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及其在英语教学中的应对策略研究
2017-04-13黄芳庄朝蓉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四川遂宁629000四川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四川成都610066
黄芳 庄朝蓉(四川职业技术学院 四川 遂宁 629000)(四川邮电职业技术学院 四川 成都 610066)
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极大程度地加速了旅游、文化交流等的国际化步伐,尤其“一带一路”伴随互联网+的快速推进,国人走向世界以目不暇接的节奏不断被刷新。然而不同文化在彼此的碰撞中由于种种原因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语用失误,导致了交流不畅,甚至是“冲突”,令跨文化交际的预期效果大打折扣,毋庸置疑,寻找失误的原因,寻求解决的对策并在英语教学中不断创新意义重大。
1.语用失误概述
1983年英国杰出的语用学家Jenny Thomas在“跨文化语用失误(Cross-Cultural Pragmatic Failure)”一文中提出“语用失误是不能理解话语的含义”(The inability to understand what is meant by what is said)【1】,言简意赅的界定为开启国际国内的语言学家们的研究视域,专家学者们纷纷从多维度探索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
跨文化交际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通过语言进行交流的活动,交际双方在接收对方以言语形式传递的信息时,依据交际语境及自身的认知水平对对方使用的话语进行解码,然后做出回馈。美国著名的语言学家萨丕尔(Edward Sapir)指出:“语言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不能脱离社会继承下来的各种做法和信念。”【2】因此,拥有不同价值观念、思维方式、风俗习惯、经济政治体制的人将本民族的文化精髓注入到语言交际中,丰富了语言的内涵,传播了本民族的文化,但也为交际对象在寻求言语的关联条件时造成了困惑,致使理解发生偏差,最终出现林林总总的语用失误。当然,有的语用失误无伤大雅,但有的语用失误所导致的后果却是极具摧毁性,这也是对其研究的价值之所在。
2.语用失误的成因
Thomas将语用失误分为两类:一类是语用语言失误(pragmatic-linguistic failure),由于话语者把本族语的表达习惯或语法结构不正确地迁移到目的语(即外语)而引发的。另一类是社交语用失误(socio-pragmatic failure),它是由于忽视对方的社会文化规则、价值观、禁忌语等引起的。何自然指出:“两类语用失误的区分不是绝对的,由于语境不同,双方各自的话语意图和对方的话语的理解都可能不同,因而某一不合适的语话从一个角度看可能是语用一语言方面的失误,但从另一个角度看,也可能是社交一语用方面的失误。”【3】所以,并非所有的语用失误都能以非此即彼来划分。
2.1 语用语言迁移
人们由于长期受本族传统文化的熏陶,形成了自身独特的母语表达模式。在二语的输入过程中,不自觉地把目标语输入纳入到熟知的语言知识系统中来重构自己的语法及词汇,这就是语言迁移。如果母语对目的语的学习起正面的作用,就形成正迁移,反之便是负迁移。负迁移通常造成语言学习者(尤其高职学生)在使用外语交流时语言生涩不自然,甚至完全不知所以然。批改网语料库发现,欲表达“学到知识”高职学生很多沿用中文的用法而选择“learn knowledge”,殊不知英语中与“knowledge”正确的配搭应该是“acquire”。这类失误尽管有违英语表达习惯,但尚为造成交流障碍,或者伤及筋骨。而商场导购员用“What do you want?”来替代“Can I help you?”的时候,却会让西方文化背景的顾客倍感尴尬,伤及自尊。
归根结底,语用语言失误的根源在于目的语与源语言之间存在着诸如语音、语法、思维
等方面的差异,在进行跨文化言语交际时,话语者忽略这些差异选择不恰当的表达法或交际策略造成的。
2.2 社交语用偏差
社交语用失误是由于社交语用能力和知识的限制或滥用误用导致的。美国学者哈洛(Harlow)指出,“语言中所体现出的社交语用能力不仅涵盖了语言知识和词汇知识,而且还意味着说话人能够根据交际行为中所出现的情境变量和社交变量而采取相应的言语行为策略”[4]。策略错误主要体现在:
2.2.1 思维模式差异
语言是反映民族文化的载体,思维模式具有民族性,不同的文化形态在历史长河的冲击中形成了相对固化的不同的思维模式。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中国人的思维模式呈螺旋型上升,讲究含蓄;西方人则呈直线型趋势,讲究直接。中国人“醉翁之意不在酒”的思维形式常常让西方人找不到北。比如我们在借用对方的物件时,总会先陈述一大堆的理由,这反而令直来直去的西方人感到困惑:‘为什么不直接问“Can I borrow your cellphone?”,会不会请求的背后另有企图?’
另外中国人擅长综合思维,西方人擅长分析思维;中国人偏好模糊,西方人偏好精准;中国人喜欢中庸,西方人容易偏激;诸如此类的思维模式差异都有可能成为跨文化交际的绊脚石,引发语用失误。
2.2.2 价值观念差异
价值观也与文化形成的历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历史文化的差异也渗透到价值观表。中西方的价值观迥然不同,又通过文化冲突和语用失误表现出来。中国人获得成绩时总喜欢把荣誉和成功归功于集体和同事的帮助,“感谢党感谢组织感谢同志们的帮助”会让我们觉得这是由衷的,而崇尚个人主义的西方人会把这种集体本位的价值观看成是虚伪的表现,因为他们注重个人成就,尽管从不忽视合作精神。中国人“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的观念亦让推崇独立自主意识的西方人不屑。中国人的尊卑有序,同样让对尊长直呼其名的西方人感到不适。中国人“君子言义不言利”的金钱观更是让西方人无法理解。价值观的迥异在跨文化交际中也通过语用失误体现得淋漓尽致。
2.2.3 文化规约差异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有着丰富的内涵,包括宗教、信仰、风俗习惯、道德情操、学术思想、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各种制度等观念。早在20世纪20年代,美国语言学家Sapir在Language: An Introduction to the Study of Speech一书中就指出:“语言有一个环境,它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不能脱离社会继承下来的传统和信念”[5]。文化对语言影响深远,戴炜栋、张红玲(2000)指出“文化迁移是指由文化差异而引起的文化干扰,它表现为在跨文化交际中,或外语学习时,人们下意识地用自己的文化准则和价值观来指导自己的言行和思想,并以此为标准来评判他人的言行和思想。文化迁移往往导致交际困难、误解、甚至仇恨”。[6]看来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完全忽视对方的背景很容易自找麻烦。比如中国人习惯用“吃饭了吗?”来表达问候,并非想要获得确切的答复,而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西方人会有所误解,以为说话人的用意是想邀请他们一起用餐。经典例子“今天你真漂亮!”,中国人的客套“哪里哪里。”会使外国人不知如何回答才好。
3.英语教学中的应对策略
语用失误的原因很多,但根源还在教育,因为大多数人还是通过课堂教学习得第二语言的。吕文华、鲁健骥说过“我们的教学还没做到有意识地、有计划地、充分地反映汉语语用规则和文化,这片教学中的空白地使学生的母语干扰成为可能。初级阶段的语言教学内容(语言所表达的意义和文化内涵)往往是非常简单的、粗线条的。但是,成年人要表达的思想却是复杂的、细微的。这两者之间形成了一对矛盾,是语用失误的一个根源。”[7]所以要想提高英语学习者的语用能力,教师必须更新观念、改进模式、调整课程设计,不仅须传授语用知识,还要进行文化输入,加强文化意识,方可提高跨文化交际的效度。
3.1 增强跨文化差异意识
语用失误在很大程度上与跨文化意识有密不可分的关联,因此,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打破原来的英语教学模式——讲授语法词汇占压倒式地位,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弥补学习者在跨文化差异的敏感性方面的缺失。通过长期的跨文化背景、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的对比输入,结合英汉语言形式的对比分析,让学生对两种语言在语用方面的差异意识形成常态,从而,有意无意中都能选择符合目的语文化的表达策略,以减少交际双方因语言和文化方面的差异而造成的失败和冲突。
3.2 增设跨文化素质教育课程
我国大部分学生即便有走出国门的经历,但主要的学习环境还是国内的中小学,高考的压力促使大多数学校围绕应试教育的指挥棒,长期进行的仅仅是单纯的语言学习。在笔者供职的高职院校,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发现很多高职学生连TOEFL为何物都茫然不知,更谈不上跨文化知识的储备。单纯依赖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让学生拔苗助长般地完成跨文化输入显然脱离实际。高职教育不单单是技能的培养,素质的提升也意义非凡,因此,通过素质拓展课程开设更多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跨文化背景及跨文化交际技能课程,可放飞学生的眼界,增强学生的交际文化知识,让学生能有更多的机会习惯交际对象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模式,以提高其跨文化交际能力和语用能力。
3.3 创设跨文化交际情境
无论是大学英语,还是其他跨文化素质拓展课程,其目的都是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我们的学生缺乏走出去的可能,课堂教学的引导者们就需要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着眼于创设更逼真的跨文化交际情境,将教学的主体带入身临其境般的体验式教学氛围中去体会和感悟。被动记忆的东西需要一而再再而三的反复温习才能将短期记忆转化为长期记忆,而真切的感受能历久弥新。所以,教学设计者们创新教学模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各种精心设计的任务型情境活动,让学习者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去发现去总结去创造性地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和交际策略,通过语言实践来培养和提高语用能力和交际能力。
3.4 利用互联网,搭建跨文化交流平台
科技的革命让我们深刻地体味到时代的变革,时光的车轮把我们带到了一个飞速运转的大数据时代,生活便捷化,贸易路径多样化,信息获取的手段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我们要与时代赛跑,一不小心就会被淘汰;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人类变革了一切,似乎大数据让一切都成为了可能。满怀欣喜中我们发现学生跟上了时代的潮流,互联网让学生放眼世界仅在瞬间。顺应时代,英语教师们要跟上时代的步伐,需提升自身的信息技术能力的基础上,充分合理地利用互联网,搭建跨文化交流平台,引导学生在平台通过跨文化沙龙,汲取更多营养,让学生在交际活动中成长。
交际中的跨文化语用失误是中国学生在英语习得过程中常犯的错误,造成失误的因素纷繁复杂,但我们的教学在主观上更大程度上重视跨文化差异,革新我们的教学设计和课程设置,让学生从根本上改变跨文化交际的意识,提高跨文化交际语用修养,才能彰显外语教学的时效性。
[1]Thomas,J.Cross-cultural Pragmatic Failure[J].Applied Linguistics,1983.4:91-112.
[2](美)萨丕尔.语言论言语研究导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4:129.
[3]何自然.语用学和英语学习「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4]HARLOW L L.Do They Mean What They Say?Sociopragmatic Competence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ers[J].The Modern Language Journal,1990.74(3):328一351.
[5]Sapir,Edward,Language: An Introduction to the Study of Speech[M].New York: Harcourt.Brace&Co.,1921.
[6]戴炜栋,张红玲.外语交际中的文化迁移及其对外语教改的启示[J].外语界,2000(2) :2-8.
[7]吕文华,鲁健骥.外国人学汉语的语用失误[J].汉语学习,19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