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传承者
2017-04-14吴钰章
吴钰章
摘 要: 西晋索靖作为隶书向草书过渡时期的书法大家。当时人皆致力于草书之际,惟他能够继承章草的古朴厚重之意,便于初学者仿摹,因此在当时影响颇广。索靖不仅善于书法,还能对书法字体进行高度总结,提出自己的书法理论观点。
关键词: 索靖 章草 特点 书法理论
索靖(公元239—303年),生于西晋时期,《晋书·索靖传》载:“索靖字幼安,敦煌人也。累世官族,父湛,北地太守。”[1]记载十分简短,而唐张怀瓘《书断》则对其有所补充:“索靖字幼安,燉煌龙勒人。张伯英之隶孙。父湛,北地太守。幼安善章草,书出于韦诞,峻险过之。”[2]不仅介绍索靖师从韦诞,而且对索靖家世、师承有更为详细的叙述。
索靖少年时期就“逸群之量……该博经史,兼通内纬。州辟别驾,郡举贤良方正,对策高第”[3]。他与“乡人氾衷、张甝、索紾、索永俱诣太学”,声名远播,号称“敦煌五龙”[4],且其本人被誉为“敦煌五龙”之首。因其“才艺绝人”,深受傅玄、张华、卫瓘赏识,仅凭一面之交,就与傅玄、张华结下深厚的情谊。《书断》亦云:“瓘弱冠仕魏为尚书郎,入晋为尚书令,善诸书。”[5]因为十分欣赏索靖书法,于是提拔索靖担任尚书郎一职。二人同在尚书台任职,且均善书法,于是时人并称二者为“一台二妙”。
索靖的书法气势恢弘,内涵厚重,“古朴如汉隶,转折似今草”[6],实是不可多得的佳作。《宣和书谱》载“王廙尝得靖书,每宝玩之,遭永嘉丧乱乃四叠缀衣以渡江。”[7]其对靖书的喜爱可见一斑。张怀瓘也于《书断》一书中将之列为“神品”。
索靖是“草圣”张芝姊之孙,《书断》云索靖师法韦诞,而韦诞“伏膺于张芝,兼邯郸淳之法,诸书并善……然草迹之妙,亚乎索靖也。”[8]又据《晋书》卷三十六《卫瓘传》附录卫恒《四体书势》所载,韦诞曾向张芝学习草书,是张芝弟子。羊欣《采古来能书人名》“姜诩、梁宣、田彦和司徒韦诞,皆张伯英子弟,并善草书,诞书最优。”[9]由此可知,韦诞作为张芝最得意的草书传人,索靖学草应当是受过韦诞指点,通过韦书得芝草之法。故王僧虔《论书》云索靖“传芝草而形异”[10]。
魏晋时拜谒之风十分盛行。作为私人信件的草书尺牍则须独具风格、自成一境方能引人注意。索靖“甚矜其书,自名‘银钩虿尾”[11],因其书法的钩、挑等上挑笔法遒劲有力,有如银钩和蝎尾。他美化了章草的独特上挑笔法,使之更为精湛,代表章草成熟的新高度。书法评论家张怀瓘赞其书“有若山形中裂,水势悬流,雪岭孤松,冰河危石,其坚劲则古今不逮。若云楷法则过于瑾,然穷兵极势,扬威耀武,观其雄勇欲陵于张,何但于卫”[12]。与张芝相较,其笔法和体势按照当时的审美要求有所更改,更趋于新妍。因此《书断·中》称“精熟之极,索不及张,妙有余姿,张不及索。”[13]虽然如此,但与“一台二妙”中的卫瓘相比,其新妍程度则远不及卫。西晋文学家陆机《平复帖》笔法飘逸,几乎无波磔。卫瓘在当时这种风气的影响下,将横画翻笔省略,肯定并美化纵引的笔势。这种笔法处于章草向今草过渡的时期,比章草更为风流婉约、清新时尚。张怀瓘《书断》曰:“时议放手流便过索,而法则不如之。尝云:我得伯英之筋,恒得其骨,索靖得其肉。伯玉采张芝法,取父书参之,遂至神妙。”[14]《晋书·索靖传》言:“灌笔胜靖,然有楷法,远不能及靖。”[15]可知二人书法特点便是卫灌放手流便,索靖法则谨严。索靖在书法方面的创新更注重继承,经其美化的上挑笔法就是源于对隶书波磔的继承。因此,索靖对书法的继承大于创新,其书笔力雄勇、法度谨严。同样以楷法缜密著称的唐初书法家欧阳询也对他十分欣赏,“路见靖碑,初过而不问,徐视乃得之,至卧碑下不忍去。”[16]“欧阳询的《用笔论》中有‘刚则铁画,媚若银钩,足见其对索靖笔法的崇尚。唐代书法评论家张怀瓘评索靖的章草时说:‘有若山形中裂,水势悬流,雪岭孤松,冰河危石,其坚劲则古今不逮。宋代书家黄庭坚也称道索靖书‘笺短意长,诚不可及。清代书家包世臣称索靖书‘笔鼓荡而势峻密。”[17]
张怀瓘《书断·上》曰“前圣后圣,合矩同规,虽千万年,至理斯会”[18]。传统的力量不容忽视,索靖之书更合乎法度。对学习者而言,法度、规矩更易于学习和模仿,而性情、风流则难以临习。阮元《南北书派论》有言:“崔悦与范阳、卢谌齐名,谌法钟繇,悦法卫瓘,而俱习索靖之章,皆尽其妙。”[19]东晋史学家王隐云:“靖草绝世,学者如云,是知趣者皆自然,劝不用赏。”[20]当时很多学习草书的人都从靖草入门。但索靖书自身也并非一成不变,其《七月帖》较之前的书法作品就多了几分新妍流变。
索靖不仅是名垂千古的书家,也是位独具见解的书论家。《晋书·索靖传》收录其一篇赋文《草书势》(亦名《草书状》)。全文仅四百多字,采用骈体行文,对书法艺术的论述十分全面,包括书法的演变、风格、气韵、用笔及章法等各方面。刘涛先生也对此有所论述:“他(索靖)用赋体写过一篇《草书状》,极力赞美草书,其中文句也触及技法原理。反映了索靖的草书理念,同样包含着书家的书法经验。”[21]
索靖十分重视书法的动静结合之美,“盖草书之为状也,婉若银钩,飘若惊鸾,舒翼未发,若举复安。”[22]用虫蛇和虯蟉来比喻书法体势的婀娜,从而呈现出具体而丰富的画面,这是描摹字体之“状”。其后便是对“势”的书写:“骐骥暴怒逼其辔,海水窊隆扬其波。”[23]可见其汪洋恣肆的想象力。索靖认为草书当是“势”与“状”的相辅相成,他是在前人的基础上加以创新。汉代因国力强盛以阳刚之美为尚,其时书法“尚势”,如《曹全碑》《礼器碑》《华山碑》均是大气之作。而随着社稷变迁,战乱频繁,书论中的“势”开始不断弱化,而晋“尚韵”一语便让后人眼中只有“二王”的书“韵”之美,尚法、尚意、尚态便只存于后世的唐宋元明清。《草书势》云:“举而察之,又似乎和风吹林,偃草扇树,枝条顺气,转相……体磊落而壮丽,姿光润以璀璨。”[24]索靖囿于时代局限,未能实现理论上的超越,只是讲究“势”“状”“韵”的某种契合,对后继者有所启发,但它不“尚韵”的倾向是十分明显的。此文末句云:“命杜度运其指,使伯英回其腕,著绝势于纨素,垂百世之殊观。”[25]坚持书法应“尚势”。
故此,索靖不仅是草书大家,还是一位杰出的书法理论家。
参考文献:
[1][3][4][11][15][20][22][23][24][25](唐)房玄龄.晋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4.
[2][5][8][12][13][14][18]于安澜.书学名著选[M].开封:开封书学研究会,1979.
[6]封立.西晋著名书法家索靖[J].甘肃教育,2012,(21).
[7][16]白杰.宣和书谱[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1985.
[9][唐]张彦远辑;洪丕漠点校.法书要录[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86.
[10]周一良.魏晉南北朝史札记[M].北京:中华书局,2007.
[17]陈佳.古质与今妍的变迁——论卫与索靖的书法创新[J].艺苑,2009,(3).
[19][清]阮元.南北书派论北碑南帖论注[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87.
[21]刘涛.中国书法史.魏晋南北朝卷[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