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盲生《声乐基础》教学的几点思考

2017-04-13付超

绥化学院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盲生排练歌唱

付超

(北京联合大学特殊教育学院 北京 100075)

盲生《声乐基础》教学的几点思考

付超

(北京联合大学特殊教育学院 北京 100075)

盲生《声乐基础》教学与普通声乐教学相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明确和掌握盲生声乐教学的特殊性可以更加有效地传达教学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记忆、表现,提高教学质量,完成教学目标。教师在《声乐基础》教学过程中要紧紧围绕盲生认知能力的特点,因材施教,充分发挥盲生的听觉优势、触觉优势,努力开发盲生的想象思维,加强声乐排练,坚持做到教学内容形象生动,教学语言通俗易懂,教学手段多元丰富,从而进一步增强教学的实效性。

听觉优势;触觉优势;想象思维;声乐排练

盲生的在某些认知能力方面普遍优越于健全人,这些能力主要表现在:超常的听觉能力、敏锐的触觉能力、丰富的想象能力。在盲生《声乐基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运用一对一传统声乐教学模式对课程内容进行示范、讲解外,还要积极利用盲生的优势,开发盲生歌唱潜能,同时加强声乐排练,提高盲生歌唱水平。

一、发挥盲生听觉优势,用听觉建构声音概念

盲生认识事物的首要途径来自于听觉,他们用听觉器官捕获信息的能力要比健全人敏锐得多。盲生听觉能力在音乐方面的运用主要体现在对音高、音准、节奏、旋律、和声等方面的把握。在笔者所教授过的学生里,不乏具备“绝对音高”的盲生,他们辨别音高、音准的能力很强,即使不具备“绝对音高”能力的盲生,在经过专业学习与训练后,其把握音准、音高、节奏、旋律、和声等方面的能力也会显著提高,而且这种提高的速度和质量会优越于健全人。

盲生的听觉优势除了听觉器官的敏锐,还具备强大的内心音乐听觉能力。内心音乐听觉是音乐活动中的一种心理现象,它是指人对过去感知过或正在感知的音乐音响所产生的经验、记忆的一种听觉意象组合所作出的心理反映,或者说是音乐的各种音响以音乐听觉表象的形式在人脑中的想象与再现。它与人的音乐知识经验积累、对音乐感性体验的质量以及音乐审美情感都有着直接、内在的联系,是人在音乐实践活动中逐步培养建立起来的,是音乐实践活动中必须具备的心理基础和能力。人的内心音乐听觉表现为内在节奏感、内在旋律感以及内在和声感这三个方面。[1]贝多芬之所以能在失聪之后仍能写出不朽的《第九交响曲》,就是因为他早已具备了非凡的内心音乐听觉的缘故。盲生主要用听力来获取信息,因此他们比健全人更容易获得更好的听力感觉,在节奏、旋律、和声等方面逐渐形成了比健全人更加敏锐的内心音乐听觉。在《声乐基础》课程教学上首先要紧紧抓住盲生听觉感知的优势,充分利用这个优势展开教学。在盲生接触新的声乐作品时,面对陌生的旋律,传统的盲生声乐教学模式通常是教师采用示范或者读谱的方式来帮助学生学习曲谱,这就要求教师应首先对声乐作品的旋律和歌词有精准的把握,旋律方面包括节奏、音高、和声、调性,歌词方面包括呼吸、吐字、唱腔、情感,教师只有在这些方面进行严谨的示范才能将准确的信息传达给学生。

在歌唱方面,教师口传心授的方式必不可少,教师不光要示范正确的声音,还要有针对性地示范错误的声音,引导学生去比较,去分辨,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声音概念。除了传统的口传心授以外,教师还应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及数码设备。课堂上可以给学生用数码设备播放学习内容,在学生反复聆听的过程中,教师穿插讲解和分析,帮助学生理解记忆。针对同一声乐作品,教师可以准备不同的演唱版本,让学生欣赏比较,可以是声线的比较,也可以是字词处理的比较,甚至是换气呼吸的比较,鼓励学生积极尝试,引导学生分析、学习、借鉴。针对不同的声乐作品,在注重声音训练的同时,还应让学生把握好作品的风格特征,唱出作品的神韵。比如在演唱具有明显风格特征的中国声乐作品时,应该针对性地为学生选择与作品相适应的民间唱法、戏曲、少数民族歌曲范例等等让学生聆听学习,引导学生抓住特色,模仿、理解,将之融入自己的歌唱,生动完美地诠释作品。

如学生在演唱《洞庭鱼米乡》时,学生可以通过教师的读谱、示范,以及歌唱家的演唱音频学会这首歌的旋律,初步把握歌曲的风格特征。但如果歌唱只是停留在对于装饰音和唱腔的机械模仿上,唱出来的声音就会让人感觉缺少点味道,不能够深入人心。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唱出作品的灵魂和韵味,在演唱歌曲前教师应为学生搜集湖南高腔山歌的音响资料让学生听赏模唱,同时与学生对高腔山歌的艺术特征和行腔特点进行重点分析。湖南高腔山歌,是千百年来农民群众在田地耕作时所唱的歌曲。激越、豪迈、遒动、高亢、粗犷是其气质;节奏自由、句幅宽长、旋法多变、歌唱音区狭窄(一般在一个八度之内)是其艺术特征;真、假声大幅度地转换、旋律起伏跌宕是其鲜明的音乐个性。歌唱家何纪光先生认为在乐句中间或尾部,常常利用口形开合,使拖腔的母音自然变化形成啊呜啊呜与嗬嗬嗬,是其特殊的演唱效果。[2]掌握了这些湖南高腔山歌的艺术特征,将之借鉴融合在《洞庭渔米乡》的行腔歌唱里,才能够更好地抓住歌曲的乡土味,完美地表达出对于洞庭渔米乡的赞美之情。

二、运用盲生触觉优势,用触摸去探索声乐技能

在盲生的《声乐基础》课程中,还需要积极运用盲生的触觉优势。盲生在用耳朵认识世界的同时,双手也是他们感知世界的一个重要工具,双手就好比是盲生的另外一双眼睛。在教学过程中,从歌唱的呼吸、发声再到作品的演绎,都应充分调动盲生的触觉优势。

呼吸的过程,如果教师单纯靠讲解告诉学生应该怎样呼吸,即使话语再通俗,学生能够理解,但是真正实践起来还是很难准确做到。教师应首先让学生用手感知正确的呼吸,可以让学生将手放在教师的喉头、腰腹,教师做正确的呼吸状让学生感受这些部位的运动状态,这样的做法通俗易懂,学生也通常能即刻明白原理。教师也可以做一些不正确的呼吸状态,同样让学生用手去触摸相应部位,加深学生对正确状态的记忆和理解。

我国著名声乐教育家金铁霖先生强调歌唱中要找到平衡感觉的支点,他认为传统的美声唱法强调支点在中山装的第二个纽扣处,民族唱法支点在中山装的第一个纽扣处,但是他提倡,只要声音在通道中的垂直线上,任何一个点都可以作为支点,这主要是为了做到因材施教、同时又适用于风格不同的作品和不同学习者。[3]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引导学生去寻找歌唱的支点,并且一直保持在支点上歌唱。上支点通常是我们说的哼鸣位置,歌唱中如果没有上支点,声音听上去就会沉闷、笨重、发散。教师在强调上支点这个环节时,可以在学生发声时让学生自己将手放到上支点的位置上,使其将注意力集中在这个点上,帮助学生体会记忆,获得这个支点的支持,学生的声音就会轻松、集中、明亮。

歌唱时由于音高的变化而导致的喉咙肌肉紧张、喉头上提、声音挤卡、声音虚弱、高音上不去的现象是很多学习声乐的人经常会遇到的问题。出现这样的情况时,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将声音贴在胸前,稳定住低喉位,打开喉咙。教师可以让学生将手的虎口打开成八字状,贴在头和脖子的交界处,让学生在那里张嘴,把声音都贴在那里唱。也可以让学生把手放在锁骨的中间处,提示学生每个字都贴在那里咬。这样做时,学生往往会将注意力转移到这里,改善了喉头上提问题。

歌唱时由于面部状态不够兴奋,喉咙不能完全打开,咬字过紧或松散,声音发横的现象也是时有发生。这个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将大拇指与食指轻掐住脸颊两侧,创造一个上下张嘴的通道,引导学生在竖立的空间里咬字,改善学生咬字干瘪挤卡的状态。

盲生在演唱声乐作品时很少使用肢体语言,这跟他们的视力障碍有着直接关系。在平时的声乐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运用肢体语言顺其自然地去表达歌唱的情感。教师在使学生充分理解声乐作品的思想内容后,可以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在歌唱时的肢体语言加以辅导。教师可以扶住学生的手臂,随着歌唱内容做相应动作,并且引导学生去理解、记忆。要避免学生机械式模仿,要让学生充分感受到音乐的律动,充分理解歌词中每个字所蕴含的抑扬顿挫,把握好歌曲的呈示关系,用肢体语言自然地抒发。

三、开发盲生想象思维,用想象激发歌唱情感

盲生具有较强的想象思维能力。在《声乐基础》课程的教学中,应十分注重盲生想象力的开发与运用。在呼吸练习时,教师可以引导盲生想象打哈欠、闻花、叹气等的感觉来寻找歌唱时呼吸的状态。在发声练习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想象驾着马车喊马停发出“吁”的声音来体会打开喉咙发声的状态;让学生想象自己是京剧演员在“吊嗓子”的状态来寻找声音与气息的结合;让学生想象自己在搬重物时腰腹部的用力状态,并把这种状态运用到歌唱中;让学生想象嘴里含了一颗小枣保持住软腭抬起的状态等等。

在演唱声乐作品时,更要运用好盲生的想象能力。萧友梅先生创作于1922年的艺术歌曲《问》是一首充满了忧国忧民感情色彩的爱国歌曲,肖友梅先生将其创作得深沉内敛,旋律流畅、起伏较为平稳。歌曲以两个问句展开,引发人们的思考,运用连续的三连音和上行旋律把歌曲推向高潮,提出“你知道今日的江山,有多少凄惶的泪”的主题,最后又以平稳低调的旋律结束。演唱这首作品时,如果只是将旋律演唱准确是不能够生动的体现作者的创作意图的。教师要首先为学生介绍歌曲的创作背景,20年代的中国,内有军阀连年混战,外有帝国主义欺凌、压榨。在演唱过程中,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想象秋风、落叶的凄凉景象,再去引导学生想象国破家亡,山河破碎时一个爱国文人深沉忧虑的情绪,将这种情绪准确地融入到歌唱中,进而生动地表达出作者对国家内忧外患命运的焦灼担忧,对时事变化的无奈以及对人生的探索。

《茉莉花》是我国清代以来十分流行的小曲。它流行区域广泛,遍及南北。它的基本旋律形态是江苏的《茉莉花》,内容主要是讲张生与崔莺莺的自由恋爱的故事,但是旋律上各个地方都有着自己的特点。江苏的《茉莉花》旋律清丽、婉转;河北南皮的《茉莉花》旋律起伏较大,色彩上也更加明亮,东北的《茉莉花》,在旋律上与河北的《茉莉花》更接近,但是曲调比河北更加平直和朴实,跳进以及旋律上、下行的幅度也更大一些。在词曲配置方面,虽然江苏的《茉莉花》更密集,多为一拍一字或半拍一字,演唱速度也较另两者快,但是在整体的风格气质上,江苏的曲调还是更具有抒情的性质,而河北则更具有叙事性质。[4]

在让学生演唱不同地区的《茉莉花》时,可以让学生多运用想象思维来体会表达歌曲的地方气质。比如在演唱江苏的《茉莉花》时,可以让学生去想象江南小桥流水,风景如画,江南女子低声细语、温柔多情,江南男子温文尔雅,慢条斯理;在演唱河北地区的《茉莉花》时,可以让学生去想象河北大平原一望无际,金黄色的麦浪随风飘荡,人们勤劳朴实,祥和安宁的景象;在演唱东北地区的《茉莉花》时,则可以让学生想象在东北冰天雪地,东北男人高大威猛,粗狂耿直,东北女人泼辣直爽,快言快语。有了这样的想象,学生在演唱时才能不断地将画面感带入到演唱的情绪中,细腻情感,既准确地表达每个地方《茉莉花》的旋律,又更好地去体现歌曲的内涵之美。

四、加强声乐排练,丰富声乐学习形式

抓好课上教学质量是提高盲生声乐演唱水平的关键。目前传统的一对一声乐教学模式仍然是盲生声乐教学的常用方式,但确实存在着一些局限性。盲生《声乐基础》课程多为小组课,教学时数少,学生所获信息少;教学方式单一,不能充分发挥视障生的听觉、记忆、触觉方面的优势;教学内容统一,学生可选择的范围小,不利于因材施教;学生置于被动的地位,简单的模仿导致学生产生一定的依赖性,无法独立思考与创新,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所以在课堂上除了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式外,还应该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的教学活动中来。

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应多增加声乐排练的内容。首先,教师应提高钢琴艺术指导即合伴奏在课程中的所占比重。盲生由于无法视谱,学习曲谱时主要靠听和模仿,所以演唱时在音准、节奏、唱腔处理上随意性较强。合伴奏的过程可以让盲生规范演唱,更加严谨地表现歌曲。同时,合伴奏的过程也是学生深化认识声乐作品的过程,学生在演唱作品的时候,有时不能够很准确的表达作品的思想内容,严谨的正谱伴奏可以推波助澜,激发学生的演唱情感,推动歌曲的情绪,帮助学生更加准确的表达。声乐排练还应该多体现在不同形式风格的排练上,除了独唱,还可以进行二重唱、小组唱、合唱;内容可以涉及戏曲、民歌、中外艺术歌曲、歌剧、音乐剧等等。教师可以在课上进行排练,也可以多利用课后为盲生开设第二课堂进行排练。盲生由于视力障碍,表演实践参与的机会很少,在课后第二课堂的开展中,教师可以在排练内容和方向上给与学生建议和指导,鼓励学生自愿参加,大胆实践,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生动、活泼、自由的学习环境。同时教师要注意第二课堂的内容不受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束缚,让学生按照各自的兴趣、爱好,在这个天地里自由驰骋,充分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但要在内容的难易程度上为学生把关,为学生选择合适的排练内容。开设声乐排练的第二课堂,除了可以营造出良好的学习环境外,更可以让盲生在不同的角色扮演和声乐排练中,进一步认识到声乐的功能和作用,完善艺术表现力。

盲生《声乐基础》课程教学与普通的声乐教学相比既有共性又有个性,教师要努力找到生动的教学方法,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因材施教,才能在共性教育的基础上更好的发展个性。作为声乐教师,要特别注重盲生的认知特点,多角度、多手段地开发盲生的歌唱潜能,使《声乐基础》课程能够更加具有实效性,不断提高盲生的声乐演唱水平。

[1]石蔚.内心音乐听觉的三种形态[J].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3(4):72.

[2]尹晓星.美在超越——浅评何纪光创立新型高腔唱法的艺术实践[J].人民音乐,2003(4):27.

[3]金铁霖.金铁霖声乐教学法[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13:77.

[4]周青青.中国民歌[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3:125.

[责任编辑 杨贺]

Reflections on the Teaching of Basics of Vocal Music for the Blinds

Fu Chao
(Beijing Union University,Beijing 100075)

Compared with teaching ordinary people basics of vocal music,teaching the blinds has a certain degree of particularity.Clearly understanding and mastering the unique nature of blind music teaching can be more effective to convey the teaching content to help students to understand,memory,and perform,and help to improve teaching quality,and to reach teaching objectives.Teachers in the“Basics of Vocal Music”teaching process should focus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blind cognitive ability,individualized,give full play to the blindness of the hearing advantage,tactile advantage,and strive to develop blind imagination thinking, strengthen the vocal rehearsal,insist on teaching vivid content,easy to understand the teaching language, teaching means rich and varied,so as to further enhance the effectiveness of teaching.

hearing advantage;tactile advantage;imagination thinking;vocal rehearsal

G761

A

2095-0438(2017)04-0128-04

2017-01-10

付超(1977-),女,北京人,北京联合大学特殊教育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声乐教育、音乐教育。

猜你喜欢

盲生排练歌唱
网络时代盲生德育工作策略探究
舞动未来
A quieter world during the lockdown
基于盲校语文教学中学生的质疑意识培养
两个大忙人
为你而歌唱
为你歌唱
关于《村歌唱晚》的通信
歌唱十月
指挥艺术指导与学生的排练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