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研究

2017-04-13杨闪闪张云新疆职业大学新疆乌鲁木齐830013

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学报 2017年1期
关键词:责任感培育责任

杨闪闪 张云(新疆职业大学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3)

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研究

杨闪闪 张云(新疆职业大学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3)

大学生是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成长的一代,肩负着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光荣使命。社会责任感是大学生必备的基本素养之一,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存在一定弱化的现象,培育大学生社会责任感需构建社会、学校、家庭、网络、自我五位一体协同作用的培育机制。

当代 大学生 社会责任 感培育

90后作为当代大学生的主要构成,是我国进入高速发展后长大的一代,他们生活的条件较前面几代人来说更加优越,但是此种环境也滋生出属于他们的特点:一方面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个性相对张扬、思维相对活跃、更有想法、崇尚自由、对新事物感到好奇、学习接受能力强,但与此同时也呈现出抗挫能力较弱、行为较不稳定、个人意识强、理想信仰不稳定、现实功利心较为突出等缺陷。社会责任感是一个合格人才必备的基本素质,马克思就曾说“作为确定的人,现实的人,你就有规定、就有使命、就有任务,至于你是否意识到这一点,那都是无所谓的”。[1]大学生是我国未来社会发展需要承担大任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具备良好的社会责任感。通过调查发现,大学生对社会责任感的践行总体情况是良好的,多数学生社会主义立场坚定、是非分明、价值观正确、眼界深远、思维开阔,有担当、有见识,能够承担起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责任。但是少部分学生社会责任感出现不同程度的弱化,较为突出的问题就是个人意识的满足凌驾于集体意识之上,注重索取而奉献精神弱化;关心自我前途发展而忽视他人感受,对问题的认识存在片面化,社会公德意识淡化,家庭责任感缺乏。基于以上对大学生自身使命的考量,分析当今形势的发展,必须重视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问题。

一、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的当代价值

(一)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忠实践行者

培育大学生更高层次的社会责任感更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马克思说过“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2]人作为社会性动物必然肩负不同的责任使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分别从国家、社会、自身三方面体现出每个公民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越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的程度就会越彻底。社会责任感的提升,随之而来的是大学生担当勇气的增加,进而升华为一种道德自律,而当今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呈现就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外化出来。

(二)为社会培养全面发展合格人才的现实诉求

市场经济发展的今天,对人才的要求也水涨船高,社会发展需要的是全新人才,拥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大学生更易于在社会立足,为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当今社会发展形势的变化,使得部分大学生心态浮躁、功利性强、受挫能力减弱,关注于眼前利益得失,忽视其社会责任的承担。[3]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育使得大学生能够自觉践行道德要求,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塑造完善人格,自觉承担起社会责任,成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步伐。

(三)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

社会责任感是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重要的组成部分。高校在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形势政策教育中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系列成果,通过了解现实社会的发展,明确自身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的角色,强化大学生的责任感意识。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者不断拓宽思路,改进工作方式方法,高校在培育大学生责任感的同时,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内涵也得到丰富。

(四)营造更好的社会主义和谐发展的氛围

大学生群体是社会生活中具有代表性的组织,影响力也相对广泛。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意识、责任担当能力大小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息息相关。良好的社会责任感有利于大学生自觉践行人生价值,以国家、民族大任为己任,有助于养成良好的道德自律精神,形成较好的道德自觉氛围,能够主动关心社会发展,形成“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责任意识,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条件。

二、影响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的因素

(一)社会环境的变化

第一,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负面效应。市场经济环境下,部分公民为了追逐巨额利润,抛弃道德底线,在利益面前弃国家、集体、他人的利益于不顾。对于模仿性较强的大学生来说,是一种不良的示范。第二,多元文化的影响。随着社会的发展,思想文化领域也悄然发生变化,西方霸权国家通过多种形式渗透我国人民的思想,部分大学生在西方文化的不断冲击下盲目追求自由、过度的个人主义、拜金主义滋生,使得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意识下降。[4]第三,社会风气的不良示范。当今国内存在一些不良社会风气,例如:他人遭殃时的隔岸观火、遇到需要帮助时的人性淡漠,办事请客送礼,部分官员贪污腐化,少数人投机取巧,明星偶像的暴利收入,媒体的不良炒作。大学生受到这些不良社会现象的影响,自然对践行社会责任感到力不从心。

(二)高校教育的误区

第一,高校教育相对来说重专业轻德育。高校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认识的程度相对欠缺,无论在资金投入、专业建设、人员配置、机制等方面都没有引起高度的重视。社会责任感培育只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内容创新不足,教育方式多采用理论灌输,缺乏实践检验。高校的重点放在学生的就业率上,在德育过程中也出现或多或少的功利性倾向,大学生对社会责任感的了解只是死记硬背,获取相应的分数。与此同时,高校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考评机制也不完善,只要考试分数高,就能参与各项评优。第二,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内容相对狭隘,与现实结合的创新力度不够,教育方式相对单一,大学生容易产生逆反心理。第三,教育队伍的整体素质亟待提高。目前高校从事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的队伍专职的较少,大部分的责任落在辅导员、班主任的头上,辅导员、班主任工作繁杂,仅仅利用班会时间进行教育,时间精力不够,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育缺乏系统的规划。社会责任感的教育过于理想化,缺少必要的人文关怀。第四,就我国高校文化建设来说,相对落后。部分高校对自身文化建设重视不够,未形成具有凝聚力的高校精神。[5]文化建设的组织、开展未形成机制,大学生缺少践行社会责任的平台。

(三)家庭教育责任的缺位

家庭教育是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的关键一环。但是随着社会开放,部分人对家庭的责任感意识逐渐弱化。首先,家庭关注大学生的自身发展忽视社会责任的教育。大学生很多都是独生子女,在生活物质方面呈现极大的优越性,他们只关注自己的发展,对其他事情从不涉猎,很多事情父母包办,坐享其成,导致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意识降低。其次,家庭环境的影响。近些年我国的离婚率不断升高,父母对婚姻家庭的态度,影响孩子的成长发展,单亲的影响使得一部分大学生对婚姻、家庭的责任选择逃避,其他责任的承担能力减弱。最后,父母对社会责任的践行,也是影响孩子社会责任感培育成败的关键。有些父母逃避社会责任,在社会中表现较为淡漠,自身的价值观念有失偏颇,间接影响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育。

(四)网络环境的复杂

网络的兴起给人们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当今人们生活已经离不开新兴媒介,大学生更是深受影响。其一,新媒介的负面效应。网络通过多种形式影响着大学生的衣食住行,大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方式就是通过网络、大众媒介,但是网络环境较为复杂,网上信息繁杂,有些信息的报道缺乏真实性,被当成商品过度消费,大学生的判断能力相对较弱,容易被误导,在责任感培育上出现偏差,这给社会责任感的培育带来了挑战。其二,大众传媒的导向影响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新兴媒体大多数信息是供受众消费的,往往为了博取青睐,呈现出低俗化倾向。随着网络的发展,“网红脸”、“网络直播”新鲜事物兴起,并且受到关注、追捧,使得部分大学生受到错误的导向,追随其发展,这使得社会责任感的培育受到了影响。

(五)自我责任意识的弱化

大学生群体一方面对新事物接受能力强,社会敏锐度高,另一方面其心智尚未完全成熟,容易受错误价值观念的影响,对社会责任感的培育不利。其一,大学生对社会责任感的重视不够。部分大学生只管自己学好,对国家、集体、他人发生的事漠不关心,认为自己只是一名学生,社会责任的承担轮不到自己,步入社会之后也缺乏承担责任的意识,这就会导致大学生对社会责任感的认识和实践发生偏离。其二,大学生抗挫能力较弱。[6]由于受到其他社会环境的影响,大学生的心态较为浮躁,一旦在学业、人际关系、就业等方面受到挫折,往往怨天尤人,逃避责任,放松对自我的要求。其三,自我价值观念的迷失。受到其他因素的不良影响,大学生容易形成错误的观念,个人价值观趋利避害,对社会责任感的培育造成阻碍。

三、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途径

(一)合力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其一,净化社会风气。良好的社会环境能够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提供充足的条件,在价值观念正确、责任感浓郁的氛围里,大学生更倾向去承担自身的社会责任。其二,完善政府相关部门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机制。不断探索丰富德育资源,丰富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教育内容,同时建立完善的考评方式,鼓励大学生自觉践行自身责任担当,在全社会形成自觉履行社会责任感的良好风尚。其三,引领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7]政府相关部门,要不断利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育开源节流。把握社会发展契机,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育提供沃土。

(二)强化高校教育的责任意识

高校是大学生培养社会责任感的主要阵地,高校环境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至关重要。其一,将高校责任感教育与人文关怀结合起来。高校必须将理性教育与人文关怀结合起来,在疏导学生的过程中,使其充分认识到他们肩负的使命,知识的习得最终是为了服务于人类的发展。其二,完善高校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的内容。在原来基础上应该加入感恩教育、生命教育、爱的教育等内容,使大学生充分认知社会责任感的范畴。其三,建设一支专业高素质的教育队伍,德育应该成为与专业教育并重的科目,好的教育者能够形成榜样力量,教育者社会责任感的高低,直接影响大学生受众对社会责任感培育的态度。其四,构建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大学精神是高校具有的独特凝聚力,积极向上的大学精神可以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育形成隐性影响,而大学精神的锻造需要依靠校园文化建设,高校应该利用多种教育资源,比如:校报、主题教育、升旗仪式、橱窗、学校重大活动等去宣传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性,也可以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志愿者服务、寒暑假计划等培养社会责任感。

(三)转化家庭教育的角色扮演

其一,在家庭教育中,重视社会责任感的培育。父母除了关心孩子的物质生活之外,更应重视孩子正确价值观的养成,为孩子的全面发展创造一个温馨的环境。其二,为孩子树立榜样。父母在日常生活中要主动承担起照顾家庭的责任,对婚姻家庭要采取负责的态度,树立正确的三观,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育形成良好的示范。同时,不断完善家长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方式,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四)净化网络环境的阵地建设

网络是大学生生活必不可少的因素,因此我们要牢牢掌握网络阵地建设。其一,占据网络阵地,丰富社会责任感教育形式。利用新兴网络媒介的广泛影响,在宣传中加入社会责任感教育元素。其二,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充分利用明星、影响力人物的号召力培育大学生责任感意识。其三,肃清网络不良风气。加强网络监管力度,规范大学生网络不当行为,让网络成为培育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重要阵地。

(五)树立自我教育的主动作用

伦理学家优纳斯说过“深刻的自我责任意识是一切一切的根基,它构成了人的生存的意义”[8],作为公民,我们必须具有责任意识,时刻不能放松对自我的要求,在学习成长中要不断认识自我,自觉培养社会责任感,增强承担责任的勇气。其次,社会责任感并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借助后天的学习与实践。刘世保指出,“责任行为的自觉取决于责任行为的长期训练,也取决于责任主体的主观自觉,即责任意识。”[9]责任意识与行为需要不断的训练,因此大学生要自觉养成承担责任的习惯,平时注重关心周边事物,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增强自身社会责任感意识。

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建设的重要力量,社会责任感的养成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一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的《学会生存》一文中指出,“一个人,作为公民、家庭和社会的成员,要承担各种不同的责任,这样人类的发展才能日趋完善。 ”[10]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受到多方因素的影响,因此必须要在社会、学校、家庭、网络、自我方面形成教育合力,共同塑造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培育环境。

【责任编辑:桂静】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29.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6.

[3]杨庆忠.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浅论[J].教育探索,2015(2).

[4]韩雅丽.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路径探析[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5(12).

[5]徐烈.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价值、属性与培养策略[J].思想理论教育,2016(4).

[6]王白丽.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探微[J].学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2016(20).

[7]程聘,魏语婷. 论当代大学生责任感的缺失与培养[J].科教导刊(下旬),2017(1).

[8]甘绍平.应用伦理学前沿问题研究[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2:123.

[9]刘世保,田宏杰.基于责任事件的责任教育概念分析及价值[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15).

[10]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210.

G64

A

1008-8784(2017)01-57-4

2016-7-9

杨闪闪(1989 —),女,新疆乌鲁木齐人,汉族,硕士,新疆职业大学中国语言学院辅导员,研究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及其规律研究;

张云(1988—),女,新疆乌鲁木齐人,汉族,硕士,新疆职业大学商学院辅导员,研究方向:执政党建设与当代中国政治。

猜你喜欢

责任感培育责任
英国“大爷”的责任感
使命在心 责任在肩
每个人都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国企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要有“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责任感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培养责任感强的孩子
期望嘱托责任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
开展『三扶』 培育新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