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初期对联合国的态度及对十三国提案的拒绝
2017-04-13辜丹莹
辜丹莹,肖 瑜
新中国成立初期对联合国的态度及对十三国提案的拒绝
辜丹莹,肖 瑜*
(中山大学 历史学系,广东 广州 510275)
新中国在成立之初,更多地致力于国内政治与经济的建设,对于加入联合国一事并未过多考虑。相反,毛泽东认为暂缓加入联合国对于新中国推行其国内政策更为有利,一旦加入联合国,中国将不得不与美英接触,这将会束缚中国的行动。中国对联合国的态度影响了中国在朝鲜战争期间的外交决策。新中国对十三国提案的拒绝,从其原因看,与新中国成立初期对联合国的态度相关。
中国;联合国;十三国提案;朝鲜战争
中国是联合国的创始成员国,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这个拥有全球人口四分之一的国家却长期徘徊在联合国大门之外,直到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大会议通过的第2758号决议,中华人民共和国才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在朝鲜战争期间,中国曾一度可能加入联合国,但在中国拒绝十三国提案后,这一可能成了泡影。建国初期,中国对联合国的态度如何?而中国拒绝十三国提案又是为何?文章将对这一问题作初步探讨。
国内对于中国与联合国关系的研究,主要是对中国重返联合国这一历史过程的梳理,探究中国与联合国曲折关系的发展变化①。多数学者认为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政府对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态度积极;朝鲜战争期间,中国将联合国视为美国操纵的机器;1972年以后,中国将联合国看作第三世界国家呼吁和平的平台②。而国外学者主要侧重于中国在联合国的代表权问题的研究③。
关于中国拒绝十三国提案国内主要研究如下:沈志华在《试论1951年初中国拒绝联合国停战议案的决策》[1]105-126一文中,从中国拒绝联合国议案的结果出发,认为朝鲜战争期间中共以“先停火后谈判”是美国的阴谋为由拒绝了联合国的议案,这一决策失误使得中国彻底失去在朝鲜战争及国际舞台上的有利地位,从而失去停战谈判的有利时机;齐德学、刘颖伟的《朝鲜停战谈判时机问题辨析》[2]35-38,认为“十三国提案”的提出,是美国为保住现有侵略阵地,实际上是准备继续朝鲜战争的“烟幕弹”,故而中国领导人拒绝十三国提案。
文章从中国拒绝十三国提案的原因入手,试图探究中国拒绝联合国议案的背后原因,是新中国外交的失误,抑或是基于其他原因?由此窥探建国初期中国对联合国以及国际社会的态度。
一、新中国成立之初对联合国的态度
新中国与联合国的第一次官方接触,是在1949年11月15日。外交部部长周恩来致联大主席卡洛斯·P.罗慕洛(Carlos Po Romulo)以及致联合国秘书长赖伊(Trygve Lie)的信函,正式向联合国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族人民唯一合法的政府”,并要求联合国拒绝承认“中华民国政府”驻联大常任理事会代表团的合法地位[3]20。然而周恩来在信中也仅是提出这一要求,并没有既而提及要求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问题。
毛泽东访苏期间,在1950年1月13日,毛泽东与苏联外长维辛斯基的会谈讨论中国在联合国的代表权问题时,维辛斯基表达了苏联在安理会上关于中国问题对中国人民政府的支持,并向毛泽东提出如下建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向安理会派出自己的代表”,并且向“联合国大会主席和联合国秘书长通报这一点,以此来迫使他们把这个问题提到具体日程上”。毛泽东尽管肯定了这一建议,但是并没有当场明确表态,而是提出等周恩来抵达莫斯科后再进一步讨论。此时的中国政府并不想急于得到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承认,也不想过加入联合国,毛泽东反而认为“美国拖延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利于中国在不受西方干扰的情况下对国内秩序进行应有的整顿[4]231-232。当时国内正在没收官僚资本,若与美国接触,不利于没收美国在华资产。战后美国在西方世界具有绝对的话语权,美国一旦承认中国,意味着没有了将中国与联合国隔离的力量。此时的中国并没有将加入联合国列在其考虑范围内,中国也不在意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中国的态度。相反,毛泽东反而认为对新中国来说这是好事,并且不仅一次表明他的这一态度。在1月17日与莫洛托夫会谈时,当提及美国国务卿艾奇逊1月12日在国家新闻俱乐部发表了关于远东政策的演说时,毛泽东再次强调说:“我们需要赢得时间在国内整顿秩序,因此,我们将努力延缓美国承认中国的时间。美国在中国得到合法权利越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就越有益处[4]245-247”。尽管毛泽东此时的话语也有向斯大林表明自己立场的缘由,但是仍可以看出其对联合国的基本态度。
此时苏联支持中国加入联合国,这并不难理解。中国加入联合国,可以增加社会主义阵营在联合国的话语权,壮大社会主义阵营在国际舞台的力量。为了表达苏联对新中国的支持,1950年1月10日,苏联代表马立克在安理会上提出议案支持中国政府要求开除国民党代表的要求,并声明,在安理会开除国民党代表之前,苏联将不参加安理会的工作[5]60。
1950年3月18日,苏联驻华使馆参赞史白夫向周恩来通报,无线电广播各国短波划分的国际行政代表会议将于4月1日在佛罗伦萨召开,有情报表明,国民党想参加此次会议。史白夫询问周恩来对此事的看法。周恩来表示已接到李克农的汇报。但最终中国表示:因为一方面中国没有合适的人选,另一方面此时派代表显然已经晚了,因此并没有参加此次会议。此时苏联极力帮助中国融入国际社会,参加国际活动,而中国方面在得到消息的第一时间并没有足够的重视此次会议,周恩来并不知道此次短波分配会议同联合国之间的关系,也不清楚具体要写信给谁,以表达中国政府对于国民党代表出席会议抗议。在得到苏联政府明确的回复佛罗伦萨短波分配会议是由国际电信联盟召开,且是联合国的特别机构之一后,中国方面才正式任命了自己的代表。然而,此时中国参与此类组织机构的活动,并不是有意融入国际社会,而是因为这些组织机构“属于联合国,它们对亚洲国家具有重要意义”。与此类似,对于国际红十字会,在有了电信联盟国际会议的经验后,周恩来对此问题采取的办法是决定先把国民党分子清理出这一组织,然后再委托新的协会理事会挑选合适的人选进国际红十字会执行委员会,同时提出开除国民党代表的问题[6]353。
由此可见,此时的苏联希望中国加入联合国,融入国际社会,帮助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然而,中国对于国际社会兴趣不大。中国领导人对于联合国乃至国际社会的关注并不高,主要是基于以下几点:
首先,新中国更多的注意力是在寻求苏联的援助和国内建设方面。此时的中国领导人并不想过早加入联合国,毛泽东的设想是在解决国内问题之后,再与国际社会接触并加入联合国,与美国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建立正常关系。早在1949年1月毛泽东面对中国新政府组建的问题时,关于中国外交问题的指示便已表态,“不允许任何外国及联合国干涉中国内政[7]78”。
其次,《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使得中国在外交上有了苏联的支持,在国际舞台上中苏的利益密切相关,因而中国可以更多地依赖苏联。在国际社会上有了苏联的支持,中国领导人所面对的国际社会压力相对较小。
此外,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外交举措,都是针对国民党而施行的,目标是逐步清理国民党在这些组织中的代表身份,归根到底还是在解决新中国政权的合法性问题。与此同时,周恩来还声明,“联合国的任何决议,如果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代表参加和同意,对近五万万人口的中国是没有任何约束力的[6]493”。中国政府不仅对加入联合国和获得美国的承认并不热衷,而且对于国际组织乃至国际事务也少有关注。
二、朝鲜战争初期中国对联合国的态度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战争爆发当天,美国驻安理会大使查尔斯·诺伊斯(Mr.Charles P.Noyes)试探其他联合国成员国态度,与土耳其驻联合国大使库拉(Mr.Adnan Kural)会谈时,库拉认为北朝鲜的行动是“共产党人第一次不加掩饰地进行直接的军事侵略[8]147”。6月27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发表声明,命令美国的海空力量给予韩国政府军队掩护和支持,并且认为“对韩国的袭击毫无疑问地表明,共产主义已超越使用武力赢得国家的独立,现在将运用武力进行侵略战争。它违反了联合国安理会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宣言。在这种情况下,共产主义部队占领台湾将直接威胁到太平洋地区的安全,美国在这方面执行合法和必要的作战[8]203”。同时,杜鲁门接受了麦克阿瑟的建议,命令美国海军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戒严,以“保护”台湾当局,另一方面,杜鲁门向美国在联合国的盟友提出军事援助,以应对“北朝鲜的侵略行径对联合国宪章的蔑视的后果”。
面对美国在亚洲及其在联合国的行动,1950年6月28日,毛泽东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上发表讲话,指出“亚洲的事务应由亚洲人民自己来管,而不是由美国来管”,而杜鲁门在1月5日发表声明,表示美国不干涉台湾,在此时却让第七舰队进驻台湾海峡,以阻止中国解放台湾,毛泽东指出美国对亚洲事务的干涉“是完全没有道理的”。针对杜鲁门的这一声明,7月6日周恩来致信联合国秘书长赖伊,表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态度,指出联合国6月27日的决议“是在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苏联两个常任理事国参加下通过的,显然是非法的……安全理事会关于朝鲜问题的决议,不仅毫无法律效力,并且大大破坏了联合国宪章……成为顺从美国政府政策的工具”,并且再次声明强调,“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不仅是举世公认的历史事实,而且也是开罗宣言、波茨坦宣言及日本投降后的现状所肯定的[9]9-10”。但在美国的操纵下,7月7日,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组建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以援助韩国“以对抗(共产主义)武装侵略并恢复该地区的国际和平与安全[8]330”。
1950年7月9日,周恩来在与印度大使关于朝鲜问题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加入联合国各组织问题的谈话时表示,“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加入联合国各组织问题,必须与朝鲜问题先行区别开来解决[9]15”。此时对于中国在联合国的身份问题,毛泽东与周恩来的态度都可以说明中国并不急于加入联合国。
部分学者认为,中国在朝鲜战争期间,将联合国视为美国操纵下的机器,与联合国处于敌对状态,是中国无法加入联合国的原因。但笔者认为,中国在朝鲜战争期间并非将联合国与美国视为一体。朝鲜战争爆发初期,中国仍在为驱逐国民党分子在联合国及其各组织机构中的代表而努力。1950年8月26日,周恩来连续给联合国秘书长赖伊发出电报,分别是,通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任命张闻天为中国出席安理会的首席代表;要求驱逐蒋廷黻为首的台湾代表团;并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开发银行及发展银行提出驱逐原国民党政府代表的要求;及通告已任命李强为国际电讯联盟中国理事;此外还通报已任命伍云甫为国际儿童救济基金执行局代表等。针对五届联大的蒋介石集团代表问题,9月17日周恩来致电安理会主席赖伊,要求驱逐该集团。
9月22日,毛泽东在与时任《苏联书籍》杂志主编的尤金院士会见时表示,美国可能会“以妥协方式寻求平息朝鲜半岛局势”,因此为达到这一目的,“美英有可能在联合国大会上寻找机会恢复中国的席位”“美英提出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联合国合法权利将有利于美英,重新获得印度和菲律宾等国的支持”。对于美国有利的事情,显然这是中国不愿看到的。并且,毛泽东认为“暂时不接纳中国进入联合国,暂时不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那么中国的手脚就是自由的,不拘泥于形式,在亚洲采取各种措施反对美帝国主义”,一旦中国加入联合国,中国将不得不与美英接触,这将会束缚中国的行动,使中国被套上枷锁[10]62-63。由此可见,朝鲜战争的爆发,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而并没非像以往许多学者所认为的,朝鲜战争的爆发将中国隔离在联合国的大门之外。在毛泽东看来,此时加入联合国对于中国的革命前景反而是弊大于利。
随着美军在仁川登陆以及朝鲜人民军在战场的失利,1950年10月13日,中国政府最终决定出兵援助朝鲜。而中国出兵朝鲜,这意味着中国与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的敌对状态正式形成。1950年11月8日,联合国安理会第520次会议通过决议,邀请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参加安理会讨论“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关于中国“军事单位”已进入朝鲜并布阵准备对美军进行军事行动的报告,提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干涉朝鲜”。联共(布)中央政治局决议建议中国政府拒绝接受这一邀请,“理由是该邀请剥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安理会讨论中国最迫切问题,即美国武装干涉朝鲜和侵占台湾问题的权利[10]110”,并且如果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接受这一邀请,这意味着中国出席联合国会议将会处于被动地位。经过多番考量,中国听从苏联的建议,11月11日致信联合国秘书长赖伊,拒绝了这一邀请。
但中国并非想在此时恢复自身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此时中国政府的发声,只是为表明中国政府的态度,正如周恩来在与印度驻华大使潘尼迦会谈时所表达的,中国政府的发声,是因为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不是我们说得太多,而是说得太少。因为我们忙于国内事务,我国对国际事务就说得少些,但关于中国的事是不能不开口的[11]21”。
三、中国拒绝“十三国提案”的原因探析
朝鲜战场兵戎相见的同时,中美在联合国大会上也进行着一场无硝烟的战争。中国志愿军入朝作战接连取得两场胜利,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在遭受如此重大的军事失败后,开始全线撤退。与此同时,在联合国和国际社会对于停战谈判的呼声也越来越高。
面对在朝鲜战场与中国交锋的接连失利,联合国秘书长赖伊和印度、英国、瑞典代表询问中国停战谈判的态度,周恩来电告时任中国出席联合国安理会控诉美侵台案会议特别代表伍修权,“谈判内容,正在考虑中,容后电告[9]599-600”。有着战场的胜利保障,一方面毛泽东想在战事更为有利有更多筹码时再进行谈判,另一方面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不想让自己在停战问题上处于被动地位,因为若明确拒绝停战谈判会落入侵略者的口实,为了将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从而提出停止军事行动的五个条件:“一、所有外国军队撤出朝鲜;二、美国军队撤出台湾海峡和台湾岛;三、朝鲜问题应由朝鲜人民自己解决;四、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参加联合国并从联合国逐出蒋介石的代表;五、召集四大国外长会议准备对日和约[10]151-152”。周恩来通过苏联驻华大使罗申向莫斯科发出急电,通报中国停止军事行动的条件,并请求苏联的答复。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提出的这五个条件事实上是合理的。此时中华人民共和国提出恢复联合国合法权利,战事不利的美国被迫接受的可能性也很大。但北京向莫斯科通报所列的条件,在12月7日晚间得到葛罗米柯的答复,苏联同意周恩来提出的条件,但是表示“对这三个国家的代表不能过于坦诚和过早地摊开自己的底牌,他们(印度、英国、瑞典)其实是美国的探路人。我们考虑,在汉城尚未解放之前,还不是中国亮出自己全部底牌的时候[10]152-153”。斯大林的建议是解放汉城掌握更多筹码后再进行谈判,并且静候联合国和美国关于在朝鲜停止军事行动的条件,中国只需要表明自己希望尽快结束战争的态度即可。
在得到莫斯科的明确答复之后,周恩来立即通报毛泽东,信中周恩来说“菲电与主席考虑相合,拖而不摊为上策”,该信件表明,毛泽东与斯大林一致认为应采取“拖字诀”。周恩所列出的给联合国的五条要求,其中要求恢复联合国合法权利,并非是想加入联合国,而是试探美国对停止军事行动的态度。中国领导人认为,美国不会接受这五个条件。艾奇逊的回忆录也证实了这一点,此时美国并非想停战,美国“将待在朝鲜和继续打下去”,即使得不到支持,无论如何也要待下去[12]345-346。毛泽东在与苏联达成一致共识后,对于联合国及美国提出的停战中国要求有了更坚定的立场。12月8日,周恩来电告伍修权和乔冠华,“关于谈判方面,你们仍应采取他急我不急的态度,不给他们以侦察机会。不向他们过早摊牌[9]607-608”。对于如何回应印度、英国、瑞典和赖伊的催问时,周恩来所给指示与莫斯科的建议完全一致。12月13日,周恩来再次在给伍修权与乔冠华的信中明确表示,面对联合国对十三国提案的探问,要明确中国的态度是“必须要求美国表明它对停战条件的意见,看它是在想继续战争扩大战争,还是在想结束战争[9]636”。
1950年12月14日,联合国大会324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干涉朝鲜事”决议案,“亟盼各方立即采取步骤防止在朝鲜之冲突扩展至其他地区,并终止在朝鲜之战事,然后采取进一步之措施俾能依据联合国之宗旨及原则和平解决现有各项问题[13]14”,通过了十三国提案,同日第325次全体会议宣布成立由联大主席安迪让(Nasrollah Entezam)、印度代表劳(Benegal Rau)及加拿大代表皮尔逊(L.B.Pearson)组成的三人团,决定筹商在朝鲜停止战斗行为。中国最终没有接受十三国提案,12月16日,周恩来表示,12月14日联大的决议是在无中国代表出席的情况下通过的,是非法的、无效的,并且表示,“先停战后谈判”,是只符合美英集团的利益,是虚伪的停战,中国坚决不同意[9]663-664。十三国提案的内容实际上与中国在1950年12月7日向莫斯科发出的五个停止军事行动的条件内容基本一致,但中国没有接受十三国提案,一方面是对美国的不信任,另一方面此时中国对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并没有太大兴趣。
可以看出,从拒绝议案导致的结果看,中国拒绝十三国提案,是朝鲜战场上中国外交的一大失误。中国的拒绝使得朝鲜战争延长了两年,且错失了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权利的大好时机。但笔者认为,中国拒绝十三国提案,从决策提出的原因来说,并非一时决策失误,而是新中国新中国成立初中国对于联合国一贯政策的延续导致的决策结果。中国关于停火的条件是在与苏联的协商后做出的决定,中国要确认美国的停战不是骗局,是真诚地解决朝鲜问题时,才能接受停战谈判。十三国提案美国并没有表明其对朝鲜停战的态度,美国也并非接受十三国提案。此外,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决议案是将中华人民共和国视为朝鲜战争的入侵者,而中国一旦接受这一提案,这意味着中国承认自己是侵略者。
更重要的是,中国始终没有将加入联合国与朝鲜战争联系在一起。1950年12月7日,周恩来提出的中方五个条件,包括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是中共领导人对美国和联合国态度的试探,并非中国有意在此时加入联合国。此后在中国关于停战谈判的问题中,中国没有再提及加入联合国的问题。1951年6月13日,毛泽东在给高岗和金日成的电报中提出,“中国进入联合国的问题,我们认为,可以不提出这个问题作为条件,因为中国可以援引联合国实际上已成为侵略工具,中国现在不认为进入联合国的问题有特别意义……为了和平事业,我们首先解决朝鲜问题[10]312”。中国对于出兵朝鲜,并没有任何自身的政治诉求。中国自出兵朝鲜之日起,并非利用朝鲜战争解决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问题。
在建国初期,中华人民共和国对于加入联合国并没有表现出急切的态度。建国初期,中国对于国内的建设更为关注,对国际社会的关注较少。毛泽东不止一次提出“中国对美国承认中国和随之而来的现在加入联合国,兴趣不是太大”,即使加入联合国及美国承认中国有着诸多有利之处,但中国不进入国际社会,不与西方接触在当时中国领导人看来,对中国更为有利。一旦中国加入联合国与美国建交,这意味着中美双方将互派使节,这不利于中国国内事务(如:没收西方资本主义在华资产,将其陆续转归人民共和国所有,成为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一部分;解决国内财政经济问题;平息国内各地匪患及反革命活动,解放海南、西藏等地;进行土地改革。)的解决,而中国的建设问题将会受到国际社会干扰。毛泽东还指出,“美国现在不承认中国也有不少好处。这可以给我们自由,以反美的精神教育我们的人民,为在我国消灭剥削阶级做充分准备。如果美国再有8-10年不承认中国,那我们在这段时间将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础[14]199”。
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寻求的是在解决国内问题,肃清国内政治环境,没有西方的干预下完成国内基础建设以后,再加入联合国,这样中国才能在国际社会发挥更大的作用。新中国对于联合国外交一直保持着不过于急切的政策,尽管在国际社会上多次发声,但也是基于表明自己的立场之由。而中国对联合国外交的政策影响了中国对于朝鲜战争停战谈判的态度,中国拒绝十三国提案,是新中国成立之初对联合国外交政策的延续。
注释:
①关于中国与联合国关系研究的相关论著参考:1995年由甄言主编的《中国与联合国》,该书主要描述了中国在联合国发挥的作用及其行动;1999年王泰平主编的《新中国外交50年》,该书回溯了新中国建国以来与世界各国外交关系的发展历程;2009年中国联合国协会编写的《中国的联合国外交》,梳理了新中国的联合国外交形成过程以及新中国对联合国的贡献。
②参考曲星:《半个世纪的历程——中国与联合国关系回顾》(《世界历史》,1995年第5期);高辉:《建国以来中国对联合国的认识及行动选择》(《新中国60年研究文集》,第196-209页)。
③参考Evan Luard:“China and the United Nation”International Affairs(Royal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 1944-),Vol.47,No.4(Oct.,1971),pp.729-744。该作者认为中国不急于加入联合国,原因是在朝鲜战争期间中国将联合国视为美国操纵的机器,而60年代由于中苏交恶,中国将联合国视为美苏交易的平台,此外,台湾问题是中国不加入联合国关键原因。而Hungdah Chiu and R.R.Edwards:“Communist China's Attitude toward the United Nations:A Legal Analysis”The American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Law,Vol.62,No.1(Jan.,1968),pp.20-50。作者认为,1950年中国同意以临时代表身份参与联合关于某些特定议题的讨论,并没有坚持此前对解决中国代表问题的意见,在1955年中国放弃了这一观点。直到1964年中国加入联合国的唯一条件是让中华民国退出。但在1965年中国提出了另外的条件,即将所有“帝国主义”国家驱逐出联合国,由所有新独立的国家取而代之,因此得出结论,中国提出这一条件的原因是中国并非真正想要加入联合国。
[1]沈志华.试论1951年初中国拒绝联合国停战议案的决策[J].外交评论,2010(4):105-126.
[2]齐德学,刘颖伟.朝鲜停战谈判时机问题辨析[J].军事历史,1998(2):35-38.
[3]中央文献研究室.周恩来年谱(1949-1951):上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20.
[4]沈志华.俄罗斯解密档案选编·中苏关系:第二卷[G].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15.
[5]陶文钊.中美关系史(1949-1972)[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60.
[6]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周恩来文稿:第二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
[7]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外交文选[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4:78.
[8]美国国务院.美国外交文件集·朝鲜战争卷:第七卷[DB/OL].[2017-03-05].https://history.state.gov/historicaldocuments/frus1950v07.
[9]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周恩来文稿:第三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
[10]沈志华.俄罗斯解密档案选编·中苏关系:第三卷[G].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15.
[11]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外交史研究室.周恩来外交活动大事记[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93:21.
[12]艾奇逊.艾奇逊回忆录[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8:345-346.
[13]联合国.1950年联合国大会第五届会议通过的决议:联合国大会第A/RES/384(V)号决议[Z/OL].[2017-03-05].http://www.un.org/zh/documents/view_doc.asp?symbol=A/RES/384(V).
[14]沈志华.俄罗斯解密档案选编·中苏关系:第四卷[G].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15:199.
News China’s Attitude towards the United Nations and Rejecting the Proposal of the Thirteen Countries
GU Danying,XIAO Yu
(Department of History,Sun Yat-Sen University,Guangzhou 510275,Guangdong,China)
New China,at the beginning of its establishment,devoted more efforts to the construction of domestic politics and economy,and not much consideration was given to joining the United nations.On the contrary,Mao Zedong believed that the delay in joining the United Nations was more conducive to the implementation of China's domestic policy,and that once joining the United Nations,China would have to contact with the United States and Britain,which would hamper China's actions.China's attitude toward the United Nations had influenced China's diplomatic decisions during the Korean war.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about New China’s attitude towards the United Nations and rejecting the proposal of thirteen countries.
China;UN;the Proposal of the Thirteen Countries;Korean War
D822
A
1671-5934(2017)05-0077-06
2017-07-01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201020-11200-4123011)
辜丹莹(1992-),女,广东潮州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为国际关系史。
*通讯作者:肖瑜,副教授,博士,E-mail:401743268@qq.com
【责任编辑:赵佳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