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问题反思及其对策分析

2017-04-13春,宋

关键词:体育锻炼体质青少年

翟 春,宋 成

(1.沈阳工程学院 辽宁省团校,辽宁 沈阳 110136;2.山西师范大学 政法学院 山西 临汾,041000)

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问题反思及其对策分析

翟 春1,宋 成2

(1.沈阳工程学院 辽宁省团校,辽宁 沈阳 110136;2.山西师范大学 政法学院 山西 临汾,041000)

以青少年体质健康为出发点,针对青少年体质健康连年下降的状况,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主要包括教育体制、家庭环境、现代生活方式、生态环境、学校体育价值取向及个人主观因素等多方面原因。我们在提高青少年体质健康的促进中,应该健全和落实体育法规、拓展学校体育教育的职能、完善学生体质健康监测信息平台、形成“三位一体”的体育健康促进新格局、重视校外教育、加强青少年体质健康自我促进的干预。

青少年;体质健康;对策分析

近年来,青少年的体质健康状况连年下滑,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瞩目和重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关乎国家和民族的希望,是一个国家综合竞争力的体现。增强青少年体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是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事。当前,青少年体质健康的状况已经越来越不适应学校教育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尤其是在建设体育强国的目标下,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和理解增强青少年体质的重要性,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这既是一项长远的战略目标,又是一项紧迫的现实任务[1]。

一、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创新、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方式也逐渐发生了转变,体力劳动、体育运动越来越少,越来越多的疾病年轻化,亚健康群体逐步扩大,人们的身心健康问题日益凸显出来。更加值得关注的是,我们青少年体质健康的状况不容乐观,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

我国自1985年以来,每五年进行一次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从1985~2010年的25年间,青少年体质状况持续下降,身体形态、速度素质、耐力素质、柔韧度等身体素质全面下滑。200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指出,青少年耐力、力量、速度等体能指标持续下降,视力不良率居高不下,城市超重和肥胖青少年的比例明显增加,部分农村青少年营养状况亟待改善。这些问题如不切实加以解决,将严重影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乃至影响国家和民族的未来。直到2014年底公布的《2014年国民体质监测公报》显示,学生体质与健康状况总体有所改善,主要体现在5个方面:身高、体重、胸围等形态发育水平继续提高;肺活量继2010年出现上升拐点之后,继续呈上升趋势;营养状况持续改善;乡村小学生蛔虫感染率持续降低;中小学生身体素质继续呈现稳中向好趋势。 但是,在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总体有所改善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大学生身体素质继续呈现下降趋势;视力不良检出率居高不下,继续呈现低龄化倾向;肥胖检出率持续上升。[2]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国人民虽然早就摘掉了“东亚病夫”的帽子,但从近些年的监测公报可以看出,目前这些“高身材,壮体格,低体质”的青少年,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已经成为了空有一副好身材的“病夫”。

我国是人口大国,青少年的体质健康问题如此严峻,必然成为国家发展的绊脚石。我们应该清醒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认识到这是一个涉及学校、家庭和社会等方面的综合性问题。这就需要我们从社会的不同领域、不同视角,全面审视分析原因并提出可行的效策,以期有效提高我国青少年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

二、影响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的因素分析

1.教育体制原因

虽然国家一再的提倡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并且不断深化教育改革,但是长期的应试教育理念根深蒂固深植于人们心中,传统的教育思想在很大程度上依然影响着人们的教育行为。这种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矛盾所滋生的问题普遍存在,很多学校、老师和家长一味注重升学,往往忽视了体育课和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在校园内,学生的体育课被挪用的情况屡见不鲜,学生的课余时间也经常被繁多的练习题占用;放学后,各种课后作业、补习班依然占用了学生大量的业余时间,这种紧锣密鼓的学习方式,学生根本没有体育活动的时间。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成绩、升学率成为了衡量一个学生优劣的标准。在这种大环境下,本该充满活力与生机、丰富多彩的学生生活变得枯燥而乏味,严重缺乏必要的体育健身时间,没有形成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给处于生长发育宝贵时期的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带来了不利的影响,造成青少年体质严重下降。学校和家长总是尽力给孩子创造更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但是却严重忽视了强健的体魄才是他们成长中最为重要的,良好的身体素质是成就一切的前提和基础。我们总是提倡“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而在现实中,应试教育体制很显然是将体育无形中推出了全面发展之外。

2.家庭环境影响

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中最初的环节,家庭教育理念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青少年成长发展的轨迹。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青少年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与家庭对于体育价值的认知息息相关,家庭教育对于青少年体育健康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随着城市化、现代化城市的不断深入,家庭结构也发生了变化,逐渐呈现小型化、核心化的新型家庭模式,教育理念也随着发生了新的变化。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独生子女的出现,使得家庭的中心都放在的孩子身上,“小皇帝”“小公主”比比皆是。但是,家长对孩子的关心更多的是体现在物质生活和家庭环境的创造上,而忽略了对孩子意志品质的培养,“温室的花朵们”怕苦怕累,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很多体力劳动家长都舍不得让孩子做,大包大揽地代劳了,甚至连最基本的体育活动都怕累到孩子。很多家长对体育运动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偏差,觉得体育运动耽误孩子的学习时间,徒劳无功,不如去培养一些艺术特长更有价值。正是家庭的这种错误的体育观念干预和阻碍了学生的体育锻炼,致使青少年的体质越来越差。家长一味加强智力教育和投资,而忽略了对孩子身体素质的培养,即使孩子没有输在起跑线,但是也很难坚持到终点线。我们经常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体育锻炼才是提高各方面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

3.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机械化、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日常和工作和生活中,出门以车代步,家务劳动和办公自动化,人们从事体力劳动的机会越来越少,越来越多的科技成果代替了体力劳动。但是,人们在享受这些生活便利的同时,身体机能也在不断退化。在生活娱乐方面,传统的一些趣味游戏,如跳房子、丢手绢、抽陀螺、捉迷藏等,也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深入而逐渐被网络游戏所取代。尤其是近些年来,互联网、电子商务发展速度迅猛,网络成为了人们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少年接受新鲜事物较快,但自制力较差,学生群体沉溺网络等不良生活方式也严重地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网瘾少年”越来越多,这也是青少年体质健康的隐患之一。

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物质条件的改善,人们的饮食习惯也发生了变化。尤其是青少年的饮食方面,大量高热量、高脂肪食品的过量摄取,加之缺乏正确的营养健康知识和不良的作息习惯,造成了青少年体质的下降和肥胖率的增高不下。我们摄取的各种能量越来越多,而体力劳动和体育锻炼却大大减少,导致身体消耗的就少,久之,身体各项机能逐步弱化,身体素质就会越来越差。

4.生态环境的影响

环境污染的加剧,致使我们的生存环境越来越差,食品安全、大气污染、水质污染等问题越来越严重,给我们的健康带来了威胁。生态环境是开展体育锻炼的先天必要条件之一,生态环境包括空气质量、气候条件等。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废气、汽车尾气的大量排放,一个崭新的词汇——雾霾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的生活环境遭受了更严重的破坏。雾霾的主要成分是高浓度的对人体有害的细颗粒物,是健康的无形杀手,雾霾给人们的正常出行和室外锻炼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在雾霾天气进行体育锻炼会出现头晕、呼吸困难、胸闷等一系列不适症状,严重者甚至还会给呼吸道、心脏等带来危害,诱发高血压、心脑血管等疾病。空气污染的日益加剧,大大降低了青少年进行室外体育运动的机会,对青少年的体育健身带来了很大的影响。除此之外,我们的食物、饮用水也受到了严重污染,很多食品都来源于不健康的途径,这也是造成青少年体质下降的原因。

5.学校体育价值取向的影响

青少年的大部分体育锻炼都来自于学校,因此学校在青少年体质健康的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校的体育价值取向本应该遵循着“以学生为本”“健康第一”的原则,然而,由于受到环境、社会、经济价值等多方面的影响,学校的体育价值取向逐渐偏离了原有的轨道,没有得到促进学生体质健康的效果。学校的体育教育往往跟随社会的需要,因此出现了以训练运动技能为重要目标,竞技体育的发展态势良好,长期处于学校体育发展的主流,而体育健身却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忽视了学生增强体质的需要。总体上看,学校体育仍是整个教育事业相对薄弱的环节,对学校体育重要性认识不足、体育课和课外活动时间不能保证、体育教师短缺、场地设施缺乏等问题依然突出,学校体育评价机制亟待建立,社会力量支持学校体育不够,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仍是学生素质的明显短板。[3]在这种社会趋势和教育形势下,学校体育教育逐渐被边缘化。在这种体育价值的指导下,学校的体育实践就往往被轻视,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学校体育经费投入不足、运动器材和设施相对匮乏、业余体育活动开展不足等;(2)学校的体育课内容枯燥、单调,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方式没有创新,学生也变得越来越不喜欢体育课;(3)课外体育锻炼无从谈起,很多只是喊喊口号,落不到实处。

6.青少年自身主观因素

在当前的社会形势下,青少年大都把时间和精力放在学习上,无暇顾及到体育锻炼,即使体质下降,也只是通过各种保健品来补充营养。首先,青少年缺乏体育锻炼的意识,对体育锻炼没有正确的认知,对体育健身的积极性不高或者根本没有。其次,青少年对体育锻炼缺少浓厚的兴趣,缺乏参加体育锻炼的自主性。所谓自主性,就是自愿执行某一行为的信念,他不受外界因素的控制。对青少年而言,因为缺少对体育锻炼的自发性、主动性,使得正常的体育健身运动很难实行。再则,青少年缺少与体育锻炼有关的知识。正是因为缺少体育锻炼的知识,对体育锻炼没有正确的认知,青少年对相关的如何锻炼、采用何种方式锻炼却不得而知,也就达不到强身健体的目的,更谈不上体育锻炼的持久性。

三、提高青少年体质健康的对策分析

虽然近些年来政府、社会、高校在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发展上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但是效果不太理想,青少年的体质健康问题始终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善。因此,我们应将青少年体质健康问题进行全方位的审视,对当前的青少年体质健康问题的重点和难点进一步研究,分析主客观原因,积极探讨应对之策。

1.健全和落实体育法规

从改革开放开始,我国相继颁布了多部关注青少年体育发展的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全民健身条例》《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等。《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规定:“学校必须实施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对学生在校期间每天用于体育活动的时间给予保证。”[4]《青少年体育“十三五”规划》指出:“以增强青少年体质为根本目标,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建立完善的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体系为主线,坚持改革创新,不断完善体制机制,健全政策措施,加强统筹协调,引入市场机制,充分调动全社会积极性和创造性,厚植青少年体育发展优势,努力构建高水平创新型青少年体育新格局,推动青少年体育实现高质量、高效率、可持续的发展。”[5]尽管这些为青少年体质健康的改善奠定了法律基础,但在长期的应试教育的冲击下,却出现了有法可依却执法不严、贯彻落实不到位的情况。因此,我们应该从实践层面上贯彻执行相关法律法规,并在执行中加以完善和改进,加强监督和检查。

首先,修订和完善相关法规,对政府、学校、社会等各个层面在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中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进行明确的划分,并加强具体性、约束性和可操作性;其次,结合地方实际,细化相关细则,做到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使之适应实际发展的需要;最后,要加大监督和检查的力度,设立严格的奖惩机制。不仅要加大学校本身的监督力度,还有联合社会、家长共同设立监督机制,形成监督的合力。

2.拓展学校体育教学的职能

学校作为青少年获取体育知识和技能的主要途径,也是形成体育意识和培养体育素养的主要场所。学校作为贯彻国家体育方针政策,实施教育体质改革的载体,必须大力推进学校体育改革的转变,拓展学校体育职能。学校体育做得好,社会体育才能更好的发展,终身体育的理念才能够深入人心,得到普及推广。

首先,丰富体育教学的内容,改变以竞技体育为目标的教学理念。学校体育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增强青少年体质,因此教学内容中应更多的加强体育锻炼方法、方式、技能的教授。同时,体育教学内容应当紧随社会发展的步伐,不断地吸收各种新兴体育运动项目,合理开发和利用周边体育资源,加强教学的趣味性和灵活性,注重培养青少年对体育健身的兴趣,从而发掘适合自身的锻炼方式。

其次,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探索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教师应更新教学观念,倡导寓教于乐,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摸索。不断丰富教学的方式和手段,探索适合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学生的体育教学方式,提高青少年对体育价值的认同感,使青少年能够自觉参与到体育教学实践中来,养成良好的体育健身习惯。

第三,改善学校体育基础设施条件,加大对学校体育器材和设施的投入。学校领导要重视体育场地建设,根据实际需要扩大体育场馆的规模,尤其是每个学校要建立至少一个室内体育馆,保证雨雪、雾霾等恶劣天气时体育课能够照常进行。尤其要关注到农村学校的体育设施改善和场馆建设,要保证经费投入,因地制宜,改造场地,增加器材设施,开展具有农村特色的体育教学活动,保证广大农村的青少年能够顺利开展健身运动。

3.完善学生体质健康监测信息平台

通过数据监测以量化的方式掌握青少年体质健康情况,不断完善青少年体质监测制度,开展青少年体质调研工作,形成报告制度,定期向社会公布。这样,才可以全面掌握青少年的体质健康情况,及时发现问题,采取应对措施。

首先,以目前国家的《国民体质监测公报》为基础,建立专门的青少年体质健康监测体系,对青少年的身高、体重、胸围等形态发育水平,以及体能、营养情况、健康状况等定期进行全方位的抽样测试,增加监测的频次,动态显示青少年体质水平的变化趋势,了解青少年体质现状和变化的规律,有助于分析青少年体质下降的原因,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更具实用性、可操作性的措施。

其次,结合实际情况,优化学生体质监测项目。目前,我国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项目较多,但是对运动能力、身体素质等没有细致分类,这样势必会给繁重的测试带来更大的压力,造成很多人力、精力、财力的浪费,而且不能全面准确地反映出学生的体质健康情况。因此,要优化项目指标,选择更具科学性、适应性的测试项目,细化指标分类,保证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参考性。

第三,完善青少年体质健康监测的监督体系,定期对社会公布青少年体质调研报告。完善对数据监测的监督体系,保证数据更具真实性、准确性、可靠性,做到监测工作规范化、标准化。青少年体质健康问题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定期监测并公布青少年体质检测报告,让全社会及时了解青少年体质健康发展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对青少年加强体育锻炼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4.形成“三位一体”的体育健康促进新格局

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的提高,需要社会、学校、家庭共同的努力才能实现,三者之间相互促进、相互协调、相互补充,形成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新格局。全社会都应该为青少年体质健康的促进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从而培养青少年体育意识的形成。另外,社区、公园、体育场等场馆设施应该积极向青少年开放,并增设一些青少年感兴趣的体育培训项目。同时,学校的体育场地也要尽可能地在节假日、休息日向公众开放,充分共享体育资源,发挥积极作用。通过社会、学校、家庭,普及健身知识,提高健身意识,引导青少年自主参加体育锻炼。在家庭教育环节,父母要做好榜样,能够和孩子一起参加体育活动,形成良好的体育生活方式,培养青少年养成有益身心健康的生活习惯。社会、学校、家庭三者之间形成合力,紧密配合,共同提高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

5.重视校外教育

学校体育和校外体育是全面开展青少年体育健身的两个阵地,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依托。校外体育更侧重培养青少年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可以更全面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和体育意识。但是,当前的校外体育严重缺位,与校内体育不能有效地衔接,缺少正确的规划和管理,这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首先,转变原有的传统教育理念,对校外体育活动加以重视。进一步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促进素质教育的真正落实,引导青少年全面健康发展,关注青少年体质健康。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外体育活动,吸引青少年自觉自愿进行体育锻炼。校外体育不受传统课堂的限制,更有利于拓展教育内容,创新教学方式,突破竞技体育的束缚,更具有实用性和娱乐性。其次,加大社会体育场馆建设,大力开展体育公益事业。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把建设青少年活动场所列入社会发展规划,并加强落实和监督执行。积极发挥税收政策,吸纳社会资金,充分利用好体育福利彩票公益金,加大对社会体育场馆的资金投入。第三,要加强实现校外体育的公益性,尽可能通过其他途径资金的实现,使经营性的场所向青少年优惠开放,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对青少年体质健康发展的帮扶和推动。

6.加强青少年体质健康自我促进的干预

对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的干预措施,大都是将青少年看作是客体,并不能实现青少年对体育健身主观意识的确立。因此,真正有效地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发展的有效手段,应该是将青少年作为主体来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认识自身、发展自身,主动培养科学的体育意识和素养,主动参与体育运动。

首先,提高青少年的体育健身科学知识。很多学生在体育锻炼中养成的不好习惯和错误的锻炼方式,往往是缺少正确的体育健身知识。通过课堂内外不同途径、不同方式向青少年普及科学的健身常识,引导学生正确的体育行为,科学的进行体育锻炼,培养一种理想的体育生活方式。

其次,培养青少年的体质健康自我促进意识。青少年自身的体质健康促进意识是青少年进行体育健身运动的内在动力。要积极激发青少年对体育健身的自主意识,提升自身对体质健康的责任感,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内因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只有培养青少年体质健康的自我促进意识,才能真正推动青少年主动参与到体育锻炼中,达到提高青少年体质的效果。

最后,降低体育锻炼的危险因素。不少学校和家庭对体育运动之所以有偏见,就是担心青少年会在体育锻炼上受到伤害。青少年处于身体发育时期,活泼好动,对体育健身知识了解不够,很容易在运动中造成身体伤害。因此,青少年在体育锻炼中应该根据自身条件,选择适合自己的健身方式,并重视锻炼前的热身等准备工作,在身体条件、气候条件不允许的情况下,千万不要强行进行体育运动。另外,运动量也应因人而异,掌握好运动的尺度,避免身体受到伤害。

在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代背景下,提高青少年体质健康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条件,为青少年体质健康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大环境。青少年体质问题,不仅仅关乎青少年的成长,更是提升全民整体身体素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希望所在。我们全社会各阶层要齐心协力,切实改善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逐渐形成健康、科学的体育生活方式,让体育健身真正融入青少年的日常生活当中,真正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1]陈玉忠.关于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问题的若干社会学思考[J].中国体育科技,2007(6):83.

[2]国家体育总局.2014年国民体质监测公报[EB/OL].http://www.sport.gov.cn/n16/n1077/n1227/7328990.html.

[3]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 [EB/OL]. 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6-05/06/content_5070778.html.

[4]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J].新体育,1995(10):1-2.

[5]国家体育总局.青少年体育“十三五”规划[EB/OL].http://www.sport.gov.cn/n315/n330/c750112/content.html.

(责任编辑 伯 灵 校对 伊人凤)

The Reflection of the Youth Physical Health in Our Country and the Analysis of Countermeasures

ZHAI Chun1,SONG Cheng2

(Liaoning Provincial Communist Youth League,Shenyang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Shenyang110136,China,Politics and Law School,Shanxi Normal University,Linfen,041000,China)

The paper takes the physical health of the youth as starting point,by the situation of the decline of the youth health year by year,we analyse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including the educational system,home environment,modern life style,ecological environment,educational value orientation and individual subjective factors.In promoting physical health of the youth,we should improve and implement the sports laws,strengthen the physical education function,standard the testing platform of the youth physical health,form the new pattern of the three-in-one physical health,take the outdoor education as important and strengthen the intervene of self-promote physical health.

The youth;Physical health;reflection;countermeasure analysis

2017-02-23

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L15DTY004)

翟 春(1970-),女,辽宁本溪人,研究员,主要从事青年学研究。

10.13888/j.cnki.jsie(ss).2017.02.026

D432.7

A

1672-9617(2017)02-0272-07

猜你喜欢

体育锻炼体质青少年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回答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青少年发明家
如何培养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28天吃出易瘦体质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让雷锋精神点亮青少年的成长之路
他为青少年开展普法教育