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民办养老机构老年人心理需求及策略
——以重庆市九龙坡区宏善康乐源养护中心为例

2017-04-13陈利利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民办养老机构

◎陈利利

(重庆传媒职业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重庆 铜梁 402560)

近年来,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公办养老机构已经无法满足市场巨大的养老需求,养老产业逐渐向市场化发展。民办养老机构作为一种市场行为,面向老年群体提供中高端的护理服务,不仅为老年人提供基本的生活照料服务,更能满足老年人在心理慰藉、休闲养生、文化娱乐、社会参与等方面高层次的服务需求,是相对来说比较高端的养老服务体系。与传统的公办养老机构相比,民办养老机构具有专业化、社会化、市场化的明显特征,除了能为入住的老年人提供高水准生活照顾服务及健康护理外,还能满足一般养老机构难以满足的文化生活服务及精神慰藉关怀方面的要求。

过去一段时间乃至当前,国内外对养老机构中居住老人的需求研究主要集中在生活护理、健康护理等领域,对其在高层次、精神层次的心理需求很少关注;研究范围界定不明确,只是定义在养老机构,没有将民办养老机构、公办养老机构,中、高、低端层次性严格区分开来,比较笼统。本研究以重庆市九龙坡区宏善康乐源养护中心为例,将研究范围严格定义在中高端、民办性质的养老机构中,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研究的科学性;从入住的约260名老人的实际情况出发,以个案研究作为切入点,对老年人的心理需求进行调查分析,为满足民办养老机构中的老年人心理需求提供相应的对策。

一、调研情况

(一)调研对象

重庆市九龙坡区宏善康乐源养护中心入住的约260名老年人。

(二)研究方法

笔者多次前往重庆市九龙坡区宏善康乐源养护中心,通过对入住老人入院资料的查阅、统计和对老人的实地观察,初步了解老人们的基本心理需求;通过与老人们进行个别访谈和集体访谈,更深层次地了解民办养老机构老年人的心理需求;另外,在一定调研对象范围内发放问卷,获得较全面的书面调研信息。综合运用以上几种调研方法,对民办养老机构中居住老人的心理需求进行统计分析,进而提出科学的应对策略。

(三)调研结果

经过调研,得出入住中高端民办养老机构的老人具有以下的特征:

1.养老经济支付能力强。入住的老人多属于社会的中上阶层,有良好的经济基础,养老消费支付能力较强,在物质层面都能得到较好地满足。

2.对养老机构的要求高。由于传统养老机构的基础设施不够完善、服务项目单一、服务质量不高,这些老人对专业化养老机构需求更强,更青睐服务多样化的中高端养老机构。他们不太关注公寓的价格、公办或民办,而是追求舒适的环境、良好的医疗护理服务、完善的文化娱乐设施。

3.受教育程度高。入住中高端民办养老机构的老人大多有相同的文化知识背景,高学历、高素质、高收入,是典型的老一代高干、高管、高知人群。

4.子女不在身边,“空巢化”严重。这些老人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家庭,子女不在身边或者子女要上班、照顾小孩,家庭养老难以实现。

5.心理护理需求强。生活护理和健康护理都能够得到满足,高层次的、精神层面的需求比较强烈,236位老人(占90.8%)表示需要心理护理或者心理护理比较欠缺,得不到满足。

二、民办养老机构中的老年人心理需求分类

由于入住民办养老机构中的老年人普遍有着较好的经济基础,所以他们一般不存在衣食住行等生存需求方面的担忧,更多的是在高层的、精神层面的需求。在衣、食、住、行等基本需求得到满足后,这些老人渴望被社会关心、认同的心愿也逐渐强烈起来,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安全感的需求——人身、财产的安全保障

自己身体健康、财产不受侵犯,儿女自立孝顺,是老年人获得安全感的理想状态。民办养老机构中的老年人安全需求包括对人身财产安全、生活稳定以及免遭痛苦、威胁或疾病等方面。人到了老年,随着身体的日渐衰老和机能的逐渐丧失,就会产生恐老、怕病、惧死的心理,所以健康问题是民办养老机构中的老年人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

除了希望社会、养老机构给他们提供良好的医疗保障之外,老年人的“安全感”,很大程度上还来源于房子、存折和退休金等个人财产不受侵犯。民办养老机构中的一些老人是由子女来代管退休工资卡、医保卡等个人财产,子女替父母保管财产是担心老人年纪大了受骗或者将卡遗失。但老人有保管自己的财产、确保自己财产不受他人侵犯的权利,如果他们不亲自保管这些财产心里就不踏实,缺乏安全感。住在养老机构的老年人,也总是担心把“家底儿”放在机构住处不够安全,害怕遭到盗窃或遗失。

(二)归属感的需求——正常社会交往的需求

社交需求包括对亲情、友情、爱情以及隶属关系的需求,多层次的交往是老年人正常的心理需要。民办养老机构中的老年人退休后社会角色发生了变化,心理的落差不可避免地会引起他们的失落感,因此他们非常强烈地需要一种归属感。老年人的归属感是融安全感、认同感、成就感、群体感、依恋感和幸福感等多种高级情感为一体的综合表现。

民办养老机构的老人希望自身居住的环境充满理解和关爱。他们为了排除生活中的无聊和寂寞,喜欢聚在一起聊天、跳舞、练字、看书、切磋某方面的技艺等,也喜欢找有共同爱好和相同背景的人交流。另外,人到了老年,精力、体力、脑力都有所下降,有的生活不能完全自理,希望得到机构的护理人员、家人和身边朋友的关心照顾。总的来说,老年人希望和他人有正常的社交往来,建立温馨和谐的人际关系,这样他们才会感到温暖和幸福,归属感也随之大大增强。

(三)尊重的需求——自我尊重和赢得他人的尊重

尊重需求既包括对自己所取得的成就或自我价值的认同,也包括赢得他人对自己的认可与尊重。民办养老机构居住的老年人大都经验阅历十分丰富、为人处世有方,什么事情都有自己的主张和看法,他们喜欢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而不去麻烦别人;他们想让周围的人尊重自己的想法,听取自己的意见。他们各自身怀绝技,大部分都曾是某一领域的行家、能手,深得周围人的尊重,但由于退休使得他们失去了原来的社会地位和展示才华的机会,新的人际关系的建立使他们很难实现自身价值而得不到周围人的认可,因此他们希望养老机构的工作人员、居住的其他老人能够按照他们过去的实际形象来接受他们,并认同他们的能力,肯定他们的价值。他们关心的是展现自身价值的机会、赢得他人的认同和尊重,在某一方面超过其他老人。在赢得周围人尊重的同时,民办养老机构的老人对自我价值的满足感增强,进而充满自信。

(四)实现自我价值的需求——人生的意义

有关研究表明,人到了老年,自我价值感就会变得很强,表现出自我完善的欲望和向上向善的本性。民办养老机构居住的大部分老年人在长期的职业生涯和过去的人生阶段中,在各方面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在退出社会的主流舞台之后,并不甘于平凡无为,他们仍渴望有所建树和创造,使自己趋于完美,追求一定的成就感;他们希望能够尽自己所能,扮演新的角色,渴望将自身掌握的技艺传授予别人,继续为家庭、为他人、为社会履行职责和义务,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实现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五)学习求知的需求——适应现代生活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老年人积极学习、用脑可延缓衰老,也可以充实自己而不至于空虚、无聊。民办养老机构中的老年人大多具有高知识水平,多年来保持着良好的学习习惯,他们在离开工作岗位、住进养老机构之后,仍希望能认真系统地学习;也有一些老人想通过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技能,掌握一门感兴趣的技术或者实现自己曾经的梦想。

另外,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新鲜事物层出不穷,如智能手机的使用,电脑的操作,网上预订、支付功能的盛行,各种自助操作机器的使用等,这些变化会让有些老人无所适从,变成了新时代的“科技盲”,感觉自己被现代社会抛弃了,融入不到年轻人的群体当中。为了跟上时代步伐,适应当代的生活,民办养老机构中的老年人有着强烈的学习新事物、与时俱进的愿望,他们不愿意成为现代社会的落伍者,而是渴望通过学习来共享现代社会科技进步。

三、满足民办养老机构老年人心理需求的对策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单纯进入养老机构的养老方式已经无法满足老人日趋提高的现实养老需求,所以应当将中国的主流养老提升到需求养老。在分析民办养老机构入住老人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解决民办养老机构老年人心理需求的策略,对于稳定老人的情绪变化、提高老人的身心健康程度、增强老人的生活幸福感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保障老年人的人身、财产安全,增强安全感

作为养老机构,首先应该在食品的安全卫生和营养搭配方面确保入住老人的人身安全。其次,应该严格按照《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来进行养老机构的环境设计、建筑设计、设施设备装修等工作,防止坠落、摔伤、火灾等意外伤害事件的发生,确保入住老人的生命安全。再次,养老机构要加强日常的安全防范和保卫措施,提醒老人关好门窗、提高防范意识,确保自身的财产安全。

另外,专业的医疗和护理服务也是影响老人安全感的因素之一。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在身体机能方面有所下降,躯体患病的几率也大大增加。据有关数据统计,四分之三的老年人患有各种疾病需要长期的护理或治疗,客观上要求长期系统的护理或医学治疗。提供老年人身体治疗所需的医疗服务是传统养老机构的短板,也是民办养老机构的努力方向。因此,为了让入住民办养老机构的老人在身体健康、护理、治疗方面有安全感,这类养老机构必须加大投入和对外的合作力度,采取医、养、护结合的综合服务模式,提升自身的医疗、养老和护理服务结合水平,增强入住老人的安全感。

(二)创造人际交往机会,增强老年人归属感

民办养老机构的老年人虽然衣食无忧,但是他们内心深处还是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够惦记自己、经常来探望自己,尤其是患病老人,更需要家人的关心、安慰和支持。养老机构的工作人员除了加强自身对老人的关心、关爱之外,还应当定期提醒老人家属打电话问候或者来养老机构探望老人,多带孙辈与老年人相聚,以满足老年人享受天伦之乐的心理需求。

养老服务工作者要给予老年人的不仅仅是生活上和心理上的关心照顾,还要给予他们家的感觉;要定期组织一些团体性的老年活动,动员大家积极参与,组织他们一起进行各种文艺、体育活动,书画练习、合唱表演、手工制作、外出参观旅游等集体活动及与社会爱心人士的联谊活动等。通过活动,老年人能够认识结交一些新的朋友,加强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增进与他人的情感交流,与他人更好地和睦相处。而对于丧偶或无子女的老人,护理人员应动员周围的人共同关心体贴老人,消除老人的孤独感、失落感。

(三)营造尊重氛围,创造尊重机会

要想满足老年人的尊重需求,养老机构首先应当营造一个尊老、爱老、敬老的生活环境和良好氛围。每一个老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兴趣爱好和优势特长,尊重老人的想法和做法,尊重老人对自己生活的决定,给足老人尊严获得感是必不可少的。

另外,养老机构应定期举行团体竞赛类活动,根据老人的特长争取让每一个老人都有展示的机会,然后采取公开奖励和表扬的方式来赢得周围人对他们的尊重。鼓励老人们展示自己的优势特长,通过为表现优秀的老人颁发荣誉证书、在养老机构的刊物网站上发布表扬性质的文章、机构展示栏公布光荣榜等途径来满足老人的尊重需求。

(四)多措并举,帮助老人实现自身价值

针对民办养老机构中的老年人实现自我价值的需求,机构的工作人员应该在老人入院登记信息的基础上,了解老人的过去、熟悉老人的优势,充分利用老人的特长,有计划地在机构内部开展各种活动,为老年人实现自身价值创造机会。具体的途径有以下几条:1.鼓励在某一方面有特长的老人去教其他老人,带领大家一起开展活动,这样既让老人获得了实现自身价值的机会,又提高了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2.在机构中设立老年人文化管理中心,主管老年文化事业的建设与发展,培养老年人的各种兴趣爱好,使老人在活动中实现自身价值;3.开展比赛类的团体活动,增进老年群体之间的交流互动,通过横向比较展现自我价值;4.建立老年人“余热”发挥办公室,为老人提供志愿者服务、社工、义工等渠道和机会。通过以上多种途径,让养老机构中的老年人通过个人展现和服务他人来实现自己的人身价值。

(五)为老人创造学习条件,共享科技进步成果

互联网技术全方位融入现代生活是社会进步的大势所趋,如果老年人不会使用、无法共享这些科技产品,不但会使老年人在心理上感到被边缘化,而且有悖于“六个老有”的老龄工作目标。《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明确规定:“国家应当为老年人参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创造条件”。

信息化时代,公共交通、银行存取、挂号就诊医疗、生活支付等越来越多的公共服务融入科技元素。针对民办养老机构老年人对新生事物强烈的学习求知欲望,养老机构的工作人员应当重视如何让老人掌握这些科技产品的操作技能,为老人学习创造条件,使其在生活中享受实用的互联网产品,更好地融入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养老机构工作人员可以根据老年人的兴趣爱好和个人需求,开设覆盖电脑、智能手机、微信的使用,网上购物流程、网上支付平台注册申请,银行和医院等场所自主机器的使用等方面的培训,让老年人都能共享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成果。

四、结语

老年人晚年的生活质量问题已经成为关系到国家稳定和社会健康和谐发展的重大社会问题。随着我国老龄化形势的加剧和家庭养老功能的弱化,入住养老机构的老年人越来越多,如何满足老年人心理需求、提高他们的幸福感和晚年生活质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通过对民办养老机构中老人心理需求的分析,寻求合理的解决途径,满足养老机构老年人不同层次的心理需求,是养老机构提高服务质量的宗旨所在,也是实现"六个老有"的老龄工作目标、提升老年人幸福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途径。

[1]李欣.老年心理维护与服务[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2]张晶,刘纯艳.退休老年人心理需求及应对措施的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07,21(29):2650-2652.

[3]曾小五,朱尧耿.老年人的价值及其价值实现[J].人口研究,2008,32(2):87-90.

[4]邵毅霞.发展民办养老机构的四点建议[N].浙江老年报,2013-3-11.

猜你喜欢

民办养老机构
新时代加强民办中小学党建工作的必要性
论民办独立院校的“企业化经营”
基于学科竞赛的民办本科高校会计实践教学改革探讨
养生不是养老
养老更无忧了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增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减仓股前2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