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盛唐诗人张谓诗歌的艺术特色

2017-04-13王佳慧延边大学吉林延吉133002

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诗人诗歌

王佳慧(延边大学 吉林 延吉 133002)

张谓是盛唐时期诗人,于天宝二年(743年)进士及第,元人辛文房称其:“工诗,格度严密,语致精深,多击节之意”(《唐才子传》),可见张谓具有一定的诗歌才华。他的诗历代唐诗选本皆有收录,各代重要唐诗选本都选取了张谓的诗歌,只是选入诗歌数量不一,质量也参差不齐,而这与选诗之人所处的社会环境相关,一时代有一时代之审美倾向,因而选录诗歌有所差异也就不足为奇。然而,学界对张谓诗歌却鲜有关注,笔者正是在此种情况下对张谓诗歌的艺术特点展开论述。

一、“在物情之外”——直寻之妙

“直寻”一词是中国诗歌创作方法中一个重要概念,南朝梁钟嵘所著《诗品》对此有过具体论述,其《序》言:“若乃经国文符,应资博古。撰德驳奏,宜穷往烈。至乎吟咏情性,亦何贵于用事……观古今胜语,多非补假,皆由直寻。”简而言之,“直寻”就是从感物动情之中寻得佳句,而不是直接引用前人典故或已成诗句。这就意味着诗歌创作源于“物”的感发与“情”的碰撞,而非依靠使事用典,张谓的诗歌就有此特点。

张谓的诗歌创作素材并非探幽寻胜得来。唐人殷璠首先注意到张谓诗歌的此特点:“谓《代北州老翁答》及《湖中对酒行》,并在物情之外,但众人未曾说耳,亦何必历遐远,探古迹,然后始为冥搜。”何谓“物情”,有人称是“因景物感染而生的个人情感”[1],殷璠言这两首诗“在物情之外”,即是说明在他看来二诗已超越一般意义上的“物情”,而其超越之处就在于诗人并非“历遐远,探古迹”求得诗兴的感发,而是从极其平凡的事物或景色中得到启迪,从而获得诗意和美感,这就与钟嵘所言的“直寻”暗合,并不刻意追寻奇崛艰险之地,从日常生活中就可获得创作源泉。《代北州老翁答》这首诗,后人评价大都关注诗作的现实意义,而殷璠关注的则是,张谓选择了具有普遍意义却又极易让人忽视的人物作为描写对象。

诗歌中“直寻”的另一突出特点是描写实景,张谓的诗歌中也有体现:

薜萝通驿骑,山竹挂朝衣。霜引台乌集,风惊塔雁飞。

——《道林寺送莫侍御》

亭子春城外,朱门向绿林。柳枝经雨重,松色带烟深。

——《郡南亭子宴》

南园春色正相宜,大妇同行少妇随。竹里登楼人不见,花间觅路鸟先知。

——《春园家宴》

诗人不局限于视觉的直接描写,在张谓的笔下许多景物都有一种灵动的美感,而且为了烘托气氛,常常加入听觉:

晓风催鸟啭,春雪带花飞。

——《宴郑伯玙宅》

峥嵘洲上飞黄蝶,滟滪堆边起白波。

——《别韦郎中》

楼上胡笳传别怨,尊中腊酒为谁浓。

——《送皇甫龄宰交河》

攀树玄猿呼郡吏,傍谿白鸟应家禽。

——《西亭子言怀》

张谓将所见所闻的物象予以真实呈现,以实景构成鲜明的意象以表达真情实感,有些描写如在目前,易引发读者共鸣。在盛唐,运用“直寻”创作手法较为典型的是李白。张谓与李白是好友,李白在《泛沔州城南郎官湖》曾提到:“张公多逸兴,共泛沔城隅”,此时李白正处于人生不得志之时,幸有好友相伴暂以忘忧。李白是天才型诗人,他的诗中喷薄而发的情感往往源于所见的景物:“绿水净素月,月明白鹭飞”(《秋浦歌》)”、“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清溪行》),时而加上奇特的想象:“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张谓诗歌成就固然不如李白,但是“直寻”方法的运用在张谓的诗歌中确实较多,占有很大的比重,是张谓诗歌的一大特点。而且诗人很少运用典故,除却几首怀古咏史之作,几乎无用典之语句,诗人似乎颇得“直寻”之要领,使用也十分纯熟。

二、“天然去雕饰”——质朴之美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语出李白《赠江夏韦太守良宰》,而“清水芙蓉”是钟嵘评谢灵运诗歌所言,他在对比谢灵运和颜延之的诗歌时评道:“谢诗如清水芙蓉,颜如错彩镂金。颜终身病之”,显然钟嵘更欣赏前者。刘勰《文心雕龙·原道》称:“云霞雕色,有逾画工之妙;草木贲华,无待锦匠之奇;夫岂外饰,盖自然耳”,这自然是与用词华美,雕琢藻饰相对的诗歌主张,历代这两种风格的诗歌也各有体现。张谓追求的是质朴自然的诗风,在他的五律中犹未明显。如《同王徵君湘中有怀》:

八月洞庭秋,潇湘水北流。还家万里梦,为客五更愁。

不用开书帙,偏宜上酒楼。故人京洛满,何日复同游?

首联即点出了时令,秋季原本就是令人感伤的季节,而此时诗人客居他乡,望着潇湘之水,勾起了心中无限的乡愁。“万里梦”极言离家之远,“五更愁”是言愁思之深,时间与空间呼应,更加衬托了诗人久久不能断绝的愁绪。愁情无处排遣,翻开书卷聊以宽慰已无用处,只得登上酒楼借酒消愁。诗人以平淡的笔法抒写如此浓厚的乡情,语言清丽,余韵悠长。此类五律还有:

楚水青莲净,吴门白日闲。

——《送青龙一公》

——《送裴侍御归上都》

看花寻径远,听鸟入林迷。

——《同诸公游云公禅寺》

上述皆是语言不假雕饰的杰作,诗人另一首流传甚广的《早梅》虽非五律,却也写得格外清新别致: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林村傍溪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自古咏梅诗作不乏佳篇,有人赞梅之风姿,有人赏梅之品格,而张谓则侧重于突出梅之“早”。诗的首句点明了梅花的洁白如玉,第二句指出了梅花的生长环境——傍水凌寒独开。第三句说明了梅之所以早发,是因为“近水”,末句与首句相应,将早梅疑做经冬未消的白雪,“不知”、“疑是”,营造了一种迷离恍惚的境界,最终诗人才发觉这是一树近水先发的早梅。诗人独具慧眼,不仅发现了这树早梅,而且曲笔写出了梅之品性,语言平如白话,却丝毫没有削弱诗的美感。在张谓之后也有不少诗人描写梅似雪,许浑的“素艳雪凝树,清香风满枝”着重描写了梅之淡雅与清香,而王安石的“遥知不是雪,唯有暗香来”更是与张谓的这首《早梅》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盛唐时不乏语言质朴之诗作:孟浩然的“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过故人庄》)、王维“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鹿柴》)、常建的“江上调玉琴,一弦清一心”(《江上琴兴》),他们或是表现田园风光,或是表露“澄怀观照,静照忘求”的禅心,总之与张谓表达的情感还是略有不同。张谓善长以质朴的语言营造清丽诗境,使人读来别有一番滋味。“平易中见深远,朴素中见高华”,的确如此,张谓的诗尽管未能达美之极致,却已有美之韵味了。正如梅尧臣所言“作诗无古今,惟造平淡难”,诗之语言不须多么华美,达到天然浑融之境最为难得。

三、“结交须黄金”——写实之真

中国古代诗歌自先秦始就有写实传统,《诗经》中的“风”和汉魏乐府民歌都是现实主义的杰作。此后历代诗歌创作也一直沿袭着这一传统。时至唐代,初唐诗坛诗人们一直致力于矫正齐梁绮靡之习气,盛唐诗坛王孟之山水田园诗及高岑之边塞诗始终占据主要地位;中唐又开启了新一代的“重写实、尚通俗”诗歌风向。而元白诗歌这种艺术追求的近源,大部分学者认为是杜甫。毋庸置疑,杜甫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后世人们争相学习的典范。但是,与杜甫同时或是稍前的也有具备这种写实倾向的诗人,张谓就是其中之一。

张谓的《代北州老翁答》是写实的代表作,反映的玄宗天宝年间长期穷兵黩武给百姓生活造成的巨大伤害,全诗如下:

负薪老翁往北州,北望乡关生客愁。自言老翁有三子,两人已向黄沙死。

如今小儿新长成,明年闻道又征兵。定知此别必零落,不及相随同死生。

《西游记》是典型的IP电影,也可能是中国电影史上被改编次数最多的文学作品,也是文学在著作中最大的IP。它的章节多达一百回,吴承恩在八十多万字里,暗喻官场的腐败、内斗,描写众生的疾苦,及孙悟空的一颗“不死心”。《西游记》的包罗万象,以至于今天的创作者,只要窥其一斑,都能发散开来、独立成章。在豆瓣电影小组里我发现,全世界共有117部影视作品署名吴承恩,堪称中国最厉害编剧。在去年夏天上映的《西游记》也是改变于此,评价褒贬不一,当然这也是最难改编的IP之一。在《西游记》原著中,多采用非线性叙事,其实是比较凌乱的。有大量的留白,时空线索跳跃性很大,堪称意识流之典范。

尽将田宅借邻伍,且复伶俜去乡土。在生本求多子孙,及有谁知更辛苦。

近传天子尊武蔬,强兵直欲静胡尘。安边自合有长策,何必流离中国人。

这首诗一直为后人推崇,傅璇宗就称“开元、天宝时期的边塞诗,能够触及当时现实矛盾的,除了杜甫的《兵车行》,李白和高适的一些诗篇,就要算张谓的这首诗了”。[2]杜甫所作的《兵车行》与其内容相似,时间先后已不可知,但是诗人自己有过从军经历,对这种黩武国策有很深感触,有感而发,此诗未必受杜甫影响而作。诗中“在生本求多子孙,及有谁知更辛苦”发出的感喟与杜甫的“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兵车行》)皆言征兵所引发的严重后果。明人桂天祥在《批点唐诗正声》评道:“如此诗自是一格,杜工部《垂老》《新婚》等篇便是”。清人沈德潜《唐诗别裁》:“为明皇黩武而言,与老杜《石壕吏》相似”。在后人看来,张谓的这首诗是可以与杜甫的“三吏”并提的。

《杜侍御送贡物戏赠》也是张谓描绘社会现实的佳作:

铜柱朱崖道路难,伏波横海旧登坛。越人自贡珊瑚树,汉使何劳獬豸冠。

疲马山中愁日晚,孤舟江上畏春寒。由来此货称难得,多恐君王不忍看。

铜柱朱崖指南方边远地区,汉代大将马援、韩说曾在此地抗击东越之敌,立有军功,而此时杜侍御到此地则是为了搜寻贡物取悦皇上,前后相互对照,公私立显,尊卑即现。诗人时任潭州刺史,有感于当时弥漫的送贡物以悦君心的社会风气并加以辛辣的讽刺。盛唐诗人经历安史之乱后报国热情日益消退,如王维已从“拔剑已断天骄臂,归鞍共引月支头”(《燕支行》)的万丈豪情转为“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酬张少府》)的洁身隐遁,岑参的“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功”(《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又是何等气魄,到后期却“敛迹归山田,息心谢时辈”(《终南双峰草堂作》)。而稍后大历诗风渐起更使诗歌“转向淡远的情致,转向细致省净的艺术创造”[3],彰显时代之声的诗歌更少了。而张谓的诗歌还是有所揭示的,如《题长安壁主人》:

世人结交须黄金,黄金不多交不深。纵令然诺暂相许,终是悠悠行路心。

这是一个以金钱衡量人们之间关系深浅的社会,黄金至上。若富足便可与人结交,否则只能得他人口头的允诺,而那仅是表面的敷衍,人心冷漠,诗人将此长安壁主人的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这首诗展示的是社会世态人情的一个侧面,描写极为传神。张谓此类诗歌虽然不多,但是在写实之音渐弱的时代仍对现实有揭露,这也是较为可贵的。

综上所述,张谓的诗歌虽长久为人遗忘,但是他始终秉承“直寻”创作理念,抒发真情实感,语言清新质朴,在写实渐少之时也有反映现实之作,从这个意义而言,其诗的研究价值就不容小觑。唐代诗人众多,成就高的诗人也非凤毛麟角。然而在浩如烟海的唐诗精粹中,还有许多诗歌等待人们去发掘其价值,由于笔者才力所限,本文只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希望学界对张谓的诗歌研究予以关注,进而获得更为丰硕的研究成果。

[1]沈德潜.唐诗别裁集[M].北京:中华书局,1975.

[2]傅璇宗.唐代诗人丛考[M].北京:中华书局,1980.

[3]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二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诗人诗歌
诗歌不除外
“诗人”老爸
“新”“旧”互鉴,诗歌才能复苏并繁荣
诗歌是光
晒娃还要看诗人
我理解的好诗人
诗人猫
诗歌岛·八面来风
诗歌论
诗人与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