠”字,也作“祀”字解,是上古春祭的一种。

(4)乙丑卜,其侑岁于二后一羊。(《合集》27582)

在卜辞中祭祀的名称通常用一个字表示即可,其后接被祭祀之人和祭祀所用之物。

王宇信、杨升南等《甲骨文精粹释译》解释说:“壬子日占卜,束祭商王之故妃名后鱼者么?这一卜施行了。”其中对“束”的解释可以认同,但《精粹》将“后鱼”释为“商王之故妃名后鱼者”有待考证。《合集》20098:“丁未卜,扶,侑羊否?”例中“后”与《合集》29700用法相同,表示以某种祭祀方式对“后”献祭某物。

二、“后”在金文中的使用情况

西周商尊铭文,如上图所示:“帝后赏庚姬贝三十朋。”唐兰《略论西周微史家族窖藏铜器群的重要意义》释“后”为“帝嗣”,即“上帝嗣”,也就是夏祝,恐非。据上一章中对甲骨文中的“后”字的考证,我们可以认为商尊中“帝”可做天子嫡妻讲,但也可以理解为“帝”与表示君主义的“后”同义连用(详参下文),此处存疑。可以肯定的是,“嗣”作为子孙后代的意思在甲骨文中都应是“后”字,所以此处字不可释为“司”。

春秋以后文字形已经相对稳定,“后”作“君王”等义仍在使用,形义都已经成熟。如:

(10)哀后唐方二百尺。(中山王墓兆域图)

三、“后”、“司”在传世文献中的使用情况

(一)“后”的用法。

“后”字在传世文献中有5个义项,它们分别是:1.国君。《周易·象》:“天地交,泰。后以財成天地之道,輔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诗经?大雅·文王有声》:“筑城伊淢,作丰伊匹。匪棘其欲,遹追来孝。王后烝哉!”2.诸侯或部落首领。《尚书·舜典》:“辑五瑞,既月,乃日觐四岳群牧,班瑞于群后。”尚书·五子之歌》:“有穷后羿,因民弗忍,距于河。”3.对具有某项特长者的尊称。《春秋左氏传》:“乐正后夔取之。”4.掌管。《尚书·舜典》:“帝曰:“弃!黎民阻饥。汝后稷,播时百谷。”5.君王妻子。《周礼》:“内小臣:掌王后之命,正其服位。”

(二)“司”的用法

“司”在传世本文献中有4个义项,它们分别是:1.官府。《尚书·大禹谟》“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好生之德,洽于民心,兹用不犯于有司。”2. 职责。《尚书·高宗肜日》:“呜呼!王司敬民,罔非天胤;典祀,无丰于昵。”3. 掌管。《诗经·羔裘》:“彼其之子,邦之司直。”4. 《周礼·天官冢宰第一》:“掌百官府之征令,辨其八职:一曰正,掌官法以治要。二曰师,掌官成以治凡。三曰司,掌官法以治目。”4. 观察。《周礼·地官·媒氏》:“司男女之无夫家者而会之。”

先秦典籍中“司”并无祭祀、后嗣之义,且《周易》中并无“司”字出现。因此我们认为,将殷墟卜辞中的、释为“祭祀”,是值得商榷的。《周礼》中 “司马”、 “司徒”等官名该从“司”的“掌管”义说起,因为《周礼》中另有“司会”、“司书”等官名,而“后”字的“掌管”义西周以后已不再使用。“后”作掌管、主管义早已有之,否则舜在施令时对弃说的“汝后稷,播时百谷”岂不是成为“汝司稷”了。

四、“后”与“毓”的关系

(一)“后”和“毓”是同源字

王国维指出“毓”像从女从倒子形。“后”字从人从倒子,是“毓”字的异文,“后”所表示的君后义其实是从生育义引申出来的。后来郭沫若再次支持王国维的说法,并加以阐发:“母氏最高之德业为毓,故以毓称之也。毓字变为后,后义后限于妃,亦犹其古义之于遗矣。”

(二)“后”与“毓”的分化

众所周知,卜辞中异体字繁多。裘锡圭先生《文字学概要》说:“有些多义字的分化,是通过狭义异体字的分工而实现的。”“后”与“毓”的分化就属于这种情况,这可以从形、音、义三个方面予以证明。如果否认二者的同源分化关系,那么“夏后、后稷、后羿”这些上古“帝后”中“后”字的语源就不容易得到合理的解释。

这里的“毓”字与“后”字有明显不同,在表“后代”的“后”字形上又加了两只“手”以示妇人生产与他人助产之义。甲骨文书写极为困难,如果“后”和“毓”完全无差别,此处不必大费周章如此刻写。因此我们可以认为,卜辞中的“后”和“毓”已经分化,“后”已经开始固定地用于称呼君王或是地位崇高的人,而“毓”字仍承担生育等义项。所以我们不可认为甲骨文中所有的“后”都是“毓”,“后”有其单独存在的证据,且当时已经从“毓”中分化出来。

五、结语

裘锡圭先生在《文字学概要》中对于文字的合并与分化的谈论中这样提到“有些多义字通过笔画上的细微改变,分化出一个新字来分担部分职务”。我们可以认为,在周以后“司”作为分化字分担了“后”的掌管义。许氏《说文》中所说“司,从反后”也可得到解释,只是当时文字学理论仍是萌芽状态,对于这种现象许氏未得具体解释。

关于“司母戊大鼎”与“后母戊大鼎”名字的是非,妇好墓出土大鼎上的铭文(如左图),可以帮助我们解释这一问题。据上文可知以“司母戊”鼎的命名方式将妇好墓这件大鼎命名为“司母辛”显然存在问题。根据左图“母”字单独在右侧,“后、辛”二字在左侧,我们可以认为应该把“、辛”连读,同期出土的玉牛上的“后辛”二字也印证了这一假设。若再做“司”讲的话,“母司辛”之义明显不通。因而,我们可以有另外一种新解,就是将其命名为“母后辛”鼎。倘若考其形、义,二者均无滞碍。此处“母后”并非后世皇子上称其母之谓,此“母”示其妇人之身份。而无论是“母后辛”还是“后母辛”,此处都应释为“后”,意思是大王嫡妻之尊称。且妇好去世时其夫武丁仍在生,若依前辈学者“司母戊”之例仍释为“祭祀母亲辛”显然不通。

本文分别从“后”和“司”形、音、义演变的角度,对二字的源流和关系做出解释。据上文材料可以看出,“后”在殷商已从“毓”中分化出来,并已单独使用,且派生了诸多义项。“司”则是后来从“后”再分化出来的,它分担了“后”的掌管、官名等义项。这无论从字形看,还是从词义的关联看,都是有迹可循的。

[1]十三经注疏[M].北京:中华书局,1980.

[2]郭沫若,胡厚宣.《甲骨文合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2.

[3]汉语大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3.

[4]古文字诂林[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5]尚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6]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2004.

[7]王宇信,杨升南,聂玉海.甲骨文精粹释译[M].云南:云南 人民出版社,2004.

[8]郭锡良.汉字古音手册[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

[9]王蕴智.甲金文“毓”、“后”二字的用法及其关系[J].郑州大学学报,1991,(5).

[10]洪飏.古文字考释中使用通假方法的历史回顾——从晚清至二十世纪中叶以前起[J].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4,(6).

[11]罗培深.释甲骨文的“司”字[J].殷都学刊,2007,(3).

[12]叶静.“司母戊鼎”不应该更名为“后母戊鼎”[J].语文学刊,2011,(11).

[13]葛英会.商代大鼎的“司、后”之争[J].殷都学刊,2012,(1).

[14]曹定云.论殷周时代“司、后”二字形义及其省略——“司母戊鼎”不可改名为“后母戊鼎”[J].殷都学刊,2012,(4).

[15]吴卫.“司母戊”与“后母戊”鼎称之辩[J].设计,2012,(10).

[16]常玉芝.是“司母戊鼎”还是“后母戊鼎”——论卜辞中的“司、毓”[J].中原文化研究,2013,(1).

[责任编辑:郭昱]

2017-01-15

满丹(1992-),女,辽宁沈阳人,主要从事古文字和古汉语研究。

K877.1

A

1001-0238(2017)01-0005-04

猜你喜欢

后母卜辞义项
所有的好终将被看见
殷墟非王卜辞的再整理与研究
捅破那层窗户纸
捅破那层窗户纸
释甲骨文“衁”字的几个异体
再谈卜辞中的“/又史”及相关问题
殷墟甲骨“先用字体分类再进行断代”说评议
捅破那层窗户纸
两用成语中的冷义项
Enhanced Preci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