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人格特质的相关研究
2017-04-14黄美玲姜维
黄美玲++姜维
[摘要]本研究采用EMBU和EPQ-RSC量表对江西赣州某高校的250名大学生进行测试。结果发现父母情感温暖和理解因子与子女的精神质和神经质呈显著负相关,与子女的外向性格呈显著正相关;父母的惩罚严厉、过分干涉保护、拒绝否认与子女的精神质呈显著正相关。本研究表明父母教养方式对其子女人格特质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关键词]大学生 人格 父母教养方式 相关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24-0096-02
个人性格是人与自己和一切环境中适应的时候表现出来的不同于他人的性格,它是基因和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下从逐渐发展心理的特征所构成;而其心理特征表现于行为时,则具有相当的集成性和持久性。这是台湾著名心理学家张春兴对人格的界定。[7]在本研究中,笔者采用被试在代表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EPQ-RSC)中E,N,P,L 4个因子的得分来代表其人格特质。
父母教养方式是教育行为和观念的一种综合体现,是父母在抚养和教育子女的过程中,体现出来的一种相对稳定的行为倾向。父母的教养行为会将系统的行为方式、社会价值观念、社会道德规范和态度体系教育给孩子,从而形成儿童社会化的具体内容和目标。[7]此次研究我们采用C.perris等人1980年编制,中国医科大学岳冬梅等人1993翻译和修订的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用以评价父母的教育态度和行为,共包括66个条目。其中父亲教养方式含6个因子(共58个条目),母亲教养方式5个因子(共57个条目)。采取四级评分,“从不”记1分,“偶尔”记2分,“经常”记3分,“总是”记4分,得分越高,表明父母在某个因子上的行为表现越多。[6]
本研究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式从赣州某高校选取大一至大四学生进行调查,发放问卷250份,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团体施测,要求被试逐项完成,2份问卷一次完成,收回问卷230份,有效问卷为208份,有效率为90.86%。本研究采用SPSS17.0对所获得的有效数据资料进行相关分析及多元逐步线性回归等处理。
一、大学生人格与其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分析
(一)人格维度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多元相关分析
本研究表明父母的教养方式与子女人格特质具有显著关联(见表1)。父亲教养方式的F2(惩罚)、F3(过分干涉)、F5(拒绝,否认)、F6(过渡保护)与精神质(P)呈显著正相关;此外母亲养育方式的M2(过分干涉过分保护)、M3(否认、拒绝)、M4(惩罚)呈很显著正相关,与FM1(情感温暖和理解)和精神质维度(P)呈显著负相关。神经质(N)与父F6(过度保护)呈显著正相关,与母亲的M2(过分干涉,过分保护)呈显著的正相关。外向——内向(E)维度与父母亲的FM1(关心、理解)呈很显著正相关。
(二)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各因子与每一人格维度进行多元逐步线性回归
将父母教养方式各因子作为自变量,每一人格维度作为因变量进行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见表2。
注:x为进入方程的自变量,按进入方程的先后顺序排列B回归系统,β为标准回归系数。
由表2可知,与子女精神质(P)相关诸多因素中,父亲惩罚、严厉(F2)和过分干涉(F3)影响显著;而子女神经质或情绪稳定性(N)与父亲情感温暖、理解(F1)呈显著负相关,与父亲过度保护(F6)以及母亲过分干涉过度保护(M2)显著正相关;在影响子女E(内外向) 相关诸多因素中,父亲过分干涉(F3)和母亲情感温暖、理解(M1)影响显著,且母亲关心与理解影响比父亲更为显著,母亲理解关心越多,越容易使子女形成外向性人格;F1(父亲情感温暖、理解)对子女掩饰或纯朴性(L)影响显著。
二、大学生人格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探讨
许多研究表明[1,2,3],父母教养方式是影响子女人格的重要因素。如刘青(2008)对青少年的研究表明子女精神质受到母亲惩罚、严厉,父亲过度保护影响显著;母亲惩罚、严厉,父亲拒绝、否认对子女的神经质或情绪的稳定性影响显著;母亲惩罚、严厉对子女的掩饰或纯朴性影响显著。[4]
外向、情绪稳定、具有同情心等个性特征的学生与其父母采用理解、给予情感等教养方式有显著相关;而内向、情绪不稳定及胆小怕事等个性形成多与父母过于干涉、过分保护等教养方式有关,且这些学生可能易患神经症;情绪不稳、残暴、缺乏同情心和反社会倾向等个性特征,与父母采取拒绝、否认、惩罚和严厉等教养方式有关,这些性格特征一旦形成容易影响青少年犯罪。[3]本次调查也得到相似的结论,具体分析如下:
(一)父母情感溫暖和理解因子与子女的精神质和神经质呈显著负相关
这表明情绪乐观而稳定、有较高程度的安全感、适应力好、自我接纳程度高,相应地自信心、自尊感和成就欲望都比较强,人格比较健全的大学生,多是在情感温暖型家庭中长大的。父母在关爱子女的同时,又能给予自由的发展空间,时常与孩子讨论对各种事情的看法,不断肯定孩子的各种努力,鼓励孩子走向成功,对大学生的人格塑造起着积极作用。因此,在家庭教育中应更多地提倡情感温暖型教养方式。
(二)父母的惩罚严厉、过分干涉保护、拒绝否认与子女的精神质呈显著正相关。回归分析中显示,父亲惩罚、严厉和过分干涉对子女的精神质影响尤其显著
这与尚秀华(2010)、黄树香(2010)以及徐雪萍、刘群英、张进辅等人(2010)的结果一致。父母采取拒绝、否认、惩罚、严厉过分干涉与过度保护等教养方式越多,表达负性情感多,积极情感少,其子女的P分越高,产生消极的认知,不能够关心理解他人、行为倔强等、孤独、难以适应外部环境等特征。美国儿童心理学家西蒙兹在研究中也发现,大都情绪不稳定、冷漠、倔强并有逆反心理倾向,人际交往不良,敌意性和攻击行为多,违纪现象多的学生,多有从小被父母拒绝的经历。
(三)父母的过分干涉保护与子女的神经质呈显著正相关
子女产生对成人的依恋和对他人的不安全感可能来源于父母的过分保护和干涉,限制了子女正常的人际交往活动,从而使他们感到孤僻的同时,社会适应能力也越来越差,出现情绪和精神上的焦虑,最终可能形成依赖、敏感、脆弱、自卑、退缩的个性。
(四)父母情感温暖、理解与子女的外向性格呈显著正相关;且母亲关心与理解影响比父亲更为显著,母亲理解关心越多,越容易使子女形成外向人格
这与以往许多研究一致[1,2,3],父亲给予子女的温暖、尊重和理解越少,子女越偏向于形成内向型人格特征;父亲对子女倾注越多的温暖、尊重和理解,子女就越可能形成活泼好动、善于与人交往等外向型人格特征。
(五)掩饰性与F1(情感温暖、理解)存在差异但不显著,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其他各个维度均不存在显著的相关
家庭是个体人格形成的摇篮。理论研究和实践均证明良好的父母教养方式有助于孩子良好人格特质的形成,而不良的父母教养方式则有可能使自己的孩子走上歧途或者人格方面出现缺陷。本研究结果也显示,我们应该提倡父母情感温暖和理解型的教养方式,避免惩罚严厉、过分干涉保护、拒绝否认的教养方式。
【参考文献】
[1]徐雪萍,刘群英,张进辅.大学生人格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29(02):183-185.
[2]孙玲,王永丽.高中生人格特征与父母养育方式的关系[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2(03):197-199.
[3]尚秀华.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人格发展的影响[J].遼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2(01):28-30.
[4]刘青.农村高中生父母教养方式与其人格的关系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08,26(20):111-112.
[5]黄树香.初中生人格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J].社会心理科学,2010,25(05):577-581.
[6]岳冬梅.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1999:161-166.
[7]张春兴.现代心理学—研究人研究自身问题的科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449.
Abstract:This study use EMBU and EPQ -RSC scale to testing 250 university students in Ganzhou, Jiangxi.The results show that parents emotional warmth and understanding factor and children's mental quality and neurotic show a significant negative correlation, however, with children's outgoing personality, it i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Parents' over-punishment, excessive interference protection, with children to deny psychoticism positively correlated. Parents upbringing their children personality traits have important influence on the formation of the role.
Key word:college students,personality, parents upbringing, relate
责任编辑:杨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