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自主探究”课堂教学模式案例探析
2017-04-14蔡小冲
蔡小冲
[摘 要] 自新课标实施后,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由以往的“填鸭式”模式转向为“教师主导教学、学生自主探究”的新型教学手段,为学生的综合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辅助作用. 基于此,本文通过分析“自主探究”教学模式的基本内容及其操作程序,探究苏教版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案例,以供教学参考.
[关键词] 高中数学;自主探究;新型教学模式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高中数学课程还应该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数学的方式. 所谓“自主探究”教学模式,即是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创新型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培养创新意识、自律精神,真正落实新课程标准规定的内容——培育素质型与技能型人才. 在《全日制普通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中,主张倡导学生利用实事求是的数学思维,通过自主学习使其“学会用数学的思考方式去解决问题、认识世界”,体现出人文素质教学的基本功效,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养成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以保障课堂教学效益.
[?] 自主探究教学模式分析
依据国家“十五”规划,结合基础教育发展现状拟定战略计划,通过创新教学模式的方法,满足基础教育规定要求.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中,通常都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为参与者. 教师通过直观讲解将知识传递给学生,学生多处于被动地位,自身主观能动性发挥不够充分,难以达到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结合这种课堂教学情况,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教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工具,秉持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主创新意识的教学观念,在课堂教学中推行自主探究教学模式,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独立解题的思维惯性,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
[?] 高中数学“自主探究”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
1. 拟定学习目标,开展自主预习活动
高中数学作为基础性学科的典型代表,偏向于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如利用数学理论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课堂教学“自主探究”教学模式中,教师可通过网络信息技术,制作章节知识点的教学课件,如章节知识的重难点、计算公式或标准概念的注意事项等,让学生自主拟定学习计划,做好预习准备活动. 当学生准备好课前预习工作后,可结合课本中较难掌握的知识点和学生的预习课件内容,向学生提出适量的集合问题,方便学生学会利用课堂预习知识点来求解课后习题或常见题型,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2. 创设教学情景,激发自主学习兴趣
高中数学作为基础学科,相比其他学科更加注重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创设教学情景是为了构建教学桥梁,通过真实的生活情景、质疑性质的问题情景等多种情景形式,让学生能够自主融入课堂教学,便于提升课堂教学成效. 高中数学与实际生活具有紧密联系,教师可为学生设置一个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教学情景,以此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教学设计与日常生活的“无缝衔接”.
对于问题情景的构建,教师需要秉持以鼓励学生自主质疑、大胆发问的创建原则,转变传统的机械式学习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 注重自主探索,完善课堂总结机制
小组合作作为协同学生主动探索发展的重要保障,一直都是课堂教学所倡导的典型应用方式. 通过小组合作来开展自主探索教学活动,既能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关于师生、小组成员之间的协作意识也会有所提升,这也是高中数学“自主探究”教学模式应用课堂教学的重要展现. 在自主探究教学活动中,开展预习活动是为了帮助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后续的内容,而复习活动则是巩固章节知识点的重要保障. 通过课堂测试、课堂小结的方式来完成复习演练活动,力求达到完结某一章节知识体系的教学效果,对学生的综合发展、课堂教学效益具有重要的提升作用.
[?] 高中数学“自主探究”教学模式的课堂应用分析
结合以上“自主探究”教学模式的分析内容,以高中必修1“二分法求方程近似解”为例,重点阐述自主探究教学模式的实际应用,为高中课堂教学提供几点优化建议. 具体应用分析如下:
教学重点:通过“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明确函数的零点与方程根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初步学会利用函数观点求解问题.
教学难点: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函数数值计算程序较为烦琐,精确度近似解求值比较困难,对学生的影响也相对较大.
教具准备:PPT课件、多媒体软件.
教学过程:
(1)应用信息技术,提出教学问题.
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预习活动旨在激发学生自觉地分析章节知识内容,方便理解教师所灌输的重点、难点,让学生通过课前预习达到自主解决问题的目的.
教师:同学们,你们还记得一元二次方程的求解方法么?
学生:一元二次方程的求解方法有:配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
教师:你们了解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的根的哪些知识?
学生:通过判别式可以判断一元二次方程根的个数,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
教师:你们能否求解方程x2-3x-1=0的近似解?
学生:可以利用“二分法”来求解近似解.
教师通过课件演示“二分查找”教学内容,例如,某数列有2000个各不相同的单元,按照由低到高的方法将其排列,通过“二分法”来检索数列分布情况. 学生借助课后习题体验“二分法”的求解过程.
(2)创设课堂情景,引发自主思考.
在“二分法求方程近似解”课堂教学活动中,由于实际问题的需求,函数y=f(x)的零点作为章节知识点中的常见数值,探究不同公式解法对课堂教学具有重要作用. 教师通过16世纪“三次、四次函数求根公式”的数学历史背景,引导学生进入寻求零点近似解的思维空间,并利用相关求解问题,与学生共同研究如何用“二分法”来求得方程的近似解.
教师:通过函数方程的演变历史,你们能否应用教材中的求解方法,求出以下方程的解的数值:x2-2x-1=0,lgx=3-x. 你们能想到用什么方法来求解?
学生:第一个方程,可以运用配方法或求根公式法来探究解的数值的范围;第二个方程相对复杂,可能需要利用画图的方式来求解,具有一定难度.
教师通过多媒体技术,将第二个方程的图像呈现出来,并标注出求解过程中的坐标数值,方便學生直观地求解.
(3)开展探究活动,协作课堂总结.
探究活动是“自主探究”教学模式应用的高潮阶段,教师需要充分发挥引导者的作用,引导学生完成课堂总结教学计划.
教师:针对之前“二分法”求解的内容,我们可以结合“二分查找”思想,利用函数图像的方式,求解函数y=f(x)零点的值.
教师:满足f(a)·f(b)大于或小于零,在区间[a,b]上通过一分为二的方式,将两个端点的数值不断靠近零点,方便得出零点近似解.
在此期间,教师通过小组分工的方式,让学生依据函数y=f(x)图像的定区间变化的情况,共同讨论“二分法”求解方程解的内容.
教师:通过以上探究过程,我们发现:利用“二分法”求方程近似解时,应当首先结合函数图像确定方程的解所在的大致区间,再通过一分为二的方式从而得出解的近似值.
学生进一步巩固以上所学方法,并完成课堂检测等教学活动.
综上所述,高中数学作为基础性学科,利用自主探究教学模式,有助于培养具有自主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素质型人才.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结合学生的整体情况,合理安排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教学活动,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优良习惯,创建符合新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体制,为学生的综合发展提供实际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